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YMDD变异阴性的拉米夫丁耐药患者体内HBV逆转录酶RT区基因是否有变异.方法 采用荧光PCR技术检测拉米夫丁耐药患者HBV YMDD基因情况,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RT区基因序列.结果 7份标本均测出YMDD阳性,无发生YMDD变异,2例发生rtL80V/I变异,1例发生rtV173L,其余均无发生RT区基因变异.结论 部分拉米夫丁临床耐药现象的出现可能与HBV RT区基因变异无关.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7,(7):1290-1293
目的:研究扬州地区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基因突变的特征、多位点变异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就诊并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6月以上且HBV-DNA阳性患者182例资料,采用核酸扩增技术,通过测序和检测耐药突变的变异特点,分析核苷(酸)类药物对HBV耐药相关位点,并比较近4年多位点变异的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82例患者中,检出基因耐药103例,未检出79例;在11个经典耐药位点中,检测到8个耐药位点,未检出rtA194T、rtI233V、rtM250V等3个位点的变异;其中单个位点突变以rtM204I的突变率为最高(65.31%),其次为rtA181T;2个位点突变以rtL180M合并rtM204I突变为主(占42.86%),3个及其以上突变主要以rtL180M及rtM204V(或rtM204I)突变的基础上合并rtI169T、rtT184A、rtA181C、rtA181V、rtS202S、rtV173L等位点的突变;比较2013年—2016年4年间,3个及其以上位点突变的年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扬州地区CHB患者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中,发生耐药变异的相关位点种类多,模式复杂;3个及其以上位点突变(多位点变异)与初治未使用高基因屏障核苷类似物及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不规则联用或序贯治疗相关;规范、优化核苷(酸)类药物抗HBV治疗能有效控制多位点变异的发生率,治疗中应密切监测耐药相关位点的变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逆转录酶基因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位点的变异情况与临床耐药的关系。方法:分析不同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相关突变情况及不同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突变形式。结果: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中以M204V/I最常见,可伴随L180M突变,阿德福韦耐药中以N236T±A181位碱基替换为主;恩替卡韦耐药突变发生在拉米夫定耐药基础上;替比夫定的耐药突变为M204I;替诺福韦的变异位点以194位碱基替换为主(rtA194T)。结论:检测HBV逆转录酶基因多位点耐药相关突变,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乙型肝炎患者是否存在HBV耐药,从而合理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基因型分布及各型HBVDNACP区变异情况。方法应用乙肝病毒型特异性引物采用巢式PCR方法,对4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用PCR方法和DNA测序方法检测CP区突变。结果4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B基因型12例(28.57%),c基因型29例(69.05%),B+c型1例(2.38%),未发现其他基因型别;42例患者所感染HBV基因组发生前c区1896点突变有32例(76.19%),其中,c基因型有28例(87.5%),B基因型有4例(12.5%)。B型BCP区ntA1762T/ntG1764A双突变3例(25%),c型BCP区双突变26例(89.66%),B+C型(1例)未发生突变结论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以感染B、c基因型为主,c基因型较B基因型更易发生基因变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江西省赣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HBV基因BCP区双变异(A1762T/G1764A)和前C区G1896A突变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6例本土感染者一般资料及血清,运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ELISA检测HBe Ag;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拷贝数;采用巢式PCR扩增及测序方法检测HBV C启动子A1762T/G1764A双变异和前C区G1896A突变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肝细胞癌患者在年龄、HBe Ag阴性率、ALT和AST水平方面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1),而HBV DNA拷贝数则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1);2肝细胞癌患者的A1762T/G1764A、G1896A变异率及联合变异率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1)。3 HBe Ag阴性患者A1762T/G1764A、G1896A变异率及联合变异率均高于HBe Ag阳性患者(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常规的相关指标检测对病情的评估是不全面的,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对HBV基因区的BCP双变异(A1762T/G1764A)和前C区G1896A的常见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再结合其他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做出更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HBV基因型及基因变异与原发性肝癌(PHC)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型特异引物PCR法测定HBV基因型,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基因亚型;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DNA 1653、1762/1764及1896位点的变异情况;统计比较多个因素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PHC患者中的异同,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与CHB组比较,PHC组患者年龄较大,HBeAg阴性更常见,而ALT水平和HBV DNA载量较低(P<0.05)。