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68眼)PM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PDT治疗后1周内,行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 1.5 mg(0.06 mL).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复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照、FFA、ICGA、OCT.随访时,发现CNV部分闭合或仍有渗漏者给予再次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比较联合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照、FFA、ICGA、OCT检查结果,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F=33.149,P=0.000).治疗后末次随访时,视力提高2行以上43眼(63.24%),视力稳定22眼(32.35%),视力下降2行以上3眼(4.41%).眼底检查及眼底照相显示病灶缩小,出血及神经上皮水肿完全吸收或消失.54眼(79.41%)CNV完全闭合,无荧光素渗漏;14眼(20.59%) CNV大部分闭合,轻微荧光素渗漏.所有治疗眼OCT显示神经上皮水肿消失,CNV强反射区域明显缩小.所有治疗眼均接受1次PDT治疗,36眼行1次玻璃体内注射Bevaeizumab,20眼行2次,12眼行3次,Bevacizumab玻璃体内注射平均次数1.65次.结论 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PM合并CNV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封闭CNV,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 PDT)治疗病理性近视(PM)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PM继发CNV并接受PDT治疗的66例患者7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按常规方法进行PDT治疗.治疗前后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力检查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记录,对比分析所有患眼治疗前后logMAR BCVA.治疗后52只眼保存完整的FFA检查记录,根据其CNV渗漏或出血以及CNV扩大或缩小设定为治疗效果良好、中等、较差.治疗后11只眼保存完整的OCT检查记录,根据其检查结果对比分析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74±0.5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P=0.27).其中,视力改善18只眼,占24.7%;稳定43只眼,占58.9%;下降12只眼,占16.4%.保存完整FFA检查记录的52只眼中,治疗效果良好39只眼,占75.0%;中等9只眼,占17.3%;较差4只眼,占7.7%.保存完整OCT检查记录的11只跟中,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薄7只眼,占63.6%;稳定2只眼,占18.2%;增厚2只眼,占18.2%.结论 PDT能有效治疗PM继发CNV,改善或稳定大部分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病理性近视所致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1眼临床确诊为病理性近视合并CN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PDT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固视性质,FFA/ICGA和OCT等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PDT治疗后随访6mo,1例患者PDT治疗后3mo因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未继续随访。其余患者BCVA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治疗前中心固视3眼,中心外固视18眼,随访期间固视性质未发生改变。FFA/ICGA检查显示,PDT治疗后3mo,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8眼(86%),持续渗漏2眼(10%),1眼出现玻璃体积血。PDT治疗后6mo,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9眼(90%),持续渗漏1眼(5%),OCT显示CNV缩小,组织水肿减轻。结论:PDT治疗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病理性近视所致脉络膜CNV,减少CNV引起的视力下降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exudative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比分析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所致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ineovascularization,CNV)患眼21例,治疗前与单次PDT治疗后3个月的视力、眼底、固视性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OCT)图像及荧光素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an giography,ICGA)的变化.结果 PDT治疗后3个月11只眼视力提高(52.38%),10只眼视力稳定(47.62%),其中5例由偏心固视恢复为中心固视.眼底检查可见出血渗出明显减少,部分患者完全吸收.FFA联合ICGA检查显示CNV病灶渗漏停止10只眼(47.62%),渗漏减少10只眼(47.62%);OCT检查表现为CNV缩小.组织水肿减轻.结论 PDT治疗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所致的CNV,减少CNV引起的视力下降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目的 观察单次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近期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的5例渗出型AMD患者的7只患眼行PDT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观察1周和1个月时的临床资料,主要以视力、FFA及(或)ICGA、OCT的改变为观察指标,评价PDT对渗出型AMD的治疗效果。 