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比较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CT诊断情况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治疗的肺结核合并肺癌组患者及肺结核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疾病类型分为肺结核合并肺癌组(80例)和肺结核组(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胸部CT扫描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CT特征,以及不同肿块直径初次疑诊、漏诊情况。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组咯血、声音嘶哑的患者多于肺结核组(P<0.05),其余症状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结核合并肺癌组出现钙化、条索影、斑点影、空洞征少于肺结核组;但是肺结核合并肺癌组出现团块影、分叶征、棘刺征、毛刺征、空泡征的患者多于肺结核组(P<0.05),但两组间出现片状影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结核合并肺癌组患者肿块直径<3cm时的初次疑诊率(50.00%)低于直径≥3cm(94.83%);但直径<3cm时漏诊率(50.00%)则高于直径≥3cm时(5.4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出现咯血、声音嘶哑等症状需考虑疾病是否发展、合并肺癌病变可能,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CT影像学多表现为团块影、分叶征、棘刺征、毛刺征、空泡征,可作为其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影像学在肺结核合并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为试验组,60例单纯性肺结核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CT检查,分析两组CT影像学表现差异。结果:两组片状影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团块影、分叶征、胸膜凹陷、棘刺征、肿块、毛刺状结节、空泡征比例较高,斑点影、条索影、钙化、空洞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CT影像学表现为分叶征、肿块、毛刺状结节、胸膜凹陷、棘刺征、空泡征、团块影,与单纯肺结核存在明显差异,可根据CT影像学特点并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施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表现及其肺内占位CT特征.方法:纳入肺结核与肺癌共存患者47例(1组),合并肺内肿物的单纯肺结核患者34例(2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肺内肿物的部位、形态、肿物周边征象等CT表现.结果:两组的临床表现类似,两组间在以下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出现肺门肿物比率,短毛刺征,长毛刺征,深分叶征,晕征、血管集束征、卫星灶征、阳性支气管征等边缘征象,肿物平均增强幅度,肿物出现钙化比率(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但CT表现有较多的特征性,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与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泰市人民医院经病理学证实的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46例,纳入肺结核组;另选取同时期经病理学证实的肺癌患者34例纳入肺癌组。患者均接受CT检查,比较两组病灶部位、形态、边缘、密度、邻近结构改变等CT征象。结果:肺癌组CT影像学特征中病灶形状不规则、分叶征、毛刺征、磨玻璃征、内壁不光整、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不均匀强化比例均高于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癌组病灶直径、含气腔隙大小均大于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与肺癌的CT征象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两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肺结核同时存在肺癌患者的CT检查影像学特点和诊断意义。方法:将2017年04月至2019年01月本医院诊断的42例肺结核同时存在肺癌患者归入试验组统计资料,抽取同期42例单纯肺结核患者归入对照组统计资料,全部患者均实行CT检查,分析患者症状表现、CT检查影像学特点。结果:试验组存在咳嗽症状例数、声音嘶哑症状例数、血性胸腔积液症状例数、刺激性胸痛症状例数多于对照组,展示数据值指标验证后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存在发热症状例数、咯血症状例数、盗汗症状例数、呼吸窘迫症状例数、淋巴结肿大症状例数和对照组对比,未展示数据值指标验证后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分叶征检出例数、毛刺征检出例数、空泡征检出例数、空洞征检出例数、胸膜凹陷征检出例数多于对照组,展示数据值指标验证后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同时存在肺癌患者存在一定CT检查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将其和单纯肺结核患者予以鉴别诊断,存在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60例单一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肺部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两肺上叶前段与右肺中叶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右肺上叶尖段与后段及两肺下叶背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病灶在多个肺叶、两侧肺及多个肺段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病灶呈厚壁空洞、虫蚀样空洞、大片状影、空气支气管征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灶呈树芽征与腺泡结节的发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肺部CT显示病灶形态呈多样化,且分布范围广,影像学特征具有一定特异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T影像学应用于诊断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2019年6月为时间段,选择此时间段内在我院就诊的50例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就诊的5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接受CT检查,对比两组的病灶部位,分析AIDS合并肺结核的CT影像特征。