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IL-6与TNF-α在少许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酶免疫检测IL-6、TNF-α水平。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水平在死亡或恶化组高于好转组,好转组高于痊愈组,IL-6与预后之间关系不明显。结论 TNF-α、IL-6与乙脑病情有关,动态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6与TNF-α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酶免疫法检测IL-6、TNF-α水平.结果血清及脑脊液中的IL-6、TNF-α水平与病型有关,极重型>重型>普通型>轻型.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水平在死亡或恶化组高于好转组,好转组高于痊愈组,IL-6与预后之间关系不明显.结论 TNF-α、IL-6与乙脑病情有关,动态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IL - 6与 TNF-α在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酶免疫法检测 IL- 6、TNF- α水平。结果 血清及脑脊液中的 IL- 6、TNF- α水平与病型有关 ,极重型 >重型 >普通型 >轻型。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中 TNF- α水平在死亡或恶化组高于好转组 ,好转组高于痊愈组 ,IL- 6与预后之间关系不明显。结论 TNF- α、IL- 6与乙脑病情有关 ,动态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IL-2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 - 2 (interleukin - 2 ,IL - 2 )是一种主要由抗原 (包括病毒抗原 )或丝裂原激活的CD 4 T细胞产生的多肽激素〔1〕,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2〕,是维持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细胞因子〔3〕。近年来 ,国内外研究均已表明免疫损伤在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4〕。我们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初期及恢复期血清及脑脊液中IL - 2的含量 ,旨在探讨其在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4 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为 2 0 0 1年 7~ 9月收治的住院患者 ,男 2 6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5 31岁(1 …  相似文献   

5.
李秋梅  王磊 《山东医药》1997,37(8):40-40
流行性乙型脑炎山东医科大学(250012)李秋梅王磊王艳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源为家畜、家禽,蚊虫为传播媒介。本病流行于夏秋季节,以儿童多见。1发病机理人被携带乙脑病毒的蚊...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检测乙型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3例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IL-18含量。结果乙脑患儿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中IL-18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重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的IL-18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型患儿(P<0.01),且恢复期血清中IL-18含量仍高于对照组(P<0.01)。普通型患儿血清恢复期IL-18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IL-18在乙脑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抗病毒的作用,但IL-18含量过高也与乙脑脑实质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其含量增高可作为估计乙脑免疫状况、病情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对乙脑免疫调节方面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员才发  任群 《山东医药》1993,33(8):22-22
1986年7月~1992年9月,我们对9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患儿的甲状腺功能进行了系统观测,并取同期37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965年,S100蛋白由Moore等人首先在牛脑组织中发现。因其在中性饱和硫酸铵中可完全溶解而得名,后被证实,该蛋白其实是S100A1和S100B的混合物。我们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型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CSF)中S100B的含量进行检测,探讨其变化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中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升高的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1] 。因此认为TNF α作为一种炎性因子 ,参与了乙脑的发病过程。我们选用一种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 (TNF αMcAb)来阻止TNF α生物活性 ,以观察TNF αMcAb对乙脑病毒 (JEV)感染小鼠的发病影响 ,旨在为临床治疗乙脑开辟新的途径。材料与方法一、药物TNF αMcAb购自北京邦定生物公司二、动物5 5只 2~ 3周龄小白鼠 15~ 2 1g ,清洁级 ,由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三、病毒株感染病毒为JE…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52例乙脑患儿血浆及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 乙脑患儿极期血浆及脑脊液中ET-1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重型乙脑患儿血浆及脑脊液中的ET-1含量均值明显高于普通型乙脑患儿(血浆P〈0.01,脑脊液P〈0.05)。结论 血浆及脑脊液中ET-1含量增高与脑实质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其含量增高可作为脑实质损伤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脊液及血清中TNF-α、IL-1β、IL-2、IL-6、IL-8、IL-10、IL-12、IFN-α水平,探讨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同时留取24例乙型脑炎患者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标本各2 mL,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2 mL,ELISA法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的细胞因子.