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腺癌(GCA)组织化学染色分类与癌旁肠上皮化生(IM)的关系.方法:采用爱显蓝-雪夫试剂染色法(AB-PAS)和高铁二胺-爱显蓝染色法(HID-AB)检测70例GCA及癌旁IM组织,并分析GCA组织化学染色分类与癌旁IM的关系.结果:肠型GCA、胃型GCA、混合型GCA和干细胞型GCA的检出率分别为37.1%(27/70)、5.7%(4/70)、50.0%(35/70)和7.1%(5/70);含硫化和不含硫化黏蛋白的GCA检出率分别为24.3%(17/70)和75.7%(53/70).肠型GCA癌旁IM的检出率为57.7%(15/26),明显高于非肠型GCA的27.3%(12/44)(χ2=6.383,P=0.012);含硫化黏蛋白的GCA癌旁IM的检出率为64.7%(11/17),不含硫化黏蛋白GCA癌旁IM的检出率为30.2%(16/53),含硫化黏蛋白GCA癌旁IM检出率高于不含硫化黏蛋白的GCA(χ2=6.472,P=0.011);硫化黏蛋白在癌旁IM和其相应的GCA组织中无一致性表达(Kappa=0.129,P=0.484).结论:IM可能是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肠型GCA及含硫化黏蛋白GCA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33INGlb和KAI1/CD82在贲门癌(GCA)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在GCA的发生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例成人正常贲门黏膜(正常组)和51例GCA组织(GCA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组织中P33INGlb和KAI1/CD8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CA和贲门黏膜细胞的胞浆见KAI1/CD82蛋白阳性表达颗粒。正常贲门黏膜组织中KAI1/CD8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85.0%,GCA组织中KAI1/CD8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5.7%。伴淋巴结转移患者GCA组织中的KAI1/CD8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侵透浆膜患者的GCA组织中KAI1/CD8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侵及浆膜者(P<0.05)。KAI1/CD82蛋白表达的降低或缺失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联(P<0.05)。GCA和贲门黏膜细胞的胞浆和胞核见P33INGlb蛋白阳性表达颗粒。GCA组织较正常贲门黏膜组织的P33INGlb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P33INGlb蛋白表达的降低或缺失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联(P<0.05)。结论:KAI1/CD82蛋白在GCA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联;GCA组织中P33INGlb蛋白表达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抑癌基因P33INGlb和KAI1/CD82在GCA组织中的表达可作为从分子水平判定人GCA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李婷  李本农  李艳妮 《重庆医学》2011,40(6):585-586,589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的CT显像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并推测CT显像反映生物学特性的可能性。方法鼻咽癌患者32例均行CT扫描,总结临床CT显像情况,然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鼻咽部肿瘤细胞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鼻咽腔单侧壁肿块患者肿瘤细胞PCN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多侧壁肿块患者(P<0.05)。茎突内软组织肿块患者肿瘤细胞PCNA和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无茎突内软组织肿块患者(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中肿瘤细胞PCNA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的CT显像与PCNA蛋白表达密切相关,茎突内软组织肿块与P53蛋白表达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hMSH2、PCNA及P53蛋白表达的状况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子宫颈癌的hMSH2、PCNA及P53蛋白表达。[结果]子宫颈癌组织hMSH2、PCNA及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2.96%(34/54)、75.93%(41/54)及66.67%(36/54);在hMSH2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子宫颈癌病例PCNA阳性表达率为85.29%(29/34)和60.00%(12/20),P53阳性表达率为76.47%(26/34)和50.00%(10/20)。hMSH2与PCNA、hMSH2与P53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hMSH2可能通过与PCNA、P53蛋白相互作用参与子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 1 0 3例早期胃癌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进行 P53基因突变蛋白检测 ,结果显示 :P53蛋白表达率在早期胃癌为 2 9.1 %。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有关 ,阳性表达多见于分化型腺癌 (P<0 .0 1 )。当肿瘤侵入粘膜下层 ,P53蛋白表达阳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升高 (P<0 .0 5 )。同时 ,P53蛋白表达与早期胃癌预后有关 ,表达阴性病例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P53 蛋白表达阳性组 (P<0 .0 5 )。此项研究表明在肿瘤早期 ,P53 突变基因已在肿瘤浸润、发展及预后方面起到相应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贲门癌癌旁与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肠上皮化生(IM)组织中p53和PCNA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70例贲门癌癌旁IM与320例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IM组织中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标本中IM检出率4.4%(14/320),低于贲门癌癌旁组织中的38.6%(24/70)(P<0.01).癌旁IM组织中p53蛋白高表达率高于无症状人群IM(x2=8.784 0,P<0.01),但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8 8,P>0.05).结论:贲门癌癌旁IM可能更易发生基因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P53、Caspase-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Caspase-3和PCNA蛋白在69例肝细胞癌(H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P53和PCNA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2%、20.29%,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45%,肝细胞癌组织中P53和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spase-3蛋白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53蛋白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s=-0.239, P<0.05),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越低,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越高.结论 P53和PCNA蛋白的过度表达及Caspase-3蛋白的低表达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中p53与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4):380-381,384