结果:(1)两组在淋巴结或胸膜受累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在其他病灶部位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2)AIDS合并肺结核有多种CT影像特征,多种征象既能单一出现,也能叠加出现,其中最为常见的斑片状影(74.00%)、纵隔淋巴结增大(66.00%),而以空洞(8.00%)、钙化(8.00%)较为少见。结论:对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行CT检查,能区分单纯肺结核,疾病特征突出,可为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多效蛋白(PTN)、癌胚抗原(CEA)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诊断早期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为合并组,6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单纯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PTN、CEA及NSE单一及联合检测,分析各自的灵敏性、特异性。结果:合并组空泡征、毛刺征、空洞征、钙化影、卫星灶、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发生率均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组CEA、NSE、PTN水平均高于单纯组、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多层螺旋CT、CEA、NSE、PTN为检验变量,1=早期肺癌合并肺结核、0=肺结核为效应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联合诊断AUC最高,为0.924(0.936~0.992)。结论:对于早期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PTN、CEA及NSE能有效检出,从而利于患者早期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T影像学检查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结核合并肺癌中的诊断效能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单纯肺结核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CT影像学检查及外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记录CT检查时肺内肿物的形态、部位、肿物边界征象,并分析两组CT影像特征;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记录CT影像学、肿瘤标志物单项及联合检测价值。结果观察组CT影像学肿块、分叶征、毛刺征、空洞及大量胸腔积液等患者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观察组患者糖类癌抗原199(carbohydrate carcinoid antigen 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癌抗原(carbohydrate cancer antigen,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及细胞角蛋白片段(cytokeratin fragment,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中,CA199、CEA、CA125、NSE及CYFRA21-1等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特异度较高,但灵敏度较低;CT影像学在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中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 CT影像学检查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可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确诊率,对于早期诊断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肺功能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100例(慢阻肺联合肺癌组)、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慢阻肺组)与单纯肺癌患者100例(肺癌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结果三组年龄≥60岁者的占比均高于年龄60岁者(P0.05),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P0.05),吸烟指数≥400者的占比均高于吸烟指数400者(P0.05)。慢阻肺合并肺癌组的吸烟指数高于慢阻肺组、肺癌组(P0.05),其咯血、胸痛、胸腔积液、肺不张等发生率均高于慢阻肺组、肺癌组(P0.05),其1 s用力呼吸容积、1 s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一氧化碳弥散量均低于慢阻肺组、肺癌组(P0.05),而慢阻肺组、肺癌组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多发生于老年男性吸烟人群,其肺功能普遍下降,肺功能损害较单纯的肺癌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8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以及超声支气管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CT值以及CT净增强值,分析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能。  结果  观察组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均高于对照组(P < 0.05);Ⅲ~Ⅳ期患者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均高于Ⅰ~Ⅱ期(P < 0.05);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诊断的特异性高于单独检测(P < 0.05);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P < 0.05)。  结论  采用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支气管镜对周围性肺癌患者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与肺癌及其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21年3月~2022年1月共8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肺癌组,并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36例肺炎性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2周内均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扫描。比较两组常规CT参数及光谱CT定量参数差异,并分析肺癌组不同病理特征者光谱CT定量参数差异。  