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不同民族以耳鸣为主要症状就诊患者的高频听力特征。方法对329例主观性耳鸣为主要症状的门诊就诊患者行病史和高频测听分析。结果各民族中汉族患者最多,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分布以30~49岁为高峰,病程至少为半年以上,以无听力减退的耳鸣为主诉症状,纯音测听检查约1/3患者出现轻度感音神经性的听力减退。约2/3以上出现高频听力减退,其中以4kHz频率听力减退为主,且以50~70dB最多见。结论以耳鸣为主诉症状的患者当中大部分可测出高频听力的减退,为早期发现听力减退、防治耳聋等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听力损失是全世界流行最广的感觉器官疾病,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其患病率不断上升。WHO于2013年3月公布,2005~2012年间听力残疾者占全球人口的比例由4.2%(2.78亿)上升到5.3%(3.6亿)。其中,91%(3.28亿)为成人,9%(3200万)为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为听力残疾,而更多的人患有未达残疾标准的听力减退。WHO听力残疾标准为:成人(15岁及以上)为较好耳0.5、1、2、4 kHz平均听阈大于40 dB HL;儿童(0~14岁)为较好耳0.5、1、2、4 kHz平均听阈大于30 dB HL[1,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流行病学调查中0.5kHz听阈校正值对听力分级的影响。方法在本底噪声45dB(A)条件下,测试6626人纯音气导听力,将0.5kHz听阈减去15dB修正值,比较修正后的0.5kHz、1kHz、2kHz、4kHz平均听阈与1kHz、2kHz、4kHz平均听阈对听力分级的影响。结果修正后的4个频率平均值计算的听力减退率和听力残疾率与3个频率平均值计算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测听环境达不到标准隔音时,采用修正值是可行的,其4个频率计算听力分级更符合WHO标准。  相似文献   

4.
临床观察到听力随耳鸣强度的变化而波动,因此提出是否耳鸣起着类似背景噪声的作用而会影响听力的问題,本文对19例作了全面听力学检查的有耳鸣和听力减退的病人进行主观听阈和ABR阈的比较,另设两组对照,做同样的检查。一组为19例无耳呜、听力正常者,另一组为8例无耳鸣的感音神经聋者。结果发现,耳鸣组的主观听阈值大于客观测听(ABR)阈值,反之,无耳鸣者(不论有无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主观听阈通常都比ABR阈值为低。耳鸣组ABR阈值比4KHz的主观听力阈值平均低15.0dB,比1、2和4KHz的主观听力阈值平均低10.53dB。其中有4例病人患耳和健耳的ABR阈值差为0~20dB,但其主观听力测试的阈值差则为25~65dB。在本文研究中,耳鸣似乎“影响”主观听阈阈值而不影响ABR的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和分析低频神经性听力减退的遗传学因素。方法 从先证者出发 ,调查一个家系发病情况 ;应用Cyrillic 2 1软件绘制系谱图 ;通过系谱图分析遗传学特征 ,通过临床检查分析疾病的表型特征。结果 调查现存家系成员 10 1人 ,获得 4 3人的临床听力学资料。 4 3人中有 6人被诊断为低频神经性听力减退 ,均为男性 ,年龄 18~ 2 6岁 ;患者仅以听力减退为单一症状 ;临床表型特征为轻、中、重度及极重度听力损失 ,听性脑干反应均未引出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部分引出 ;患者发病年龄在 10~ 16岁之间。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一个 5代相传的遗传性聋大家系 ,遗传特征是以男性发病为主的X连锁隐性遗传。