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经阴道或剖宫产分娩的足月儿5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碘伏脐部消毒),实验组1(3%过氧化物+5%碘伏脐部消毒),实验组2(5%碘伏脐部消毒+二次剪脐),比较3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脐部炎症以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和2组脐带脱落时间均缩短、脐部出血及脐炎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1相比,实验组2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缩短,脐部出血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脐部炎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脐炎患儿并发肺炎(22.9%)和败血症(5.7%),而实验组1和实验组2均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3%过氧化氢联合5%碘伏是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最好的方法,能减少炎症、出血的发生,同时也能促进脐带迅速恢复,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二次剪脐后的脐部暴露护理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影响。【方法】观察组新生儿出生48~72h后二次剪脐,24h后脐部均采用暴露护理;对照组同样做二次剪脐但采用传统的脐带包扎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脐部出血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脐部感染发生率观察组0.1913%(6/3136),显著低于对照组6.4146%(207/3227)(P〈0.01)。【结论】新生儿出生48~72h二次剪脐,次日采用暴露护理的方法优于传统的脐带包扎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脐部处理是产科护理的工作重点,若脐带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和出血,因而,加强脐部护理,预防脐部感染,已经受到临床产科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新生儿脐带处理方法是以0.5%碘伏消毒断面后,以无菌纱布覆盖后再用纱布绷带沿脐部环形缠绕,用胶布固定。此种固定方式易滑脱,使包扎的脐部易暴露,引起感染。为解决上述问题,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本课题组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全棉针织布及昆脂愈肤灵敷贴制成了弹力药物护脐带,对新生儿脐部进行包扎,经210例新生儿的脐部临床应用,具有弹性好、防滑脱、收敛、止血、抗感染的作用,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储文  杨敏 《天津护理》2002,10(2):59-60
目的:观察改进新生儿脐部消毒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3%双氧水加0.5%碘伏消毒脐部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传统法脐部感染率为2.69%;改进法脐部感染率为1.23%。两组比较x^2=5.3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双氧水加0.5%碘伏消毒新生儿脐部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方法:新生儿自母体娩出后,首要处理是断脐、牢固结扎脐带、用无菌棉签蘸络合碘消毒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消毒脐部。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做好脐部护理。结果:脐部无感染,皮肤完整,脐带残端自行脱落。结论:胎儿脐血管包括1条脐静脉和2条脐动脉[1],均从脐带内通过,血流丰富,若断脐后护理不当极易造成脐带渗血、脐炎、逆行感染甚至腹膜炎、新生儿破伤风,严重者危及生命。故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十分重要。本文着重阐述了新生儿脐部护理的要点,有极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脐带残端两种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残端处理的最佳方法。方法将600例新生儿按分娩单双日分为观察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两组剪断脐带方法一样,观察组用碘伏消毒残端后再用干棉签蘸20%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脐带断面,再用脐绷带包扎,保留血管钳2h后松开;对照组用碘伏消毒脐带断面,待干燥后用无菌纱布包盖,再用脐绷带包扎,然后松开血管钳。观察两组脐带残端情况及残端脱落时间。结果两组脐带残端出血、散开、炎症例数及残端脱落天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门芯套扎配合直血管钳钳夹、碘伏及20%高锰酸钾消毒处理脐带残端比单用气门芯套扎、碘伏消毒安全。  相似文献   

7.
魏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1):100-100
脐带粉已广泛应用于婴儿脐部消毒 ,我科用脐带粉治疗褥疮 ,也取得很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 1:患者 ,女 ,92岁 ,在家卧床 3月余 ,由家人担架抬入 ,诊断“肺部感染”。消瘦体质 ,见骶尾部及两侧腹股沟破溃且有分泌物流出。采用脐带粉治疗 ,每日 2次用碘伏棉签先消毒疮面分泌物及周围皮肤 ,然后用消毒棉签沾已消毒的脐带粉洒于疮面上 ,直至覆盖整个疮面 ,最后用TDP理疗 3 0min ,加速疮面愈合。常规护理 ,建立翻身卡 ,应用气圈 ,尽量将褥疮面悬空 ,避免受压。 3d后分泌物及渗出减少 ,疮面边缘新肉芽组织生长 ,1周后疮面愈合 ,结…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患者脐孔皮肤清洁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减少腹部手术由于脐孔皮肤准备不当,造成患局部反应,感染至手术延期。方法:实验组采用肥皂水、生理盐水和碘伏清洁脐孔皮肤。传统方法组采用汽油、碘酒和酒精清洁脐孔皮肤。以脐孔皮肤红肿、疼痛、破溃、手术延期为4项观察指标。结果:实验组4项指标发生率分别为0%、2.5%、0%和0%;传统方法组分别为93.0%、40.0%、13.0%和6.7%。实验组脐部皮肤红肿、疼痛、破溃、手术延期的发生率显低于传统方法组。结论:实验组对脐部皮肤的清洁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组,降低了脐部皮肤红肿、疼痛、破溃、手术延期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气门芯脐带根部结扎,缩短脐带脱落时间,促进脐部尽早愈合,减少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5月足月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826例,按出生时间的顺序进行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3例。实验组采用气门芯脐带根部结扎。对照组采用传统结扎法。观察两组脐带脱落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脐部并发症除脐部感染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气门芯脐带根部结扎,可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减少脐部并发症发生率和促进脐部尽早愈合,适合产科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剪脐的效果.方法实验组150例在新生儿出生24h后对脐带残端进行剪脐处理,并用10%碘酊消毒,95%酒精棉球及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加压包扎;对照组150例新生儿脐带常规处理后待其自然脱落,比较2组新生儿脐部炎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破损、渗血及由脐部因素引起的新生儿哭闹情况.结果2组炎性分泌物、新生儿哭闹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周围皮肤破损、渗血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脐带残端剪脐优于常规的自然脱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剪脐的效果.