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76-1878
文章系统总结作者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经验。我们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相当于中医的消渴并痞满及消渴并呕吐,从"脾主运化"论治消渴的观点出发对其进行论治,阐述其病因病机及其治则治法等。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提供相应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钟文  谢春光  高鸿  晁俊  方传明  富晓旭 《新中医》2017,49(1):196-199
中医学自古有从脾论治消渴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又有脾主肌肉理论及健脾生肌治法。现代科学越来越多研究肌肉与糖尿病的关系。本文旨在从中西医角度探讨中医从脾论治消渴的潜在机制,建立"脾-肌肉-糖调节"轴心,探索从脾论治消渴及糖尿病性肌萎缩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从肝脾论治糖尿病6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若钧 《山西中医》1995,11(1):30-31
从肝脾论治糖尿病61例临床观察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30012)/@@李若钧关键词糖尿病,肝脾论治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笔者近年来运用祖国医学理论,从肝脾论治糖尿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Ⅱ型)患者61例,均...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26-1427
文章系统总结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经验。作者认为糖尿病骨质疏松相当于中医的消渴并骨痿,并从脾肾亏虚对其进行论治。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提供相应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消渴从肝论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俊杰 《中医研究》1997,10(3):12-13
消渴从肝论治初探山西030012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郭俊杰主题词消渴/中医药疗法从肝论治笔者于临床中,多见消渴患者有情志郁怒之病因,病情与肝疏之过与不及有密切关系,故从肝论治,探讨如下。消渴病机责之于肝肝为风木之脏,性喜条达,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与情志...  相似文献   

6.
文章系统地归纳了作者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经验。作者以"脾主运化"论治消渴为基础,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属于消渴合并肌痹,此痹为消渴病痹证之肌痹。DPN晚期属于消渴合并筋痿,此痿为消渴病痿证之筋痿。并从脾主运化对其进行论治,临床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7.
消渴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总体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历代医家多从肺、脾、胃、肾论治,至明清时期,明确提出从肝论治消渴,完善了消渴的辨治体系,丰富了消渴的理论框架,拓宽了消渴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总结温病四大家关于消渴的认识和临床经验,为中医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参考。叶天士从阴虚论治,论以脾瘅为始发,治以滋胃阴为主;薛雪从阴亏内热论治,论以内热为本,治以除内热兼滋阴;吴鞠通从少阴不调论治,论以心肾格拒、暑邪深入少阴,治以交通心肾、泻心滋肾;王孟英从药食同用论治,论以多食温热、饮食不当,治以凉润滋阴、药食结合之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唐宋教授治疗消渴(中消)的经验。方法:通过侍诊学习,探讨脾与糖尿病的关系,从病机、治法、证治分类等方面分析梳理唐师的治疗经验。结果:唐师认为消渴病的发生虽与五脏相关,但尤与脾(胃)关系密切,倡导从脾论治中消,以健运脾胃、益气养阴为主要方法,结合清热、化湿、温阳、化瘀诸法,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结论:唐师经验开拓了中医药治疗中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六经津液辨证论治消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渴又名消瘅、三消、消,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特征,类似于西医学的糖尿病。传统上,中医多以“三消”论治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病机多主为阴虚燥热。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消渴的病机、辨证方法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有从脾论治者,有从肾论治者,有重  相似文献   

11.
从脾论治糖耐量低减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耐量低减中医称为"脾瘅",不等同于"消渴",治疗方法有其自身特点。临床观察发现糖耐量低减阶段以湿热痰浊困脾型最为多见,从脾论治糖耐量低减亦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从理论探讨、临床研究两方面阐述了中医从脾论治糖耐量低减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作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论治思路较多,从脾探讨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病证特点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从解剖结构、生理功能方面讨论了中医脾与胰腺的相似性,并指出脾虚为消渴发生的重要因素,现代糖尿病人群肥胖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均与脾相关,治疗上也应从脾论治。  相似文献   