结果 7只患眼在治疗后1个月视力均无下降。治疗后1周时除1只眼在ICGA后期仍可观察到CNV有轻微渗漏外,其余6只眼FFA及(或)ICGA均显示CNV渗漏停止;OCT检查显示CNV有不同程度缩小,CNV周围视网膜脉络膜水肿及神经上皮脱离明显好转。但在治疗后1个月时观察到有2只眼在原渗漏病灶处又有渗漏灶出现。 结论PDT 治疗可以在短期内封闭AMD的CNV,使其停止渗漏,且不影响视力。(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13-216)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采用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50例65只眼的临床效果,比较PDT治疗前后的视力、CNV范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等图像资料.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 35例50只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5例5只眼;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4例4只眼;病理性近视(PM)5例5只眼;外伤性脉络膜裂伤CNV1例1只眼.结果 全组50例65只眼PDT治疗后随访观察6个月,视力稳定和提高的AMD30只眼(60.00%)、CEC 4只眼(80.00%)、PCV 2只眼(50.00%)、PM 4只眼(80.00%)、脉络膜裂伤CNV 1只眼(100%);视力下降、CNV渗漏有进展的AMD 20只眼(40.00%)、CEC 1只眼(20.00%)、PCV 2只眼(50.00%)、PM 1只眼(20.00%).经ICGA、FFA检查发现CNV复发的30例30只眼,重复治疗2次的10例10只眼, 3次的3例3只眼.重复治疗时间:1个月者1例1只眼,3个月者8例8只眼,6个月者1例1只眼.所有病例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PDT对治疗继发于不同病因的黄斑CNV安全、有效,可以减轻CNV的渗漏,延缓视力下降,但治疗后仍有复发需反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玻璃体腔曲安奈德(TA)注射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和病理性近视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例经过视力、眼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以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确诊的CNV患者的16只患眼进行PDT联合玻璃体腔TA注射治疗。其中,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14例14只眼,病理性近视2例2只眼。16只眼中,12只眼在PDT治疗后72 h行玻璃体腔TA注射,4只眼在PDT 3个月~1年(平均9个月)后行玻璃体腔TA注射。第1年的平均治疗次数为1.1次。联合治疗后,采用与治疗前相同的条件和检查方法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CNV病灶渗漏情况以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16只眼中,7只眼视力提高,占43.8%;9只眼视力稳定,占56.2%。FFA显示CNV病灶在联合治疗后渗漏停止或减轻,OCT显示黄斑区视网膜水肿消退或减轻。1只眼暂时性眼压升高,占6.3%。经药物短期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PDT联合玻璃体腔TA注射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CNV,延缓视力下降,并且可以减少重复治疗的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单次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短期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光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等检查确诊的30例渗出型AMD患者的35只患眼行PDT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3个月的临床资料,以视力、FFA、ICGA和OCT检查结果为观察指标,评价PDT对渗出型AMD的短期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3 个月内有34只眼视力不变或提高,1只眼因出血而视力下降;FFA检查显示有19只眼荧光素渗漏减轻或完全消退;OCT检查显示视网膜水肿和浆液性脱离明显好转。全部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治疗后3例患者主诉有一过性视物变暗,2例主诉轻微背痛。 结论 PDT治疗渗出型AMD时,可短期封闭CNV,使渗漏减轻或消退,对视力无损害。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71-174)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AP)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PDT治疗RAP患者7例9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Ⅰ期3只眼,Ⅱ期4只眼,Ⅲ期2只眼。PDT治疗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后随访观察3~20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视力、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以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视力提高≥2行者4只眼,视力稳定及变化在1行之内者3只眼,视力下降≥2行2只眼。FFA和(或)ICGA检查显示,3只眼新生血管渗漏停止,4只眼仍有渗漏,2只眼渗漏扩大。结论PDT可以在短期内减轻RAP患眼新生血管渗漏,促进视网膜水肿消退,延缓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刘维锋  石安娜  金昱  石浔  曾瑛 《眼科新进展》2011,31(10):957-960
