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6 207例乳腺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1981~2007年27年来乳腺肿瘤发病趋势特点和变化规律,为临床和病理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方法 选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科1981~2007年外科手术活检病理档案中的乳腺原发肿瘤6 207例,应用SAS6.0统计软件包对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7年来乳腺肿瘤占肿瘤总数百分比呈上升趋势(P=0.005),乳腺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百分比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P=0.027)。三个年代乳腺良、恶性肿瘤发病平均年龄有增高趋势。三个年代乳腺肿瘤组织学类型也有所变化,乳腺良性肿瘤中,纤维腺瘤和导管内乳头状瘤构成比增加,腺瘤和间叶性肿瘤构成比下降。乳腺恶性肿瘤中,浸润性导管癌仍是主要类型,但导管内癌构成比增加,腺癌和髓样癌有所下降。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学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良性肿瘤中青年组纤维腺瘤构成比高于中老年组,而导管内乳头状瘤和间叶性肿瘤构成比低于中老年组。恶性肿瘤中青年组恶性叶状肿瘤及浸润性小叶癌高于老年组。 结论 乳腺肿瘤检出率增加,尤其是乳腺恶性肿瘤检出率增加明显,组织学类型也有所变化,应引起临床和病理医师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老年原发性非小细胞性肺癌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老年原发性非小细胞性肺癌临床及肿瘤生物学特征,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6年至1998年3年间经病理或(和)细胞学确诊的原发性非小细胞性肺癌病例,将其中大于70岁(老年组)和小于40岁(青年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症状、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和生存率等跟踪随访3年并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年间确诊为原发性非小细胞性肺癌病例中,老年组148例,青年组104例。老年组以男性为主,青年组以女性为主,差异分别具有显著性(P<0.05);老年组鳞癌多见,青年组腺癌多见,差异分别具有显著性(P<0.05);老年组多采用以支持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青年组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老年组3年累计生存率为17.5%,中位生存数为14个月;青年组3年累计生存率是28.6%,其中位生存数为18.2个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8)。[结论]老年原发性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主要是男性和鳞癌;老年组的总的生存率和预后较青年组差。  相似文献   

3.
滕恒  赵莹 《肿瘤防治研究》1990,17(3):163-165
 本文就我院纤支镜检,并经病理和或细胞学确诊之青年人肺癌251例、老年人肺癌409例进行对照分析。从性别年龄构成比可见女性随年龄增高而相对减少,所以,老年人肺癌男性最多,青年人肺癌女性相对为多。从病理类型构成比可见鳞癌随年龄增高而相对增多;小细胞癌则相对减少。所以,老年人肺癌鳞癌最多;青年人肺癌小细胞癌相对为多。青年组术后随访1年以上70例;老年组124例。青年组术后生存率最低、老年组最高。  相似文献   

4.
892例肺鳞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肺鳞癌892例纤支镜检查。与同时期检查之肺腺癌491例,小细胞肺癌379例行对照分析。鳞癌男性多;腺癌女性相对多。鳞癌老年组最多;小细胞癌青年组相对多。鳞癌中心型比率、肺不张比率明显大于腺癌。鳞癌纤支镜下典型征象是菜花结节形肿物。  相似文献   

5.
