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因子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L)发病机制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提示IL - 15是CTCL细胞的存活因子及S啨zary细胞系SeAx的生长因子 ,能明显延长从S啨zary综合征患者分离的恶性细胞的存活时间。IL - 16是T细胞生长因子并对CD4 + T细胞具有趋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CTCL患者体内IL- 15和IL- 16的表达水平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近期未经治疗的CTCL患者 (19例 ,其中斑片期 7例 ,斑块期 6例 ;CD30 + 多形T细胞淋巴瘤 6例 )和银屑病患者 (10例 )的皮损组织及CTCL细胞系…  相似文献   

2.
皮肤T淋巴细胞瘤 (CTCL)早期在临床和病理上诊断均有一定难度 ,组织学上改变常为非特异性 ,淋巴细胞异型性和亲表皮性可不明显甚至没有。用PCR法检测出克隆性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标志。为了进一步评价组织学方法以及TCR基因重排分析的诊断价值 ,作者对10 0例皮肤T细胞浸润病例进行了组织学和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检查。方法 :10 0例患者的组织标本首先由 2名独立的皮肤病理学家进行诊断 ,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将CTCL的诊断分为 4级 :①诊断CTCL ;②符合CT CL ;③提示CTCL ;④非CTCL。D…  相似文献   

3.
196 9年人们发现免疫抑制疗法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加有关 ,约 2 0 %器官移植的受者将发生恶性肿瘤 ,而在移植后生存 10年的患者中该比率接近5 7% ,主要为皮肤癌 ,淋巴瘤和Kaposi肉瘤。移植后淋巴增殖紊乱 (PTLDs)多为B细胞表型 ,T细胞起源的肿瘤则很少。作者报告了 1例器官移植后接受环孢素治疗发生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L)的病例。患者为一 6 4岁黑人妇女 ,于 1994年 10月接受肾移植术 ,开始时用泼尼松 ,环孢素 ,硫唑嘌呤治疗 ,后因肝毒性停用硫唑嘌呤。 4年半后于躯干部出现瘙痒性红斑并持续加重 3周 ,1个月后发生红皮…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外周血克隆性T细胞的检测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PCTCL)外周血中克隆性T细胞的存在及其与临床疗铲的相关性,分别对25例PCTCL患者经重组α干扰素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以通用引物扩增T细胞受体(CR)γ链编码基因中Ⅴ(可变区)-J(连接区)的结合序列,检测代表克隆性T细胞分子标志的TCR基因重排(GR)。结果发现,25例PCTCL外周血样品,17例见克隆性T细胞(示TCRGR),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FK506对小鼠树枝状表皮T细胞(DETC)的影响,我们应用抗Thy-1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动态观察了体内外应用FK506后小鼠DETC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①腹腔注射FK5060.32mg·kg·d及0.96mg·kg·d2~7天后DETC密度明显下降(P<0.05,P<0.01),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②1μg/ml及10μg/mlFK506体外浸育皮片2个小时及10个小时后,DETC密度亦明显下降(P<0.05,P<0.01)。提示FK506对小鼠的免疫抑制作用至少部分可能与改变DETC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17岁。因上感静滴 5 %葡萄糖 2 5 0ml+双黄连(东北黑龙江省哈尔滨珍宝岛药业公司产 ) 4 0ml,约剩 10 0ml时患者自诉周身皮肤潮红、刺痒 ,头后中部偏左肿块如核桃大。速停液 ,查体 :BP 10 0 / 6 0mmHg,R 2 0次 /分 ,P 80次 /分 ,T 37℃。其它 (一 )皮肤体检 :全身皮肤似猩红热疹、瘙痒 ,颅后中部偏左有一淋巴结肿大似核桃。 (输液前没有 )。速肌注扑尔敏 10 0mg ,地米 2mg各一支 ,口服息斯敏10mg,一小时皮损消退 ,十二小时后头部淋巴水肿消失。静滴双黄连注射液致全身皮疹及颅后部淋巴结水肿1例@武君立$山西万…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有体液免疫功能显著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抗核抗体产生为T细胞依赖性[1 ] ,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Th1 Th2平衡与SLE的发病有关。但在单个核细胞水平是对Th细胞亚群平衡的研究还很少。我们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法在单个核细胞水平上检测了PBMC内细胞因子的表达 ,了解Th1 Th2平衡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5月我院门诊病人中 2 0例初诊未经治疗的活动期SLE患者。均为女性病人 ,年龄 14~ 38岁 ,平均 2 4 .5岁 ,均…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因复杂。T细胞受体 (TCR) ζ链是一种关键的信号转导分子 ,它在大多数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但SLET细胞中TCR/CD3触发下游信号转导中间体磷酸化和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增加 ,说明存在另一种信号转导机制。Fcε受体Ⅰ型γ链 (FcεRⅠγ)、CD3η链均属于 ζ链蛋白家族成员。FcεRⅠγ是高亲和性IgE受体的组成成分 ,有 1个细胞质免疫受体酪氨酸碱基活化基序(ITAM)。与TCRζ链经ZAP 70介导信号不同 ,FcεRⅠγ信号转导通过磷…  相似文献   