多样本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结果 乙型脑炎患者脑脊液TNF-α、IL-1β、IL-6、IL-8、IL-10和IFN-α水平分别为(24.5±6.6)、(7.8±2.4)、(16.0±5.7)、(17.6±4.8)、(130.2±33.6)和(45.2±10.8)ng/L,血清中分别为(25.3±11.2)、(7.1±3.2)、(14.5±6.2)、(16.0±6.5)、(82.0±27.8)和(42.5±16.2)n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12.7±7.9),(2.64±1.0)、(6.2±2.2)、(9.6±3.3)、(71.4±12.8)和(30.0±14.0)ng/L(F值分别为14.10、29.46、23.38、14.78、32.59、7.52,P<0.05),IL-2、IL-12升高则不明显.乙型脑炎组脑脊液中的IL-1β、IL-6,IL-8、IL-10、IL-12和IFN-α水平较血清上升,TNF-α、IL-2水平则下降.重型患者脑脊液中IL-6为(18.8±5.4)ng/L、IL-8为(20.7±2.7)ng/L,高于普通型的(12.1±3.0)和(13.3±3.3)ng/L(t=3.50,t=5.96,P<0.05),IL-2则降低.结论 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IL-10、IFN-α的分泌过度,参与乙型脑炎炎性反应损伤的发病过程;而IL-2和IL-12的分泌不足,可能参与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迟发型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7-9月我院收治的18例发生迟发型脑病的乙脑患者(迟发脑病组)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34例未发生迟发型脑病的乙脑患者(非迟发脑病组)资料进行对比,探讨迟发型脑病的特点.结果 52例乙脑患者中18例(34%)发生迟发型脑病.2组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开江县健康儿童乙脑抗体阳性率动态变化情况,为乙脑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2006年每年5月在乙脑流行地区采集1~9岁健康儿童静脉血2ml并分离血清,进行乙脑抗体IgG检测,2002—2003年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2004—2006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2006年调查全县接种乙脑疫苗情况。结果2002—2006年取健康儿童血清455份,乙脑抗体阳性270份,阳性率为59.34%,2002—2006年抗体阳性率依次为48.33%、54.35%、62.00%、63.08%及63.77%,各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75,P〉0.05)。男女抗体阳性率各为56.65%和63.0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6,P〉0.05)。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以2岁组最低(32.35%),8岁最高(82.76%),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7,P〈0.05)。2002—2006年全县接种乙脑疫苗75496人,平均每年在15000人以上。调查1~7岁儿童169名,有乙脑疫苗接种的79名,接种率为46.75%,1~4岁接种率42.15%,低于5~7岁的58.3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2,P〉0.05)。结论加强低年龄组,特别是0~4岁儿童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能有效地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是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高发区,且近年来有回升趋势。本文综述了云南省该病的发病与分布、媒介蚊种及中间宿主等研究情况,探讨了防治对策,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乙型脑炎患儿的病情、预后及脑脊液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干扰素(IFN)的影响。方法把33例重型极期乙脑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18例给予静脉地塞米松针4~5d;对照组15例则不用地塞米松。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过程和脑脊液TNF-α与IFN的变化。结果入院时两组的主要临床特点和脑脊液TNF-α与IFN的水平相似,4~5d后地塞米松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但两组的脑脊液TNF-α与IFN的水平却无明显改变,并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地塞米松组的恢复期症状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重型极期乙脑患儿给予静脉地塞米松可以改善病情,减轻症状,减少恢复期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VE)患儿脑脊液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32例HFMD合并VE、30例单纯HFMD和26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脑脊液和血清NSE进行测定,比较各组NSE水平及惊厥/抽搐组与无惊厥/抽搐组、嗜睡/昏睡组与无意识障碍组脑脊液和血清NSE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FMD合并VE组脑脊液和血清NSE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HFMD组脑脊液和血清NSE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HFMD合并VE患儿惊厥/抽搐组脑脊液和血清NSE水平高于无惊厥/抽搐组,意识障碍组脑脊液和血清NSE水平高于无意识障碍组(P均〈0.01);患儿脑脊液和血清NSE含量呈正相关(r=0.87,P〈0.01)。结论 HFMD合并VE患儿脑脊液和血清NSE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检测HFMD患儿脑脊液及血清NSE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定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8.
We report 4 children with encephalitis associated with human bocavirus (HBoV) 1 or 2. All children were severely underweight, and 2 died; 1 of them had a matching HBoV2 nucleotide sequence isolated from serum and bocavirus like particles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that were observed with electron microscopy. No further pathogens were detected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of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临床特征,为诊治乙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儿科确诊的21例乙脑患儿资料,对他们的预防接种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均来自农村,发病月份为7-9月,大多患儿未接种乙脑疫苗或接种史不详,临床表现为高热、颅高压症状、频繁抽搐、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病初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病后3-7天血清或脑脊液乙脑IgM阳性;大多患儿出院时有各种不同程度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儿童乙脑病情危重,早诊断、积极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