肺和胸膜肿瘤的病理组织学新分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钟雪云 《中国肿瘤》2000,9(3):129-130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肺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将肺肿瘤分为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腺鳞癌(混合型)、类癌、支气管腺癌等8种类型。随着肺癌免疫组化研究的发展以及临床研究的深入,上述组织学分类已不能适应。 肺癌的组织结构比较复杂,在同一例肺癌组织中,可因癌细胞的分化方向不统一而呈不同结构。即使在同一肿瘤的不同部位,其分化程度也显著不同,甚至其转移癌的组织学类型也可与原发癌不一样。按1981年分类法,病理诊断容易紊乱。为此,1994年国际肺癌学会(IASLA)提出重新修订肺肿…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女性肺癌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该文通过分析湘雅医院1994年1月-2007年6月经支气管镜诊断的女性肺癌病例,探讨其支气管镜下特征。方法对729例女性肺癌患者支气管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年组检出数最多(57.0%),其次是老年组(28.5%),青年组较少(14.0%);主要的病理类型分别为腺癌(42.8%)、鳞癌(23.9%)和小细胞癌(19.2%),随着年份的增加三大主要病理类型的检出例数均逐渐增多;好发于右肺(P<0.05),上叶多于下叶(P<0.05);支气管镜下表现以直接征象为主(92.0%),腺癌患者支气管镜下表现以浸润性改变为多(P<0.05),鳞癌和小细胞癌镜下表现均以增生性改变为多(P<0.05);肺不张对应的镜下表现以增生性改变为主(P<0.05),胸腔积液对应的镜下表现以浸润性改变为主(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女性肺癌的重要手段,借助其可以提高对女性肺癌的认识和警惕,也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肺癌18F-FDG-PETCT的SUVmax(最大标准摄取值)与肺癌淋巴结转移、肺癌肿瘤标志物、肿瘤大小及临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经病理确认的98例肺癌住院患者,术前一周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肿块大小、SUVmax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进行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片(CYFRA21-1)检查,统计学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原发灶SU-Vmax与原发灶大小之间存在相关性(r=0.497,P〈0.05),与单个肿瘤标志物的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整体分析时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原发灶SUVmax均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癌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及无转移组的SUVmax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及无转移组的SUVmax均数之间差别无统学意义(P=0.721)。肺鳞癌与腺癌SUVmax均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支气肺泡癌与其它腺癌SUVmax均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理类型不明确的情况下原发灶SUVmax的高低并不能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有无,肺腺癌原发灶FDG代谢活性与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淋巴结转移率随着肿块SUVmax的增加而增加;肺鳞癌FDG代谢活性与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无关。SUVmax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SUVmax较高,腺癌较低,细支气管肺泡癌则更低。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erlnethreoninekinase15,STK15)是一种有丝分裂激酶。它的过表达出现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其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STK15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肺鳞癌、腺癌及20例癌旁肺组织标本中STK15的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检测40例新鲜肺鳞癌、腺癌及癌旁肺组织标本中STK15蛋白及STK15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TK15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率为68.75%(55/80),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0/20)(P〈0.001);STK15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P=0.011),而与肺癌的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肺癌组织中STK15蛋白(P〈0.001)和STK15mRNA(P〈0.00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结论STK15蛋白及STK15mRNA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STK15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高分化者明显低于低分化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200例确诊的肺癌患者病理类型、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肺癌病理分型与年龄、性别、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的关系,同时通过对重复癌的研究进一步揭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常规支气管镜直视活检、CT定位肺活检和刷检的方法,确定诊断和病理类型。结果1200例肺癌中男性845例(70.4%),女性355例(29.6%);鳞癌507例(42.3%),腺癌278例(23.2%),小细胞癌356例(29.7%),大细胞癌1例(0.1%),未分型癌58例(4.7%);同时双原发肺癌24例(2.0%),异时性双原发肺癌4例(0.3%)。结论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等均以50岁-69岁为高发年龄段。男性鳞癌发病较多,女性腺癌及小细胞癌发病较多。鳞癌、腺癌以右肺上叶最多见,小细胞癌以左肺上叶最多见。鳞癌、小细胞癌镜下以增殖型为主,腺癌以浸润型为主。重视术前支气管镜检查,可显著减少误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肺癌间质内肥大细胞定量计数与临床病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例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肺癌间质内肥大细胞进行了定量计数,结果发现:肺腺癌内肥大细胞数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P<0.05,P<0.02),鳞癌Ⅰ、Ⅱ组肥大细胞数高于Ⅲ级(P<0.02),肺腺癌中细支气管一肺泡癌肥大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它类型(P<0.02,P<0.02,P<0.01)。