13.
从脾论治消渴及消渴之并发症血痹脱疽,首先在标本论治思想的指导下,从脾之生理功能出发,以运化生化之功能论治其气阴本虚,以提升统摄之功能论治其瘀血标实;其次,从脾之生理特性出发,"脾主四肢,在体合肉",肢体末端、关于肉的病变,自当责之于脾;接着在"脏-腑-经-皮"的内外观念下,可以看到下肢大血管的病变部位与足太阴经和足阳明经有一定的联系;最后在整体论的观念下,探讨脾与肺、肾、胰的关系,认为"消虽分三部,皆与脾关"。总之,"脾虚致消"为糖尿病之根,而"脾虚致瘀"为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之根。从脾论治糖尿病及下肢大血管病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发荣教授研究消渴病多年,不拘泥于"三消"定位论治消渴,提出从"渴"角度论治消渴病之思路,认为消渴病之口渴可因阴液本少、失于输布、多脏亏损而致。阴液本少,临床可分期论治。津液输布失常,分别针对偏于气虚、气滞、水湿、痰饮、血瘀等不同原因所致口渴采用攻补兼施之法。脏腑亏虚,则从脾或从肾论治,病久则脾肾同调。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源远流长,用药错综复杂。本文作者应用慢性炎症反应、肠道菌群改变、胰岛素抵抗等现代医学理论对从热论治、从胃肠论证、从肝论证、从脾论治、从肾论治、从瘀血论治等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策略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其相应的中医理论依据和现代药效学作用机理。同时对糖尿病中医药个体化治疗进行了探讨,认为大部分胰岛素抵抗期、糖尿病前期和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可从肝、胃肠、热去论治。而在糖尿病中晚期、并发症期,出现虚实夹杂的情况,多从脾肾虚、瘀、热论治。  相似文献   

16.
冯玉斌  杨万胜  张培红 《河北中医》2011,33(11):1627-1628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属中医学消渴、痰浊、湿阻等范畴,是一种痼疾,有其特殊的发病机制及复杂的病理变化,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传统医学多从肝脾论治,我们从“浊毒”论治MS,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脾肾相关”理论是以阐述脾肾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关证治方药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说,是传统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消渴肾病是消渴病后期常见并发症,其基本病机特点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痰瘀毒为标,故治疗上以补益脾肾为治疗总则,并根据脾肾亏虚程度及标实不同进行辨证论治。现基于“脾肾相关”理论剖析消渴肾病病因病机,探讨从脾肾论治消渴肾病的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文献计量角度分析近10年有关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RA)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期望为RA以后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借签。方法:全面检索中医药治疗RA的文献,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主,辅以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等,以题名为"类风湿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关"检索2001—2010年的文献,并追踪综述类文献后的参考文献,逐篇阅读检索到的文献,从中摘录临床从脾论治,或未明确提到从脾论治,但用药中包含归脾经药物的文献,分别从它们的年代分布、期刊来源、文献类型、研究方法、中成药或院内制剂发表2篇文献以上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近10年中医药治疗RA文献3074篇,对所检文献进行逐一整理,去掉重复的、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获得从脾论治RA有效文献820篇。结论:从脾论治RA渐渐成为中医药治疗RA的热点,但随机对照的研究质量或报告方法缺少规范,需要进行借鉴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从脾论治RA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笔者结合前人有关论述,从脾论治该病,每多奏效,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名中医许建秦从“脾不散精”论治消渴的辨证思路及遣方用药经验。许建秦主任医师认为,消渴与脾虚、脾不散精相关,涉及肾脏,其主要病机为脾不散精,运化机能减退,并将消渴发病分为前期(脾瘅期)、中期(消渴期)和后期(消瘅期)。许建秦认为,脾虚湿阻始终伴随着疾病演变过程,致精、气、血、津液的生成及代谢障碍,进而引起痰湿、瘀血、毒浊等病理产物,后期耗气伤阴,甚则累及五脏六腑,致气血阴阳俱虚。治疗上许建秦主任医师主张以助脾散精为法,结合病情发展阶段,辨证施治,以滋补脾肾为本,祛湿、消瘀为标。脾瘅期与消渴期注重健脾化湿,方选四君子汤加减。消渴期亦重视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选用自拟糖康方化裁。消渴日久导致肾精亏虚,治疗时以补脾益肾为主,调节气血阴阳。许建秦主任医师基于“脾不散精”理论治疗消渴,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