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健康养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产生,在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形成和发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古代哲学、儒家文化、佛家文化、道家文化等多种思想文化形态相互碰撞,彼此交融渗透,互为影响,相得益彰,表现在多方面,比如与《周易》在生命精神、天人相应、未病先防等;与儒家在以仁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修身等;与道家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等;与佛家动静结合、尚精守神等多方面,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且又优势突出的传统医学体系。因此,深入挖掘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哲学基础,对于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医健康养生文化,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尊生贵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基础和出发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论是儒家、佛家,还是道家,从理论到功法处处体现了尊生贵命的思想观,这种尊生贵命思想又直接影响了中医养生学的奠定与发展,形成了中医独特的养生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首次运用发生学原理,从传统文化、思维和哲学角度探讨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提出,以诸子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是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建构的思想基础,决定和影响着中医养生学的走向;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取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则渗透入中医养生理论之中,使之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内经》首次站在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养生,将散见于各家的养生文化进行归纳、总结和发挥,并最终升华为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从而成为中医养生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根干。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五音疗法思想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疗法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中医整体观哲学思想影响下,以五行理论为指导,把五行与五音、五脏、五志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五音养生保健、五音调治五脏、五音调节五志“三位一体”的中医五音疗法思想体系,奠定了中医音乐疗法的临床实践基础,促进了中华音乐疗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道德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显著特征,是儒家养生思想的重要方面。儒家道德养生思想注重人的心理建设、精神保养和品德生成,具有精神特征;注重人的伦理责任和伦理价值的实现,具有伦理特征;更加强调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具有社会特征。儒家道德养生思想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中医养生学的辩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学派、思想层出不穷,对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医养生学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辨证观在其中有很好  相似文献   

7.
中医养生热的兴起催生了潜力巨大的中医养生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目前中医养生文化产业看上去风光火热,但冷静观察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其中,“中医养生文化宣讲人的专业关”、“中医养生文化内容的优劣关”、“中医养生产品的质量关”、“中医养生文化及产品的广告关”以及“中医文化养生产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关”等是制约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探讨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和设想,旨在为未来中医养生文化产业的发展激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棗道教,对人的研究和认识非常全面、透彻.道教以延年益寿、羽化登仙作为修道的最高目标,其在追求长生久视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促进了中医养生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道教的养生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动养生思想,自然无为的养生思想,以德养生的思想,形神相守的养生思想等.《道藏》是道教的超大型丛书,其最主要的内容是养生,整理,不仅对研究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历史,而且对进一步促进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和完善,指导现代社会的人们更加科学地做好养生保健,都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9.
董茜 《卫生职业教育》2014,(24):146-148
我国传统运动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养生以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学为根基,融合我国古代医、儒、佛、道的文化精义.对中国传统运动养生与中医学的融合及其发展进行探讨分析,进而追寻其健身价值,有利于人们掌握传统运动养生与中医文化的精髓,对促进身心健康、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文化、造福人类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习中医要研读中国传统文化,其中《老子》思想对中医阴阳、治疗、养生等理论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中医思想中,养生保健是比较重要的,"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生"就是生命、生长、生存。简单的说,养生的主旨就是健康的保养生命。在养生过程中,应该遵循阴阳五行的变化,然后融合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对养生进行指导,科学的调养身体,保持健康。在中国的养生理念中,非常重视人和自然的关系,认为养生要顺着自然气候的变化,使得身体与自然达到平衡。中医是中国的瑰宝,中医养生更是驰名中外,得到其他国家人民的喜爱。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中医养生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对中医养生与慢性病防治做了一些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围绕这一目标,从人民、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界定了健康中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阐释了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建设在实践逻辑上的必然性,论证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弘扬我国传统中医药养生文化以及培育“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高质量健康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析先秦道家“贵生”思想启蒙下的中医养生源流和承袭思想,为现代中医养生找寻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方法] 围绕“贵生”思想,查阅相关古籍和现代研究,探究“贵生”思想内涵与中医养生之道的关系。[结果] “贵生”内涵可分为“气化自然”“重生轻物”“全生全德”三个方面:“气化自然”的思想与中医基础理论“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一脉相承;“重生轻物”的理念则将中医养生原则分为顺应自然、顺应规律、顺应自我;“全生全德”的养生方法是中医养生的方法论,在饮食、生活起居、运动导引等各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论] 中医养生之道受先秦道家“贵生”思想的启发,对先秦道家思想的探究可更好地传承古人养生之道,为现代中医养生提供更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传统文化中的责任伦理赋予了中医人以强烈的责任感,然而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的责任情怀受到了现实社会生活中诸多因素的冲击,因此,重建中医的责任理念是当今中医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这一任务,我们一方面要向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另一方面,也要合理地吸收西方责任伦理学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15.
“孝”在中医学中不仅是一种伦理原则,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孝伦理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对中医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它是医学研究与实践的内在动力,“尊生贵体”的源泉体悟,“医乃仁术”的逻辑根据,实践创新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又有阻碍作用,它是中国医学与哲学未分化的文化因素,阻碍中医解剖学发展的伦理因素,造成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发展不平衡的思想根源,作为“医乃仁术”的根基存在着厚此薄彼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中医药文化创新为导向,将中医养生理念、中医药文化知识和书法练养结合在一起,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使人体小宇宙适应天地大宇宙,求得天人和谐,把书法养生和辽宁道地药材、四季寒暑结合在一起,来调节起居、情志,以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传播中医健康知识,提高艺术修养,促进辽宁健康产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徽州地区有重视养生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新安医家颇重视养生。新安医家把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与养护元气的思想结合起来,撰写了许多关于养生方面的著作留给后人。本研究利用新安养生的文化与优势,通过系统整理新安医学众多论文、著作与医案,挖掘整理新安医学养生方法文献,彰显新安医学养生理念,发扬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丰富中医养生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1 中医理论的突破和发展需要中医文化研究 众所周知,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思维方式,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一致性。如气、阴阳、五行等学说,都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套用而来,整个传统中医理论体系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若干范畴为理论基础的,可以说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没有现有形态的中医理论。换言之,中医的理论、概念和范畴均是中国古代文化关于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体现与反映,不了解其本源,则难以准确地把握其实质;不辨析其流变,则难免误解中医为“玄虚”,甚或为“伪科学”。  相似文献   

19.
中医传统医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崇尚“生命至重”的信念,倡导“医乃仁术”的思想,强调“医贵乎精”的理念,恪守“贵义贱利”的准则,是数千年来医生规范自我、独善其身、鞭策奋进的行为规范。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青年医学生难免受到拜金主义等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把传统医德的内容贯穿于医学院校的中医教学之中,为国家培养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医学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 ,同时 ,他在养生方面也创立了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养生保健体系 ,从道德养生、心理养生、音乐养生、体育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劳逸养生、读书养生、旅游养生等方面全面地阐释了中国古代的养生文化。孔子养生理论的核心是致“中和” ;孔子养生理论的特色是“身心并修” ;孔子养生理论的精髓是“仁者寿”。孔子养生的理论与实践是对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重大贡献 ,也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