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福建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及相关资料,确定福建省水生药用植物种类,对其生活型分类、功效、地理成分及药用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水生药用植物共59科137属251种,单子叶植物最多,优势科为禾本科和莎草科;水生类型以挺水植物居多,涉及151种;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和1年生草本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59.76%和35.86%;科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热带分布为主;主要入药部位为全草类、根及根茎类;药性和药味方面,以性平、味甘类中药占比最高;功效方面,以清热药为主,占比达51.59%。福建省地域特色突出,水生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且多样性程度高,建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资源更新和升值。  相似文献   

2.
王彬  刘杨  李佳  包华音 《中药材》2022,(6):1316-1321
目的: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要求,对山东省莒南县中药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为当地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样地和样线调查、栽培基地走访调查等方法,对莒南县现存野生及栽培药用资源的种类、分布及蕴藏量等信息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莒南县域内41个样地共记录野生药用植物资源102科284属428种和栽培药用植物7种。药用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其中菊科、豆科和蔷薇科为优势科,且以草本植物居多。重点调查植物类药材126味,涉及55科98属115种基原植物,尚未发现濒危物种。结论:莒南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相对丰富,应合理利用和开发,实现当地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近40年来福建省中药资源种类变化情况及其原因,为福建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 基于福建省第三次和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及团队自2008年以来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中调查到的药用植物资源情况,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和探究近40年来福建省药用植物资源变化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 与福建省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相比,福建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在调查目的、投入资源、专业技术力量等方面的突破,使其调查范围更为全面、调查到的资源更加丰富,共调查到药用植物3 517种,药用动物223种,药用矿物12种,物种增幅大,其中新增药用植物208科900属1 831种;而生态环境的改变、栽培品种的变化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药用植物消失或减少,共消失或未调查到295种。结论近40年来福建省中药资源种类发生明显变化,但总体变化趋势向好,全省中药资源种类已达4 000余种。为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省中药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玉山县中药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江西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调查方法,对江西省玉山县中药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药用植物512种,隶属140科361属。其中,包括江西省重点调查品种的野生品种101种,基原植物87种;重点调查市场品种43种,基原植物37种;栽培品种药材9种;新发现分布品种3个。此次调查深度了解了玉山县中药资源的分布、种类、数量等具体情况,为玉山县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产业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要求,调查广元市旺苍县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为旺苍县中药产业发展和中药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主要采用样地调查及标本采集等方法,对区域内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本次普查共涉及到药用植物137科416属611种(包括亚种、变种),大多数为世界广泛分布的植物科,如菊科、豆科、蔷薇科等。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居多。重点调查的中药品种共有93种,均为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其中46种属于旺苍县道地中药材,17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结论:旺苍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温带分布类型占主要优势,表现出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该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制定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南宁市青秀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及分布情况,为青秀区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数据整理及查阅文献,对南宁市青秀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南宁市青秀区药用植物474种,隶属121科363属,优势科为豆科、大戟科、菊科、桑科。其中,珍稀濒危或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3种,中国特有植物45种,广西特有植物8种。按生活型统计,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种数分别占比34.81%、33.97%;从入药部位来看,以根及根茎类和全草类为主,分别占26.12%、25.95%;调查到重点药材39种,涉及基原植物36种,隶属27科35属。结论 南宁市青秀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在开发的同时要加强相应的保护工作,使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省浦城县开展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发现了唇形科植物香科科属植物大唇香科科Teucrium labiosum和益母草属植物假鬃尾草Leonurus chaituroides,两者均为福建省新分布记录种,标本保存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魏国栋  高山  刘慧  李林  房玲燕 《中药材》2023,(8):1888-1893
目的:调查山东省莱州市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的现状,建立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方法: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的要求,进行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及文献查阅,分析莱州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特征。结果:莱州市共有野生药用植物78科216属286种,主要为双子叶植物,优势科为菊科、豆科,生活型主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多为全草类药材。重点调查的药材中,96种为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10种药材的蕴藏量超过10 t,可作为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品种。结论:莱州市药用植物资源中部分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的野生资源面临枯竭,应加强资源保护,积极开展药用植物的野生抚育和栽培技术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野生重点中药资源调查方法,作者于2012年7月至10月对海南省三亚辖区的重点中药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参照海南省重点中药材名录,共确定三亚辖区分布重点药用植物69种,隶属43科。其中真菌类1科1种,蕨类植物3科3种,种子植物39科65种。野生药材38科63种,大面积栽培类药材5科6种。海南地方重点药材15种,隶属11个科。