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静脉采血是临床护理操作之一。新生儿静脉采血,则是新生儿科常用的操作方法。传统以股静脉穿刺,后囱部位和颈静脉穿刺为主。但由于新生儿血管细,股动脉搏动不明显,抽血成功率低,且容易污染。因而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而颈静脉穿刺采血有致病人死亡的教训。 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我科采用头皮针接无菌注射器对100例患儿进行外周静脉采血(外周静脉包括:大、小隐静脉,手、足背静脉,肘正中静脉等)。经临床实践,收到满意效果,介绍如下:1 资料与操作方法 本组患儿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10小时至28天,98例一次穿刺抽血成功,成功率为98%,2例失败。100例外周静脉穿刺杀血无1例不良反应,如血肿,感染,栓塞及标本溶血,凝血等现象。 取头皮针1枚(11/2号),用无菌剪刀将头皮针针端的硅胶管剪去18~20cm,重新制成总长度为10~12cm的头皮针,套在一次性注射器(5ml或2ml)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一次性静脉头皮针在经桡动脉采血中的临床应用,以提高低年资护士经桡动脉采血的一针成功率及立即识别率。方法选取本科2017年5~10月需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动脉采血器针头,观察组使用一次性静脉头皮针,护士取患者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以15~20度进针,比较两组经桡动脉采血的一针成功率及立即识别率。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经桡动脉采血的一针成功率及立即识别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静脉头皮针在经桡动脉采血中的临床应用能有效提高工作0~3年的护士经桡动脉采血的一针成功率及立即识别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4.
5.
以往颈外静脉采血常规使用注射器连接 7号针头进行穿刺。由于颈外静脉特殊的解剖位置和穿刺部位 ,护士操作时常会感到进针角度、深浅不易掌握、针头不易固定等 ,从而影响了穿刺成功率。近年来 ,通过临床实践 ,我们采取头皮针连接注射器进行穿刺 ,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1 方法 将无菌头皮针与去掉针头的注射器连接 ,并检查是否通畅。常规选择颈外静脉穿刺部位。患者去枕平卧 ,头部稍移至床沿并转向对侧。尽量使头后仰 ,操作者站穿刺部位对侧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 ,助手左手手指按压颈外静脉三角处 ,使静脉充盈 ,右手持注射器。操作者手持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留置针在护理中逐渐广泛应用,尤其在儿科,头皮静脉留置针更能体现其优越性,并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认可。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1987年3月至1988年4月使用改制的头皮针,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静脉采血,共采集血标本400余例,进行血生化、血交叉、血沉等检验,无一例发生溶血或凝血现象。此方法成功率高,可以选择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新型静脉采血器与头皮针式采血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6月200例普外科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头皮针式采血针。将2014年1~6月200例普外科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新型静脉采血器。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拔出采血针时医源性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型静脉采血器可明显降低医源性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采取股静脉、头静脉等穿刺采血收集标本,易造成损伤和痛苦,尤其是抽空腹血,成功率低,家长难以接受.近1年来,我院小儿科采取四肢浅静脉头皮针穿刺采血法,通过临床实践,此方法成功率高,安全性强,患儿痛苦小,家长容易接受,穿刺部位不会出现淤斑、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采取股静脉、头静脉等穿刺采血收集标本,易造成损伤和痛苦,尤其是抽空腹血,成功率低,家长难以接受.近1年来,我院小儿科采取四肢浅静脉头皮针穿刺采血法,通过临床实践,此方法成功率高,安全性强,患儿痛苦小,家长容易接受,穿刺部位不会出现淤斑、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采血十分普遍,护理人员常会遇到婴幼儿、高龄、水肿及长期输液导致外周血管条件不佳的患者。由于管腔直径小、管壁脆等诸多问题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穿刺难度。传统护理操作采用的采血针或注射器,针体较粗,很容易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化验已是诊治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为此,近年来我们对采血难度大,并且不具备配合能力的婴幼儿采取了头皮静脉穿刺输液前头皮针采血的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无任何不良反应,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选择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器材,提高采集标本的合格率和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痫苦。方法:将我院2006年6月~2009年1月住院需采集静脉皿的204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头皮采血针采血,对照纰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在采血量相同的情况下,记录每次采血成功和血标本合格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标本合格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头皮采血针行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简单易行,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改良输液头皮针在婴幼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肥胖由于四肢短,皮下脂肪疏松,前臂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显露不明显,故静脉采集血液标本常选用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等部位。其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不易被家长所接受;且由于小儿哭闹挣扎等原因易导致穿刺失败或血肿形成。同时出血性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也不易采用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等部位采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将静脉输液头皮针进行改良,并选择头皮和四肢小静脉采血法.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我科于1998年10月至1999年3月应用改良后的静脉输液头皮针对60例不易进行股静脉和颈外静脉采血的患儿进行头皮和四肢小静脉采血,取得满意效果,成功率高,无任何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7号头皮针在小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婴幼儿采血,一般选择深静脉,如股静脉、颈外静脉。但因患儿哭闹不合作,致使操作难度加大,技术要求较高。而且穿刺失败后或按压不好易造成血肿,家长不易接受。经多年临床实践,我们发现用7号头皮针取代针头进行浅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不易产生血肿、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儿科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静脉穿刺是否一次成功及静脉输液是否顺利,是儿科病房患儿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他们衡量护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近年来,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不但减少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更重要的是减轻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也提高了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度。但是,由于患儿四肢皮下脂肪较丰满,血管暴露不明显,四肢活动较频繁,针头不易固定,使留置针很难在四肢血管上保留。因此我们对3岁以下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科81例患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选自2003年3月 ̄200…  相似文献   

18.
郑芸 《护理与康复》2011,10(3):204-204
婴儿采血是临床护理中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特别是肥胖的婴儿,由于肢体短小、血管细且隐匿、不能配合等特点,影响穿刺成功率.为了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再次穿刺,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笔者用头皮针对婴儿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标本,经临床实践,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尹艳萍 《全科护理》2012,(33):3165-3165
静脉采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操作,在儿科由于小儿的不合作往往造成采血的失败,我科自2010年开始采用一次性头皮针采血,均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头皮针进行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凤芹 《护理学报》2003,10(2):47-47
婴幼儿采血是临床护理中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特别是为肥胖的婴幼儿采血,由于血管细、不能配合等特点影响穿刺成功率,给操作者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有时即使穿刺成功,要抽取7~10ml的血量,往往也需要2~3次或更多次的穿刺方能完成。近两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头皮针代替普通针头行股静脉斜角穿刺采血,大大提高了一次采血成功率,减少了皮下出血等并发症。1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1月~2002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手术前婴幼儿共102例,年龄为1d~3岁。术前抽血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肝功能、肾功能、乙肝6项及交叉配血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