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磁共振成像及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及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脑动脉瘤患者均行3DTOFMRA、MRI检查,其中22例行DSA检查,所有病例确诊后均经手术治疗。结果:28例脑动脉瘤患者共有35个动脉瘤,其中小动脉瘤(〈5mm)16个,MRA+MRI对小动脉瘤的检出率为93.75%。MRA十MRI与MRI、MRA、DSA的小动脉瘤的检出率比较,MRA+MRI与MRI之间差异有显著性;MRA+MRI与MRA之间差异虽无显著性,但检出率比MRA高;MRA+MRI与DSA比较检出率相近。上述四种检查技术对中动脉瘤(〉5mm)及大动脉瘤(〉10mm)的检出率均为10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RA+MRI可成为脑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冯新环  胡会婷 《大医生》2022,(7):115-117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64-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与64-SCT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观察并比较64-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部...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773-3774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方式对动脉瘤的检出率以及检测出的瘤颈宽度、瘤体直径。结果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血管造影检查(P<0.05),两种方式检测出的瘤颈宽度、瘤体直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磁共振血管造影更能提高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具有更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 T血管成像诊断与鉴别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淮安市淮安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同时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64 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64-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颅内动脉瘤中实施CT与MR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21年9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选患者均实施C T血管造影检查和M R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C T和M R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于春英  激扬  刘子林 《华西医学》2010,(6):1153-115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两种方法在显示血管形态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图像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瘤壁血栓伴钙化导致的血管狭窄,MIP与DSA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结果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采用VR、MIP、MPR等技术重组成像,部分病例同DSA或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检出动脉瘤25例,1例脑动脉畸形,1例脑血管未见异常改变,CTA表现与经过DSA检查或经过手术的患者对照,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可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够迅速、准确、无创地诊断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有颅内动脉瘤或非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4例均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采取容积重建(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法(MPR)。同时与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作对比。结果:CTA的图像后处理方法:中,VRT方法:对动脉瘤的检出率最高,<10mm的容积重建术相比DSA动脉瘤的检出率,经检验比较,t=1.998,P>0.05,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3D-CTA对动脉瘤的检出方面相比DSA,经检验比较,t=1.998,P>0.05,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CTA为一种微创伤的颅内动脉瘤诊断方法:,可较好对颅内动脉瘤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解剖结构的三维关系清晰显示,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中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评价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措施.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56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病人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5例出现一过性热感,其中1例同时合并皮肤瘙痒、1例恶心欲呕;2例单独出现皮肤瘙痒;49例无任何不良反应.2例出现穿刺点局部对比剂外渗,经50%硫酸镁溶液湿敷后吸收.51例CTA检查成功,5例检查过程中无法配合,检查失败.结论:加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护理,根据病人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是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MRA)和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7例同时行3DTOFMRA、3DCE-MRA及DSA检查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MRA图像由4名医师分成2组在工作站上进行读片。第1组由2名高年资影像医师分别独立阅读3DTOF法重建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和原始数据图像(source像),第2组由2名高年资影像医师独立阅读3DCE-MRA重建图像。以DSA诊断结果作为标准,比较3DTOFMRA和3DCE-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正确率。结果 3DTOFMRA提示的87例动脉瘤疑似病例中,3DCE-MRA否认4例,最后行DSA共检出84枚(81例)动脉瘤。3DTOFMRA总体诊断正确率为93.10%;3DCE-MRA总体诊断正确率为97.59%。第2组诊断有效性较高。结论 3DTOFMRA作为一种快速、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能够有效发现颅内动脉瘤,结合分析原始数据图像可减少部分假象对诊断的影响;3DCE-MRA可更清晰显示病灶细节,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且较DSA有操作简单、风险小,对比剂安全、用量少、价格便宜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 3D-MSCTA容积重建(VR)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病人行3D-MSCTA检查,使用GE Light Speed pro 16层螺旋CT扫描仪获得原始图像,所有病例均采用VR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同时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辅助检查。结果:在36例患者中3D-MSCTA发现动脉瘤39个(3例2个动脉瘤),其中大脑前动脉3个,前交通动脉11个,颈内动脉5个,大脑中动脉9个,后交通动脉9个,基底动脉环1个,椎动脉1个。VR图像上所测动脉瘤大小为1.1~14.7mm不等。DSA和手术证实20例共21个动脉瘤(1例为2个动脉瘤),VR所测动脉瘤大小与DS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59,P>0.05)。VR所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数量及是否为狭颈或宽底的结果与DSA基本相符。结论:3D-MSCTA VR对颅内动脉瘤显示清晰,可为手术或介入治疗动脉瘤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是一种快捷、经济和有效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3D CE-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及准确性。方法:选择51例动脉瘤患者中同时行3D CE-MRA、三维时间飞越法MR血管造影(3D TOF-MRA)检查的27例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经DSA检查确诊。比较3D CE-MRA和3D TOF-MRA在显示动脉瘤及动脉瘤形态、瘤颈、载瘤动脉及瘤腔血栓能力上的优劣。结果:27例患者检出29个动脉瘤,3D CE-MRA和3D TOF-MRA的敏感性分别是100%(29/29),86%(25/29)。在动脉瘤形态,瘤颈形状及载瘤血管的显示上3D CE-MRA优于3D TOF-MRA(P<0.01),瘤腔血栓的显示上二者无差异(P>0.05)。结论:3D CE-MRA是一种快速有效、无创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3D-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3D-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DSA检查诊为颅内动脉瘤,但瘤颈、载瘤动脉或产体形态显示不满意的患者11例,行3D-SCTA检查,重建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成像(SSD)。全部病例 手术证实。结果:11例术中共发现15个动脉瘤,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与DSA均检出14个动脉瘤,漏诊1个脉络膜前动脉瘤,检出率为93.3%。在DSA检出的14个动脉瘤中,  相似文献   

