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卫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191+2193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1年1-12月患有胃食管反流新生儿82例,按入院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体位干预护理方法。结果:体位干预护理4天后记录、比较2组患儿呕吐发生例数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实验组患儿呕吐8例,吸入性肺炎3例;对照组患儿呕吐20例,吸入性肺炎14例,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干预护理能明显减少胃食管反新生儿的呕吐次数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位治疗结合西沙比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西沙比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体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d后呕吐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3d后在呕吐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位治疗结合西沙比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能明显减少其呕吐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体位疗法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的临床效果.方法 GER新生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鼻饲喂养、常规护理等,对照组鼻饲喂养后取平卧位,头偏一侧,左右交替;观察组喂养后取30~45度斜坡卧位,抬高上半身,左侧卧位1 h,右侧卧位1 h,同时进行腹部按摩.两组疗程均为3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呕吐发生情况、胃内残留量、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每日吸奶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发生呕吐发生情况、呕吐次数、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胃内残留量均少于对照组,而每日吸奶量多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体位疗法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新生儿GER效果好,可减少患儿呕吐次数,减少胃内残留量,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促进患儿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位治疗结合西沙比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西沙比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体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d后呕吐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3d后在呕吐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位治疗结合西沙比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能明显减少其呕吐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新生儿病区收治的63例胃食管反流的早产儿,采用洗胃、体位、灌肠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和护理。结果:63例早产儿胃食管反流次数明显减少,体重均有增加。结论:通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并治疗新生儿的胃食管反流,从而降低胃食管反流引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肖珮  徐晓娟  黄银有 《吉林医学》2012,33(6):1129-1131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的疗效,评估非营养性吸吮对减轻胃食管反流早产儿的呕吐症状,减少胃残留及促进胃排空的作用。方法:将早产儿胃食管反流患儿1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3例),两组均根据体重、胎龄、出生日龄计算热卡,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喂养不足的部分给予静脉营养补足,治疗组加用非营养性吸吮(NNS)。通过食管复方泛影葡胺(Compound meglumine diatrizoate)造影,观察患儿7 d及14 d后呕吐症状及食管复方泛影葡胺造影记录反流情况及胃残留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7 d,14 d呕吐、胃残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NS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可加快胃排空,有利于早产儿生后胃肠功能的发育,促进早产儿对喂养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汤琼 《当代医学》2011,17(12):123-124
目的 观察不同体位对预防早产儿呕吐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8例早产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仰卧位;治疗组在每次喂奶后30min给予俯卧位.两组早产儿均放置在婴儿培养箱内.结果 治疗组早产儿的呕吐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位能有效减少早产儿呕吐及胃食管反流的次数.  相似文献   

8.
腹部和中脘穴按摩及俯卧位防治早产儿腹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和中脘穴按摩及俯卧位防治早产儿腹胀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采取腹部+中脘穴按摩及俯卧位和早产儿常规护理,对照组只实施早产儿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腹胀发生率10.0%,对照组36.7%,排便量及排便次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通过腹部和中脘穴按摩及俯卧位,可促进早产儿肠蠕动功能及提高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减少胃食管反流,降低早产儿腹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时期由于胃、食管发育的特点常发生溢乳和呕吐,呕吐的并发症很多,如吸入性肺炎、窒息、营养不良、肺不张等[1]。对于早产儿,呕吐甚至可引起猝死,需尽快查找呕吐病因,及时处理。现对新生儿呕吐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呕吐102例,男60例,女42例。病因:喂养不当18例;非感染性疾病44例(幽门痉挛4例,胃食管反流18例,咽下综合征3例,新生儿黄疸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4例);感染性疾病36例(新生儿肺炎22例,新生儿败血症1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炎4例);外科疾病4例(先天性肠闭锁1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初乳口腔按摩应用于早产儿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初乳口腔按摩。比较两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日体质量增长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日体质量增长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和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1.43%和5.71%,均低于对照组的34.29%和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和口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初乳口腔按摩可缩短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腹胀发生率和呕吐发生率,以及提高日体质量增长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郑瑞莺 《吉林医学》2013,34(18):3693-3694
