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分析K-ras基因突变型老年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和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OLF)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9年1月-2012年8月该院收治的经基因分析确诊为K-ras基因突变型晚期大肠癌病例,共106例。其中接受XELOX化疗者56例,接受OLF化疗者50例,并比较分析两组接受化疗后发生毒副反应、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OLF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静脉炎、心脏毒性的发生率高于XELOX组,而腹泻的发生率XELOX组要明显高于OLF组,在口腔炎及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XELOX治疗K-ras基因突变型老年晚期结肠癌具一定疗效,相对安全,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患者粪便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粪便中K_ras基因突变的检测用于大肠癌诊断及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基因扩增_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_银染法检测癌组织及粪便中K_ras基因突变。结果:31例大肠癌患者粪便K_ras基因扩增率为70%,癌组织中检测到K_ras突变9例,在相对应患者粪便中检测到突变7例,敏感性77%(7/9),特异性100%。粪便中K_ras基因突变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肿瘤部位、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llult bloodtest FOBT)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无关。结论:粪便中突变基因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大肠癌无创性筛检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K-ras基因突变与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Ⅲ期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的Ⅲ期大肠癌病例40例,采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检测K-ras第12、13位密码子的突变情况,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特征与生存规律的关系.结果 K-ras基因突变率为15%(6/40),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病理分级、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与K-ras基因突变无相关性.截至2010年12月31日,34例(85%)出现复发转移,9例(22.5%)死亡,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48.460个月,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 11.992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7%、73%、51%.单因素分析显示K-ras野生组较突变组DFS显著延长(P<0.001),而其余病理特征对DFS无明显影响;年龄(P=0.037)、病理分级(P=0.015)及1年内是否复发转移(P=0.010)是影响OS的预后因素,而其余病理特征及K-ras基因状态对OS无影响.COX多因素分析显示K-ras基因状态(P<0.001)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P=0.010)和1年内是否复发转移(P=0.006)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及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术后辅助化疗Ⅲ期大肠癌患者,K-ras野生型患者的DFS优于突变型患者,提示K-ras基因可能是预测Ⅲ期大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大肠癌患者外周血血浆游离DNA中含表皮生长因子和卵泡抑素结构域的跨膜蛋白(TPEF)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率及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率,评估联合检测此二个分子标记非损伤性筛选和诊断大肠癌的可行性.方法:提取大肠癌患者外周血血浆DNA,采用突变富集PCR-RFLP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TPEF基因甲基化异常.结果:42例大肠癌患者血浆标本中,27例检测到TPEF甲基化异常,16例检测到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联合二个分子标记,大肠癌患者诊断符合率为76.2%.结论:联合检测K-ras、TPEF基因异常将可能是一种非损伤性筛选和诊断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K-ras基因突变状况与VEGF-c,Ang-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测序法,S-P免疫组化法对80例大肠癌组织及15例正常组织进行K-ras基因测序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发生率为27.5%,VEGF-c,Ang-2,表达率分别为48.75%和35.00%。统计学显示K-ras基因突变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r=0.624,P<0.05),与Ang-2表达无相关性。结论: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种多因素多途径的相互协同过程,对K-ras基因突变患者寻找新的靶点以便控制肿瘤微血管形成,切断肿瘤转移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晚期大肠癌靶向疗法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华 《广东医学》2006,27(12):1911-1913
众所周知,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大众的健康;大肠癌能以手术方式治愈的患者占45%,而55%患者将成为复发、转移的晚期患者。晚期大肠癌治疗,是以化疗为主要手段的姑息性综合治疗,其目的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症状。目前姑息性一线化疗总的有效率达31%~64%,无进展生存8.7~12.3个月,总生存14.8~21.5个月,二线化疗有效率为10%,3/4级以上的化疗不良反应很常见,可见晚期肠癌姑息化疗有效率、生存期均不理想,疗程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联合检测粪、血浆中APC和K-ras两种基因的突变,探讨其在大肠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2003年10月~2004年3月行肠镜检查患者的肝素抗凝血5 ml,大便3~5 g.提取粪便及血浆DNA,采用PCR-SSCP法检测APC和K-ras突变.结果 和结论(1)大肠癌和腺瘤患者血浆APC基因突变分别为41.9%和57.7%(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粪便APC基因突变分别为51.6%和42.3%(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种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吻合度(kappa值为0.811,P<0.001).(2)血浆K-ras基因突变在大肠癌、腺瘤和正常对照分别为48.4%、3.8%和0%,粪便K-ras基因突变在3组中分别为54.8%、7.7%和11.1%,大肠癌组高于腺瘤组和正常组(P<0.05),腺瘤组和正常组间无差异(P>0.05).两种方法检测的吻合度一般(kappa值为0.662,P=0.000).(3)联合检测APC及K-ras基因突变可以提高诊断大肠癌的灵敏度.血、粪联合检测检测APC和K-ras基因突变较粪便检测无明显优势.(4)APC基因突变与是否发生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K-ras基因突变与病变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奥曲肽(OCT)联合FOLFOX方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8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OCT联合FOLFOX方案化疗;对照组28例,采用FOLFOX方案化疗,至少用药2周期,以近期疗效、体力情况(KPS)评分、血清癌胚抗原(CEA)及不良反应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KPS评分改善率、血清CEA阳性降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OCT联合FOLFOX方案化疗可提高晚期大肠癌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草酸铂(L-OHP)85mg/m。静脉滴入,第1天;甲酰四氢叶酸(CF)200mg/m^2,静滴2h,第1、2天;CF后5-氟尿嘧啶(5-FU)400mg/m^2快速静脉滴入,继以5-FU600mg/m^2持续静脉滴入22h,第1、2天,2周重复,4周为1个周期。[结果]全组CR1例,PR10例,SD17例,PD9例,总有效率29.7%,初治有效率38.1%,复治有效率18.8%。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FOLFOX4是安全、有效,毒性可耐受的治疗晚期大肠癌的化疗方案,对初治患者效果优于复治患者。  相似文献   

10.
