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率变异性在儿童非器质性或病毒性心肌炎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VB)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儿科82例Ⅰ°AVB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伴随器质性心脏病进行分组,其中非器质性心脏病42例患儿为A组,病毒性心肌炎40例患儿为B组,选用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儿童31例作为C组;检测并比较三组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时域、频域以及三组儿童清醒期和睡眠期的改变。结果 A、B两组患儿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正常窦性心搏间隙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低频(LF)以及高频(HF)明显高于C组,B组患儿RMSSD明显高于A组患儿,A组患儿LF明显高于B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B两组患儿清醒期和睡眠期SDNN明显低于C组,而RMSSD、极低频(VLF)、LF、HF以及LF/HF明显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A组患儿清醒期SDNN、RMSSD以及全程记录相邻正常窦性心搏间期差值 50ms的数量与总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数量的百分比(PNN50)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房室传导阻滞(AVB)可存在于正常儿童中,但不同情况具有不同AVB的HRV表现,其中HRV时域指标在Ⅰ°AVB儿童非器质性与病毒性心肌炎中存在差异,可用作进行临床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心肌炎患儿的心率及心率变异(HRV)改变的特点和相关性.方法 对120例心肌炎患儿进行24h全程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率及HRV.结果 不同年龄心肌炎患儿心率范围不同,年龄越小心率越快;24h内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全程相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隐性高血压(M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取诊室血压正常,而24h动态血压发现日间血压增高的MH患者36例,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均增高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40例,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均正常4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24h动态心电图,进行HRV分析。结果EH组与MH组HRV各指标均低于正常血压组,P均〈0.05;EH组与M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H与EH患者HRV异常,提示均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亢进症(β-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儿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及其24h心率变异的昼夜节律,探讨自主神经活性改变在β-亢进症中的作用,并提出有关的诊断价值.方法 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分别检测β-亢进症和甲亢的心率变异分析(HRV),包括时域和频域指标,并分析其昼夜规律.结果 (1)24h总HRV频域各频段比较,提示高频标准单位(HFUN)和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甲亢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甲亢组和β-亢进组差异无显著性.(2)清醒期HRV频域各频段比较,提示低频标准单位(LFUN),HFUN,LF/HF甲亢组和β-亢进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二者与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3)睡眠期HRV频域各频段比较提示高频带(HF),LFU.,HFUN和LF/HF等β-亢进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与甲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4)24h HRV时域变化提示β-亢进组和对照组24 h HRV时域变化均有明显昼夜节律,以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pNN50)指标最敏感.而甲亢组24h HRV时域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β-亢进组(P<0.01),昼夜波动幅度明显减少,昼夜节律消失.结论β-亢进症由于对儿茶酚胺物质反应不同,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减弱,而交感神经活性相对占优势,但仍表现明显昼夜规律,程度低于对照组,对其进行HRV分析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率震荡(HRT)与心率变异性(HRV)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病人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87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人和80例正常对照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HRT与HRV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SMI组病人与对照组比较HRT与HRV均明显异常(P<0.05或P<0.01).结论 SMI病人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持续性房颤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分析其在基础心脏疾病伴房颤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7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房颤组,70例为正常对照组.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进一步将70例房颤患者分为孤立性房颤10例,冠心病伴房颤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伴房颤25例,心衰伴房颤14例.所有房颤患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24h HRV时域分析指标.结果 房颤患者HRV时域分析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HRV时域分析指标较孤立性房颤患者明显降低(P<0.01).结论 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HRV降低,即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减弱.HRV可作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伴房颤患者的无创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与心脏神经症心率变异性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与心脏神经症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16例、心脏神经症32例、对照组20例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结果与心脏神经症组及对照组比较,病毒性心肌炎组SDNNindex(71.50±22.33ms)、rMSSD(58.06±16.94ms)、PNN50(27.38%±10.07%)明显增高(P<0.01);心脏神经症组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而心脏神经症患儿未出现与病毒性心肌炎相似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动态变化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9月98例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85例血压正常、体检正常、年龄≥60岁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对24h血压及心率进行测定,观察对比两组的血压、心率变化,记录相关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24h收缩压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舒张压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血压与心率的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对照组中血压与心率的变化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反射机制障碍,往往与正常人群血压与自主神经之间的正常关系呈相反趋势,表现为血压与HRV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检测并记录12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尿病组)与96例单纯性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ST-T变化以及HRV时域4项指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缺血性ST-T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能引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加重,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  相似文献   

10.
