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SBP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医院1996年12月-2006年12月诊断肝硬化合并SBP腹水病原菌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97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腹水中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占39.1%,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6%。结论在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应进行病原学分析,准确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对于及时做出临床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134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4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67例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及其他部位感染等并发症;腹水细菌培养阳性19例(14.2%)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13例,占68.4%。临床治愈:52例(38.8%),有效54例(40.3%),无效28例(20.9%)。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抗生素及积极采取综合性治疗是改善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SBP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医院1996年12月~2006年12月诊断肝硬化合并SBP腹水病原菌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97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腹水中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占39,1%,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6%。结论在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应进行病原学分析,准确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对于及时做出临床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SBP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医院1996年12月~2006年12月诊断肝硬化合并SBP腹水病原菌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97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腹水中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占39,1%,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6%。结论在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应进行病原学分析,准确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对于及时做出临床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惠莉   《中国医学工程》2014,(9):98-99
目的探讨腹腔穿刺放液联合腔内灌注抗生素等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作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简单静脉及腹腔内注射抗生素治疗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腹腔穿刺放液灌注治疗措施,比较分析两组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成效。结果研究组的治愈好转率为83.78%,而对照组仅为58.33%,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腹腔内注射抗生素可用于较好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相似文献   

6.
周晓斌 《中外医疗》2010,29(29):52-5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确诊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表现。12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2.85%),大肠埃希菌7例,克雷伯杆菌2例,肠菌3例。结论肝硬化合并SBP临床表现大多数典型,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抗感染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65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经腹水培养出病原菌43例临床特点、病原菌及其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检出病原菌43株。腹水培养阳性患者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100%),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为100%。结论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应考虑最可能的病原菌,做到早期诊治,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周建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151-152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易发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便及时预防和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3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任何部位感染,均易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致病菌多为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G-),其中大肠杆菌多发。两组病例在年龄、既往SBP史、Child—Pugh评分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肝脏功能状况是SBP易发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SBP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大、既往有SBP史、Child—Pugh评分越高,则死亡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
姚勤  陈密 《世界感染杂志》2007,7(3):232-233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情况。方法对48例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SBP的发生率为39.6%,致病菌为革兰阴性(G-)菌。结论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特点是起病不典型,腹水多形核白细胞和/或细菌培养是SBP的诊断依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防止肝硬化腹水并发SB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感染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菌群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78例患者中31例分离出病原菌,分离率39.74%,菌群分布以革兰阴性菌居多,占61.29%,分离率在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易并发SBP,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并针对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SB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人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以探讨本病的早期诊治,改善预后。方法对508例肝硬化腹水病人经腹水常规检出病原菌的34例进行临床特点、病原菌及其药敏情况分析。结果检出病原菌16株,分离出对抗生素高敏、中敏和不敏感三种情况。结论对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病人如注意到病原菌、抗生素的选择和早诊、早治,则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及治疗。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③结果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腹胀多见,发热次之,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较少见;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27.7%,以C-杆菌为主,大多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发现部分耐药致病菌只对亚胺培南、多肽类等抗生素敏感,经过综合抗感染治疗后,治愈39例(60%),好转20例(31%),无效6例(9%),总有效率为91%。④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应及时行腹水检查,明确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PMN绝对计数≥0.25×109/L),早期治疗。一般选择头孢三代等抗生素治疗是有效的,但应注意存在耐药细菌感染的可能,需动态观察腹水PMN绝对计数,重视腹水培养及药敏试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腹膜炎细菌学。方法对自发性细菌腹膜炎的肝硬化患者进行腹水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进行ESBLs的检测。结果腹水培养阳性率低,腹水感染中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提示首选的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结论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主要细菌是大肠埃希菌,其对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ESBLs。临床上对治疗此类患者需及时进行腹水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进行ESBLs的检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决定SBP患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肝硬化合并sBP的206例病例。分析其人口学、常见临床指标及预后特点。结果sBP患者主要仍为乙肝患者,涉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158例。腹腔积液培养以革兰阴性菌多见,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34%。结论SBP仍是临床常见肝硬化危重症,仍需强调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腹水致病菌的分布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79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分离出的79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56株(70.8%),革兰阳性菌23株(29.2%)。大肠埃希氏菌ESBLs检出率为37.1%;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s检出率为27.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使用较久盼药物大部分耐药。结论: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感染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占首位:应加强临床病原菌的检测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及腹腔积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8(IL-8)和前列腺素E(PGE)的水平及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0例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腔积液ICAM-1、IL-8和PGE水平,其中肝硬化腹水SBP组30例,非SBP组30例,对照组30例。结果血清及腹腔积液中ICAM-1,IL-8、YGE,SBP组治疗前与非SBP组、SBP组治疗前与对照组、SBP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及腹腔积液ICAM-1、IL-8和PGE水平检测对于SBP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改善预后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构成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本院住院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送检腹水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结果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38株(70.4%),革兰氏阳性菌16株(29.6%).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及肠球菌属为主.药敏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的抗菌活性较好,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敏感,对其他常用药物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最常见.临床应根据腹水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诱因、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68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为8.18%,致病菌以G-菌多见。结论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多呈不典型表现,腹水进行性增加、腹水细胞数和/或细菌培养是SBP的诊断依据,综合支持治疗、三代头孢和腹腔灌洗为有效治疗。预防性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可防止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32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细菌培养的阳性结果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腹水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患者8例,占25%.其中大肠埃希菌4例,克雷伯杆菌2例,流感嗜血杆菌1例,肠球菌1例,细菌药敏实验主要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敏感.结论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特别是大肠埃希菌多见.依据以药敏结果调整使用抗生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情况及有关因素。方法 对 42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 9.81 % ,致病菌以G- 菌多见。结论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临床特点是起病不典型 ,腹水进行性增加。腹水细胞计数和 /或细菌培养是SBP的诊断依据。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可防止肝硬化腹水发生自发性腹膜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