目的分析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图像特征,并观察单次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CNV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病理性近视CNV患者12例13眼,进行单次PDT治疗,随访1~24个月,平均7.7个月,观察PDT前后症状、视力以及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眼底照像的变化,探讨CNV的形态学特征及PDT治疗效果。结果 60.0%眼视物变形症状减轻或消失。末次随访时84.6%眼保持PDT前裸眼视力或不同程度提高。OCT将CNV分为类圆形、纺锤形、不规则形及色素上皮下型;结果示8眼类圆形CNV经过PDT治疗后6眼(占总数的46.2%)CNV瘢痕形成、2眼(占总数的15.4%)无改善,其他型CNV5眼(占总数的38.5%,包括纺锤形、不规则形及色素上皮下型)经过PDT后CNV消退。眼底血管造影示92.3%眼荧光素渗漏减弱或消退,7.7%眼荧光素渗漏未见减弱。眼底照像可见69.2%眼有Fuch斑;30.8%眼有灰色、扁平、较小病灶,相应处CNV形成;30.8%可见黄斑新鲜出血。结论 OCT对病理性近视CNV形态分型、观察具有重要意义;单次PDT具有抑制或消退CNV的作用和稳定视力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四年临床观察总结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目的 总结4年来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以评价PDT的长期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73例经双目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渗出型AMD患者的95只患眼行PDT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视力、眼底像、FFA、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的变化。73例患者平均年龄67.8岁,就诊时最佳矫正视力数指/10 cm~1.0。95只眼PDT平均治疗次数为1.5次,治疗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4年。 结果 PDT治疗后末次随访时,39只眼视力提高≥2行,占41.1%;51只眼视力波动在1行以内,占53.7%;5只眼视力下降≥2行,占5.3% 。所有患眼眼底出血和渗出均减轻。FFA或FFA联合ICGA检查显示:58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完全停止,转为瘢痕期,占61.05%;6只眼CNV部分闭合, 占6.32%;22只眼CNV小部分闭合,占23.16%;9只眼CNV复发,占9.47%。早期AMD患者12只眼经过1次PDT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0.6~1.5,CNV完全闭合,OCT检查显示黄斑区水肿及神经上皮脱离消失。随访时间最长达4年,未见有复发,视力保持稳定。 结论 单次和重复PDT治疗渗出型AMD长期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对于早期渗出型AMD患者微小典型性CNV,单次PDT治疗可以使其完全封闭,使患者视力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75-279)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估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 PM)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视网膜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0-01/2012-12经视力、眼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OCT检查,临床确诊为有CNV形成的临床患者资料,共53例53眼符合条件纳入观察。患者经PDT治疗后,每3mo进行随访复查,复发的患者再次进行PDT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1a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改变。

结果:截止随访结束时,患者经PDT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比治疗前提高35例,视力稳定无明显变化15例,视力下降3例; 所有患者眼底渗漏均减轻,经FFA检查42例患者CNV闭合且渗漏完全停止,11例患者CNV大部分闭合。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及CMT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整个治疗及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见与接受PDT治疗相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PDT治疗AMD患者CNV能够在1a内保持视力的稳定,且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是AMD 患者CNV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 PM)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并发黄斑中心凹下CNV的PM 患者17例17眼纳入治疗。PDT按照国际标准进行。3d后在表面麻醉下给予1.5mg 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第1,3,6,12mo各随访1 次, 随访时间为6~16mo。复查视力、眼压、眼底检查、眼底彩照、FFA、OCT。治疗前、后对比行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末次随访时,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4眼(23.53%),视力提高1行者5眼(29.41%),视力不变者8眼(47.06%),无视力下降者。术前BCVA:0.02~0.3(logMAR值:平均1.007±0.103),术后BCVA:0.02~0.5(logMAR值:平均0.873±0.100)(P<0.01)。术前平均眼压为15.26±0.76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4.97±0.69mmHg(P>0.05)。FFA检查显示:10眼CNV 完全闭合,占58.82%,其余7眼CNV大部分闭合,占41.18%。CMT:术前平均为: 194.67±12.74μm,术后平均为:132.07±8.32μ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并发CNV的PM安全有效,使CNV渗漏停止或减轻,视网膜水肿消退或减轻,但不同年龄的患者视力预后差别大,老年患者视力预后差,可能与其本身的进行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有关。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4.