目的:探讨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72例NSCLC组织及10例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进行p53蛋白与PCNA的检测。结果:p53蛋白与PC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42/72),91.7%(66/72);PCNA强阳性表达率为58.3%(42/72);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强阳性表达率均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肿瘤组织大小、淋巴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与PC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分化程度及有否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二步法检测35例宫颈癌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53及PC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病理分级进行分析.结果 ①P5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5.71% (30 /35),明显高于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6.67% ( 2 /30) ,P = 0.001;②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有关,P53在宫颈癌Ⅰ级中的阳性表达率57.14% (8 /14)明显低于Ⅱ级86.67% (13/15) 和Ⅲ级100.0% (6/6) ,P<0.05;③宫颈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Ⅰ级64.29%明显低于Ⅱ级93.33%和Ⅲ级100.0%,P<0.05.结论 p53 基因突变在宫颈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53及PCNA检测对于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评估子宫颈癌恶性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鳞癌组织中hMLH1、PCNA、P53及P21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各指标在18例MSI阳性和12例MSI阴性的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肺鳞癌组织中MSI阳性组的hMLH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MSI阴性组(P<0.05);MSI阳性组PCNA指数明显低于MSI阴性组(P<0.05);MSI阳性组P53及P2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MSI阴性组。结论:肺鳞癌hMLH1表达、PCNA标记指数与癌组织的MSI呈负相关,而P53、P21表达则与MS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外阴尖锐湿疣组织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外阴尖锐湿疣组织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2 0例尖锐湿疣中P5 3阳性表达为 2例 (2 / 2 0 ) ,正常皮肤无P5 3蛋白表达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阳性表达为 18例 (18/ 2 0 ) ,且呈 (卅 )。 10例正常皮肤PCNA阳性表达为 6例 (6 / 10 ) ,呈 (+) ,病变组织PCNA阳性表达比正常组织明显增高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PCNA能有效地反映外阴尖锐湿疣组织细胞增殖活性 ,P5 3突变在该病变组织细胞增殖中并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涛  刘玉林  李晨  程庆书  刘锟 《医学争鸣》2002,23(8):760-762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CNA和p5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及恶性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0%,较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的肺癌组织间p53的表达无差异性。肺癌组织PCNA标记指数随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的增高而增高(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显著增高(P<0.01),p53阳性表达者PCNA标记指数显著高于p53表达阴性者(P<0.01)。结论 p53蛋白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CNA与肺癌的生长及恶性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3.
宫颈鳞状细胞癌PCNA及p53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5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宫颈鳞癌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CNA及p53表达.结果宫颈鳞癌p53阳性率及PCNA强阳性率分别为22.6%和61.3%,正常宫颈p53及PCNA均为弱阳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CNA强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 p53基因突变在宫颈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PCNA表达有助于判断细胞的增殖活性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53基因突变、p16基因缺失、肿瘤细胞增殖活性(PCMNA)和凋亡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不同类型胶质瘤中P53,P16蛋白表达及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PCNA);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技术检测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应用PCR-DNA测序技术检测SSCP阳性标本中p53基因5-8外显子碱基突变谱和氨基酸顺序改变。应用TUNEL技术检测肿瘤细胞中凋亡的改变。结果结果显示96例不同类型胶质瘤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1.7%(40/96),其中Ⅱ级肿瘤阳性率为27.3%(13/53),Ⅲ、Ⅳ级肿瘤阳性率分别为62.5%(20/32)、63.6%(7/11),低分级与高分级胶质瘤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88,P<0.05)。SSCP检测结果显示34/96(35.4%)例胶质瘤出现p53基因异常移动的单链DNA电泳带,主要分布在5,7,8外显子。在40例P53蛋白阳性的病例中有32例呈现该基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改变,两种方法检测的符合率基本一致。DNA序列分析显示,17例SSCP有异常电泳带的标本中均存在p53基因突变,而且主要发生在5-8外显子,突变类型多数为点突变或碱基缺失,突变位点多分布在第5外显子130-175号密码子之间,第8外显子270-291密码子之间,突变类型主要为错义突变,且多为单碱基的改变,碱基突变以G→A或A→G最多。