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潜伏时间、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分析1996年8月~200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例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为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结果:根据典型病史,术前多可做出诊断,本组均为手术彻底切除病灶,随访16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6个月~5年,均无复发。结论: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彻底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分析我院1993年7月-2003年7月收治的25例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为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结果其发病的潜伏期多在1~3年。据临床表现,术前多可确诊。本组病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灶。随访20例,随访时间6个月~5年,均无复发。结论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行病灶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4年1月本院收治的11例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9例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为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且均采取手术彻底切除病灶。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发病原因较复杂,但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多可做出诊断。结论:手术彻底切除病灶为最有效的方法,必要时可以辅助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腹壁及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及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25例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为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结果其发病的潜伏期多在1-3年。据病史及临床表现,术前多可确诊。本组病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灶。随访20例,随访时间0.5-5年,均无复发。结论腹壁及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行病灶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 1例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 ,术后随访 0 .5~ 5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占我院同期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 1 .48% ,我院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为 1 .0 3/万。1 1例术前均得到确诊 ,病灶切除完整 ,随访 0 .5~ 5年无复发。结论 :详细询问病史 ,认真检查 ,易于对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作出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盆腔外手术切口予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的盆腔外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例盆腔外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会阴切口予宫内膜异位症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3例内膜异位病灶较深,手术后加米非司酮12.5mg,口服,每日1次,持续3月。23例患者随访1—3年无复发,总治愈率100%。结论盆腔外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经刮宫产及外阴侧切手术史的患者,符合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医源性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发病率,值得广大妇产科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应芳 《北京医学》1994,16(3):141-143
分析23例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脐部异位症1例,外阴异位症2例。药物治疗虽可缓解症状,但停药后容易复发。本组均手术切除病灶。18例获随访,时间术后半年至1年,均未见复发。手术切除病灶可以根治。  相似文献   

8.
刘益  刘毅志 《中外医疗》2008,27(33):6-6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对我们近8年收治的20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术前均诊断正确,术后病理证实.20例均有剖宫产史.手术彻底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除内膜种植外,可能还存在"在位内膜决定论",手术仍是该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可做出诊断。本组均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术前术后均未用药物辅助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5年,均无复发。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彻底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2005年19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手术治疗,其中1例病灶位置深,加服达那唑3个月后手术,随访1~4年均无复发。结论:对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行手术治疗,如手术范围不彻底要加用达那唑巩固治疗。  相似文献   

11.
4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至2007年两院收治的4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术前均诊断正确。手术彻底切除,随访2~5年无复发。结论:AWE治疗首选手术,范围应达病灶外1cm。  相似文献   

12.
殷祝美 《中外医疗》2008,27(27):33-33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1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术前均诊断正确,术后病理证实.16例均为剖宫产.手术彻底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 内膜种植和易感体质的同时存在导致了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彻底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术中规范操作是预防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对我院1996年3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2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及8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史、症状、诊断、治疗、术后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36例病例诊断正确,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术后辅以药物治疗,随访1~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口部位的主要症状是经前及经期肿块增大,胀痛明显,经后肿块缩小,疼痛消失。根据临床特点,可作出诊断。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报告16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均行开放手术治疗,术后育龄期患者服用米非司酮1年。将异位内膜组织切除,所有患者随访6月~2年,效果良好。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经诊断后应及时彻底治疗。  相似文献   

15.
刘丽丹 《当代医学》2010,16(26):40-40
目的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月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病变程度等,同时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或者开腹手术治疗。20例患者术后用药,使用孕三烯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α)、甲地孕酮等。结果本组患者均定期进行随访,平均随访2.5年。在随访过程中行盆腔检查和B超复查,20例术后接受药物治疗患者均未见复发,其中2例患者已经生育。16例患者术后未接受药物治疗或者用药不正规患者,有6例患者复发,复发平均时间为2.3年。结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和痛经,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术后用药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治疗方法 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1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疗效.结果 12例均采取手术彻底切除,观察1年无1例复发.结论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医源性并发症,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惟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7.
单存英 《中原医刊》2006,33(1):89-89
目的介绍李-张氏肠管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2004年我院采用李-张氏肠管切除术治疗的9例直肠阴道隔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例病例均接受开腹手术,8例行子宫内膜异位症半根治术,1例行根治术,均行李-张氏肠管切除术彻底切除病灶,术后无盆腔感染或直肠瘘等并发症发生,且肠道症状全部消失。结论李-张氏肠管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前后护理很重要。尤其手术后,除子宫切除术后的护理以外,重点是阴道T形引流管的护理。  相似文献   

18.
杨慧敏  郑敏  王静竹 《中外医疗》2009,28(36):61-61
目的探讨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诊治、和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例临床资料,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均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结果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为6个月~3年,病灶均位于皮下,手术切除后均未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病主要的发病原因;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预防关键注意剖宫产手术操作要精细,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在手术切口,术中清洗切口及腹盆腔,可以尽量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0~2012年间我院收治的2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完整资料为探究依据,患者均采用一次性病灶清除术及术后对症用药治疗,另选取同期以药物治疗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患者为参照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确诊为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患者经病灶切除术治疗后伤口均Ⅰ期愈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均痊愈出院。术后1年随访无一例患者复发或恶变,治疗效果显著。对照组患者完全痊愈9例,临床症状可见好转7例,无效4例,术后1年随访结果发现3例患者复发。结论针对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治疗方案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史,术前进行彻底的检查,手术不失为最佳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稳定有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关系。方法:2005年2月~2007年2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1例。通过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系及术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时间来判定,均有病理诊断为依据。结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6例,其中既往有妇产科手术史者21例(80.77%)。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与妇产科手术率的增加成正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是降低本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