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群体重指数变化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变化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跟踪随访2001年参加我院健康体检且年龄在25~64岁的人群,复查该人群3年后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F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观察体重正常者与超重肥胖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BMI变化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及BMI变化值与其他危险因素变化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超重肥胖人群由2001年的40.09%上升到2004年的44.38%;超重肥胖组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均高于体重正常组;超重肥胖组较体重正常组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6.88、患高血糖的危险性增加2.04、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2.24、患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危险性增加1.78、患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性增加5.08。BMI每上升一个单位,SBP上升1.374,DBP上升0.932,TG上升0.192,TC上升0.099;但与FPG变化无线性关系。结论BMI增高可以促进其他如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体质指数(BMI)与代谢指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样法以任丘市60~70岁的常住居民5 010例为调查者,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测。结果 5 010例调查者中,平均BMI为24.90 kg/m~2(22.30~27.20 kg/m~2),女性BMI、超重及肥胖、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BMI、超重及肥胖的比例逐渐下降(P<0.01);随着BMI的增加,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逐渐增高,而平均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逐渐降低(P<0.01),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中的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TG血症、低HDL-C血症患病率增加,高TC血症及高LDL-C血症、高UA血症的患病率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同样随着BMI的增高而增加,而吸烟的比例逐渐降低(P<0.01)。结论随着BMI的增加,老年人多种代谢指标异常明显增加,因此对老年超重及肥胖人群应充分关注,加强健康教育,控制体重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以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CAD)患者临床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CAD患者1 344例按照性别和年龄分为早发组和对照组各672例,研究早发CAD临床危险因素,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吸烟史、高血压、高胆固醇(TG)、高甘油三酯(TG)、高纤维蛋白原、高血红蛋白(Hb)及CAD家族史是早发CAD的危险因素;吸烟、高TC、高Hb及CAD家族史是影响早发CA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早发CAD具有较多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非绝经期女性患者157例,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冠心病组(B组),B组患者再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B1组、B2组和B3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胖、高尿酸血症等。结果 B组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体重指数、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TG血症为非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hs-CRP升高、高LDL-C血症(P0.05)。结论高TG血症为非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hs-CRP升高、高LDL-C血症,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冠脉病变程度与范围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南阳市中老年社区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情况。方法选取南阳市中老年社区居民150例,对≥45岁居民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吸烟、饮酒及高血压家族遗传史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检测所选居民尿酸(UA)、血脂及血糖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性别、年龄、饮酒、吸烟、高血压家族遗传史、体重指数(BMI)、腰臂比(WHR)、U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因素对高血压患病的关联。结果南阳市中老年社区150例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达76.0%,血脂异常为30.7%,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发生率24.7%。Logistic回归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饮酒、BMI、WHR、空腹血糖(FPG)及UA因素对高血压患病与否相关联(P0.05)。吸烟、高血压家族遗传史、血脂指标HDL、LDL、TG和TC水平与高血压患病与否无关联性(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南阳市中老年150例居民高血压情况与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及FBG相关联(P0.05)。结论南阳市中老年社区居民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发生率较高,为保障中老年居民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并分析广西恭城县瑶族老年人体重指数(BMI)、尿酸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 223例恭城县常住瑶族老年居民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并对其尿酸、血脂水平进行实验室检测;统计分析体重指数、尿酸与血脂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 223名调查对象中血脂异常率为29.44%(360/1 223),体重超重率为11.93%(146/1 223),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9.71%(241/1 223);其中男性血脂异常率、体重超重率、高尿酸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34.82%vs 23.74%、14.31%vs 9.43%、25.91%vs 13.13%,P均0.05)。随着BMI增加,血脂异常患病率逐渐升高(P0.05),且BMI与TG、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高尿酸组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且尿酸与TG、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广西恭城县瑶族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超重、肥胖及高尿酸是瑶族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杭州城区居民体质指数(BMI)与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为慢性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5~2006年杭州城区1053例18岁及以上居民体检资料,观察BMI、腰围(WC)水平与慢性疾病相关因素-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及与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高血压检出率的关系。结果该人群男性肥胖及超重分别占15.7%及10.9%,女性肥胖、超重分别占2.3%及7.8%。超重及肥胖组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及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BMI正常组。BMI、WC与TC、TG、SBP、DB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W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杭州城区居民BMI与慢性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早期预防慢性病,应对BMI>24的人群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危险因素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及其集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老年人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及多种危险因素的集聚,评估近期内发生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水平。