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RALOX-HAIC)联合免疫及靶向药物三联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39例行RALOX-HAIC联合靶免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以首次HAIC治疗为起点,以患者疾病进展、死亡、不可耐受不良反应为终点,按照RECIST 1.1标准进行疗效评估,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10月。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及安全性。结果:ORR为41.0%,DCR达87.2%,m PFS为7.3个月(95%CI:5.0~9.6),mOS为14.6个月(95%CI:10.8~18.5),其中1例患者成功转化行手术治疗后完全缓解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探讨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原发灶三维放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2018年经病理诊断、初诊的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198例,按治疗状况分为未治疗组45例、药物治疗组57例、放疗组96例。分析放疗组和药物组近期疗效、总生存和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放疗组有效率为54%、无效率为46%,显著优于药物组的25%、75%(P=0.007);1、2、3、5年总生存和中位生存期放疗组分别为47%、18%、6%、1%和12个月,显著高于药物组的15%、3%、2%、0%和5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增加原发灶放疗是延长生存的影响因素(P<0.001), ≥63Gy、4~6周期化疗有延长生存趋势(P=0.063、0.071),EGFR敏感突变者放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总生存显著优于联合化疗而EGFR突变未知者(P=0.007)。增加原发灶放疗未增加明显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 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原发灶三维放疗可能延长患者总生存,增加三维放疗的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及靶向药物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4例行HAIC联合信迪利单抗及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治疗的晚期HCC患者,以首次治疗为起点,以患者死亡、疾病进展及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为终点,按照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mRECIST)1.1标准进行疗效评估,随访截至2023年4月。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无复发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手术转化率及安全性。结果:ORR为52.9%,DCR可达到85.3%,手术转化利率为41.1%。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组1年OS及DFS分别为94.4%、50.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既往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即使进行了系统的术后辅助化疗,仍有很多不可避免的复发,甚至远处转移。同时,很多患者在初治时即为Ⅳ期。本文旨在探讨术后辅助化疗后远处转移的NSCLC患者一线化疗(First-line chemotherapy at recurrence post-adjuvant chemotherapy,FCRPC)与初治Ⅳ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Initial first-line chemotherapy,IFC)的疗效对比。方法 研究对象为603例远处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73例为FCRPC组,530例为IFC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统计学方法平衡两组间的临床特征,卡方检验进行两组间近期疗效对比。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和Kaplan-Meier分析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在远处转移NSCLC患者中,FCRPC组的客观有效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与IFC组无统计学差异(ORR率:FCRPC组27.4% vs. IFC组24.7%,P=0.851;DCR率:FCRPC组78.1% vs. IFC组65.6%,P=0.140)。FCRPC组与IFC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PFS:9.8个月 vs. 8.5个月,P=0.337)与中位总生存期(中位OS:20.0个月 vs. 14.4个月,P=0.087)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术后辅助化疗后远处转移NSCLC与初治Ⅳ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的预后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采用新鲜细胞学标本检测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用于辅助判断阳性患者服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预后。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癌检中心的肺腺癌患者淋巴结针吸标本和胸腔积液标本313例,经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由两位细胞病理医师确诊为肺腺癌后,采用ARMS法进行EGFR基因外显子18~21突变的检测,观察突变情况;对比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采用口服TKI药物靶向治疗或化疗的客观有效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313例标本中确诊为肺腺癌293例,其中288例提取DNA成功并得到检测,提取成功率为98.1%(288/293),检测出130例突变,突变率为45.1%。肺腺癌患者的EGFR突变主要发生在女性、不吸烟患者中,与年龄无明显相关。EGFR基因外显子18~21突变阳性患者靶向治疗组和化疗组之间的O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靶向治疗组的疗效和生存期都优于化疗组。新鲜细胞学标本检测的EGFR基因突变结果以及所测阳性患者的预后与以往文献均一致。结论:新鲜细胞学标本检测的EGFR突变结果准确,可以作为肿瘤组织的代替标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旨在探索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7例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期间口服阿帕替尼250mg/d,直到放疗结束、经影像学评估为完全缓解、不可接受的不良反应或死亡。在所有具有完整基线和安全性数据的患者中评估基线特征、客观反应率(ORR)和不良反应事件。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Cox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ORR为85%(95%CI为72%~98%),中位PFS为17.9个月,2年OS率为62%(95%CI为48%~80%)。近期疗效为无效(HR=0.035,95%CI为0.02~0.652,P=0.025)是OS较差的独立影响险因素,近期疗效为无效(HR=0.104,95%CI为0.017~0.633,P=0.014)和淋巴细胞减少(HR=17.539,95%CI为2.040~150.779,P=0.009)是PFS较差的独立影响因素。常见不良反应(>60%)为淋巴细胞减少症(76%)、白细胞减少症(68%)和放射性黏膜损伤(65%)。最常见的治疗相关3级不良事件是淋巴细胞减少症(49%)。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对头颈部鳞癌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不良反应可控。对于晚期患者,近期疗效和淋巴细胞减少可能是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比较派姆单抗与纳武单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7-2018年间在我院接受派姆单抗和纳武单抗治疗的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其中派姆单抗组26例,纳武单抗组24例。χ2检验两组不良反应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派姆单抗组213d,纳武单抗组146d(P>0.05)。纳武单抗转氨酶增高(63%︰23%,P<0.05)、甲状腺功能减退(12%︰0%,P<0.05),但派姆单抗口腔黏膜炎较高(0%︰15%,P<0.05)。中位总生存期派姆单抗组579d,纳武单抗组238d(P>0.05)。结论 派姆单抗组和纳武单抗组初步显示疗效差异不明显,但不良反应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张晶晶  王亚兰 《癌症进展》2021,19(7):710-714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治疗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0例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治疗,观察用药后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0例患者均接受了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1例,ORR为40%(4/10),DCR为90%(9/10),中位PFS为4.0个月(95%CI:1.15~6.85)。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治疗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PFS为4.0个月,与作为二线以上治疗方案的3.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治疗2个部位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PFS为4.0个月,与治疗2个以上部位转移患者的7.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最常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0.0%,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仅发生1例3~4级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口服依托泊苷化疗对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治疗难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多线治疗失败后进行阿帕替尼化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阿帕替尼单药化疗和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结果 29例患者中,1例死亡,1例由于血小板降低而停止用药,可评价疗效的患者共27例.27例患者的中位PFS为3.1个月(1.0~6.1个月).