孙安丽  邓新  王梅  徐凌霄 《山东医药》2003,43(29):39-40
病毒性心肌炎(CMV)是小儿的常见疾病,目前主要是应用血清酶学等指标对其进行诊断和预后判断,较少涉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心率变异(HRV)是指窦性心率在一定时间内的周期性改变的现象,一般可分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两部分,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我们于2002年1月~2002年6月对部分正常小儿及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了短程HRV研究,以探讨CMV患儿HRV的变化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0~14岁正常儿童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0~14岁正常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及时域指标值范围.方法:对2 230例正常儿童进行24 h全程动态心电图记录,对24 h窦性心律进行HRV的时域分析,时域分析的指标包括: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按年龄顺序将2 230例儿童分为5组:新生儿组(371例),婴儿组(53例),幼儿组(157例),学龄前组(366例),学龄组(1 283例).按相邻各组之间的HRV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并与欧美成人正常参考值比较分析.结果: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与新生儿组的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V各时域的多数参数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②新生儿组、婴儿组、幼儿组男女性别间HRV各时域指标值无差异,学龄前组男女性别间SDNN、SDANN、SDNNinde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龄组男女性别间HRV的5项时域指标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本资料均值与欧美成人正常参考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HRV多数时域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表明儿童自主神经系统发育未臻成熟,交感-副交感神经失衡,随年龄的增加渐趋成熟,学龄前组至学龄组男女性别间心脏自主神经发育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年龄对心率变异性(HRV)昼夜节律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心血管病及其他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疾患的健康志愿者75例,按不同年龄分3组。应用美国产Oxford-6000型动态心电监测仪进行24h心电监测,并用心率变异分析软件进行自动分析,观察其HF、LF、VLF等频域指标并计算LF/HF比值。结果 3组HRV频域指标均呈近日节律分布;且LF、HF24h平均水平、昼夜振荡幅度Ⅰ组显著高于Ⅱ组,Ⅱ组显著高于Ⅲ组。结论 HRV指标呈现近日节律分布,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生理活动调节作用随增龄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HRV)改变,并观察疾病状态下HRV改变的昼夜节律性。方法 对26例冠心病、31例糖尿病患者及25例健康者24小时、白天段和夜间段HRV长程时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和糖尿病组HRV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冠心病组与糖尿病组及两组内白天与夜间HRV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两组患者HRV昼夜节律性丧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骨折患者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的变化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外伤性骨折患者60例,根据年龄分为Ⅰ组(40~60岁)、Ⅱ组(61~80岁),两组患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并计算DC及HRV等各项指标。结果Ⅰ组DC为(6.08±1.74)ms;Ⅱ组DC为(5.13±0.82)ms;DC与HRV指标SDNN、rMSSD、pNN50、HF等呈正相关(P<0.01),与HR呈负相关。结论外伤性骨折患者DC指标和HRV指标相关性较好,DC可独立作为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和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测量,计算机自动计算 HRV 和 BPV 各指标。结果脑梗死组 HRV 各指标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夜间血压下降率脑梗死组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BPV 各指标脑梗死组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其中夜间舒张压下降率、24 h 平均收缩压(24 h SBP)和24 h 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明显。随访观察 HRV 和 BPV 指标的变化对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评估及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Lorenz-RR间期散点图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两组指标对HRV异常的检出率。方法:对8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与8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HRV Lorenz-RR间期散点图指标和时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HRV指标对HRV异常的检出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的时域指标SDNN、SDANN及Lorenz-RR散点图指标长度(L)均显著下降,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均P0.001)。在对照组与冠心病组,Lorenz-RR间期散点图长度L与SDNN、SDANN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1),Lorenz-RR间期散点图宽度(W)与rMSSD、PNN50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1)。Lorenz-RR间期散点图HRV异常检出率为90%,明显高于SDNN的63.75%(P0.001)。结论:Lorenz-RR间期散点图指标较时域指标更能体现HRV的功能,可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无心血管疾病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血压变异性(BPV)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相关性及自主神经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围术期新发房颤患者和正常患者BPV指标(24 h SBP、24 h DBP、24 h SSD、24 h DSD)、心率变异性(HRV)指标(TP、HF、LF、VLF、LF/HF)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组术前BPV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的血压均有所升高,随着血压的升高HRV也增高,房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房颤组HRV频域均低于对照组,其中LF、VLF在两组间差异最显著(P0.05)。术后两组HRV频域各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房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受麻醉、手术创伤等应激后,老年患者易发生房颤,房颤患者BPV明显上升,而HRV明显降低,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围绝经期及老年健康女性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的变化,探讨绝经前后女性 DC 与年龄、昼夜节律的关系及其对心率的影响。方法将239例健康女性按年龄分成两组:围绝经期组(45~55岁,115例)和老年组(56~70岁,124例)。对两组女性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自动测定受试者24 h 及白天(15∶00—20∶00)和夜间(00∶00—05∶00)的 DC、心率加速力(acceleration capacity,AC)值并进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结果绝经后,女性24 h 的 DC、AC 绝对值及 HRV 时域指标SDNN 和 rMSSD 均呈下降趋势;两组女性夜间 DC、AC 的绝对值及 rMSSD 值均显著高于白天,夜间 SDNN 值显著低于白天;绝经后 AC 与平均心率的相关系数大于 DC 与平均心率的相关系数。结论DC、AC 与 HRV 检测联合应用能预警绝经前后女性各种心血管疾病和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糖尿病患者和37例健康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的检测,并进行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显著低于健康正常对比组(AVNOA分析,p〈O.05)。结论心率变异性分析对于判断糖尿病患者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系统损害准确、敏感。  相似文献   

20.
健康儿童心率变异性长程时域指标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儿童心率变异性(HRV)长程时域指标的特点。方法对266例健康儿童HRV24小时长程时域指标(SCL、SDNN、SDNNindex、SDANN、RMSSD、三角指数)进行不同年龄、性别及与成人正常参考值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儿童不同性别组间HRV差异无显著性;②儿童不同年龄组间虽心动周期(或心率)存在差异,但HRV差异无显著性;③儿童组与成人正常参考值中SDNN、SDANN、RMSSD存在有差异显著性,RMSSD在儿童中明显高于成人组。结论SDANN、SDNNindex是反映交感神经功能的敏感指标,而RMSSD更能反映迷走神经功能,可见儿童的自主神经功能较成人活跃,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即自主神经功能的减退,尤其是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抑制功能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