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李德东 《淮海医药》2005,23(4):295-296
目的探讨无创(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以评价无创CPAP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对25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采用鼻塞式CPAP给氧治疗,观察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改善及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和临床疗效。并与25例鼻导管吸氧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PaO2和SaO2治疗12h后分别升高(7.45±0.83)kPa与0.29±0.034,对照组则分别升高(2.05±0.62)kPa与0.12±0.0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pH值升高值和PaCO2下降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呼吸衰竭纠正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缩短10.9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明显高于对照组64%(P<0.05)。结论无创CPAP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减少插管率和对机械通气(CMV)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魏海燕 《黑龙江医药》2012,25(4):603-605
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肺炎合并呼吸循环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肺炎合并呼吸循环衰竭患儿100例,按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治疗组( CPAP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50例,两组都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加用鼻塞式CPAP氧疗,对比观察氧合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PaO2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CO2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塞式CPAP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特点,早期使用CPAP可减少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CMV)的使用,缩短呼衰和心衰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9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永雄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90-239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呼吸衰竭患者94例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后PaO2、PaCO2、SaO2、PEF、FEV1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愈80例(85.1%),无效14例(14.9%),平均通气时间(51.5±25.5)h,4例患者家属自动放弃治疗,10例改为有创通气治疗。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辅治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3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新型鼻塞CPAP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患儿应用鼻塞CPAP治疗2、12、24h后,PaCO2降低,PaO2、pH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5d试行撤机,观察24h病情无变化,患儿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新型鼻塞CPAP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衰弱,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新型机械通气方法。在治疗中加强基础护理同时配合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作出正确、有效的护理评估,是护理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张秀丽 《中国医药》2008,3(12):767-76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20例,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状况、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及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和通气相关的不良反应等。结果无创正压通气6h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得到改善(P〈0.05),通气24h可获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成功率80%(16/20),气管插管率15%(3/20),病死率10%(2/20)。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减少了气管插管,在抢救治疗中疗效肯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58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开始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应用组(Ⅰ组27例)及非早期应用组(Ⅱ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效率、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等。结果58例患者中有54例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及心率明显减慢,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增加,二氧化碳分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动脉血pH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病情好转时间(2.3±1.1)h、机械通气时间(5.9±2.7)h,与Ⅱ组的(5.7±3.2)h、(9.8±4.3)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8、5.64,均P〈0.01);Ⅰ组全部治愈(100%),无气管插管及死亡病例,Ⅱ组27例治愈(87%),气管插管4例,其中死亡2例(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早期应用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塞式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呼吸衰竭患儿使用了鼻塞式CPAP治疗,并进行了观察。结果49例呼吸衰竭患儿经过鼻塞式CPAP抢救治疗后,治愈45例,病情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3例,死亡1例。转归:治愈率达91.8%,死亡率达2%。结论通过应用N—CPAP,使呼吸衰竭患儿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大大提高了呼吸衰竭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包头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2例新生儿呼吸衰竭,其中45例给予鼻塞式CPAP应用,对照组为37例,家长拒绝使用CPAP,采用头罩吸氧及药物来改善呼吸。结果CPAP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明显增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PA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姚传生 《江苏医药》2007,33(4):397-398
目的 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仪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新生儿呼吸衰竭64例,根据是否使用鼻塞CPAP分为鼻塞CPAP组和非鼻塞CPAP组(对照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鼻塞CPAP组有效35例(81.3%),对照组有效10例(47.6%),两组差异显著(P<0.01).病死率对照组(4例,19%)高于鼻塞CPAP组(2例,4.7%).结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早期使用鼻塞CPAP,可避免或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运用,减少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脂肪栓塞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无创通气是指无需气管插管和人工气道而进行的辅助通气,包括持续正压通气(CPAP)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正压通气既往主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性呼吸衰竭.近几年来,无创正压通气在脂肪栓塞并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得到肯定,安全有效且较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少,缩短了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本研究观察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脂肪栓塞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将ICU58例重症肺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A组29例)和有创治疗组(B组29例)。所有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尽早气管插管给予有创机械通气(IMV),当出现PIC窗时,A组拔除气管插管,改用面罩无创通气序贯治疗;B组继续IMV,以SIMV+PSV模式撤机。记录两组患者出现PIC窗的时间、IMV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死亡例数、再次插管例数、呼吸相关性肺炎(VAP)例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患者PIC窗出现时生命体征(MAP、RR、HR)和动脉血气指标(ABG),以及出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MV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均减少,住ICU时间缩短, VAP发病率、再次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以PIC窗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新生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的在常规治疗上进行鼻塞式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消失以及患儿住院的时间上,实验组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式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高,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且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随机分为有创一无创序贯治疗组和有创通气对照组。两组患者开始均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通气模式为辅助/控制模式一压力控制通气逐渐过渡到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在肺部感染控制(PIC)窗出现后治疗组序贯改用无创机械通气,直至脱机;对照组则继续有创通气,直至脱机。观察两组病例机械通气前后pH、PaO2、PaCO2、HR、RR、MAP及出PIC窗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PIC窗出现时循环、呼吸和血气指标均较机械通气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VAP发生率(18%)较对照组(60%)明显降低(P〈0.05)。结论以PIC窗为切换点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能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何立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7-27,29
目的:探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呼吸机机械给氧的方法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结果:新生儿呼吸衰竭经鼻行机械通气治疗治愈率高,降低了病死率。结论: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应该作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首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CPAP)作为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撤离有创机械通气失败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某院胎龄≤32周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经气管插管及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并达到撤机标准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拔管撤去有创机械通气后给予患儿CPAP应用;对照组拔管撤去有创机械通气后予头罩吸氧。结果:治疗组在减少吸氧时间,减少撤机失败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CPAP通气作为预防胎龄≤32周合并RDS的早产儿撤机失败的措施有临床价值,可降低早产儿撤机失败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如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806-1807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元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25例(通气组),常规药物治疗25例(常规组)。通气组在常规药物抗呼吸衰竭治疗基础上联用无创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常规组仅用常规药物(氨茶碱、酚妥拉明、抗生素、强心、利尿)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通气组为80%,常规组为52%(P〈0.05)。通气组无创通气后PaO:、SaO: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低氧血症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对改善CO:潴留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黄小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05-1307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技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4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随机分为无创序贯治疗组(A组)和有创通气组(B组),每组24例。A组治疗方法: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通气,逐渐减低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B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数分别为1例(4.16%)和9例(37.50%)(P〈O.05),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32±1.87)d和(15.36±2.161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85±2.72)d和(25.12±3.121d(P〈0.05)。结论:有创通气及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的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缩短重症监护和总住院时间,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方法将2005--2009年158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NCPAP呼吸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改变。结果NCPAP治疗组治愈率(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82.5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效果良好,减少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应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小儿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小儿重症肺炎至呼吸衰竭患儿共6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对照组患儿给予头罩吸氧,观察组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氧疗前和氧疗后24 h的血气分析指标改变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儿氧疗前和氧疗24 h后的呼吸、心率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24 h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儿治疗24 h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小儿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中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有创与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有创通气治疗,并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组采用无创通气治疗,选用大小合适的四头式无创呼吸机专用口鼻面罩。结果两组患者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均能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