14.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of cerebral aneurysms. Segmentation of CTA medical images of giant intracranial aneurysms (GIA) provides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of thrombus and aneurysms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allowing 3D reconstruction. In fact, GIA demonstrated neuroradi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pensity of partial or total spontaneous intra-aneurysmal thrombosis generating a thrombus. Despite intensive researches on 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aneurysm (Lumen, Thrombus, and Parent Blood Vessels) segmentation remains as a difficult problem that has not been yet resolved.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d a Lattice Boltzmann Geodesic Active Contour Method (LBGM) for aneurysm segmentation in CTA images in order to estimate both the volumes of the thrombus and the aneurysm. Although the noise in the CTA images is very strong and the edges of the thrombus are not so different than the surrounding tissues, the aneurysms are segmented effectively. Based on these results, a method using a dome-neck aspect ratio (AR) parameter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Spontaneous Thrombosis (ST) phenomena demonstrates the promising potentiality of this LBGM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照研究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34例经DSA检查和(或)临床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DSA检查,并同时行CTA和(或)MRA检查.分析MRA、CTA及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并观察分析动脉瘤的形态特征,测量动脉瘤瘤体直径及囊状动脉瘤瘤颈宽度.结果 34例患者共检出动脉瘤41个,DSA、MRA及CTA的检出率分别为97.6%(40/41)、86.4%(19/22)和75.0%(15/20).以DSA为诊断金标准,CTA与MR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与DSA、MRA与DSA所测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仍为检出颅内动脉瘤最敏感的方法,但MRA和CTA对于动脉瘤形态特征的显示可达到与DSA相同的水平,且MRA和CTA因无创、经济、快捷方便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尤其MRA无需注入对比剂,使得检查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三维CT血管造影诊断多发性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及容积重建技术(VR)对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Plus16SomatomVolume Zoom型容积CT扫描机获得原始图像,采用容积重建成像技术(VR)进行三维重建,并辅助运用多轴面重建(MPR)。结果在1年间,通过3D-CTA诊断多发性动脉瘤10例。容积重建成像CTA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动脉瘤的形状和大小及其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在部分病例上要优于DSA。结论容积重建成像CTA是一种可靠、无创的快速诊断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方法,为急症手术提供了详实的影像学资料,可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100例脑动脉瘤手术患者的CTA检查结果,其中20例同时行DSA检查,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100例患者CTA所见除1例假阳性动脉瘤和漏诊1例外,与DSA及手术结果完全吻合。CTA可显示动脉瘤的三维解剖结构,为诊断和治疗提高依据。结论:CTA可以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可疑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完全可依据CTA制订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128层螺旋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临床指导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53例患者均行128层螺旋CTA检查,根据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结果选择手术方式,并在术后行CTA复查。通过2次结果比较,评价动脉瘤夹闭或栓塞情况。结果 53例患者共检出64个动脉瘤,其中多发动脉瘤10例;术前MSCTA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术后CTA显示动脉瘤夹的位置及数量、动脉瘤体残留情况和载瘤动脉与动脉夹之间的关系。结论 128层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陆重元 《山西临床医药》2010,(11):815-815,83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21例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兴趣区域的螺旋CT增强扫描,用表面覆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投影法(MPR)、容积再现(VR)对轴位图像进行重建。结果:SSD、MPR可清楚显示病变全貌,动脉瘤的大小、范围、内膜片及其与邻近动脉分支的关系,并显示破口位置。MIP可显示血管管壁钙化和动脉瘤的范围、形态,对病变可进行任意角度重建和观察,清楚地显示瘤内血栓、破口。MPR能显示附壁血栓、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和内膜片。结论:MSCTA技术为主动脉瘤病变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颅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Light Speed^TM 4.X16层螺旋CT机对怀疑有颅内病变的45例患者行CTA检查,将扫描的原始图像导入Sun Workstation 4.0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行MPR、MIP、VR重建。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45例中,正常的14例,动脉瘤14例,血管狭窄及Moyamoya病各1例,动静脉畸形(AVM)2例,脑膜瘤8例,听神经瘤1例,胶质细胞瘤4例。脑动脉主干及其1~3级分支显示率为100%,4级分支显示率为62.2%(28/45)。动脉瘤14例,清晰显示了瘤体、瘤颈和载瘤动脉;2例动静脉畸形.显示了AVM的畸形血管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Moyamoya病1例,清晰显示了基底节区的烟雾血管;8例脑膜瘤和1例听神经瘤显示了肿瘤与周围血管和颅骨间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高,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脑血管更精细的结构,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颅内病变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定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