该家系的发现提示低频神经性听力减退可以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蜗窗膜破裂与耳聋的关系,作者用豚鼠进行实验。将18只豚鼠的蜗窗膜切除,使用记录耳蜗微音器(Cochlear microphonic)的方法测定耳蜗功能状况。结果在500—8000赫听力损失平均大约6 dB(范围±4 dB)。在蜗窗膜切除后7—8小时,如果外淋巴液不充满中耳,一般没有听力减退加重的现象。6只动物进行了2—9周较长时间的观察,在第1周听力丧失最严重,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鼓膜穿孔50例56耳,其特点是鼓膜穿孔多位于紧张部光锥后,穿孔呈三角形、梭形,以1~2mm多见,以鼓膜脐为中心呈放射状,边缘反应性充血,纯音测听示穿孔面积1~2mm者为24.3dB,3~4mm者为33.8dB,4mm者为39.7dB.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中学生听力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中学生听力状况,为制定中学生人群听力损失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西安市中学生行问卷调查、耳科查体、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测试,数据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1.共调查1567人,男生793人(50.61%),女生774人(49.39%)。2.听力情况:听力减退患病率2.30%(36/1567),听力残疾患病率0.13%(2/1567)。传导性听力减退13人,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20人,混合性听力减退3人。3.噪声性听力减退、中耳炎,耵聍栓塞等是引起中学生听力减退常见疾病。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MP3/MP4使用时间、睡眠、耳聋家族史,耳毒性药物史等因素均与听力减退相关;MP3/MP4是听力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5.“耳科正常中学生”各频率听力受损的可能性随着MP3/MP4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6.“耳科正常中学生”声导抗检测鼓室图绝大多数为A型,无B型图。结论目前中学生人群中听力减退患病率较高。长时间、高音量使用MP3,MP4是中学生听力减退重要原因。失眠、耳聋家族史、耳毒性药物史等是中学生听力减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作者分析了133例外伤性鼓膜穿孔。穿孔大小在1/4象限以内为Ⅰ°_a,穿孔在1/4~1/2象限为Ⅰ°_b,1/2~1个象限为Ⅰ°_c,穿孔达2个象限为Ⅱ°,达3个象限为Ⅲ°,达4个象限为Ⅳ°;穿孔大小与听力关系如下:平均听力Ⅰ°_a为23.0dB,Ⅰ°_b 为23.4dB,Ⅰ°_c 为29.6dB,Ⅱ°为32.8dB,Ⅲ°为34.8dB,Ⅳ°为44.6dB。穿孔  相似文献   

10.
中耳积液是幼儿听力减退最常见的原因。积液稀薄、听力减退轻的轻型病例对药物反应好。而积液粘稠、听力减退重的慢性病例则需外科处理。这就需要在中耳积液早期了解所积液体的粘滞度。本文对60例病人95耳作了鼓膜切开放置通气管。术前5天内作了鼓室压测量及纯音测听。记录每例病人手术时有无液体,并判定其粘滞度。病人分为9岁以下(平均5岁)及10岁以上(平均50岁)两个年龄组。以气骨差>或<15dB分组。结果表明:(一)B型鼓室图伴气骨差>15dB者,9岁以下年龄组98%有液体;10岁以上则100%有液体。这种结合类型是在幼儿组(79%)  相似文献   

11.
