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毅  蔡冰 《现代医学》2000,28(5):326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子宫肌壁间肌瘤的手术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39例患者采用多切口分别剜出肌瘤的方法摘除多个肌瘤,保留子宫;术中采用宫缩剂、止血带及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等方法止血。结果7例伴不孕症的患者术后3例妊娠;随访33例中3例肌瘤复发。结论子宫肌壁间肌瘤剜出术,保留了育龄妇女的生育及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罗莹 《当代医学》2013,(9):99-10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患者2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101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子宫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子宫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11/104)比12.9%(13/101)(]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肛门排气及患者体温和子宫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唐艳芬  龙凤宜 《广西医学》2008,30(2):189-19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的手术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32例,同期开腹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32例,观察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组手术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两组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手术方法,适当选择病例,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比开腹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6个月,分析治疗前后患者FSH和LH的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月经量显著减少,经期缩短;FSH及LH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有低热及轻度腹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较大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对妊娠和分娩的影响.方法 对53例较大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前经阴道B超测量肌瘤大小,分为肌瘤直径5~7.9 cm组,肌瘤直径8~12 cm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穿破内膜例数、术后妊娠时间、孕周、产科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等差异.结果 8 ~12 cm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穿破内膜率均较5 ~7.9 cm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妊娠时间、孕周、肌瘤部位、产科妊娠并发症和分娩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严密随访下,较大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分娩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观察组接受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手术前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采用手术剜出肌瘤并修复保留的子宫治疗31例子宫肌瘤患者,并与同期31例行子宫全切术的病例进行比较,发现子宫肌瘤剜出术具有以下优点:①保留青年妇女的生育功能和提高受孕率。②不影响子宫的生殖分泌功能,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③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康复快,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9.
裴卫静 《当代医学》2013,(28):61-6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14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就留剔除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出血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7.4±1.6)d比(11.3±1.8)d,(66±24)mL比(98±45)mL(]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发热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30.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毛灵芝 《右江医学》2006,34(1):109-109
子宫肌壁间妊娠指受精卵在子宫肌层着床,不是种植在子宫内,而是四周被子宫肌层包围,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异位妊娠。笔者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学习时曾收集4例,均为该院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病例,现分析报道如下。病例介绍例1 35岁,吸宫史2次,剖宫产1次,停经58天,人流、药流术后恶心、呕吐18天,腹部彩超示:子宫7.60 cm×4.04cm×3.07 cm,宫底偏右侧见一4.28 cm×2.64 cm孕囊,入院后予诊刮术,未见绒毛组织,复查B超提示子宫肌壁间妊娠且着床部位肌层菲薄,即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右宫底部突起约4.0 cm×3.0 cm×2.0 cm大小,表面见0.8 cm破口,活…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3岁,离异.因"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3个月"于2006年3月16日入院.自述平时月经规律,周期30 d,经期4~5 d.于2005年12月中旬开始月经改变,表现为经期延长至10~12 d,周期缩短至20 d左右,且月经量减少,褐色,无腹痛.在外院做B超提示子宫肌瘤,并行抗炎治疗,无效.近3个月来上述症状无好转,于半月前复查B超仍提示子宫肌瘤,但较前有所增大,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再次B超检查提示:子宫前壁有一约60 mm×53 mm×57 mm的回声不均团块,其内血流丰富,边界欠清,遂以子宫肌瘤收入院.既往于9年前有剖宫产手术史,3年前人流1次.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稍肥大,子宫约孕3个月大小,子宫右前上方可扪及一7 cm×6 cm的包块,质硬,不活动,与子宫分界不清,无压痛.完善相关检查,于3月20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见包块周围组织呈紫色,且质地较软,切开包块见有绒毛状机化组织,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提示:退变之绒毛及蜕膜组织.  相似文献   

12.
伍萍 《河北医学》2012,18(2):200-202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剔除子宫肌壁间肌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诊断和治疗的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7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开腹肌瘤剔除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手术.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6.3±24.3vs97.6±45.2)和住院时间(7.4±1.6vs11.3±1.8)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高热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30.56%,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由于是微创手术,研究组手术时间(87.3±18.8 vs 67.4±8.7)稍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于治疗1个月后恢复正常月经;术后3个月复查子宫肌壁,未出现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比传统手术在治疗子宫肌壁肌瘤剔除术方面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14.
