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小肾癌(附31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提高偶发小肾癌的诊治效果,提出微小肾癌的概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偶发小肾癌不同肿瘤直径与预后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肿瘤直径2.0-3.0cm者15例(Ⅰ组),1.5-2.0cm者9例(Ⅱ组),≤1.5cm者7例(Ⅲ组)。3组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者分别为3、1、0例,肿瘤静脉内浸润者分别为2、1、0例,同侧肾内多发病者分别为3、1、0例,Ⅲ级病理分级低,与Ⅱ组、Ⅰ组相比较判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Ⅲ组病理分别低,与Ⅱ组相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肿瘤直径≤1.5cm者无远隔转移和相后复发死亡。结论偶发肾癌肿瘤直径≤1.5cm者预后良好,可称为微小肾癌。  相似文献   

2.
肾癌根治术后免疫化疗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化疗在肾癌根治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化疗组50例,肾癌根治术后应用白细胞介素-2、a干扰素和5氟尿嘧啶治疗。对照组47例行单纯行肾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后生存率。结果:两组间1年生存率无差异,而化疗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和82.0%)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6.0%和48.9%)(均P<0.05)。化疗组患者没有发生严重毒副反应,药物治疗耐受性良好。结论:提示肾癌术后免疫化疗以后可提高生存率,临床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α-干扰素在肾癌根治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6例肾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1例在肾癌根治术后应用α-干扰素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行肾癌根治术。结果: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和CD4/CD8比值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接近正常对照(P>0.05),CD4阳性细胞显著升高(P<0.05),CD8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CD3、CD4、CD8和CD4/CD8比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年(90.5%)及5年生存率(89.5%) 。结论:肾癌根治术后应用α-干扰素治疗,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消灭残留癌细胞,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偶发肾癌的临床特点、生存率。方法对346例肾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生存情况的随访;分为2组,偶发肾癌153例,非偶发肾癌193例,按Robson分期统计各组的病例数,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偶发性肾癌与非偶发肾癌Robson分期的构成比不同,偶发癌分期较低(x^2=31.741,P〈0.01)。偶发癌3、5、10年生存率为84.20%、72.86%、67.15%,非偶发癌为67.78%、60.54%、47.3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x^2=8.53,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相同分期偶发癌与非偶发癌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肾癌是否偶发不是影响愈后的因素(β=1.367,P=0.179),分期是影响愈后的独立因素(β=2.44,P〈0.01)。结论偶发肾癌多低分期,术后生存率较非偶发肾癌高,但同一分期内偶发肾癌与非偶发肾癌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的意义,偶发不是影响愈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α-干扰素在肾癌根治术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在肾癌根治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6例肾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1例肾癌根治术后应用α-干扰素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行肾癌根治术。结果 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与术前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CD3、CD4、CD8、CD4/CD8与术前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年(90.5%)及5年(81.0%)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癌根治术后应用α-干扰素治疗,有利于病人术后免疫功能恢复,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消灭残留癌细胞,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KAI-1在不同分期、分级、预后和年龄组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的意义。方法 随访1991~2000年入院治疗并留取病理标本的肾癌病例预后。根据临床分期、细胞分级、年龄、T1-3aN0M0病例是否术后转移分别将肾癌病例分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癌标本KAI-1表达,卡方检验分析KAI-1表达的差异。结果 30~70岁每十年龄段KAI-1阴性表达率为34.4%~47.8%,比较低表达率χ^2值为0.54~1.19,P均〉0.05,过表达率χ^2值为0.84~1.84,P均〉0.05。肾癌TNMⅠ~Ⅳ期KAI-1阴性表达率为34.2%、25.2%、54.4%和80.0%,Ⅰ、Ⅲ、Ⅳ期间过表达比较P〈0.05。Fuhrman分级Ⅰ~Ⅲ级KAI-1阴性表达率为33.0%、47.8%、81.4%,Ⅱ和Ⅲ、Ⅰ和Ⅲ级比较χ^2值分别为9.11、27.24,P均〈0.01。T1-3aN0M0术后转移组24例和未转移组194例KAI-1阴性表达率为79.2%、9.8%;两组低表达率比较χ^2值=64.49,P〈0.01;过表达χ^2值=0.02,P〉0.05。结论 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肾癌中的表达与年龄因素无关。KAI-1低表达或表达缺失率在Ⅲ期、Ⅳ期和FuhrmanⅢ级肾癌中最高。KAI-1基因缺失可能参与了T1-3aN0M0肾癌术后转移的发生,检测KAI-1表达具有临床预后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同一肺叶内转移的外科疗效及分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同一肺叶内转移的外科治疗效果并评估其TNM分期。方法:对外科手术切除的51例合并原发灶同一肺叶内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51例总体5年生存率为25.4%,无淋巴结转移组5年生存率为53.8%,合并淋巴结转移组为15.8%(P<0.05)。按原发灶T分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T1 33.3%、T2 42.1%、T3 20.0%、T4 0(P>0.05)。结论: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同一肺叶内转移病人的重要预后因素,目前的TNM分期没有反映该因素的影响。将原发灶为T3及T3以下的此类病人作为T3分期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根治术前化疗栓塞及术后免疫治疗巨大肾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并获随访的巨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B两组。术前化疗栓塞而术后免疫治疗组12例(A组),单纯根治术组8例(B组)。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150~400ml,平均210ml。少于B组。A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0.0%、80.0%。B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50.0%。两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根治术前化疗栓塞及术后免疫治疗安全有效,是影响巨大肾癌预后的因素。对巨大肾癌的治疗及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偶发性肾癌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偶发性肾癌58例,非偶发性肾癌146例,对两组肿瘤的分期、分级与预后进行比较。结果偶发性肾癌的病理分期明显低于非偶发组(P〈0.01);而肿瘤病理分级及组织类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年、5年、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4%、83.6%和72.4%,明显高于非偶发性肾癌组(P〈0.05)。结论B超、CT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偶发性肾癌的检出率;病理分期低、肿瘤小、早期发现和及早的根治性切除是偶发性肾癌预后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syndecan—1蛋白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恶性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syndecan-1蛋白在肝细胞肝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syndecan-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 。结果 发现在47例肝癌组织中syndecan-1阴性表达28例,其分化不良的肝癌syndecan-1阴性表达率高于分化较好者(分别为78.3%,41.7%,两者相比P<0.05);直径>5cm的肝癌syndecan-1阴性表达率高于直径≤5cm肝癌(分别为81.0%,42.3%,两者相比P<0.01);大体或镜下有癌栓者syndecan-1阴性表达率高于无癌栓的肝癌(分别为84.2%,42.9%,两者相比P<0.01)。syndecan-1的阴性表达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及Child分级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syndecan-1的低表达与肝癌增大、分化程度低、侵袭转移发生等恶性表型相关,可能对这些表型起负调节作用,可视为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