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院保健科自2001年~2005年里对本院管辖区内1个月~1岁半的婴幼儿进行计划免疫的同时进行健康普查,查得9个月~18个月的婴幼儿218名,其中出现反合婴幼儿4名,占2%以上。将简易矫治方法传授给家长并实施给反合婴幼儿20天~3个月后,除1名家长因工作忙没坚持实施矫治外,其他3名反合婴幼儿都矫治成功。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鼻面部外伤病例越来越多,因创伤导致的歪鼻畸形临床上最为常见,伤后早期若未予及时准确复位和妥善固定,常于后期发生鼻骨性椎体异常,造成鼻部的歪斜和塌陷。2006年10月~2009年6月笔者采用开放式手术鼻部截骨复位、鼻中隔畸形矫正、充填材料鼻背支架重建等方法综合矫治陈旧性创伤后歪鼻畸形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症1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儿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其手术方式有多种,但对患儿的创伤均较大,易引起腹腔内感染、切口感染、腹壁裂开、术后肠粘连性肠梗阻、闸门综合征等并发症,婴幼儿不易耐受。本院2001年5月至2003年12月,应用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1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尿道下裂一期矫治术体会杨艳芳郑州市儿童医院外科(450053)我院于1995~1997年施行一期尿道下裂矫治术96例,其中6例因合并尿瘘再次手术,手术成功率93.8%,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现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谈如下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96例,年龄3~1...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76年以来,开展小儿麻痹后遗症近200例矫治手术。1990年5月起又开展髂骨截骨术9例,获得较满意效果,现将9例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法洛氏四联症(TOF)的发病占紫绀型先心病的首位。近年来随着手术、麻醉及灌注技术的进步,婴幼儿期对重症TOF进行手术治疗者日益增多,但手术死亡率仍高于5%,因此加强手术、麻醉处理的认识将有助于降低手术死亡率。我院1998~2005年共行65例TOF矫治术,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颌骨畸形经口途径截骨矫治504例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颌骨畸形病人渴望手术治疗以改善面容和功能者日益增多。经口途径做上下颌骨手术既可达到治疗目的,面部又无疤痕。但均需进口的截骨工具,价格昂贵,不易普及。我科于1979年12月开始,在颅面头影测量、计算机描记和数据处理模型外科、个别病人...  相似文献   

8.
1993年9月~2004年10月,我院共收治臀肌挛缩症1826例,其中重型臀肌挛缩症146例,占8%。采用臀肌松解加臀大肌止点延长或植皮术进行矫治,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并指导术后进行持续性的功能锻炼,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包茎及包皮过长类疾病矫治的理想方法。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包皮切除器对包茎及包皮过长者施行矫治。结果 88例患者均于术后8.5d过长包皮自然枯死脱落,创缘愈合,随访3个月至5年,形态及功能满意。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轻,无出血,疼痛轻,包皮创缘整齐美观,是矫治包皮过长的理想器械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章宗传 《河北医学》1999,5(2):40-40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肠梗阻,临床十分常见。多年来,我院一直应用钡剂灌肠和空气灌肠两种方法治疗婴幼儿肠套叠。并进行了比较,认为空气灌肠对肠套叠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复位迅速,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特点。现将我院1985年~1995年收治的患儿102...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4年6月至1995年12月底,共施行小儿先心病手术150例,其中婴幼儿56例,占37.3%.56例婴幼儿中除1例术后15天出院前猝死外,余均痊愈出院.现将56例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心肺监测及处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良喂养姿势与婴幼儿功能性反的关系,为儿童保健和临床矫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2-09~2009-06在门诊接诊的81例8 M~2.5 Y因不良喂养姿势致婴幼儿功能性反的病例,给予矫治干预.结果 所有病例经3 W~2 M的矫治干预,均取得了反解除的效果,观察6 M~6.5 Y以上时间,反未见复发.结论 因不良喂养姿势致婴幼儿功能性反的病例经早期矫治干预,可取得较好的解除反的效果.应重视喂养姿势对婴幼儿口颌功能及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冬梅  施晓江 《安徽医学》2010,31(12):1490-1491
目的探讨改良式额肌腱膜提吊术矫治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式额肌腱膜提吊术矫治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25例(40眼),术后随访2个月~2年以上。结果所有患者早期均存在眼睑闭合不全,术后2~5个月消失;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式额肌腱膜提吊术矫治先天性上睑下垂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以改良Bardach法矫治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进行远期效果分析和评价。方法 对78例患者进行3 ̄4年随访,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定量分析术前术后患者照片,对所定的各标志点进行测量、分析和评价。结果 78例患者中,64例远期效果为优,9例为良,5例为可。结论 该手术方法比较简单,可靠、易行。为了获是理想的远期效果,设计手术方案时必须从鼻畸形的7个主要特点全面考虑,尤其是偏离的鼻尖、鼻中隔尾端、  相似文献   

15.
谢亮  陈刚 《循证医学》2014,14(5):261-263
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PE)是最常见的胸壁畸形,发病率0.1%-0.3%。严重的畸形可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手术矫治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Ravitch术、胸骨翻转术以及1998年报道以后便广泛开展的Nuss术。近阶段,以Nuss术及Ravitch术为代表开展最多。1 Ravitch术和Nuss术的优缺点Ravitch术于1949年报道,该术式需切断多根肋骨、胸骨楔形截骨,是漏斗胸经典的矫治手术方法,经过不断的改良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少数医院仍在使用,曾经为广大漏斗胸患者提供了较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方法:统计分析1992年2月-2004年7月共1018例婴幼儿围手术期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死亡58例,死亡率5.70%,术后发生并发症150例.发生率14.85%。结论: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围手术期的治疗,重点在于输液成分和量的控制、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呼吸道的管理、防止多器官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嵌甲症的诊断及治疗,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7月100例嵌甲病人进行综合回顾分析。结果对于轻度患者行保守治疗或一般治疗,对于重度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为嵌甲切除及甲床矫治术。  相似文献   

18.
赵红霞  陈雪荣  关海英 《吉林医学》2008,29(22):2048-2049
婴幼儿呼吸道狭小,肺泡弹性差,长时间的体外转流可使肺毛细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产生通透性改变,使气道分泌物增多,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因此,提高呼吸道护理质量,是手术后护理的关键。我院心外科自2001年3月-2007年6月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共53例,现将术后呼吸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6例婴幼儿气道异物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气道异物抢救护理的有效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通过回顾总结26例婴幼儿气道异物的术后护理,针对婴幼儿解剖、生理、心理特点,加强气管插管护理、气管切开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26例婴幼儿均完全康复出院。结论 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婴幼儿气道异物,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婴幼儿期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拖出术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婴幼儿期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方法,并对手术方法进行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对22例已证实的磨擦生儿婴幼儿期先天性常见型、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行Ⅰ期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方法为在直肠后壁齿状线上1cm,前壁齿状线上2cm环行切开直肠黏膜,向近端游离达腹膜返折后切开直肠浆肌层及腹膜,牵出病变肠段并切除之。正常结肠与肛门处切缘吻合。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无术中、术后短期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问130min(120—150min),平均出血5—20ml,术后随访1—6个月均无排便不良,排便次数2—4次/天。结论:该术式对新生儿婴幼儿期先天性巨结肠常见型、短段型的治疗效果满意,且手术不开腹经肛门拖出并切除病变肠管,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切口隐蔽,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家属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