该次调查有助于了解三亚辖区重点药用植物分布状况,生长环境和资源储量等,为今后开展这些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及实现药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掌握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野生与栽培药用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 采取实地样线调查、标本采集与制作、文献对比等方法,对药用植物类别、生活型、科属组成、入药部位、重点药用植物及其功效等进行全面调查、统计与分析。结果 秦都区共调查到药用植物252种,其中被子植物种类占绝对优势;药用植物共涉及80科205属,科的水平组成以菊科、蔷薇科、豆科为优势科,分别包含35种、21种、17种药用植物;草本植物为秦都区药用植物的主要类型,占物种总数的63.89%;248种药用植物具有明确的入药部位,其中49种植物有多个入药部位;调查到重点药用植物45种,按功效可分为15大类,以清热类中药为最多;同时,调查还发现了银杏Ginkgo biloba L.、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old&Zucc.等珍稀濒危植物。结论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栽培药用植物以景观和教学药用植物为主,未见有大面积人工种植中药材。通过全面调查并掌握秦都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能够为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广东省境内水生、耐盐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广东省水生药用植物共160种,隶属54科90属,涉及国家重点调查药材12种;耐盐药用植物269种,隶属63个科197属,涉及国家重点调查药材22种。该省人工种植的水生、耐盐药用植物有30多种,规模超过22 000 hm2,占全省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10.5%;来源于水生、耐盐植物的药食同源中药材20余种,种植规模达9000 hm2。广东省水生、耐盐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建议根据生态环境和区域内产业需求对水生、耐盐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整理福建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发现,福建省滨海耐盐药用资源有109科276种,其中海洋藻类21科41种、维管植物54科164种、海洋动物33科70种、海洋来源矿物1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外来入侵植物27种。普查团队对福建省滨海沙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综合性价值、外来物种中药化进行调查。福建省耐盐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基础阶段,有待进一步挖掘特色资源类群的多元价值,加强福建滨海滩涂及不同盐渍化程度地域耐盐药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推动闽产耐盐药材的规范化生产与规模化发展,促进该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中药材质量的物质基础,是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我国重要的野生生物资源和战略生物资源。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针对性地分析了江西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现状,发现可收集到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有3115种,隶属于237科1218属;除对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进行就地保存外,还建有12个药用植物保存机构。探讨了江西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更好地促进江西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安徽万佛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万佛山区药用植物种类及资源分布特点,为本山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6次深入山区实地调查,标本采集、整理和系统鉴定,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调查研究,万佛山药用植物共有966种,隶属154科,519属。发现了安徽1个新分布属-牧根草属Asyneuma;9个新分布种:柳叶马尾杉、红毛虎耳草、大酢酱草、野黄瓜、西南牧根草、丝裂沙参、斑唇卷瓣兰等。结论万佛山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如果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将会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第四次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物种变化情况发现,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新增了22科309属2072种,其中包括新分布种37种;消失或未调查到的药用植物资源有187种,隶属于87科158属。探究了时隔40年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物种变化的成因,表明此次普查从技术方法、仪器设备、人员组织、调查范围、顶层设计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进和提升,使本次普查药用植物资源物种数大幅增长;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得部分物种分布区狭小,或处于濒危状态,或生在悬崖峭壁。这是导致部分物种漏采漏查或未调查到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物种变化情况,为该省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野生重点中药资源调查方法——样方调查法,记录品种种类、数量,采集标本及药材,重点品种测量单株重,统计不同代表区域、植被类型、海拔的样方数,普查共记录药用植物品种703 种,重点品种143 种,占重庆市重点品种的74.5%,隶属于71 科,132 属,野生重点品种128 种,栽培重点品种30 种(包括15 种既有野生也有栽培),其中14 种中药材得到大规模栽培。通过此次普查有助于了解城口县重点药用植物分布情况、生长环境和资源蕴藏量,为中药资源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钟小清  李虹  孙世荣  刘平平  李光照 《中草药》2021,52(5):1462-1470
目的调查桂林草药市场药用植物来源。方法通过药农访谈、标本收集、文献查阅和药材鉴定等方法,对桂林草药市场药用植物资源开展调查和疑难品种进行考证。结果桂林市草药市场共记录并鉴定植物种类446种,隶属于142科260属,并对22种疑难中草药进行了品种考证。结论对桂林草药市场的调查研究和疑难中药的品种考证,为药用植物疑难品种开发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省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外业调查及安溪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本底植物调查过程中,通过标本鉴定和文献查阅,发现并报道4种福建省药用植物新记录种,分别为豆科的硬毛山黑豆Dumasia hirsuta Craib、野牡丹科的毛柄鸭脚茶Tashiroea oligotricha(Merr.)R. Zhou&Ying Liu、苦苣苔科的广东半蒴苣苔Hemiboea guangdongensis(Z. Yu Li)X. Q. Li&X. G. Xiang和兰科的泽泻虾脊兰Calanthe alismatifolia Lindl.,标本保存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标本馆。这些新记录物种的发现丰富了福建省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对该省植物多样性及中药资源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江西兰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江西兰科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利用及资源现状,为保护与合理利用兰科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野外考察、线路调查、民间访问等调查方法,分别在不同季节对江西境内不同地区的兰科药用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对野外调查采集到的兰科药用植物及存放于江西各科研院校标本馆的兰科植物标本进行研究鉴定;对江西兰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地点、资源数量、药用价值与资源利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查阅研究本草文献中有关兰科药用植物种类、药用情况等信息,参考有关兰科药用植物资源现代研究文献。江西共计分布有兰科药用植物37属93种,新增兰科药用植物19种,其中仅石斛属就增加6个药用新种。药用属占江西全省兰科属数的71. 2%,占全国兰科属数的20. 1%,药用种占江西兰科种类的76. 9%,占全国兰科药用种类的31. 2%。江西兰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许多种类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但随着兰科药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有些野生兰科药用植物资源正面临枯竭,亟待加强科学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