目的:探讨分析微量泵鼻饲喂养中度胃食管反流婴儿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40例中度胃食管反流婴儿,根据喂养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微量泵鼻饲喂养,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喂养。观察比较两组婴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奶量、残奶量、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结果:入院后经过10 d的喂养,观察组婴儿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儿的体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在奶量、残奶量、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婴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鼻饲喂养中度胃食管反流婴儿的应用简便、安全、有效,能够促进婴儿胃排空,减少胃潴留,减少胃食管反流次数,促进胃肠动力的发育,促进婴儿的摄奶量,有助于婴儿体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的下端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临床现象,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呕吐最常见原因之一[1]。我科通过对胃食管反流的新生儿采取体位护理、喂养、洗胃等护理干预,有效地减少了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俯卧对预防早产儿呕吐的效果。方法对48例早产儿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早产儿均放置在婴儿培养箱内。对照组采用仰卧位;治疗组在每次喂奶后30min给予俯卧位。结果治疗组呕吐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的次数少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能减少早产儿呕吐及胃食管反流的次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产儿胃食管返流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方法 总结68例早产儿胃食管返流患儿的病例资料,包括早产儿实施早期药物治疗、腹部按摩、体位护理、扣背护理、喂养护理、呼吸道护理等.结果 经精心治疗护理,患儿呕吐症状减轻或消失,呼吸暂停未见复发,无1例发生窒息死亡.结论 通过合适的体位安置和合理喂养,有效减少或防止早产儿胃食管返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2年间接收的60早产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患病原因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观察研究,发现体位和饮食等因素是影响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因素,良好的护理质量对减少胃食管反流具有重要作用。结论:早产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护理中,应根据影响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做好体位护理、喂养护理、消化道护理、抚摸及药物护理等,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胃食管反流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濮阳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症状(反酸、呕吐、胃灼热、烧心、上腹饱胀)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反酸、呕吐、胃灼热、烧心、上腹饱胀)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反酸、呕吐、胃灼热、烧心、上腹饱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4%)高于对照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仰俯卧位对早产儿护理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行体位变更,每3h按仰卧位、俯卧位、仰卧位顺序变换;对照组30例行常规持续仰卧位,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情况、胃食管反流情况、反复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俯卧位患儿体重增长较仰卧位患儿快,而胃食管反流情况、反复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时间较仰卧位患儿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护理中变更体位与传统仰卧位比较,可增加患儿体重、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反复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喂养的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抚触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在呕吐、腹胀、胃潴留、排便次数、体重增长及全胃肠喂养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呕吐、腹胀、胃潴留的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在日均排便次数、日均体重增加及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抚触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喂养,能有效地降低早产儿的腹胀、呕吐、胃潴留的发生率,使早产儿进奶量增加,加快体重增长,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9.
徐翠英 《吉林医学》2013,34(18):3703-370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儿各喂养不耐受指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体重开始增加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及呕吐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对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促进发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邹红  林华  田淑芝  赵景涛 《北京医学》2004,26(4):229-231
目的 探讨胃内pH值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及胃-食管反流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采用便携式pH监测仪对18例食管炎、12例食管溃疡、10例Barrett's食管、15例健康人行24h食管和胃pH值同步监测,分别计算胃内各段pH值、胃-食管酸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以及pH值<4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结果 ①食管炎组:上述各项指标在胃内pH值为1~4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当胃内pH值为1~2时,酸反流次数明显高于其他pH值段(P<0.05);②食管溃疡组:当胃内pH值为1~2时,酸反流次数、长反流时间明显高于其他pH值段(P<0.05);胃内pH值为1~3时,酸反流次数、长反流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Barrett's食管组:胃内pH值为2~3时的酸反流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④当胃内pH值为1~2时,食管炎组、食管溃疡组酸反流次数明显高于Barrett's食管组.结论 当胃内pH值在1~2之间时,食管炎、食管溃疡的胃食管酸反流最为明显,食管黏膜损伤的严重程度与食管接触酸的次数及接触酸的时间长短有关;Barrett's食管的胃-食管酸反流与胃酸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