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CA)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3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结果:全部病例术前均行头颅MRI或CT检查,其中30例MRI检查结果为海绵状血管瘤,与病理结果相符,4例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不相符。其他9例CT检查结果为脑内血肿。显微手术全部切除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无死亡,效果满意。结论:MRI对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于有明显临床表现的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病灶,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s,CA)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脑内CA患者的CT及MRI资料,重点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CA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68.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表现为桑椹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有特异性,MRI对脑实质内CA的检出率优于CT,特别是MRI的T2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CT检查37例,MRI检查53例,CT和MRI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2例,影像资料典型15例,经伽玛刀治疗随访证实;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病理治疗证实。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无明显占位效应,周围无或轻度水肿。CT检查的全部病例呈稍高及混杂密度影32例,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检查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仅少数轻度强化。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或类圆形较均匀的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与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优于CT像,特别是MRI的T2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CT检查37例,MRI检查53例,CT和MRI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2例,影像资料典型15例,经伽玛刀治疗随访证实;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病理治疗证实。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无明显占位效应,周围无或轻度水肿。CT检查的全部病例呈稍高及混杂密度影32例,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检查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仅少数轻度强化。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或类圆形较均匀的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与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优于CT像,特别是MRI的T2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Brain LAB公司的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10例。结果术后10例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病灶全切除率均为100%,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无其它重要神经功能受损表现,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微侵袭、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美国枢法模公司的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17例。结果17例术后复查CT或MRI,显示病灶全切除,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无其它重要神经功能受损表现,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患者。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微侵袭、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脊髓)内外海绵状血管瘤(CA)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脑内CA 13例,分别位于脑皮层深部、海马、外侧裂Broca氏区、中央前回、后回、丘脑深部、桥脑及小脑半球;胸髓内CA 3例;位于海绵窦、鞍旁颅中窝的脑(轴)外CA 2例;髓外(T_(12))CA 1例。所有病例均行CT、MRI检查并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脑(脊髓)内CA在MRI的T1、T2像上,病变周围可有典型的含铁血黄素黑环征;脑(脊髓)外CA的CT、MRI表现不具特征性。所有脑(脊髓)内CA在显微镜下(部分病例使用立体定向配合)获得全切;因轴外CA血供异常丰富,只作部分切除。结论MRI对于脑(脊髓)内CA具有诊断意义,对于反复出血病例宜争取显微手术全切;因轴外CA术中出血凶猛,应慎重决定其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CA)的临床特点与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8例脊髓内CA患者均行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病灶全切17例,次全切1例。术后脊髓功能改善15例,无变化2例,加重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增强MRI可准确地显示脊髓内CA的大小位置,显微外科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运动区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区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运用立体定向技术辅助沿脑沟显微切除海绵状血管瘤。结果全切除4例中央前后沟内的海绵状血管瘤,无功能障碍。术后随访无癫痫发作。结论运动区海绵状血管瘤行立体定向辅助,沿脑沟显微切除脑组织损害最小,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angiomas,CCA)约占脑血管畸形的5%~16%[1].近年来随着MRI的应用,发现海绵状血管瘤发病率有所增加.2004年10月~2010年7月我们手术治疗46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和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CT和MRI表现,并比较CT和MRI优缺点。结果海绵状血管瘤位于幕上55例,幕下脑干4例,小脑9例。68例病灶有出血54例,钙化17例。MRI检查。T1加权像病灶显示为短T1高信号,周边为轻度低信号影;T2加权像病灶中央呈高、低混杂信号影,周边为极低黑色信号环。增强有轻度强化或无强化。CT平扫为斑片状不规则形高密度区。增强后有轻度强化或无强化。结论应用MRI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示MRI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桥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和手术入路。方法显微手术切除桥脑海绵状血管瘤12例。11例位于桥脑背侧的海绵状血管瘤,采用枕下正中经菱形窝入路切除;1例位于桥脑腹外侧的海绵状血管瘤,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结果均镜下全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证实为脑海绵状血管瘤。术后临床表现改善者6例,3例无变化;1例术后面瘫加重;1例术后出现外展神经瘫痪;死亡1例。术后3个月,9例MRI复查,均未见病灶,脑干组织影像学修复良好。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指征和手术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桥脑CM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腩十海绵状血管瘤的时机、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10例脑干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及MRI检查.海绵状血管瘤位丁中脑1例、桥脑7例、延髓2例.采用颞下入路切除中脑海绵状血管瘤1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腑海绵状血管瘤3例;枕下中线经第四脑室入路切除延髓海绵状血管瘤2例、桥脑海绵状血管瘤4例.采用GOS分级对于术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显微镜下将肿瘤全切,无手术死亡.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3个月GOS分级:Ⅴ级5例,Ⅳ级5例;术后1年GOS分级:Ⅴ级8例,Ⅳ级2例.无再出血者.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脑干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脊髓海绵状血管瘤(CA)的诊断水平与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资料完整的脊髓CA病例,所有患者均经MRI确诊并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病灶全切10例,次全切1例.术后脊髓功能改善9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MRI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术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全脊髓血管造影可以排除其他脊髓血管畸形.显微手术切除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术前脊髓功能受损程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脊髓海绵状血管瘤(CA)的诊断水平与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资料完整的脊髓CA病例,所有患者均经MRI确诊并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病灶全切10例,次全切1例.术后脊髓功能改善9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MRI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术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全脊髓血管造影可以排除其他脊髓血管畸形.显微手术切除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术前脊髓功能受损程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表现。方法 脑海绵状血管瘤58例全都作MRI检查,其25例曾作DSA和48例曾作CT检查。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表现。结果 脑海绵状血管瘤DSA常呈阴性,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欠缺,而MRI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MRI对脑海绵状血管瘤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10例,病灶位于桥脑8例,延髓2例。6例桥脑、延髓背侧的海绵状血管瘤,采用枕下正中经四脑室底入路切除; 4例桥脑外侧和腹外侧的海绵状血管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结果病灶均镜下全切除,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4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在1周至3个月内恢复,1例患者术后因肺内感染死亡。患者术后随访3-58个月,复查MRI均未发现病灶复发,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在正确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脊髓海绵状血管瘤(CA)的诊断水平与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资料完整的脊髓CA病例,所有患者均经MRI确诊并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病灶全切10例,次全切1例.术后脊髓功能改善9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MRI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术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全脊髓血管造影可以排除其他脊髓血管畸形.显微手术切除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术前脊髓功能受损程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立体定向显微手术摘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多较小,位置较深,传统手术或难以准确定位或可造成较大的脑损伤。本将探讨定向开颅术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应用。方法以立体定向显微脑手术除了9例位于脑深部的小型(直径0.8-1.4cm)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体层摄影(CT)立体定位,小骨窗开颅和标准显微外科病灶切除。结果9例病人的海绵状血管瘤得以全切,而未造成术后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全部病人在6-17个月的术后随  相似文献   

20.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s,CA)属于先天隐匿性病变,是血管畸形的一种,可发生于中枢系统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脑部常见,脊髓次之。根据病变部位进一步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髓内和硬膜外)。脑内型主要位于幕上,多单发,临床上多发者较少见。少数发生于脊髓、主要位于髓内,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起源及生物学特征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