CHB组HBV的基因型B型与C型相当,而PHC组绝大多数为C型(P<0.01);两组基因型C型的亚型多为Ce亚型。两组病毒G1896A变异无差异,而PHC组C1653T、A1762G/T1764A变异出现的几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基因C型和高龄为PH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V基因型C型为HBV相关PH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C1653T、A1762G/T1764A变异与PHC有一定相关,但非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 HBe Ag和 HBe Ab双阳性状态下 C基因启动子区 ( BCP)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二对半”,对 HBe Ag/ HBe Ab双阳性标本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 DNA片段 ,并对阳性的 PCR产物直接标记测序 ,测序结果和 Grenbank中登录的标准序列相比较。结果 对 17例 HBe Ag和 HBe Ab双阳性患者血清中 HBV DNA进行了检测 ,阳性 13例 ,测序结果显示 ,13例 HBV DNA阳性者均存在 T1762和 A1764的突变。结论 在乙型肝炎 HBe转换过程中均伴有 C基因启动子区 T1762与 A1764变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石家庄地区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耐药突变的状况。方法对51例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石家庄市五医院就诊的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P区基因序列测定。结果51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25例存在HBV P区发生突变,突变率为49·.0%。突变率在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无显著差别( P >0.05)。 HBV P区突变组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未突变组( P <0.05),ALT、AST和TBIL在突变组也显著升高( P <0.05)。对25例存在HBV P区基因突变患者进行突变模式分析,居于前四位的突变模式的总和占所有突变的72%。突变模式主要为rtM204I/V单独突变以及联合rtL180M和(或)其他突变位点、rtA181V/T单独突变以及联合rtN236T或rtM250V/L突变。结论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等进行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实时监测HBV P区耐药突变状况,及时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多聚酶区序列突变特点。方法收集63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且耐药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P基因多聚酶区序列耐药变异。结果 63例诊断为耐药的患者中,51例患者检测到LAM相关的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其中rtM204V/I变异46例(73.0%),rtL180M变异25例(39.7%),rtV173L/M变异5例(7.9%),rtQ214E变异1例(1.6%),rtS213T变异2例(2.%)12,rtV207L/M/I变异2例(3.2%),rtA181T变异3例(4.8%),rtT184I/S/M变异1例(1.6%)。结论对拉米夫定治疗患者的耐药检测除HBV多聚酶区常见的rtLl80M和rtM204V/I位点变异外,还应考虑其他位点的耐药变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P基因区550位点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对该院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YMDD突变情况进行调查,为指导临床使用拉米夫定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2~12月选取HBV DNA定量在2.00E+03 IU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186例,其中90例未经过治疗(未治疗组),96例使用拉米夫定治疗1年以上(治疗组)。其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分C、I、V三组,分别对总HBV DNA(包括野生型和突变型DNA),YIDD突变DNA,YVDD突变DNA进行检测。结果 186例慢性乙肝患者中发生P基因区变异者共87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发生YIDD变异9例(9.4%),发生YVDD变异36例(37.5%),YIDD和YVDD同时变异6例(6.2%);未治疗组患者发生YIDD变异6例(6.7%),发生YVDD变异24例(26.7%),YIDD和YVDD同时变异6例(6.7%)。两组患者YIDD变异、YVDD变异及YIDD和YVDD同时变异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0.156、0.206,P>0.05)。结论经过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乙肝病毒P基因区发生变异的频率高,但未经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也可自然发生P基因区的变异,故在治疗前及治疗中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P区基因直接测序方法,进一步了解口服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P区发生YMDD变异的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DNAP基因区,通过直接测序方法与Genebank标准序列对比,对107例慢性乙肝(CHB)患者血清进行P区测序。结果:107例慢性乙肝患者YMDD变异率为32.7%,其中YIDD变异17例,YVDD变异15例,混合变异3例。YMDD未变异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显著高于变异者;而YMDD变异组治疗前HBVDNA含量显著高于未变异组;YMDD未变异组与变异组之间治疗前的患者性别、年龄和HBeAg状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YMDD变异可能与患者治疗前ALT水平和HBVDNA含量有一定关系.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血清HBeAg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2.
13.