肺鳞癌及腺癌的肥大细胞数在D《3cm组均高于D≥5cm组(P<0.02,P<0.05),肺鳞癌半年内死亡组的肥大细胞数明显低于5年以上生存组(P<0.01),提示其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肿瘤生长有关,且对预后判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8(ADAM8)水平对肺癌诊断及预后的价值。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98例肺癌患者、38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及24例健康人血清中ADAM8的表达水平。 结果 血清ADAM8水平在肺癌组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人组(P<0.05);肺良性病变组与健康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血清ADAM8水平与远处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早期肺癌患者血清ADAM8的水平高于非肿瘤患者(P<0.05)。ADAM8对肺癌诊断敏感度为86%,特异性为75%,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 结论 血清ADAM8的水平可能成为肺癌诊断的参考指标。血清ADAM8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肺癌转移倾向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FEZ1蛋白和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FEZ1蛋白和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RT-PCR技术分别检测了36例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FEZ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结果 FEZ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5.6%)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86.1%),并且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FEZ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677±0.120),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746±0.119),并且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也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FEZ1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膜细胞骨架蛋白-ezri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蛋白和转录水平观察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8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检测ez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取其中5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行RT-PCR检测其mRNA表达。 结果 ezrin蛋白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膜。ez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肾癌组织中为95%(76/80),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5%(30 /40)(χ2=10.350,P=0.002);ezrin mRNA表达阳性率在肾癌组织中为82%(41/50),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62.5%(25/40)(χ2=4.321,P=0.038)。免疫组化评分及ezrin mRNA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9.500±2.502) vs. (7.232±3.045), 13/14 vs. 16/36,P<0.05];腔静脉瘤栓组显著高于无腔静脉瘤栓组[(9.315±3.027) vs. (7.563±2.991), 14/14 vs. 22/36,P<0.05]。而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 ezrin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分级、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无关(P>0.05)。 结论 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及mRNA水平均呈高表达,其表达的强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腔静脉瘤栓形成有关。ezrin可能参与了肾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望成为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的Lunx mRNA表达情况,探讨全身化疗对外周血循环癌细胞的影响。 方法 NSCLC组为63例中晚期NSCLC患者,化疗方案为含铂类的两药联合方案,化疗2周期后评价客观疗效。分别在化疗前、化疗1周期后、化疗2周期后抽取外周血静脉血。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0例和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用RT PCR法检测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Lunx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NSCLC组化疗前外周血Lunx mRNA阳性表达率为73.02%,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均没有表达。外周血循环癌细胞Lunx mRNA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不同病理类型、行为状态评分的关系不密切,而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4)。化疗完成2周期的60例中CR 0例,PR 21例、SD 23例、PD16例。外周血Lunx mRNA阳性率在化疗1周期和2周期后均为38.33%,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0)。Lunx mRNA阳性率在PR、SD、PD三个亚组分别为23.81%、26.09%、75.00%,PR组和SD组的阳性率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0),而PD组与化疗前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 结论 Lunx mRNA是检测NSCLC外周血微转移的良好分子标志物。患者临床分期越晚,外周血循环癌细胞阳性率越高。全身化疗可显著降低有效或稳定患者的外周血循环癌细胞检出率,对病情进展的患者则没有作用,而且这种变化在化疗初始阶段即已出现,可帮助我们提前判断化疗对病情的控制情况,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Ⅳ期NSCLC患者34例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加常规化疗药物联合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剂量为(8.3~10)mg/m2,总量15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3~4)小时,滴注过程中给予心电监护,第1~14天连续给药;同时联合给予NCCN指南推荐的化疗药物治疗,每3周重复。按照RECIST标准评价近期客观疗效,按照NCI CTC 3.0版的分级标准评价药物毒性。