结果  两组棘突征、CT值及动脉期碘密度(IC)、标准化IC(NIC)、有效原子序列(Zef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肺癌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CT征象多于对照组(P < 0.05),肺癌组静脉期IC、NIC及Zeff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肺癌组不同病理特征者动脉期IC、NIC、Zef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腺癌者静脉期IC、NIC及Zeff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者(P < 0.05),鳞癌者则高于小细胞癌者(P < 0.05)。  结论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对鉴别肺癌与肺炎性结节有利,且能辅助判断肺癌病理特征,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肺腺癌患者CT影像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浸润程度及对肺结节病理性质的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月住院治疗的122例PGG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肺腺癌的种类分组,其中侵袭前组患者82例原位腺癌(AIS)组患者39例,微浸润性腺癌(MIA)组患者43例,侵袭组患者40例; 根据肺腺癌良恶性分组,其中良性组80例,恶性组42例。比较侵袭前组与侵袭组、AIS组与MIA组以及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的病灶直径、CT值、形状、瘤肺界面、毛刺征、空泡征、三维形状、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症情况之间的差异。  结果  侵袭前组以及侵袭组患者的病灶直径、CT值、形状、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情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IS以及MIA组患者的分叶征、空泡征、CT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良性组以及恶性组患者的瘤肺界面、病灶直径、CT值、形状、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情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灶直径、CT值、形状、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联合检测对肺癌的侵袭以及恶性组患者的诊断敏感度高于单独检测; ROC曲线分析示,病灶直径、CT值、形状、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联合检测对浸润性以及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  结论  肺腺癌患者CT影像对于PGGN浸润程度及对肺结节病理性质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剂量胸部CT扫描与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在早期肺癌检查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肺部亚实性结节患者108例,均给予低剂量CT扫描,经病理确诊为早期肺癌患者76例(其中原位癌34例,微浸润性癌22例,浸润性癌20例),非肺癌患者32例,比较肺癌和非肺癌患者血清CEA、Cyfra21-1水平差异,分析CT联合血清CEA、Cyfra21-1诊断早期肺癌的价值。  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CEA、Cyfra21-1明显高于非肺癌患者(P < 0.05);CT联合血清CEA、Cyfra21-1诊断早期肺癌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T检查(P < 0.05);浸润性癌病灶直径、CT值明显高于原位癌和微浸润性癌(P < 0.05);原位癌、微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患者CEA、Cyfra21-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直径、CT值诊断浸润性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1和0.816(P < 0.05),截断值分别为15.86 mm和-422.52 Hu,敏感度分别为90.00%和65.00%,特异性分别为91.10%和89.30%。  结论  低剂量胸部CT与CEA、Cyfra21-1水平在早期肺癌诊断中有较好的价值,同时病灶直径及CT值在鉴别浸润性癌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NSCLC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T分期、N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9.17%、90.83%、87.10%、88.33%,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89、0.792、0.787、0.776)。120例NSCLC患者中,98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57例患者接受肺楔形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41例患者接受全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接受肺楔形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接受全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量少于接受全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发生率明显低于接受全肺叶切除术的患者(P < 0.05)。  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老年NSCLC术前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均具有较高准确度,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256排螺旋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诊断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18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已接受256排MSCT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ProGRP检查,分析影像学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结果,并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判定各项指标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病理组织学检查:18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中腺癌91例,鳞癌61例,小细胞癌29例。