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手术方法、效果和并发症。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漏斗胸患儿113例,采用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疗效评价。结果全组患儿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15)min。出血量(8±12)m L,全组病例恢复,平均(7.5±3.2)d出院。并发症发生率11.5%(13/113),胸廓矫形效果:优103例;良10例。结论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方法安全,微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初步经验.方法 对25例漏斗胸患儿(23例为对称型,2例为非对称型漏斗胸)行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结果 2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7例术后出现气胸,5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经过相应的引流处理治愈.术后平均住院7.2天,胸廓畸形矫正满意.全部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4年,均无不适,有7例拆除钢板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8年5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科室采用非胸腔镜辅助的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25例,年龄3~19岁,均在非胸腔镜辅助下完成,部分胸骨凹陷较重病例剑突下小切口辅助完成,24例为对称型,1例为非对称型。结果 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35~60min,术中出血量为2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5±3.0)d,无一例输血,术后随访1~15个月,除2例间歇性疼痛,2例少量气胸外,其余无特殊不适,无钢板移位,矫形效果23例优,2例良。结论非胸腔辅助下的Nuss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非胸腔镜与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我院收治的66例先天性漏斗胸患儿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患儿给予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手术情况、围术期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患儿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疗效与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相同,但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应用非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手术、胸腔镜手术对漏斗胸患者进行矫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80例漏斗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非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1.1±1.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4.6±1.6)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非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手术对漏斗胸进行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胸腔镜下改良微创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护理。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漏斗胸患儿50例,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临床护理的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儿手术均得以顺利实施,且术中未出现并发症发生情况。患儿平均手术时间为(30.1±5.5)min;平均出血量为(8.5±1.2)ml。术后共有6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共包括胃肠道反应2例、疼痛强烈2例、气胸1例、胸腔积液1例,但经过恰当的处理后,患儿的不良反应均得以缓解及治愈。结论 对非胸腔镜下改良微创Nuss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护理可促进患儿恢复,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改良术治疗小儿特殊类型漏斗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微创NUSS改良术治疗小儿特殊类型漏斗胸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和临床初步经验。方法NUSS改良术治疗小儿特殊类型漏斗胸17例,扁平胸型漏斗胸11例,不对称型漏斗胸6例。胸腔镜辅助下行微创手术16例,合并肺囊肿同时开胸行右肺下叶尖段切除术1例。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并发症。16例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微创手术时间30min,1例先用胸腔镜观察肺部病变同术前CT,开胸行肺切除后同时放支撑架矫形,时间60min。早期无并发症。术后3个月时一侧伤口出现缝线反应1例,于术后4个月提前取出支撑架,复发。结论微创NUSS改良术治疗小儿特殊类型漏斗胸的手术方法安全可行,尤其对扁平胸型漏斗胸、不对称型漏斗胸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矫形满意,大龄儿童不受年龄限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胸腔镜辅助下改良的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采用改良的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23例,年龄2.5~15岁,平均6.5岁,所有病例均在非胸腔镜辅助下完成。21例为对称型,2例为非对称型。结果 23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出血〈20 ml,5例出现少量气胸及皮下气肿,保守治疗后消失。术后平均住院6.2 d,矫形效果21例为优,2例良。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1~14个月,均无明显不适,无钢板移位。结论非胸腔镜辅助下改良的Nuss手术安全易行,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近期矫形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胡健 《中国实用医药》2014,(11):125-126
目的:探析漏斗胸采用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漏斗胸患者41例,对其采用胸腔镜下Nuss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效果、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41例患者均手术进行顺利,优良率为95.12%;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 ml,平均手术时间为45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42±1.07)d,并发症发生率为7.31%,无复发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漏斗胸采用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胸腔镜下微创漏斗胸矫正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微创漏斗胸矫正(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12月至2008年7月,我院17例漏斗胸患者采用胸腔镜下Nuss手术进行矫治。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并发症。术后随访6~20个月。15例钢板无松动,位置良好,矫正效果满意,2例患儿出现轻度移位。其他并发症包括1例术后感染,加强抗感染后痊愈;1例出现皮下积液,经穿刺抽液后痊愈;1例出现植入物反应。结论胸腔镜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安全有效,适用于对称性或不对称性漏斗胸患者。应注意预防感染和防止钢板移位。  相似文献   

11.