治疗1周期后评价毒性,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所有3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PR9例,SD19例,PD6例,临床有效率为26.47%(9/34),临床受益率为82.35%(28/34),初治和复治患者的RR率为42.86%和15%(P<0.05),CBR率分别为92.86%和75%(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耐受性好,可以提高化疗的有效率,用于一线治疗时疗效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HGF和VEGFR-3 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2例大肠癌、20例大肠息肉组织和20例健康对照组织中HGF和VEGFR-3的表达,并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各组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合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大肠癌组织中HGF和VEGFR 3均被染成棕褐色或棕黄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7.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0.07)、(0.41±0.10),均明显高于大肠息肉组[25%、30%; (0.24±0.06)、 (0.28±0.03)] 和正常大肠组织[15%、10%;(0.23±0.06)、(0.21±0.03)]的表达(P<0.01)。且微淋巴管密度(LMVD)也明显增多[(4.13±1.99) vs. (2.59±1.46) vs. (2.40±1.44),P<0.01]。(2)大肠癌组织中HGF、VEGFR 3的相对表达量,LMVD三者间呈两两正相关。39例HGF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明显大于HGF表达阴性者[(4.25±2.13) vs. (2.73±1.54),t=3.051,P=0.003];35例VEGFR-3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也明显大于VEGFR 3表达阴性者[(3.79±1.26) vs. (2.64±1.32),t=3.235,P=0.002]。(3)HGF、VEGFR 3和LMVD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Dukes分期(P=0.034,P=0.021,P=0.006)、淋巴管有无转移明显相关(P=0.015,P=0.012,P=0.001)。结论HGF与大肠癌的淋巴管生成及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通过VEGF-C、D/VEGFR-3 信号途径间接促进淋巴管增生,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结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XELOX)化疗治疗直肠癌局部复发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比较该放化疗不同时序治疗方式对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 方法 随访经3DCRT放疗联合XELOX化疗的83例直肠癌局部复发患者,收集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应用Kaplan 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Cox风险模型分析了解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83例患者中39例采用3DCRT放疗同步XELOX方案化疗(同步放化疗组),44例采用3DCRT放疗序贯XELOX化疗(序贯放化疗组),比较不同时序放化疗治疗对患者疗效及预后差别。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复发部位、病理类型对生存率有影响,其中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1、2、3年累积 生存率分别为89.3%、68.5%、47.2%及83.3%、56.0%、27.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 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66.7%和 43.2%(P<0.05);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3%和73.5%(P<0.05);两组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 减少、腹泻和恶心呕吐及外周神经反应。在毒副反应方面两组相似(P>0.05)。 结论 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是直肠癌复发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三维适行放射同步XELOX化疗为直肠癌复发患者可耐受的综合治疗方式,同步联合应用可取得增效、增敏、优势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成克伦 《肿瘤防治研究》2009,36(10):855-857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c-IAP1和bax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甲状腺肿瘤细胞中c-IAP1和bax蛋白的表达,用TUNEL法测定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20例甲状腺腺瘤中c-IAP1和bax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60.0%,AI为0.33±0.21;47例甲状腺癌中c-IAP1和bax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2%、89.3%,AI为0.91±0.37。C-IAP1、bax和AI在腺瘤和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状腺癌中,c-IAP1阳性组AI低于阴性组,bax阳性组AI高于阴性组。结论c-IAP1和bax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IAP1高表达抑制了甲状腺癌细胞凋亡,bax高表达促进了甲状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联合中药不同复方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4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A=21)、治疗组 (B=63),B组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再分为胃寒组(B1=19)、胃热组(B2=16)、平证组(B3=28),在化疗前,两组均予盐酸托烷司琼,在此基础上B1、B2、B3分别予丁香柿蒂汤、橘皮竹茹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各300ml,分3次口服。在化疗后7天内观察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和止呕药的不良反应。 结果 A组急性恶心的完全控制率为42.9%,B组为66.7%(P<0.05);A 组急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为61.9%,B组为85.7%(P<0.05)。A组延迟性恶心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控制率分别为19.0%和38.1%,B组为42.9%(P<0.05)和63.5%(P<0.05);A组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控制率分别为33.3%和52.4%,B组为56.7%(P<0.05)和84.1%(P<0.01)。两组患者对不同止吐方案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P>0.05)。 结论 托烷司琼联合中药不同复方可以较好的防治化疗药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方案安全、有效、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