方法 以北京市60岁以上男性老年退休干部5197例为研究对象,以30~44岁男性中青年干部3993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中8项冠心病危险因素流行率的差异,统计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高空腹血糖(FBG)、高甘油三酯(TG)及超重高体质指数(BMI)。结果 老年组高血压、高TC及高FBG流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低HDL—C和高BMI相似,TG也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现吸烟率高于老年组。冠心病及冠心病等同危险状态的流行率老年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7.5%及4.5%;冠心病危险因素集聚率老年组高于对照组,后者处于“0”危险因素者有31.3%;老年组处于冠心病高危者约45%、中危39%、低危16%,对照组分别为7%、21%和72%。结论 本组老年人属于冠心病高危人群,控制多种危险因素在冠心病预防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与晚发组,各60例,对两组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发组患者中吸烟、饮酒患者、阳性家族史、超重患者明显多于晚发组,且早发组患者中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明显少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患者TG明显高于晚发组,但其HDL-C水平、舒张压明显低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高TG、阳性家族史、饮酒等。结论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高TG、阳性家族史、饮酒等,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男性多,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福建沿海地区人群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其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福建省沿海地区30岁以上人群3343例,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血糖、血脂等指标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BMI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结果:调查地区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34.6%和10.0%,男性超重率显著高于女性(40.4%比30.7%,P0.05);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在70岁以前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显著增高,70岁以后有下降趋势。与年龄匹配的正常体重人群比较,青年(40岁)超重和肥胖人群血压、腰围显著升高(P均0.01);中老年(40岁)超重和肥胖人群血压、腰围、TC、LDL-C水平显著升高,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偏相关分析显示BMI与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和HbA1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01,0.218,0.238,0.068,0.120,0.135,P均0.01),与TG和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均=-0.069,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与腰围、性别、年龄、DBP、HDL-C、FBG显著相关。控制年龄、性别、血糖等混杂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OR=2.283,95%CI 1.915~2.721)和肥胖(OR=4.419,95%CI 3.329~5.865)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超重(OR=1.356,95%CI 1.160~1.584),肥胖(OR=1.691,95%CI 1.319~2.167)],P均0.01。结论:福建沿海地区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超重、肥胖人群中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比例显著增高,控制体重对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北京市城乡老年人体重指数(BMI)与各代谢指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2000年起对一个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人群1827例老年人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多项血液代谢指标的检查,同时进行人口学因素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调查。结果女性BMI、超重及肥胖显著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BMI、超重及肥胖的比例显著下降;患代谢综合征的女性高于男性。随着BMI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G逐渐增高,而平均年龄逐渐降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中的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糖尿病、高TG血症增加,高TC血症及高LDL-C血症也显著增加;冠心病患病率增高。结论随着BMI的增加,老年人多种代谢异常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2.
李建英  农美芬 《内科》2008,3(5):664-666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增加的危险因素。方法8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2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0.9mm为增厚组(45例),〈0.9mm为单纯组(43例),另设健康老年人对照组(30例)。3组均测身高、体重、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尿酸(UA)、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1)SBP、FBG、INS、IR、TC、TG、LDL、HDL、UA、IMTc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直线相关分析示高血压患者IMTc与BMI、SBP、FBG、INS、IR、TC、TG、LDL、UA水平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IMTc与UA、INS、BMI、IR、TC、TG、LDL、HDL密切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胰岛素抵抗、肥胖、血脂代谢异常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老年人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920例老年男性,分析其脂肪肝与年龄、体质指数(BMI)、平均血压、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吸烟和饮酒之间的关系,并对脂肪肝、肥胖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920例老年男性非肥胖(BMI<28kg/m2)与肥胖(BMI≥28kg/m2)者脂肪肝的患病率(分别为111%和40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脂肪肝的患病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呈显著正相关(OR=3491,P<001),与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呈正相关(OR=1539、1585,均为P<005)。当将肥胖和脂肪肝分别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在脂肪肝组中冠心病危险因素除高血压外OR值均高于肥胖组。结论在男性老年人群中,脂肪肝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湿质、平和质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为痰湿体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提供流行病学调查依据。方法比较分析中医体质判定为痰湿质和平和质两种体质病人的血压(BP)、尿酸(UA)、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高脂血症(HPL)、高尿酸血症(HUA)、超重/肥胖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痰湿质病人BP、TC、TG、LDL-C、BMI、UA明显高于平和质(P0.05);痰湿质HDL-C低于平和质(P0.05);痰湿质病人HPL、HUA、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和质(P0.05)。结论痰湿质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较多,是心血管疾病高危体质,提示可以基于痰湿质防治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79例,根据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分为早发冠心病组和非早发冠心病组.