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右旋美托咪定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手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20例3~6岁择期行腭垂腭咽成形术手术的OSAHS患儿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实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处理基础上,使用右旋美托咪定和护理进行联合干预,比较2组患儿进入手术室时(T0)、气管插管拔除时(T1)的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t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组患儿T0时HR及SpO2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儿T1时SpO2显著低于T0时(P<0.05);对照组患儿T1时HR显著高于T0时(P<0.05);实验组患儿T0、T1时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实验组患儿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右旋美托咪定对于防治OSAHS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切实提高麻醉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拔牙后患者单牙种植体早期、延期和晚期植入颌骨后8年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数据,分析不同时机植入对种植体的影响,为选择拔牙后种植体合适植入时机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0年12月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行拔牙术后单牙种植体植入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植入时间不同分为A、B、C 3组,早期植入(拔牙后7 d内)25例为A组、延期植入(拔牙后平均3个月)24例为B组、晚期植入(拔牙后平均1.5年)19例为C组。术后随访8年,比较CBCT图像和前后位(PA)图像显示的周围骨水平及与颌骨缺损的关系。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植入162颗种植体,成功150颗,成功率92.59%。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组成功率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C组成功率>B组>A组(P<0.05)。共获取51例患者8年的CBCT图像(早期植入16例、延期植入20例,晚期植入15例);CBCT和PA图像邻间骨水平差异显著(P>0.05);3组旋入扭矩和旋出扭矩相比,差异显著(P>0.05);植入时机、旋入扭矩、旋出扭矩是影响种植体成功率的高危因素(P<0.05)。种植体植入后8年,各组骨水平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2阶段手术中C组骨缺损少于A、B组(P<0.05);无缺损种植体平均颌骨水平(bBL)低于开裂种植体(P<0.05)。结论 拔牙后种植体放置时间对种植体周围颌骨水平无显著影响,但不同时机植入可影响种植体成功率,应严格把握即刻种植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氧化亚氮/氧吸入镇静辅助局麻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70~9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局麻进行手术,实验组采用氧化亚氮/氧吸入镇静配合局麻进行手术。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以及术后有无不良反应。应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SBP、DBP和HR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术中SBP、DBP和HR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在整个操作过程中,SBP、DBP和HR比较平稳(P>0.05)。结论:氧化亚氮/氧吸入镇静辅助局麻拔牙能够维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种T形切冠法在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20 例患者随机纳入2组,分别采用横T切冠法(60例)和纵T切冠法(60例)拔除下颌阻生智牙。采用SPSS 22.0软件包比较2组拔牙时间、患者术中焦虑程度、术后疼痛及开口受限程度的差异。结果:横T组手术时间为(17.41±3.72) min,显著长于纵T组的(15.22±2.53) min(P<0.05),但术中焦虑程度较低(P<0.05)。2组术后疼痛评分及开口受限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横T法有助于缓解术中焦虑,而纵T法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检测在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围术期行抗凝治疗预防游离皮瓣吻合口血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70例行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凝血检查方法及抗凝依据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凝血试验,根据常规凝血指标行抗凝治疗)和试验组(TEG实验和常规凝血实验,根据TEG指标行抗凝治疗),每组35例,比较2组的凝血状态及皮瓣血栓形成、血肿等并发症。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常规凝血试验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在3个时间点依次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在3个时间点水平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在3个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EG中的Angle、MA、LY30%、EPL在3个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和K值在3个时间点依次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24 h,TEG实验的高凝患者阳性检出例数比常规凝血试验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瓣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比常规凝血试验的高凝患者检出率高,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试验结果对抗凝药物的使用均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和比较微创拔牙后延期种植与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南京同仁医院2013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上、下颌单个前牙及前磨牙需要行微创拔牙后种植牙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6例)。对照组微创拔牙后进行延期种植,实验组微创拔牙后进行即刻种植。比较2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记录3个月和永久修复当天患者的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美学效果以及种植体边缘骨水平以及术后满意度。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种植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和永久修复当天的ISQ值差异不显著 (P>0.05);实验组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80);实验组总满意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44);2组修复后1年,牙龈乳头指数均在1~3级,软组织外形良好,均达到了良好的牙龈美学效果,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对照组PES得分7.65±1.32,实验组为8.25±1.19,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的近中侧骨吸收量和远中侧骨吸收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创拔牙后2种植修复方式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种植体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即刻种植的满意度更高,美学效果更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拔牙位点保存对不同类型骨缺损患者骨增量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种植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行拔牙位点保存术,对照组行常规拔牙;2组再分别按照拔牙窝骨缺损类型分为一壁组(术后牙槽窝剩余1个壁)、二壁组(剩余2个壁)、三壁组(剩余3个壁)、四壁组(剩余4个壁)4个亚组,记录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感染情况,分别于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做锥形束CT(CBCT)检查,检测各组牙槽骨骨高度、骨宽度、骨宽度恢复率等,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术后24 h疼痛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 d均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均未出现创面感染和骨感染情况。