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丁培杰  年莉 《天津中医药》2007,24(6):499-500
从《小品方》的方剂组成、治法、剂型及煎制、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小品方》的方剂学成就。《小品方》组方简单,加减化裁灵活,已经初具方剂学治法体系,体现了"八法"的治疗原则,同对剂型多样,重视煎制法对方剂疗效的影响,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2.
《千金方》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先河,其脏腑门下方剂按虚实划分,对脏腑虚实方从病理到方药构成及配伍进行理论剖析,是传统方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传统理法方药的角度分析《千金方》肝实热门下方剂的主治及组方配伍特点,旨在通过经典的方剂学研究路线为分析和更好的应用《千金方》中的有效方剂提供一条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孙思邈著《千金方》,不仅是唐代医学之集大成者 ,且对方剂学贡献较大。其载方 530 0余首 ,在方剂理论及临床各科方剂、收集民间单验方诸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七方十剂理论在宋代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方、十剂是方剂学中两种重要的方剂分类方法。通过研究发现,七方现知最早见于南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它在宋代医学教育中广为运用;十剂源于唐代陈藏器的药之大体十种,在北宋《圣济经》中,其概念由药之种扩大为剂。七方十剂对后世方剂功效分类有很大的影响。文章重点论述了七方十剂在宋代的发展,并试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5.
《外台秘要方》对中医方剂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焘的《外台秘要方》是一部既有文献价值又有重要的临床实用意义的大型古代方书。《外台秘要方》在以病统方的方剂分类法、方剂命名规律、方剂剂型方面留下了丰富渊博的方剂学资料;《外台秘要方》记载的煎煮方法、服药反应和服药禁忌又体现了其方剂知识的严谨性、实用性;最后给后人遣方用药以启迪即以病为纲随证施方、临证化裁灵活多变以及用药施方的整体思想。  相似文献   

6.
正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14种医书中,计有方剂学的著作有4种,分别为《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以《五十二病方》为主的马王堆医书,记载了当时方剂按疾病分类、方剂组成、制剂、煎服法、用法、禁忌以及方剂所反映的治法治则、复方配伍、辨证论治等内容,已初步具备了方剂学"理、法、方、药"的构成要素,可以代表西汉以前我国方剂学的成就和水平~([1-3])。《五十二病方》有关  相似文献   