成骨不全的特征与骨质变脆,蓝巩膜及进行性听力减退。听力减退常开始于10至20多岁,可为单纯的传导性或混合性耳聋,高频感音性耳聋很常见,传导性听力减退的原因为镫骨足板固定,有时可见镫骨骨折。根据病理学、生物化学、临床遗传学,成骨不全和耳硬化症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本文分析了荷兰58耳成骨不全镫骨手术后部分耳听力减退的病例,并对其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成骨不全47例,男17,女30例,共58耳,于1960~1988年行镫骨手术,4耳作过修正手术。10例(男3,女7)12耳术后出现听力减退(失败组),文章分析了听力减退和第一次镫骨手术时的年龄、骨折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症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1996~ 2 0 0 2年间在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经过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症 4 4 6耳 ,术后出现并发症的 4 7耳 ,分别为外耳道口狭窄、外耳道狭窄、感染引起的听力下降、单纯气导听力下降和面神经麻痹 ,其中听力下降 10dB 12耳 ,下降 2 0dB 19耳 ;下降 30~ 4 0dB 12耳。结果 造成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为骨性外耳道开放不足 ,继发感染 ,鼓膜外侧愈合 ,未掌握面神经畸形的解剖特征。 4 3耳进行了再手术 ,其中包括外耳道口狭窄 2 4耳 ,外耳道狭窄 9耳 ,听力下降 8耳 ,面神经麻痹 1耳。与并发症出现后进行比较 ,再手术使听力有不同程度提高 :10耳听力提高了 10~ 2 0dB(2 3 3% ) ,2 1耳提高了 2 0~ 30dB(4 8 8% ) ,12耳提高了 30~ 4 0dB(2 7 9% )。面神经麻痹 1耳再手术后 2个月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5耳采用保守治疗。结论 外耳道再狭窄和鼓膜的外侧愈合是造成手术后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对严重的面神经畸形病例不要为了提高听力而损伤面神经  相似文献   

13.
先证者(Ⅲ:7)男,58岁.18岁即有听力减退感觉,参军后任电报话务员,常有译错,至中老年渐渐加重. 先证祖父母(I:1,2)一代病否不详;父亲(Ⅱ:1)有耳聋患病史;先证者兄弟姐妹8例中有7例患病,仅二姐(Ⅲ:4)1例幸免(听力正常),六弟(Ⅲ:11)耳聋为轻中度(≤60 dB).先证者下一代(Ⅳ:1-16)16例中尚无发病记录(图1).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突聋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耳蜗性听力减退。病毒感染可能是一种原因,内耳血循环的紊乱可能是另一原因。作者应用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DF),减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以降低血液粘滞度。用 DF 和类固醇两种治疗方法,在169个病人中,用两组双盲对照法试验。选择病人的标准是:1.纯音听力曲线的五个频率(250~4000Hz)的平均听力水平应低于55dB;2.发生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们回顾了由耳硬化症致聋的479例妇女的资料,证实了妊娠能加重临床耳硬化症的听力减退。按患者的妊娠次数、单侧或两侧耳聋以及妊娠期间听力减退的主观感觉进行分类统计,首先可以看出由于妊娠而引起的听力减退在两侧的病例中较单侧者更为多见。还统计了362例妇女的听力恶化情况,在53例单侧的耳硬化症中,妊娠期间无听力减退感者40例,有耳聋加重感者13例、约占1/4;而在309例两侧性的耳硬化症中,妊娠期间无听力减退感者165例,有耳聋加重感者144例,约占1/2。在成年妇女中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多而相应不断加重了耳硬化症的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1~5月龄婴儿听性稳态反应(ASSR)阈值.方法 26例(52耳)1~5月龄婴幼儿在10%水合氯醛催眠下分别进行短声听性脑干(cABR)和ASSR测试.根据ABR测试结果,将其分为ABR正常组17例(30耳)和ABR异常组9例(16耳),另有6耳因ABR未引出或测试未能完成而剔除.分析两组的ASSR与ABR测试结果.结果 ABR正常组ABR平均反应阈值为28.10±3.01 dB nHL,0.5、1、2、4 kHz ASSR的平均反应阈分别为42.19±5.22、34.76±6.98、33.57±6.92和36.90±8.14 dB HL.ABR异常组ABR平均反应阈为56.92±9.02dB nHL,ASSR 0.5、1、2、4 KHz的平均反应阈值分别为65.08±13.93、61.52±13.90、58.46±11.97和62.30±8.07 dB HL,结论 1~5月龄ABR正常婴儿0.5、1、2、4 KHz的ASSR反应阈分别为≤55、50、50、60 dB HL.  相似文献   

17.