p16蛋白的表达缺失率为60.4%(58/96),其中Ⅱ级肿瘤为39.6%(21/53),Ⅲ、Ⅳ级肿瘤为81.2%(26/32)、100%(11/11),在高级别胶质瘤中P16表达缺失率均显著高于低级别的肿瘤。复合表达研究显示,p53蛋白的表达与p16缺失之间存在负相关性(P<0.05)。96例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检测显示,PCNA标记指数(PCNALabelIndex,PCNALI)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而递增,而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而递减,PCNALI/AI之比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而递增。结论p53异常表达和突变是胶质瘤中最常见的基因改变,与胶质瘤的组织学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53突变更常位于5、7、8外显子,突变类型主要为错义突变,且多为单碱基的改变,碱基突变以G→A或A→G最多。p53基因突变可以通过p53蛋白的表达来间接反映,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及突变与胶质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p16的缺失更多见于高级别的胶质瘤,与胶质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胶质瘤发生、发展与PCNA的高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抑制密切相关,PCNALI/AI比PCNALI或AI单独检测更能反映胶质瘤的病理特征及恶性行为。p53基因突变、p16基因表达的缺失及PCNALI的增高和细胞凋亡的抑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协同作用并与肿瘤的分化和异常增生显著相关,而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发生受p53、p16基因的调控,p53及p16抑癌基因的失活,是胶质瘤逃逸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不同分化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5例不同分化的OSCC组织及10例正常口腔粘膜进行PCNA检测。结果 正常口腔粘膜PCNA为阴性或仅在基底层见少量阳性细胞;鳞癌中PCNA表达显著增高,且阳性表达率随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递增(P<0.01);淋巴结转移组鳞癌中PCNA较未转移组显著增强(P<0.01);PCNA高表达者术后生存期有短于低表达者倾向。结论 PCNA标记可作为评估和判断OSCC恶性度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但与OSCC预后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P53和PCNA蛋白表达对子宫颈癌前病变恶变潜能预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研究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在子宫颈癌及其相关癌前病变转归过程中的意义。②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P53和PCNA表达。③结果 子宫颈炎、CIN和子宫颈癌组织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31.6%、40.0%,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9%、78.9%和95.0%。P53和PCNA在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有高于宫颈炎组织的趋势,且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表达阳性率和强度明显增高。④结论 P53蛋白表达出现在肿瘤发展为恶性之前,其表达强度与CIN分级和子宫颈癌分化程度有关,可用于癌前病变的恶变潜能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7.
弥漫型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弥漫型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1例弥漫型胃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12例弥漫型胃癌中96例(85.7%)PCNA阳性,粘膜及粘膜下肿瘤PCNA阳性率(28.6%)明显低于浆浆膜外肿瘤(93.0%),(P<0.05),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率(82.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4.8%),淋巴结转移≥10枚淋巴结组PCNA阳性率(94.1%)明显高于<10枚淋巴结组(42.9%)(P<0.05)。结论L对胃癌组织进行PCNA蛋白的检测,有助于预测胃癌进展程度和诊断淋巴结转移,以及评估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53,c myc蛋白在结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ENEL法 .[结果 ]P53,c my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结肠癌中分别为 60 % ( 2 4 / 4 0 )和 78% ( 3 1/ 4 0 ) ,在结肠腺瘤中分别为 4 0 % ( 6/ 15 )和 5 3 % ( 8/ 15 ) ,与正常组织中的 0 % ( 0 / 8)和 13 % ( 1/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凋亡指数在结肠腺瘤中明显增高 ,与正常结肠组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凋亡指数在结肠腺癌中明显降低 ,与结肠腺瘤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53阴性的结肠腺瘤凋亡指数增高 ,与P53阳性的结肠腺瘤凋亡指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c myc蛋白阳性的结肠腺癌凋亡指数与c myc蛋白阴性的结肠腺癌凋亡指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P53,c myc蛋白的过表达在结肠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结肠癌的发生与细胞凋亡调控失调有密切关系 ,其中P53蛋白对细胞凋亡起抑制作用 ,而c myc蛋白对细胞凋亡起促进作用 .  相似文献   

19.
施义方  张岳灿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6):268-270,T001
目的 研究突变型 p5 3、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胃黏膜良、恶性病变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对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不典型增生 (GED)及胃癌 (GCA)共 115例胃镜活检标本进行突变型 p5 3、PCNA和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检测。 结果 突变型p5 3在CSG及CAG表达均为阴性 ,在GED表达阳性 2 4% ,在GCA表达阳性 5 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PCNA反映细胞增殖活性 ,在CSG、CAG、GED、GCA的表达有显著递增性 (P <0 .0 5 )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CSG检出率为 36 %、CAG为 48% ,GED为 72、GCA为 80 % ,与 2 0例正常胃黏膜Hp检测率 2 0 %作对照 ,除了CSG外 ,其余几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Hp感染与PCNA表达强级 (阳性细胞 >5 0 % ) ,与 p5 3阳性病例均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结论 突变型 p5 3、PCNA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Hp感染对胃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