张蕾  郑艳芬 《中国医刊》2005,40(10):44-4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壁间肌瘤及局限性腺肌症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8例肌壁间肌瘤及32例局限性腺肌症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肌壁间肌瘤与局限性腺肌症在回声类型、边界、形态、内部有无液暗区及有无假包膜等声像方面及血流分布形态、血流参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超声鉴别子宫肌壁间肌瘤与局限性腺肌症有一定困难,但根据二维超声检查以上参数及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等血流参数进行鉴别,将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从而有助于临床确诊及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彭沙  钱睿亚 《医学研究杂志》2022,51(5):141-145,160
目的 探讨子宫肌壁间妊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7例子宫肌壁间妊娠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7例肌壁间妊娠患者中2例既往有宫腔操作史,5例有盆腹腔手术史,3例为胚胎移植术后,1例合并子宫腺肌病,1例合并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7例均有停经史,2例腹痛,4例少量阴道出血,3例无症状。术前3例诊断为肌壁间妊娠,1例诊断为右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例诊断为右宫角妊娠,2例诊断为普通异位妊娠。6例患者通过宫腹腔镜或经腹肌壁间妊娠物清除术均保留了子宫完整性,1例宫内合并肌壁间复合妊娠患者经期待治疗病灶逐渐吸收。结论 肌壁间妊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对具有高危因素患者应提高警惕,早期诊治有助于保全患者生育力。经阴道超声是首选筛查方法,MRI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探查可快速明确诊断并治疗。子宫肌壁间妊娠的治疗方案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7岁,末次月经2011年6月7日,就诊前2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胀痛,无发热,2天前突然出现阴道大量出血,伴血块.既往有剖宫产史.腹部可扪及一孕3个月大小包块,质硬活动,无压痛.2011年7月28日彩超显示:子宫大小约9.6 cm×10.5 cm×7.8 cm,宫壁光点分布不均匀,子宫正中位可见范围约7.4 cm×6.8 cm的等回声团块,边界尚清,其中心可见范围约6.8 cm×4.9 cm的片状无回声区.无回声区内可见多个等回声结节样凸起,其间可见斑点状及条状血流信号显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妊娠子宫局限性收缩与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濮阳市华龙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妊娠子宫局限性收缩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图像,包括部位、形态、数量、边缘、回声特征、内部血流特征等。结果观察组中病变内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回声、边界、有无假包膜上有明显差异。结论子宫局限性收缩是妊娠期正常生理现象,在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进行超声鉴别时,可通过观察其回声特点、内部血流特征、包膜情况及延时随访观察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腹壁切口子宫壁间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妇科2006年1月~2009年12月需行子宫壁间肌瘤剔除术的患者267例分为三组,其中42例行AM术、96例行LM术、129例行LAM术。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量、肌瘤大小、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排气、术后镇痛、术后病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等。结果 LM及LAM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镇痛、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AM组(P〈0.05)。但剔除肌瘤数量、肌瘤大小、手术时间及术后复发率,LAM及AM组均明显优于LM组(P〈0.05)。结论 LAM术既保留了LM的所有优点,又使子宫重建达到AM的手术标准,操作简单、安全易掌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垂体后叶素在肌壁间子宫肌瘤挖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杜瑛 《重庆医学》2003,32(11):1520-1521
目的 为了评价垂体后叶素在肌壁间子宫肌瘤挖除术中的作用 ,为子宫肌瘤挖出术的患者减少术中出血及缩短手术时间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法 将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患者应用催产素肌瘤挖除术 ,另一组患者应用垂体后叶素肌瘤挖除术 ,两组患者进行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结果 应用垂体后叶素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催产素肌瘤挖出术组 (P <0 0 1)。结论 应用垂体后叶素能明显减少子宫肌壁间肌瘤术中出血量 ,缩短手术时间 ,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子宫肌壁间妊娠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收治的4例子宫肌壁间妊娠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4例子宫肌壁间妊娠患者均有多次人流操作史,本次妊娠诊刮术均为宫内无妊娠物组织,B超提示均有异常妊娠,血HCG值范围与宫内妊娠近似.其中3例行剖宫取胚术终止妊娠并保留子宫.另1例在B超监护下宫腔镜电切破坏子宫内壁吸出孕囊,顺利终止了妊娠.结论 反复多次人流术是发生子宫肌壁间妊娠的重要病因.该病诊断困难,如能将B超和宫腔探查相结合,可增加确诊机会.既往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为主,最近在宫腔镜及介入技术的发展下有望在早孕期以微创治疗终止妊娠,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