2组术前牙槽嵴颊侧骨高度(buccal volume,BV)、舌侧骨高度(lingual volume,LV)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BV、LV均增加,其中,一、二壁亚组增量高于三、四壁亚组,对照组BV、LV均降低,其亚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各亚组骨宽度均增加,对照组骨宽度均减少,实验组骨宽度增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中一、二壁亚组骨宽度增量高于三壁亚组,对照组一、二壁亚组骨宽度减少量较三、四壁亚组更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骨宽度平均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一、二壁亚组术后平均骨宽度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三、四壁亚组骨宽度恢复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同组相比,根长70%处骨宽度变化小于根长50%和根长30%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拔牙后进行拔牙位点保存较常规拔牙有助于缓解牙槽骨骨吸收和保持骨量,且骨缺损越小,骨量恢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术中应用内镜辅助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辅助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辅助组患者行内镜辅助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前术后疼痛程度、开口功能、咀嚼功能进行评价。随访3个月,统计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并作组间比较。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辅助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术前2组患者疼痛、开口功能、咀嚼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术前,开口功能、咀嚼功能评分高于术前(P<0.05);术后辅助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开口功能、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辅助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辅助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内镜辅助手术治疗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显著改善开口功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自体牙本质颗粒与Bio-Oss骨粉植入引导骨再生治疗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引导骨再生治疗的牙周骨缺损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植入Bio-Oss骨粉,实验组植入自体牙本质颗粒。比较2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颊侧软组织剖面、颊侧软组织厚度,红色美学评分,修复成功率及并发症。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2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均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1年,2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均低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2组患者颊侧软组织剖面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年,2组颊侧软组织剖面显著低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颊侧软组织剖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2组患者颊侧软组织厚度显著高于术前。各时间点,2组患者颊侧软组织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2组患者红色美学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1年2组红色美学评分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红色美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实验组和对照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0.24%(37/41)和85.37%(35/41),2组修复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自体牙本质颗粒引导骨再生治疗牙周骨缺损患者,能够降低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提高颊侧软组织剖面和红色美学评分,且修复成功率与Bio-Oss骨粉植入相当,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显微镜下血运重建术与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恒牙牙髓坏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泉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75例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A组(30例)在显微镜下行血运重建术,B组(45例)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患牙疼痛改善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牙根管壁厚度、根管长度,计算治疗后的牙骨样沉积率。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根管长度相比显著差异(P>0.05);B组治疗前、后的根管长度无显著变化(P>0.05);A组治疗后6个月的根管长度较治疗前显著延长,且根管长度显著大于B组(P<0.05)。B组治疗前、后的根管壁厚度无显著变化(P>0.05),A组治疗后6个月的根管壁厚度大于治疗前,且显著大于B组(P<0.05)。A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牙骨样沉积率显著高于B组(P<0.05)。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8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愈率为70.00%,显著高于B组的48.89%(P<0.05)。结论: 显微镜下血运重建术能有效促进牙根发育、延长根管、增加根管壁厚度,其治疗效果优于根尖诱导成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结合氟比洛芬酯辅助镇静镇痛在局麻下多颗复杂牙拔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将40例多颗(4~6)复杂牙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实验组(右美托咪定结合氟比洛芬酯辅助镇静镇痛组)和对照组(单纯局麻组):记录4个时间点T0(术前)、T1(局麻麻醉时)、T2(手术操作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患有颌面部血管畸形的婴幼儿在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后使用气管插管或喉罩的观察比较,明确此类患儿接受全麻手术时采用的安全合理的通气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1—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施行颌面部血管畸形介入手术的患儿80例,分为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每组40例。