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患者的PFS为3.10个月,阿帕替尼单药化疗患者的中位PFS为3.4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12例,疾病进展12例,ORR为11.11%,DCR为55.5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化疗方案数是影响乳腺癌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化疗后患者的3~4级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综合征2例(6.90%),高血压2例(6.90%),低血小板血症1例(3.45%).结论 阿帕替尼单药及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二线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7例晚期NSCLC患者,将42例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患者纳入观察组,35例单独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观察2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ORR为38.1%,高于对照组的14.3%(χ2=5.456,P=0.019);2组DCR分别为81.0%、6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2,P=0.076)。观察组中位PFS为7.5个月,长于对照组的5.0个月(χ2=4.474,P=0.034)。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23.8%,高于对照组的5.7%(χ2=4.752,P=0.029)。结论 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用于晚期NSCLC患者二线以上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存,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Xu LT  Chen Z  Lin JH  Zhou ZH  Chen H  Meng ZQ  Liu LM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9):703-705
目的 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已接受过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单药治疗,400mg,2次/d,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事件标准(NCI-CTCAE)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4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7例,疾病稳定19例,疾病进展13例,疾病控制率为67.5%.全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18个月,1年生存率为54.0%.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其次是腹泻和血小板计数降低.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 2009年 1 月至 2014年 12 月期间我们观察的30例一线化疗失败的出现转移的晚期骨肉瘤患者,行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75~100 mg/m2静脉滴注d1~d3,21天为1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按照RECIST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如达到PR及SD的患者继续行原方案化疗2周期。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化疗,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0例(CR),部分缓解(PR)5例,疾病稳定(SD)11例,疾病进展(PD)14例;有效率(RR)为16.7%,病控制率(DCR)为53.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5.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限制性骨髓抑制,无患者出现肝肾功能不全和过敏反应,2例出现4级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真实世界中探索晚期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患者一线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标准化疗对比单纯标准化疗之间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未经过系统治疗的107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一线治疗方案分为应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联合化疗组)和单纯标准化疗组(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 TRAEs)发生情况,并且寻找与晚期ESCC患者PFS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107例(联合化疗组56例,单纯化疗组51例)患者资料,经倾向评分匹配(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高剂量少分次放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替吉奥方案化疗在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1月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收治的72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替吉奥方案化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联合GEMOX方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3例晚期HCC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分为A组(n=26,索拉非尼400 mg/次,2次/日)和B组(n=27,索拉非尼400 mg/次,2次/日;吉西他滨1000 mg/m2,d1、d8;奥沙利铂100 mg/m2,d2;21天为1周期)。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反应标准(NCI-CTC)30版标准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全组5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两组均无CR病例,其中A组获PR 2例,SD 7例,PD 17例,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7%和34.6%;B组获PR 4例,SD 9例,PD 14例,RR和DCR分别为14.8%和48.1%,两组RR和DC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4.5个月和8.4个月,B组的中位PFS和OS分别为6.7个月和13.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腹泻,未见骨髓抑制,而B组的最常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1~2级为主),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两组非血液性毒性主要为恶心呕吐和肝功损害。肾功损害、皮疹、外周神经炎等方面的毒性少见。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可耐受;索拉非尼联合GEMOX方案能给晚期HC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晚期肺癌一线化疗有效率仅30%~40%,本研究旨在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药物(卡铂或顺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1例非鳞NSCLC患者,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卡铂3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或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7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上述方案连用2~6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评价疗效。主要观察终点是疾病控制率(diseasecontrol rate,DCR),其次是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1年生存率和安全性。结果:全组可评价疗效121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44例,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50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26例,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37.2%(45/121),DCR为78.5%(95/121),PFS为5.2个月(95%CI:4.4~6.0个月),1年生存率为59.0%。其中培美曲塞联合卡铂组ORR为38.3%(23/60),DCR为78.3%(47/60),PFS为5.1个月(95%CI:3.8~6.4个月),1年生存率55.2%;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ORR为36.1%(22/61),DCR为78.7%(48/61),PFS为6.2个月(95%CI:4.3~8.1个月),1年生存率为62.5%。两组之间的ORR、DCR、PFS和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下降、乏力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药物一线治疗晚期非鳞NSCLC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化疗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99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n=35)、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组(n=34)和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治疗组(n=30)。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分别为48.6%、55.9%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分别为11.4%、8.8%和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3)。三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分别为2.4个月、4.3个月和6.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期间三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