光动力学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光动力学治疗继发于不同病因的黄斑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16例16眼经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造影证实活动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继发于老年性黄斑变性4眼,病理性近视6眼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6眼。比较PDT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散瞳前置镜眼底检查以及荧光血管造影和脉络膜血管造影的资料。典型性为主型CNV14眼,轻微典型性CNV1眼,隐匿性CNV1眼。CNV位于黄斑中心凹下12眼,黄斑中心凹旁4眼。光动力学治疗方案参照TAP制定的标准。结果随访时间:1~14个月,平均(5±4.28)个月。1次治疗14眼,重复治疗2次1眼,3次1眼。最终患眼视力提高8眼,保持不变8眼。FFA检查示CNV渗漏停止1眼,渗漏减少10眼,渗漏无明显减少5眼,渗漏面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CNV复发3眼。仅1例在输液时发生光敏剂渗漏,但未发生光敏反应。治疗后视网膜一过性出血增加3眼。结论光动力学治疗为继发于不同病因的黄斑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CNV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部分患者治疗后短时间内复发,PDT治疗CNV的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VMD)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DT治疗的7例VMD并发CNV患者7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20~54岁.治疗前后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以及眼电图( EOG)、视网膜电图(ERG)等检查.患眼BCVA数指/眼前~0.6;光感受器内外节(IS/OS)界面下积液,视网膜水肿,平均中央视网膜厚度(506.00±30.71) μm.PDT治疗按照标准常规操作完成.治疗后随访2~1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3个月.观察BCVA及CNV变化以及与治疗相关的副作用.结果 末次随访时,患眼BCVA 0.12~1.0,均有不同程度提高;FFA及ICGA检查显示,CNV萎缩变小,渗漏减轻;SDOCT检查见神经视网膜水肿减轻或消退,平均中央视网膜厚度下降为(401.00±52.22) μm,IS/OS界面与视网膜色素上皮间光反射暗区消失,黄斑恢复基本正常形态;未见与治疗相关的局部及全身副作用发生.结论 PDT能有效治疗VMD并发的CNV,稳定或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后Tenon囊下注射,治疗多灶性脉络膜炎(multifocal choroiditis,MC)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8眼临床确诊为MC合并CN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PDT联合TA后Tenon囊下注射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FFA/ICGA和OCT等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后随访6mo,所有患者BCVA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ICGA检查显示,联合治疗后1moMC前节及眼底活动性炎症减退或停止者8眼(100%),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7眼(88%)持续渗漏1眼(12%)。PDT治疗后6mo,MC炎症未发现复发,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8眼(100%)。OCT显示CNV缩小,组织水肿减轻。结论:PDT联合TA后Tenon囊下注射治疗多灶性脉络膜炎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眼底血管样条纹(AS)并发CNV的临床特征,探讨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AS合并黄斑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1例(42眼)AS的临床资料,包括BCVA、眼底表现、FFA、ICGA以及OCT。其中18例(22眼)合并黄斑CNV,先采用PDT治疗,3 d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定期随访,至少随访12个月。随访时如发现视力下降、黄斑区出现新病灶、视网膜下或层间积液、CNV活动性病变,则重复玻璃体腔注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均双眼发病,仅5例(24%)合并全身病变,男性为主(76%),其中18例(86%)继发黄斑CNV,BCVA显著低于病变未侵及黄斑者。联合治疗的22眼末次随访时BCVA较治疗前提高10.4个字母;OCT示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从基线的(338.4±55.2)μm降至(212.6±36.2)μm;FFA(ICGA)显示15眼(68%)CNV完全闭合,渗漏消失,5眼呈瘢痕染色。所有患者接受1次PDT,平均玻璃体腔注射次数3.2次。1例PDT后出现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出血吸收,5例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4例出现结膜下出血,均完全恢复,无其他明显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眼底AS具有特殊的眼底表现,FFA(ICGA)有助于明确诊断,相当比例的患者可继发黄斑部CNV。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能有效控制AS合并黄斑病变的病情进展,显著改善患者视功能,减少CNV渗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的21例(31眼)渗出性AMD患者PDT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资料,主要以视力、FFA及(或)ICGA、OCT的改变为观察指标,评价PDT对渗出性AMD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3眼视力明显改善(视力提高≥2行),占41.9%;14眼视力稳定不变(视力波动在1行以内),占45.2%;4眼视力下降2行,占12.9%。大部分患眼于PDT治疗后眼底出血和渗出减轻;ICGA检查显示:PDT治疗后1周,16眼CNV的渗漏明显减少或完全停止,8眼渗漏完全停止。OCT检查显示:CNV周围视网膜脉络膜水肿以及神经上皮脱离好转。5例6眼患者在PDT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发生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范围变大,1例1眼发生黄斑部再次大面积出血,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任何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单次和重复PDT治疗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渗出性AMD的CNV,PDT治疗对病灶周围的正常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短期内有轻度影响,对视力无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