青年人高频测听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人耳能听到 2 0~ 2 0 0 0 0Hz的不同频率的声音 ,常规纯音测听测试的频率范围只包括 0 .1 2 5~8.0kHz。有许多原因使常规测听没有将 8kHz以上各高频频率包括在内 ,但高频测听在监测耳毒性听力损失、老年性听力减退、噪声性听力减退等中有重要价值。由于所用听力计和耳机各异 ,测试方法也不统一 ,测试结果不尽相同。本文对青年人进行高频测听及其意义予以报告。1 对象与方法测试对象为正常青年人 3 9例 (78耳 ) ,男 3 5例 ,女 4例 ;年龄 1 7~ 3 8岁。均无慢性疾病及耳疾史 ,无暴露噪声及应用耳毒性药物史 ,无长期戴耳机史 ;0 .1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局麻下通过显微镜进行骨锚式助听器(BAHA)植入手术的优点,总结植入的适宜部位。方法 选择2例男性患者,①62岁患者为左耳混合性聋, 右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近全聋),气导左耳为92.5dB,右耳>100dB (取0.5、1、2、4kHz均数,当听阈>100dB时仍作100dB,下同),声场检查双耳均大于100dB,声场软带BAHA试验45~100dB下降斜坡型,4kHz以上消失。BAHA植入部位选择在耳后沟后3cm,外耳道口上缘水平上方2.5~3.0cm处,距外耳道口约5.0~5.5cm植入基座;②16岁患者为双耳传导性耳聋,曾先后行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术,均因3听骨畸形固定,术后听力提高不明显。声场检查50~70dB水平型(左耳为67.5dB,右耳为52.5dB),声场软带BAHA试验40~50dB,水平型。BAHA植入部位选择外耳道口上缘平面、耳后沟后2cm距外耳道口约4.5~5.0cm处。结果 带机后声场检查结果,病例1术耳平均57.5dB,对侧耳平均72.5dB;曲线呈水平型,且双侧4kHz亦测出,术侧较术前平均提高35dB,对侧耳平均提高27.5dB,较术前试戴结果术侧也平均提高26.25dB;病例2术耳32.5dB,曲线呈水平型,较术前声场检查术侧平均提高35dB,比术前软带试验结果也平均提高13.75dB。2例术后3个月复查CT均显示骨融合良好。三维重建显示,病例1钛钉虽未穿入颅骨中,但局部向颅内突起。病例2见钛钉远端离颅内面至少有2cm的距离。结论 BAHA对改善传导性耳聋及独耳患者听力效果确切,局麻下显微镜手术一般可以适用。耳道正后方乳突骨质较厚,比传统耳道后上方植入基座产生颅内损伤机率更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对 3 1例由于听力减退而致言语障碍的 2~ 3岁幼儿 ,进行了言语障碍和听力减退量化关系初步研究 ,以期探讨对患儿的早期干预时机及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 3 1例由于各种言语障碍而就诊的 2~ 3岁患儿经神经科、口腔科及耳鼻咽喉科临床检查 ,均排除大脑语言中枢系统疾患及各种构音器官障碍 ,其中男 18例 ,女 13例 ,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对言语障碍残疾儿童程度调查表分类将该组患儿分为 4组 :A组 ,6例 (12耳 ) ,基本能交谈 ,吐词不太清楚 ;B组 ,6例 (12耳 ) ,只会讲少数短句、短语 ;C组 ,11例 (2 2耳 ) ,只会说几个单…  相似文献   

20.
突发性聋病因复杂,治疗方法颇多。我们用镁元素激活ATP、辅酶A对突发性聋进行治疗,现将临床实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1994年6月~1997年6月间,收治了144例突发性聋患者,其中男86例,女58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为44岁;左耳76例,右耳68例;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ATP治疗组72耳(作为对照),及Mg2+-ATP治疗组72耳(治疗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平均听力损失程度(0.25~4kHz气导听阈均值)为:对照组>90dB者37耳,60~90dB者25耳,<60dB者10耳;治疗组>90dB者38耳,60~90dB者23耳,<60dB者11耳。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