K-ras基因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as基因的突变在大肠细胞癌变过程中起启动作用并是一个早期事件,突变产生具有致癌活性的p21蛋白,通过Ras信号转导通路,激活下游信号分子,持续刺激细胞生长、发育、增殖,引起细胞恶变。可以检测大肠癌手术标本,血清等K-ras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及突变类型,探讨结直肠癌K-ras基因野生型及突变型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通过基因测序,指导临床靶向药物用药。方法随机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结直肠外科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标本通过手术室取材、组织标本DNA提取、逆转录PCR、凝胶电泳、胶回收、直接测序等技术筛选K-ras基因突变标本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得出突变率及突变类型。结果共筛选出了34例(34%)K-ras基因突变标本,其基因突变均发生在第一外显子的第12及第13密码子。结果表明:第一外显子的第12密码子GGT突变为GAT或GTT;第一外显子第13密码子由GGC突变为GGT。其中并未发现第二外显子第59及第61位发生突变,及第一外显子12位13位同时突变。结论 K-ras基因结直肠癌中约有34%发生突变。在K-ras基因突变类型与患者的病期、病理类型、肿瘤的浸润深度、发病部位等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12.
晚期胃癌(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GC)是指有远处转移而无手术指征或不能达到根治性切除及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不能再次手术切除者。其失去了根治术的机会,治疗以姑息治疗为主,但大多数患者仍死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为了降低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提高总有效率和生存率,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胃癌化疗、靶向治疗及转变治疗模式的研究,以期为晚期胃癌患者提供更多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19 片段(KRT 19)基因多态性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对146 例接受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晚期NSCLC 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采用PCRRFLF 分析KRT 19(-99G>C)基因,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KRT 19 (-99G>C)中GG 基因型患者与GC+CC 基因型患者的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携带C 基因型者对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敏感性是T 基因型的1.897 倍[Ol ^ R=1.897(95%CI : 1.103,3.647)P =0.001] ;KRT 19(-99G>C)等位基因C 携带者(GC+CC)的MST 短于GG 基因型携带者 (P <0.05)。Cox 模型分析显示,KRT 19(-99G>C)变异等位基因C 是影响晚期NSCLC 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变异等位基因C 携带者(GC+CC)的OR 是GG 基因型携带者的2.014 倍(P <0.05)。结论 KRT 19(-99G>C) 位点基因多态性是影响晚期NSCLC 患者化疗联合靶向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敏 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的辅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为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一直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单纯手术的疗效已逐渐不令人满意。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深入了解,手术联合辅助放化疗或生物靶向治疗的疗效已经显露出在结直肠肿瘤治疗中的优势,直接导致了结直肠肿瘤治疗观念的改变。该文就结直肠肿瘤辅助治疗的历史及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中K-ras基因突变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两者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K-ras基因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在CRC中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中Pgp、Topo-Ⅱ、CerbB-2、GST-π和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15.8%,84.21%,26.13%,71.42%,32.67%。 Pgp、Topo-Ⅱ的表达和K-ras突变率与肿瘤发病的性别、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erbB-2、GST-π的阳性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Ki-67的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 K-ras基因突变率为28.94%,与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K-ras突变有助于临床判定CRC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制定个性化化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于无法手术或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结肠癌,主要依靠氟尿嘧啶类、铂类和伊立替康等药物为主的化疗,但易产生耐药性.近年国际上出现的分子靶向治疗,为大肠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等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化疗,可以明显提高化疗效果,且耐受性较好.分子靶向治疗正在成为除手术、化疗和放疗以外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DC-CIK联合靶向治疗及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9月就诊于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的3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DC-CIK联合靶向治疗及化疗(表柔比星+环磷酰胺4周期—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4周期)为联合治疗组;选取临床资料相近的同期进行靶向治疗及化疗(表柔比星+环磷酰胺4周期—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4周期)的3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生活质量,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成功培养患者的DC-CIK细胞,其中的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显著提高(P <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细胞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 <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细胞分泌IFN-γ、IL-2水平显著升高(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各T细胞亚群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IL-2、IFN-γ水平较治疗前稍降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RR为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P <0.05);联合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62%,与对照组5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明显轻于对照组(P <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力食欲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 <0.05)。结论 与对照组比较,DC-CIK联合靶向治疗及化疗晚期乳腺癌安全有效,可以提高缓解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