9.
早期蕈样肉芽肿 (MF)的标准治疗方法是补骨脂素 (8 MOP)加UVA(32 0~ 4 0 0nm)即PUVA光疗或UVB(2 90~ 32 0nm)治疗 ,但前者对晚期MF治疗较差 ,后者则难以穿透较厚的皮损。已知UVA1(340~4 0 0nm)对皮肤T细胞介导的多种疾病有效 ,且穿透性较强。为研究UVA1对MF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皮肤浸润处和循环中T淋巴细胞的作用 ,作者进行了一项小范围的对照研究。方法 :13例患者 (男 6 ,女 7)均经活检证实为MF ,平均年龄 5 7 0岁 (2 9~ 85岁 )。据MFCG分期标准 8例为ⅠB期 ,4例为ⅡB期 ,1例为Ⅲ期。UVA…  相似文献   

10.
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皮肤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基因诊断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应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60例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疾患进行了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检测。结果显示,检出TCR-β和TCR-γ基因克隆重排的有:36/40例CTCL,4/6例可疑蕈样肉芽肿/Sezary综合征和1/1例淋巴瘤样丘疹病。  相似文献   

11.
该文总结了皮肤淋巴增殖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分类标准。皮肤T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假性淋巴瘤 :皮肤蕈样肉芽肿和S啨zary综合征早期多为T辅助细胞表型 ,可与良性慢性炎性皮肤病区别。TCR可变区在良性浸润细胞中各不相同 ,但在恶性增生性疾病中往往单克隆表达。最近报道一组新T细胞淋巴瘤 ,其中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在临床和组织学上与深在性狼疮相似 ,瘤细胞CD3 +、CD4- 、CD8+、CD5 6- ,脂肪性腔隙边缘有多形T细胞浸润 ;另一种NK/T细胞淋巴瘤 ,常与鼻粘膜EB病毒感染相关 ,呈血管中心性浸润 ,CD3 - 、CD8-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细胞毒T细胞是否能识别由第三互补决定区特异基因编码的肽。方法 选择两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患者(SS和AR)和CD4^+、Vβ8^+恶性T细胞作为测定肽序列的细胞,CD8^+非恶性T细胞作为杀伤或反应性细胞,和转化的淋巴母细胞样细胞作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提呈的细胞。结果 患者SS的恶性T细胞受体(TCR)β链的个体基因型肽可刺激CD8^+T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  相似文献   

13.
在损害内注射rituximab(一种抗表达于肿瘤性或正常B细胞上跨膜抗原CD2 0的嵌合抗体 )治疗 2例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结果 :部分肿瘤结节消退 ,其中包括未注射结节。除了注射时和注射后不久出现疼痛、1例体温轻度升高外 ,无其他不良反应。治疗后较长时间内外周血B细胞缺失。讨论 :目前常用的治疗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方法有切除、放疗、PUVA治疗和化疗 ,但复发率高 ,常有严重的不良反应。CD2 0高表达于肿瘤性B细胞 ,rituxi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 ,由鼠抗CD2 0抗体的可变区及人IgG1重链和κ轻链的恒定区组…  相似文献   