统计患者入院基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累及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或左主干(LM)分为单支、双支(累及左主干为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根据Gensini积分标准对每位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结果 早发冠心病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存在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TG水平显著高于非早发冠心病组(P<0.05).与非早发冠心病组相比,早发冠心病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二者在受累冠状动脉部位上并无差别.非早发冠心病组患者平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平均Gensini积分高于早发冠心病组(1.97±0.82比1.66±0.93,P=0.003;8.72±6.21比48.65±8.9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95%CI:2.342~10.420,P=0.000)、吸烟(95%CI:9.468~31.220,P=0.000)、早发冠心病家族史(95%CI:8.120~23.480,P=0.001)、TG(95%CI:1.224~5.465,P=0.001)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是以单支病变为主.男性、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TG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戒烟、降低TG能够降低早发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胸痛就诊患者45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者370例,冠心病组按年龄(男≤55岁,女≤65岁)分为早发冠心病组267例,晚发冠心病组103例。早发冠心病组按年龄分为3个亚组,1亚组(男≤35岁,女≤45岁)56例,2亚组(35男≤45岁,45女≤55岁)84例,3亚组(45男性≤55岁,55女性≤65岁)127例;冠脉造影正常者85例为对照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骨保护素水平,经统计分析血清骨保护素和早发冠心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相关性。结果 1对照组与冠心病组在年龄、性别等各个危险因素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骨保护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与早发冠心病亦呈正相关。2早发冠心病组在性别、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等方面与晚发冠心病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发冠心病组在高敏C-反应蛋白、体重指数、饮酒、骨保护素等方面与晚发冠心病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发冠心病组在危险因素个数、血脂异常、尿酸等方面与早发冠心病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3早发冠心病组中3亚组各个危险因素较晚发冠心病组各危险因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1亚组在性别、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与晚发冠心病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可预示冠脉病变进展;性别、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为早发冠心病最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年龄界限应该提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湖北省咸宁地区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集聚和分布,评估近期内发生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概率。方法收集1 150例2009年—2013年入住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诊断并排除CHD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CHD组与非CHD组,分析两组中冠心病危险因素患病率的差异,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高甘油三酯(TG)、高空腹血糖(FBG)及超重体重指数(BMI)。结果两组间除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外,糖尿病、高血压、TC、FBG及低HDL-C明显CHD组多于对照组,尤其糖尿病是对照组5倍以上,高血压和FBG多近2倍。而超重率、肥胖率及TG在两组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CHD及CHD等同危险状态流行率在CHD组与非CHD组分别为2 1.5%及3.5%;CHD组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集聚明显多于非CHD组。CHD组"0"危险因素者有0.8%,而非CHD组6.4%,CHD组处于冠心病高危者约87.3%、中危96.2%、低危3.8%,非CHD分别为24%、48.4%和24.8%。结论 CHD组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集聚明显多于非CHD组,控制多种危险因素在冠心病预防中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疆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流行情况, 探索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21年5至10月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调查了5 635名18岁以上塔吉克族, 收集问卷调查(一般信息、疾病史、个人史等)、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和血液标本检测数据[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 分析塔吉克族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塔吉克族研究对象年龄(41.9±15.0)岁, 男性2 726人(48.4%)。TC、LDL-C、TG水平边缘升高患病率分别为17.2%、14.7%、8.9%。高TC血症、高LDL-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4.1%、4.9%、9.4%、32.4%, 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7.0%。男性、更高的文化程度、更大的体重指数和腰围、生活在城镇、吸烟是血脂异常的正相关因素。结论新疆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血脂异常患病情况以较低的高TC、高LDL-C和高TG血症患病率和较高的低HDL-C血症患病率为主要特点。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1年期预后。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男性患者727例,其中年龄≤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2例,年龄≥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5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对两组中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37例患者进行1年随访研究。结果青年组患者的吸烟、饮酒、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及血三酰甘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老年组,apoA1水平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糖尿病史比例、总胆固醇、HDL-C、LDL-C、apoB及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P=0.008)、肥胖(P=0.013)、早发冠心病家族史(P=0.022)、高三酰甘油(P=0.021)是青年男性患AMI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组PCI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复合MACE发生率、靶血管重建率、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较老年组低(均为P<0.05)。结论 40岁以下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是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胖、高三酰甘油;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1年随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北京大兴农村地区老年超重和肥胖与血压、血糖、血脂等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长子营地区3036名60岁以上老年人(包括超重1328人、肥胖747人、正常体重961人)通过问卷调查获得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情况,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数据.结果 60岁以上老年女性超重和肥胖者明显多于男性.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血压、空腹血糖、TG、LDL-C、尿酸水平依次升高,而HDL-C水平逐渐降低,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和肥胖组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结论 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