徐军  王芳  杨帆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877-1878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载量与HBeAg/抗-HBe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34例慢性HBV感染者HBV血清标志物,根据HBeAg/抗-HBe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Ⅰ组(HBeAg+/抗-HBe-,43例);11组(HBeAg-/抗-HBe+,69例);Ⅲ组(HBeAg-/抗-Hbe-,22例)。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及连续监测法检HBVDNA载量以及ALT水平。结果Ⅰ组HBVDNA阳性率和HBVDNA载量明显高于Ⅱ、Ⅲ组(P〈0.01)。HBVDNA阳性患者ALT异常率高于HBVDNA阴性患者(P〈0.01)。HBVDNA阳性患者HBVDNA载量与ALT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0.174,P=0.156)。结论血清HBVDNA载量与HBeAg/抗-HBe以及ALT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能单纯依靠HBeAg/抗-HBe以及ALT来判断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HBV慢性感染者的病情检测、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年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和适当疗程。方法:选择HBsAg、HBeAg和HBVDNA均阳性的成年患者。服用拉米夫定100mg·d-1,治疗3年(156周),观察其对HBVDNA、HBeAg、ALT和病毒变异的影响。结果:拉米夫定对HBVD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维持ALT的正常有一定疗效,治疗2年有39.8%的患者发生病毒变异;可出现HBVDNA的反跳。拉米夫定的疗效与患者治疗前ALT和HBVDNA的水平相关。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可长期服用。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V感染,对抑制HBV的病毒复制和维持患者的ALT正常有显著疗效;其临床应用的最佳适应证为HBeAg和HBVDNA均阳性,HBVDNA水平较低而ALT异常的患者。拉米夫定的长期疗效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变异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血清HBVDNA含量、ALT水平及拉米夫定治疗疗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杂交双探针PCR融解曲线法,检测了148例经及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的HBV YMDD变异,同时观察HBV-DNA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拉米夫定治疗12~24个月,YMDD变异的总检出率为24.7%,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变异的检出率为5.6%,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拉米夫定治疗12、18及24个月,其血清HBV DNA含量及ALT水平明显低于用药前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拉米夫定治疗组中,发生变异者与未发生变异者,其用药前的HBV DNA含量及AL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拉米夫定用药12、18、24个月的变异检出率分别为3.9%、15.6%、34.6%.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P区存在YMDD自然变异,拉米夫定可促使病毒产生YMDD变异,其变异发生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拉米夫定治疗有助于降低乙肝患者HBV DNA含量及ALT水平,拉米夫定引起的YMDD变异与用药前HBV DNA及ALT水平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使用拉米夫定(LMD)抗病毒治疗后出现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对一年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丙氨酸转氨酶(ATJT)复常率和耐药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探讨临床实用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70例HBeAg阳性患者服用LMD抗病毒治疗4周时定量检测HBVDNA,将HBVDNA〈310g10cp/ml患者18例和HBVDNA≥310g10cp/ml患者52例作为I组和Ⅱ组分层观察,治疗52周时,检测血清HBVDNA,ALT,HBV血清标志物和HBV多聚酶氨基酸序列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结果治疗52周时的血清HBVDNA转阴率:I组为88.9%,Ⅱ组为44.2%;HBeAg血清转换率:I组为44.4%,Ⅱ组为11.5%;YMDD变异率:I组为0,Ⅱ组为21.2%;ALT复常率:I组为94.4%,Ⅱ组为76.9%。经统计学分析,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YMDD变异率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别。结论LMD治疗4周时出现RVR可预测一年疗效,并且有可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核苷类似物治疗CHB。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田基黄提取物对H22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化疗药物氟尿嘧啶(5-FU)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采用荷H22肝细胞癌小鼠为模型,在体观察田基黄醇提液和水提液单独应用以及与5-FU联合应用对荷瘤小鼠抑瘤率、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等的影响。结果田基黄醇提液和水提液对H22移植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11.49%和21.41%,两者与5-FU联合应用能提高后者对H22移植瘤的抑瘤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田基黄醇提取液和水提液也能显著升高H22荷肝细胞癌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结论田基黄提取物对肝细胞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5-FU具有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患者HBVDNA前C区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测定99例HBV感染患者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并采用RT-PCR检测HBVDNA前C区变异。结果:99例HBV感染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2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1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乙型)11例和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中,变异株组HBVDNA前C区变异发生率与混合株组、野生株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混合株和野生株两组相比,HBVDNA变异株组肝功能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DNA前C区变异可发生于HBV感染的不同临床状态。HBVDNA前C区变异可能与肝炎程度和病情进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变异、基本核心启动子(BCP)A 1762T/G1764A变异及二者联合变异在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变异特点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将120例HBV DNA阳性CHB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HBeAg阴性CHB患者60例,B组为HBeAg阳性CHB患者60例,用荧光定量PCR检测A、B两组HBV DNA水平,用直接测序法检测A、B两组前C区G1896A及BCP区A1762T/G1764A变异的发生率.根据前C区及BCP区测序结果又分为变异组和无变异组,分析前C区及BCP区变异发生与病情进展的关系.结果 120例HBV DNA阳性CHB患者中A组检出变异株47例,B组检出变异株15例,A组和B组CHB患者中G1896A变异检出率分别为40.0%和10.0% (x2=14.40,P=0.000);A1762T/G 1764A变异检出率分别为38.3%和15.0%(x2=8.35,P=0.003);联合变异的检出率分别为21.7%和0%(x2=14.58,P=0.000).120例CHB患者中G1896A、A1762/G1764A、联合变异的变异组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无变异组HBV DNA含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CHB患者轻、中、重度不同病情中,G1896A变异、A1762T/G1764A变异及联合变异的变异组与无变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 )HBV前C区G1896A变异和BCP区A1762T/G 1764A变异是导致HBeAg阴性、HBV DNA持续阳性的主要机制之一.(2) HBV前C区G1896A变异和BCP区A1762T/G 1764A变异可能加重HBeAg阴性CHB患者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强肝胶囊治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组联合强肝胶囊治疗,48周时观察Child-Pugh评分,肝功能主要指标、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4、48周时治疗组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出现耐药及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联合强肝胶囊治疗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HBV肝硬化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抗纤维化持续改善效果优于替比夫定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