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素刚  刘红  田华 《河北中医》2007,29(7):608-609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1].2004-01-2006-09,我们采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8例,并与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莫沙必利、硫糖铝联合药物治疗73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振民  杨威涛  李洁  袁素民 《河北中医》2012,34(9):1316-1317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改变,是消化系统常见性、多发性、难治性疾病。目前西医主要是给予抑酸药、促胃动力药及胃黏膜保护药治疗。2010-03—2011-10,我们应用三行汤治疗RE 79例,并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6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烧心、反流等症状和或食管炎,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1].胃酸与胃蛋白酶是反流物中损害食管黏膜的主要成分,胆汁反流,其中的非结合胆盐和胰酶是主要的攻击因子,参与损害食管黏膜[2],发病率及复发率高.我院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温胆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瑞峰 《河南中医》2006,26(10):72-73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xophagitis,RE)是指由于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食管粘膜组织损害。主要症状为烧心、反酸或胸痛等。抑酸治疗RE的作用肯定,但存在易多发、不良反应多、费用高等缺点。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例,并与奥美拉唑治疗3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组织损害。主要症状为烧心、反酸、胸痛及吞咽不利等。目前抑酸、胃动力药物治疗RE有一定疗效,但存在费用高、易复发、肝损害等缺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007—03—2012—03,我们应用枳香和胃胶囊治疗RE100例,并与奥美拉唑钠肠溶片治疗10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或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近年来,我国RE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31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指针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尧  李洁 《广西中医药》2010,33(1):27-28
目的:观察指针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将63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吗丁啉治疗,疗程均为8周。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判定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指针疗法能有效改善RE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食管炎症形态学,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指针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疗效,且经济、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0):132-135
目的分析胃苏颗粒联合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82例RE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41例)和联合组(4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胃苏颗粒,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食管压力、pH值、内镜积分、症状积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力、LES远端波幅均升高,且联合组患者的LES静息压力、LES远端波幅高于奥美拉唑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价pH值低于4的百分比、内镜积分、症状积分、hs-CRP、IL-6以及IL-18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患者的总价pH值低于4的百分比、内镜积分、症状积分、hs-CRP、IL-6以及IL-18水平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结论胃苏颗粒联合奥美拉唑与单用奥美拉唑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异,但该疗法具有较好的抑酸作用,可更好的改善食管压力,控制炎症反应,进而提高内镜积分及症状积分,值得在RE的治疗中加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反流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及其对胃食管反流及胃排空的影响。方法63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前者予以抗反流方治疗,后者予以法莫替丁和西沙必利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反流指数和胃排空率变化。结果抗反流方能有效改善RE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相当(P>0.05);抗反流方能降低反流指数(P<0.05)、增加胃排空率(P<0.01)。结论抗反流方能促进胃排空,改善胃食管反流以缓解RE。  相似文献   

10.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内容物(胃酸、胃蛋白酶)甚至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胰液)经贲门反流入食管所致的黏膜炎症。近来研究表明,RE与消化动力障碍有关,约1/2的患者存在排空延缓。笔者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RE患者48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乔美洁 《河北中医》2010,32(3):345-346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临床表现主要为烧心、泛酸、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及吞咽困难、嗳气、嘈杂等。2000—01—2009—01,笔者采用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2例,并与奥美拉唑、西沙必利及胶体果胶铋治疗2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其中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随着胃镜的普及,RE检出率逐年增高。传统认为疾病发展过程从正常黏膜→反流性食管炎→Bar-ret食管与食管腺癌,其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西医认为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简称LES)张力低下,常处于松弛状态,不能引起食管蠕动,并且食管对反流物清除能力削弱,导致反流物中胃酸、胃蛋白酶、十二指肠液等损害食管黏膜,而发为食管炎。或可并发食管溃疡或狭窄,甚至可能癌变。笔者用愈管护膜方治疗RE30例疗效满  相似文献   

13.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特别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形成,从而产生相应症状或并发症,临床上常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我国RE的发病率约为2%[1],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质子泵抑制剂(PPI)的问世显著提高了RE的治愈率.雷贝拉唑是新型质子泵抑制剂,为了观察其治疗RE的临床疗效,笔者2005年6月-2007年8月应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RE,并与法莫替丁联合莫沙比利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食管组织及外周血中白介素-18(IL-18)及相关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予旋覆代赭汤)、西药组(予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行"4.2 mm幽门夹+2/3胃底结扎术"制备RE模型.术后第8天开始,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每日2次,连续14 d.第15日处死动物,取动脉血及食管组织.观察食管黏膜大体表现并进行RE分级;制备食管组织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食管组织中IL-18、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大鼠食管黏膜光滑,无肉眼可见病理改变,RE分级均为0级;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充血明显,出现红斑和白色溃疡、增生白斑等病理改变,RE分级较正常组明显严重(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大鼠食管黏膜病理变化程度轻于模型组,RE分级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模型组大鼠食管组织中IL-18、COX-2、iNOS蛋白表达及外周血中IL-18、IL-6、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中药组、西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中、西药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可以通过抑制食管组织及外周血中促炎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进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由于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等)异常反流入食管产生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1].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方胃反灵加减化裁治疗GERD45例,并与单纯西药组41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越鞠丸加味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PCNA、p53和CyclinD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全幽门结扎+贲门肌切开术"法建立大鼠反流性食管炎模型。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越鞠丸加味组、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各药物组连续给药3周后。HE染色观察大鼠食管黏膜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p53、CyclinD1的表达。结果:从大体上和病理上观察模型组大鼠RE评分与正常组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两药物组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PCNA、p53、CyclinD1表达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1);越鞠丸加味组和奥美拉唑组大鼠食管黏膜PCNA、p53、CyclinD1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越鞠丸加味治疗组PCNA、CyclinD1表达低于奥美拉唑组,p53表达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越鞠丸加味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的病理学改变,减轻食管炎症,降低RE大鼠食管黏膜PCNA、p53、CyclinD1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RE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R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要点,分为胃虚气逆型等六种证型,按辨证结果分别给予旋覆代赭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8周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RE在临床症状学、胃镜改变、病理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长期疗效(复发率)稳定(P<0.05).结论 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汤建光  宋俊建 《中医杂志》2008,49(2):144-145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炎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复发率高。我们自2007年4~10月运用我院制剂食管安颗粒治疗本病30例,疗效满意,并与奥美拉唑胶囊治疗的30例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病变,表现为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等病理变化,可归入中医学的" 噎膈"、"胃脘痛"、"反酸"等病证范畴.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RE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等均做了较深入的探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英连降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2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英连降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符合RE诊断的2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6例,给予英连降胃汤治疗;对照组120例,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结果: 英连降胃汤可明显改善症状及内镜下表现,内镜下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8-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英连降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