14.
δ 氨基酮戊酸 (ALA)光动力疗法 (PDT)是以光敏剂外用结合红光照射进而达到抑制或破坏增生组织的一种新型技术。我们应用ALAPDT治疗了 3 5例尖锐湿疣 (CA)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3 5例CA患者全部为我科性病门诊病人 ,男3 3例 ,女 2例 ;年龄 2 0~ 5 2岁 ,平均 3 2 .7岁 ;病程 1月~ 3年 ,平均 8.3月。皮损发生于尿道口 2 8例 ,阴道口 1例 ,龟头 1例 ,阴茎 2例 ,系带 2例 ,冠状沟 1例。皮损数目为 1~ 2个 ,3 5例患者共有 48个皮损 ,疣体大小为 0 .2cm× 0 .2cm~ 0 .2cm×1.0cm…  相似文献   

15.
42例原发性皮肤恶性淋巴瘤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原发性皮肤恶性淋巴瘤(PCML)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主要依据Willemze等1994年提出的PCML分类标准对42全PCML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①在PCML中,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多见(69.0%),其中蕈样内芽肿(MF)占7.2%。皮肤B细胞淋巴瘤(CBCL)较少见(31.0%)。②PCML中男女之比为2:1,中位发病年龄37岁,CTCL的中位发病年龄小于CBCL(P〈0.01),高度恶性PCML的中位发病年龄小于低度恶性PCML(P〈0.01)。③临床上,MF可表现为红斑、斑块等非特异性皮损,而其它各类皮损均表现为无症状性皮肤结节、肿块。结论 PCML各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6.
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基与EB病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CD45RO、CD3ε、TIA-1、CD20、Ki-B5、CD68和LMP1等抗体;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结果 5例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中层得占同期皮肤恶性淋巴瘤的5.68%;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34岁,主要表现为皮肤无症状肿块,2例有溃疡形成;组  相似文献   

17.
目前 ,一种新型的光疗方式———UVA1(340nm~4 0 0nm)照射已成功地用于特应性皮炎、皮肤T细胞淋巴瘤等T细胞介导的皮肤病的治疗。研究认为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诱导皮肤浸润的T细胞凋亡 ,导致T细胞耗竭所致。近来Stege等也报道 ,UVA1光疗对局限性硬皮病有较好的疗效。因此 ,该文作者对UVA1光疗治疗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硬化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病例和方法 :4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 ,年龄 11~6 7岁 ,病程 2~ 7年。其中 3例 (女 2例 ,男 1例 )皮肤呈弥漫性硬化伴肺纤维化 ,1例 (女性 )皮肤呈局限性硬化。作者对所有患者一…  相似文献   

18.
CD10 1是一种最近才被鉴定的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 ,为 10 2 1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蛋白。朗格汉斯细胞、树枝状细胞和活化T细胞表面均存在CD10 1分子的表达 ,表明CD10 1可能在树枝状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作者对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 (LCH )患者中CD10 1分子的表达进行了研究 ,以探讨抗CD10 1单克隆抗体对疾病的诊断意义和CD10 1在判断疾病预后中的作用。作者采用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 (APAAP)和免疫过氧化物酶以及抗CD1a、抗CD10 12种单克隆抗体对 11例LCH患者皮肤或骨组织标本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指以皮损为初发或突出表现的淋巴瘤。近年来有关病例不断被报告,但CTCL合并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者甚罕见,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1岁,干部,因“躯干红斑1年,加重伴剧痒2月”于1996年4月18日收入院。患者1年前偶然发现背部右上方一蚕豆大红色斑丘疹,无不适,无破溃,偶痒,未治疗,皮疹逐渐增大。2月前无明显诱因感背部大面积瘙痒,抓后躯干多处出现不规则红斑、丘疹,以双肋、腹部为重。按“皮炎”、“湿疹”治疗效果不佳。皮疹增多、变厚,融合成片、渐及全身,伴…  相似文献   

20.
特应性皮炎Th1/Th2免疫状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实验发现特应性皮炎 (AD)患者皮损中T细胞克隆分泌IL 4水平增高 ,而产生IFN γ低下[1] ,另外Ohmen等[2 ] 发现AD皮损IL 10mRNA高表达。Tang等[3 ]研究发现AD患者体外未刺激的PBMC中 ,IFN γ阳性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在加佛波酯 /Ca+ + 刺激培养的PBMC中其IFN γ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 ,而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 γ却又显著低于正常对照 ,此外IL - 2变化报道不尽一致[4 ,5] 。AD患者究竟是处于一种怎样的免疫状况 ,目前尚不清楚。基于上述 ,我们以双抗夹心ELISA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