采用七氟烷诱导麻醉,比较2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术毕(T4)、拔管后1 min(T5)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统计2组患儿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停止麻醉给药到拔管时间)和出手术室时间。观察2组患儿躁动、呛咳、误吸、恶心、呕吐、声嘶、咽喉痛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各个时间点HR和MA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插管后、拔管后HR和MAP显著高于诱导前,且显著高于A组患儿相应时间点(P<0.05)。2组患儿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出手术室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躁动、呛咳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后置入喉罩或进行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麻醉前应用阿托品以及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接受口腔颌面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择期行口腔颌面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34例,麻醉诱导前随机接受阿托品0.5 mg(A组,n=32)、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C1组,n=34)、盐酸戊乙奎醚0.015 mg/kg(C2组,n=33)、生理盐水(NS组,n=35)作为术前用药。比较4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术前认知功能评分、用药后生命体征变化、口腔腺体分泌程度、手术时间、失血量、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估、术后认知功能评分。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用药后心率变化较其余3组显著升高(P<0.05),A组、C1组、C2组患者用药后在准备室需要吸引口腔内分泌物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C2组苏醒时间较其余3组显著延长(P<0.05),MMSE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应用小剂量(0.01 mg/kg)盐酸戊乙奎醚,不延长苏醒时间、不增加术后认知功能下降风险,同时其抑制口腔腺体分泌效果好,对老年患者心肺系统影响较小,是老年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理想的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清醒插管的镇静效果及其对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需行清醒插管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5例),即右美托咪定(DEX)组和咪达唑仑+芬太尼(MF)组.插管前20 min,DEX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MF组给予生理盐水50 mL;插管前5 m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L-10多态性对牙周炎患者牙周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淄博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作为实验组(n=79),按照牙周炎类型分为中度牙周炎(n=47)与重度牙周炎(n=32)。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牙周健康人作为对照组(n=5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龈下牙菌斑中细菌定植水平;抽取静脉血,通过PCR技术检测IL-10中的-1082、-819、-592位点上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IL-10不同基因型与龈下牙菌斑中细菌定植水平的关系。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度牙周炎患者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mycetes actinomycetes,A.a)定植量显著低于重度牙周炎患者(P<0.05);中度牙周炎与重度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及A.a定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牙周炎患者中,-819位点的CC基因型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TT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19位点CC、TC、TT基因型比例与重度牙周炎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592位点的CC基因型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AA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牙周炎中,-592位点的AA基因型患者A.a定植量显著高于本组AC基因型患者(P<0.05);-819位点的TT基因型患者A.a定植量显著高于本组TC基因型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中度牙周炎中IL-10-592-AA基因型、-819-TT基因型与A.a定植水平密切相关(P<0.05)。结论:IL-10基因多态性是中度牙周炎患者龈下微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其中,IL-10-592-AA基因型、-819-TT基因型与A.a定植水平相关性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对EGFR靶点的药物(厄洛替尼、尼妥珠单抗)是否影响实验动物的痛阈并初步分析其机制。方法:正常小鼠分为2组(生理盐水,n=6;厄洛替尼,n=6),给药后1 h采用Von Frey纤维丝法、热板法、5%(中性)甲醛致痛实验比较2组动物的痛阈差异。选取正常裸鼠分为3组(Sham组+NS组,n=10;足底成瘤+NS组,n=10;足底成瘤+尼妥珠单抗组,n=10),分别检测造模前1 d,造模后1、5、7、10、14 d小鼠机械痛阈、热痛阈。14 d后解剖小鼠足爪,组织匀浆后以ELISA法检测IL-1β、IL-6等细胞因子浓度。采用Graphpad Prism软件包处理数据。结果:注射厄洛替尼后,小鼠机械痛阈、热痛阈无明显变化。注射5%(中性)甲醛后,小鼠前相(0~10 min,P<0.01)、后相(10~60 min,P<0.01)舔咬时间显著减少。裸鼠足底成瘤后可诱发小鼠热痛敏、机械痛敏,尼妥珠单抗可提高成瘤小鼠的热痛阈(P<0.05)及机械痛阈值(P<0.05)。ELISA分析显示,尼妥珠单抗治疗组小鼠足爪组织中IL-1β、IL-6浓度较PBS治疗组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经腮腺保留式调强放疗后唾液组成、流量及口干的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8年11月庆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放疗的头颈部鳞癌患者101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调强放疗组(54例)与常规放疗组(47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治疗前、后腮腺摄取指数,治疗后唾液成分、口干、口咽反应症状与分度。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肿瘤部位、TNM临床分期与分化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调强放疗组患者唾液中总蛋白,分泌型IgA,钙、磷浓度显著大于常规放疗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腮腺摄取指数、分泌指数与唾液流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调强放疗组患者腮腺摄取指数、分泌指数与唾液流速显著大于常规放疗组(P<0.05);调强放疗组治疗后口干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放疗组(P<0.05);治疗后调强放射组出现咽痛与咽下困难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常规放疗组(P<0.05);调强放疗组患者治疗后口咽分度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放疗组(P<0.05)。结论:腮腺保留式调强放疗对唾液组成、流量及口干情况影响较小,对腮腺分泌功能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头影测量分析,评价舌刺联合头帽颏兜和前方牵引器矫治前牙反的疗效,以及对舌骨位置和气道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和前方牵引器2种矫治方法矫治完成的前牙反病例各30例,应用Winceph 9.0软件及AutoCAD 2016软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