方法实验组150例在新生儿出生24h后对脐带残端进行剪脐处理,并用10%碘酊消毒,95%酒精棉球及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加压包扎;对照组150例新生儿脐带常规处理后待其自然脱落,比较2组新生儿脐部炎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破损、渗血及由脐部因素引起的新生儿哭闹情况.结果2组炎性分泌物、新生儿哭闹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周围皮肤破损,渗血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脐带残端剪脐优于常规的自然脱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改进后即不包扎脐带残端暴露于空气中和传统用脐带卷包裹脐带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2年5月出生的新生儿400例,按出生先后顺序随机编号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脐带处理方法,实验组断脐后脐带残端直接暴露于空气中,比较2组脐部出血、脐周发红、脐炎发生率、脐带脱落时间。结果实验组新生儿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脐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脐带干燥时间〈48h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脐带脱落时间2组无差异(P〉0.05)。结论断脐后脐带残端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不会增加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脐带的干燥.并且可以减少护理工作量.安仝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新生儿脐带二次修剪包扎的效果。方法 将5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0例,观察组在日常护理的同时,于新生儿出生后48~72 h常规消毒下将脐带自根部修剪残端,并对留下的创面用脐包包扎。对照组日常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脐部渗血、脐部潮红、脐部黏液分泌物渗出、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等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新生儿脐带二次修剪包扎可使脐带提前脱落,促使创面愈合。有利于提高脐部护理质量,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一种PVP-Ⅰ消毒喷剂用于新生儿脐带消毒临床反应。方法用局部消毒方法,观察使用后局部反应,以确认该碘伏消毒液可接受性。结果用PVP-Ⅰ喷雾剂和对照组普通碘伏消毒时,患儿无哭闹,未见全身及脐部周围皮疹,两种碘伏对新生儿脐带部位均无刺激性和过敏作用。消毒2 d后,新生儿脐带部位炎性分泌物明显减少;消毒4d后,脐带部位基本全部收敛干燥。结论 PVP-Ⅰ消毒喷剂可直接用于新生儿脐带局部消毒,无刺激性和致敏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然干燥法与传统护理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6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新生儿严格无菌操作下断脐后暴露脐带残端,无纱布覆盖,直至脐带残端脱落;对照组新生儿,断脐后定期用0.5%碘伏消毒残端,纱布覆盖包扎。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情况。[结果]对照组脐部感染1例,试验组无脐部感染发生;试验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11.50d±5.89d、对照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14.80d±8.6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天、第2天、第3天及第30天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断脐后自然干燥可预防脐部感染,促进脐带残端脱落,其效果与传统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24h后脐部暴露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24h后脐部采用暴露护理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月-2004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456例作为观察组,新生儿出生24h后脐部采用暴露护理;上年同期出生的新生儿40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脐部护理疗法。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渗血),感染发生率及脐带脱落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感染发生率,脐带脱落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后24h脐部暴露护理与传统的新生儿脐部护理虽在出血、感染及脱落时间上无统计学意义,但可节约医疗、人力资源,且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药剂断脐法的效果,探讨科学、简便、安全的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方法 采用历史回顾对照法将1 339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730例)与对照组(609例),对照组采用20%高锰酸钾消毒脐带断端,观察组则采用0.5%碘伏消毒断端,其他处理两组相同,观察比较两组脐部情况.结果 两组新生儿脐部渗血、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脐部周围皮肤灼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0.5%碘伏消毒脐带断端可明显防止脐部周围皮肤的灼伤,减轻对新生儿的伤害,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且此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酒精棉片用于PICC接头消毒的效果。方法选取儿科PICC置管的患者259例,分为实验组151例,对照组108例,实验组采用酒精棉片进行PICC接头消毒;对照组使用碘伏棉签消毒。结果实验组的PICC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消毒操作、待干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酒精棉片用于儿科患者PICC接头消毒可降低PICC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方法将58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脐带牵拉组和剪脐组,分别观察各组脐部护理的出血率、局部潮湿率、肉芽形成数及愈合天数,比较分析3组病例之间的差异。结果脐带牵拉组出血率显著低于剪脐组(P〈0.01),脐带牵拉组脐部愈合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脐部潮湿率牵拉组比剪脐组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因新生儿疾病及脐部情况不一,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脐部护理方法。不论是采用何种脐部护理方法,应注意脐带根部结扎及暴露残端促进其干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褥疮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44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褥疮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在系统治疗肝硬化原发病及合并症的同时,观察组局部用0.5%碘伏消毒,再用无菌棉签将输液后剩余的人血白蛋白涂于局部,2次/d,采用暴露疗法;Ⅲ期褥疮有脓性分泌物者,先去除坏死组织。对照组Ⅱ、Ⅲ期褥疮0.5%碘伏消毒褥疮周围皮肤,3%过氧化氢冲洗创面,无菌敷料覆盖,1次/d。两组患者均配合红外线灯局部照射。结果两组患者褥疮治疗效果、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人血白蛋白加碘伏治疗肝硬化腹水并褥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