CT影像学特征:腺癌以周围型为主,多见磨玻璃影、血管集束征、分叶状、毛刺样改变、强化不均匀、胸膜凹陷;鳞癌、小细胞癌均以中央型为主,鳞癌多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分叶状、强化均匀,小细胞癌多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强化均匀,鳞癌分叶状征象占比多于小细胞癌(P<0.05),小细胞癌强化均匀占比多于鳞癌(P<0.05);各类型肺癌均伴有少量钙化;腺癌者、鳞癌者CEA、CYFRA21-1水平均高于小细胞癌者,ProGRP水平均显著低于小细胞癌者,腺癌者CEA水平高于鳞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与探讨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几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与差异。  方法  回顾分析32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及头部增强MRI影像资料,分析18F-FDG PET/CT联合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联合头部增强MRI对肺癌分期的影响;比较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头部增强MRI 3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价值;比较18F-FDG PET/CT与头部增强MRI,肺癌脑转移瘤漏诊组与未漏诊组囊变、水肿表现的差异。  结果  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这两种组合检查方法在检出肺癌脑转移瘤方面,对肺癌分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58,P < 0.01);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头部增强MRI三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率分别为7.34%、12.23%、19.88%;3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67,P < 0.01);肺癌脑转移瘤18F-FDG PET/CT与MRI比较漏诊组与未漏诊组发生囊变、水肿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7,P > 0.05;χ2=0.023,P > 0.05);漏诊组、未漏诊组出现囊变率为31.70%(13/41)、41.67%(10/24);漏诊组、未漏诊组出现水肿率为56.09%(23/41)、54.17%(13/24)。  结论  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检查均能够提高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对精确判断肺癌分期,掌握脑转移瘤详细情况,降低脑转移瘤的漏诊率有重要作用,检出价值最高的是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联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基于肿瘤体积的肺癌患者放射治疗效果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73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接受放疗方案进行干预治疗;治疗前及放疗结束后1月行影像学检查读取病灶体积,计算患者治疗前后最大直径减少率与体积减少率,扫描并分析患者病灶区Ve、Ktrans、Kep,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利用Pearson检验对最大直径的减少率以及体积的减少率间的相关性给予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Ve、Ktrans、Kep联合应用预测患者基于肿瘤体积的疗效评估模型,利用ROC曲线对各指标的单独和联合诊断在疗效方面的价值给予预测。结果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组患者最大直径减少率和体积减少率均低于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组(P<0.05);肿瘤最大直径减少率与体积减少率与肺癌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呈正相关关系(P<0.05);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组Ve、Ktrans、K...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半定量鉴别诊断良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0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切除后的病理结果,将肺癌患者作为恶性组(n=47),将良性肺部占位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组(n=55)。所有患者均行DCE、MRI扫描,获得半定量参数,包括达峰时间、最大浓度、对比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最大线性斜率。比较良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组半定量参数的差异,并用ROC曲线评价上述各参数鉴别价值。  结果  恶性组病例中病灶以囊实性、不均匀强化、不规则形态、边界不清晰为主,良性组病例病变以囊性、均匀强化、规则形态、边界清晰或欠清晰为主。两组常规MRI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恶性组达峰时间参数水平低于良性组(P < 0.05),恶性组最大浓度、曲线下面积、最大线性斜率参数水平高于良性组(P < 0.05);以病理结果为标准,绘制半定量参数ROC曲线,最大线性斜率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37,诊断效能较其余参数高,最大线性斜率准确度最高84.4%,最大浓度特异度最高为92.7%,达峰时间敏感度最高为97.9%。  结论  DCE-MRI半定量参数可鉴别诊断良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8~30岁女性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原发年轻乳腺癌的影像及病理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HER2及Ki-67,HER2(++)者再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分为Luminal A型(n=55)、Luminal B型(n=79)、HER2过表达型(n=41)和三阴性乳腺癌(n=20)。比较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X线以及超声特点。  结果  195例年轻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比例依次为Luminal B型>Luminal A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更多为临床T1期和组织学Ⅰ级(P < 0.05),Luminal B型更多为临床T2期和组织学Ⅱ级(P < 0.05),三阴性乳腺癌更多为临床T3期和组织学Ⅲ级(P < 0.05)。X线结果显示:Luminal A型以肿块伴钙化,细小多形性,边缘毛刺为多(P < 0.05)。Luminal B型以肿块,细小多形性和线样,边缘模糊为多(P < 0.05),HER2过表达型以钙化,线样或线样分枝状,边缘模糊为多(P < 0.05),三阴性乳腺癌以肿块,细小多形性,边缘模糊为多(P < 0.05)。超声结果显示:三阴性乳腺癌内部回声以均匀为多,其它三种类型以不均匀为多(P < 0.05)。  结论  18~30岁青年女性乳腺癌的免疫组织化学分子亚型与部分影像学特征密切相关。术前可根据X线及超声综合表现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