微创矫治术治疗小儿漏斗胸(附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矫治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组共5例,3例为对称性漏斗胸,2例为非对称性,年龄8~14岁,均在胸腔镜下行微创漏斗胸矫治术。结果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70分钟,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胸廓外形改善,疗效满意。结论微创矫治术治疗漏斗胸手术微创、安全、可行;远期效果的评价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Nuss手术与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2年8月分别行Nuss手术及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漏斗胸患者30例资料,比较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效果评分均明显优于行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患者。结论Nuss手术可以良好矫正漏斗胸畸形,其效果优于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儿童漏斗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8例漏斗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微创Nuss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改良Ravitch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预后良好。结果微创Nuss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且操作简单,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初步经验。方法:12例漏斗胸患者于全麻下手术。结果:12例均在胸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95min,平均65min。结论: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安全有效,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胸腔镜下微创漏斗胸矫治术(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术后早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2006年l2月-2009年7月,我院共有23例漏斗胸患者采用胸腔镜下Nuss手术进行矫治,其中13例大于9岁的漏斗胸患者行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的肺功能检测,包括肺活量(VC)、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50).所有23例患者均行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的心功能检测,包括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结果 术后3个月TLC、VC、FEV1、FVC均较术前下降,其中VC、FEV1、FVC下降明显[VC:(81.08±12.74)vs(92.15±11.36);FEV1:(83.54±10.81)vs(93.62±10.76);FVC:(85.92±10.59)vs(93.85±10.18),P<0.05],术后1年均可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MEF50术后3个月未见明显下降,术后1年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每搏量和心输出量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心脏指数均较术前有提高,其中术后3个月提高明显[(3.45±0.42)vs(3.15±0.42),P<0.05].结论 微创漏斗胸矫治术后患者早期肺功能虽有下降,但术后随访显示可恢复至术前水平,而术后早期患者的心功能较术前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改良胸骨翻转术治疗成年人漏斗胸的手术效果和经验。方法先天性成年人漏斗胸19例,漏斗胸系数在0.25~0.3之间。11例患者应用游离胸骨翻转术矫治,8例行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结果19例患者术后胸壁外观及患者的自觉症状均满意。随访1~5年,胸廓外形均呈正常平坦,心脏复位,活动耐量改善。结论采用游离胸骨翻转术与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矫治成年人漏斗胸仍是比较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但后者操作复杂、费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经Nuss手术及Ravitch手术治疗的先天性漏斗胸患儿手术前后的免疫指标,对比研究两种手术方式对漏斗胸患儿术后早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漏斗胸手术,其中行Nuss手术40例(Nuss组),Ravitch手术40例(Ravitch组),2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7天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结果术前比较2组患儿的血清IgG、IgA、IgM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天检测显示Nuss组患儿血清IgG、IgA、IgM含量较Ravitch组患儿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uss组中,术后7d血清IgG、IgA、IgM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升高(P〈0.05),而Ravitch组中仅IgA含量在术后7d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IgG和IgM术后7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uss手术较Ravitch手术创伤性小,患儿术后机体免疫力恢复较早,更有利于患儿康复;免疫指标的检测可以作为评估漏斗胸患儿术后手术疗效及预后的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其中,退行性半月板撕裂34例(A组),新鲜半月板撕裂34例(B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7.68±8.25)min、术后下床时间(3.95±0.62)d、住院时间(5.38±1.23)d均短于A组的(60.13±10.25)min、(5.58±0.72)d、(7.69±2.3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4,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且B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93.48±4.42)分高于A组的(76.97±4.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095,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A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应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是切实可行、有效的,能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本身对机体的损伤,促进患者尽快出院,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但新鲜半月板撕裂的手术效果优于退行性半月板撕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