7.
自从《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方剂的雏形后,方剂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黄帝内经》的问世、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的诞生、盛唐时期大型方书的涌现,方剂本身日趋完善与丰富,使方剂学也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不断深化方剂学的研究,并使其研究方法现代化,是广大中医药学者追求的目标。为此,本文就方剂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方剂学》君臣佐使理论的定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泳  杨卫平 《中医杂志》2006,47(1):61-62
在组方、用方的过程中,源于《内经》、发展于后世的方剂学君臣佐使理论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直被历版统编《方剂学》教材称为“方剂的组方原则”,通过对君臣佐使理论在方剂学研究中的角色分析,认为君臣佐使理论应该被定性为“方剂的组成原理”,准确的定性将有利于对该理论本质精神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君臣佐使”是源于《内经》的制方思想,两千多年的中医临床实践过程中,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和完善,使得“君臣佐使”成为指导方剂配伍组方的重要理论:普通高等教育中医院校《方剂学》五版、六版教材皆以“君臣佐使”为方剂的组方原则,新世纪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则把“君臣佐使”作为方剂组方的基本结构,笔者则认为“君臣佐使”作为组方原则更为恰当,治法和“君臣佐使”是指导组方的双原则。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方剂学具有将网络科学与中医方剂学特点相结合,借助现代科技,整合中医整体思辨的宏观思维与现代医学生物细胞分子的微观视角,通过知识关联网络构建及分析法,建立一个系统方剂知识库及病症结合网络,重点研究方剂功效物质组整合调节机制、配伍规律的阐明、源自方剂的中药新药创制及类方网络方剂学构建等特征。物质基础研究能揭示方剂作用机制,是中药复方质量控制及安全性的保障;配伍规律是方剂的核心;方剂在治疗复杂疾病方面具备整合调节的优势,是研制多靶点新药的重要源泉;类方的研究有利于对方剂复杂体系的系统认知及对方剂配伍规律等核心问题的理解。以上4方面是方剂现代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网络方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及方向。网络方剂学的发展则有助于诠释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提高临床用药疗效,拓展新药的研发思路。该文对网络方剂学的特征进行总结,对基础研究、配伍理论、新药创制、类方研究4个方面的研究方法及进展进行概述,以期有助于阐明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床使用方式,促进方剂的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熊兴江  杨晓忱  刘巍  冯博  段练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5):2510-2512
经典名方是指临床疗效卓著,历史悠久,并经临床不断重复验证的方剂.该文回顾了经典名方在艾滋病治疗中的运用,认为经典名方在艾滋病的治疗中前景广阔,具有改善HIV/AIDS相关症状,缓解HAART毒副反应等作用.临床运用经典名方的关键在于对其客观指征的深刻把握,以及对艾滋病方证、药证规律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2.
张锡纯为近代著名医家,张氏制方,本于经典,源于实践,方求精简,量大效宏,其自创方剂约200首,采用古人成方或民间单验方亦近200首,重要方药所附医案多达数十例,从辨证论治到选方用药,均切近实际,讲求实效,且见解独到。笔者运用其方药治疗内科杂病常获效验,故举临床验案四则以证。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5):383-386
目的:提炼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备选新方及药物。方法:检索CBM、CNKI、VIP、Wanfang等国内中文数据库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内服方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治疗抑郁症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次、药物组合及备选新方等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16首治疗抑郁症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2味新方核心药物与2首备选新方。结论:治疗抑郁症应以疏肝解郁、健脾养心为主要治法,所获备选处方主要适用于治疗肝气郁结型与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其具体疗效仍需经临床实践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探讨“十八反”藜芦类反药配伍方剂年代、剂型和用药特点.从96 429张方剂中搜集到藜芦类方剂100首,采用关联规则、对应分析的方法分析药物配伍、年代和剂型之间的关联关系.藜芦类方剂在在配伍药物方面,与细辛、附子、雄黄、苦参、川芎、人参、肉桂、桔梗、干姜、当归等配伍较多.用法以外用散剂居多.藜芦类反药配伍方剂以宋代运用频率最高,剂型以外用散剂为主,该类方剂较为重视与温阳益气、燥湿化痰、行气活血等药物的配合运用.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4):330-333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和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选穴配伍规律,并获得新的针灸处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所有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穴位处方,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选穴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出86首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穴位处方,确定了处方中穴位出现的频次、常用穴位组合的关联规则,并获得4个新穴位处方。结论: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是挖掘和分析针灸选穴配伍规律的重要辅助工具,该系统新生成的穴位处方可为临床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学生实际用方能力为目标、以突出方证相应为教学关键点,在方剂学教学中对经方溯本求源,讨论张仲景制订经方所针对的病证,还原当时情境,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方剂所对应的证候,在了解证的基础上理解张仲景遣方用药的思路,提高学生对药物进行随证加减技能和对药物剂量的把握,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7.
方剂辨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剂辨证,也称汤方辨证。其源于《伤寒论》,是一种高层次的辨证方法,与其他辨证方法比较起来,方剂辨证更加简捷,更少教条,更多灵活,实用性更强。由于方剂辨证大多是选择针对性强,久经考验,力专效宏的历代名方,故方剂辨证所产生的疗效必定高于其他辨证方法;方剂辨证侧重于从证效关系来判别辨证的正确与否,也就是说证的存在可由药物验证而确认,因此比较客观,再结合方证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中医的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走向世界。在临床上运用方剂辨证时,要善于抓主症,同时应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及方剂教材上所选历代名方的药物组成、剂量大小、各药之间的配伍比例、方剂的加减进退,都要烂熟于胸,这就要求必须有扎实的中医基本功。  相似文献   

18.
查阅和收集古今关于安神剂的相关文献,对其源流进行了考证,分析不同安神方剂的功效、主治、配伍特色及其历代医家创制安神剂的思路。为临床应用安神方剂治疗神志不安病证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类方在机体中的作用十分复杂,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信息。用粗糙集理论可对类方中各组成药物的地位及其与证候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类方配伍规律,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统计其中收载的含黄芪成方制剂,归纳整理其中药味数、制剂剂型、功效主治、禁忌事项及主要药对,并对相关的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中国药典》2020年版共收载了224种含黄芪的成方制剂,包括40种炙黄芪的成方制剂,处方用药味数以6~10味居多,制剂剂型以颗粒剂居多,功效主治以补益气血为主,禁忌事项则以孕妇禁忌居多。可为黄芪的临床新应用、新功效挖掘、新剂型改良及黄芪成方制剂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