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肺功能肺癌患者行伞肺切除术的围麻醉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功能减退肺癌患者施行全肺切除手术的围麻醉期管理经验。方法回顺性分析23例肺功能减退患者行全肺切除手术在围麻醉期的管理,行右全肺切除者10例。左全肺切除者13例。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围麻醉期死亡。结论全面衡量患者情况,积极治疗影响肺功能的疾患。术前进行必要的呼吸功能锻炼,术中适当的麻醉处理和术后全而监护、合理的机械通气,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渡过围麻醉期。  相似文献   

2.
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在围麻醉期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对于必须行全肺切除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危及生命的可能性更大,故其围麻醉期的处理非常重要。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对43例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施行了全肺切除手术,无1例围麻醉期死亡,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肺功能减损肺癌全肺切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肺癌发病率及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 ,肺功能减损肺癌比例也日渐增加。探讨肺功能减损肺癌全肺切除的临床疗效十分必要。1 临床资料我所 1979年至 1993年底行肺癌全肺切除术 834例 ,其中男性 711例 ,女性 12 3例 ,年龄 5~ 79岁 ,平均51.5岁。 <6 0岁者 6 83例 ,≥ 6 0岁者 151例。通常将肺活量 % (VC % ) <80 %、最大通气量 %(MVV % ) <80 %、第一秒率用力呼气量 % (FEV1% ) <70 %作为肺功能减损的指标[1] 。按此标准 ,全组肺功能正常者 550例 ,占 6 5.9% ;肺功能减损者 2 84例 ,占34.1% ,其中阻塞型通气障碍 151例 ,限制型 76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对于肺癌伴胸膜转移和恶性胸水行胸膜全肺切除手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1988年1月~2003年1月对21例肺癌伴胸膜转移和恶性胸水患者行胸膜全肺切除术。肺部原发病灶位于左肺8例,右肺13例。病理分类:鳞状细胞癌1例,腺癌12例,腺鳞癌2例,肺泡细胞癌6例。结果:术后呼吸机机械通气支持12例,平均支持时间4.5小时。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支气管胸膜瘘、脓胸、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已死亡16例,生存期为5~34个月,其余5例患者随访24~29个月仍生存,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结论:加强围术期处理,对常见并发症重点防范、早期治疗,是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此类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前轻度低肺功能对左全肺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postoperative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PCC )的预测能力,以期作为指导临床手术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 例施行左全肺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 个月内有无发生心肺并发症分为PCC 组和无PCC 组,探讨术前轻度或中重度低肺功能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肺通气功能指标(FEV 1% 、MVV% )轻度减低与术后PCC 的关系。结果:200 例患者中正常、轻度及中重度肺功能减低各35、45、120 例,术后1 个月内PCC 发生率分别为28.6% ,53.3% ,6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2.611,P = 0.002);术前FEV 1% 轻度减低(70% ≤ FEV 1< 80%)或MVV% 轻度减低(70% ≤ MVV%<80%)与左全切术后PCC 的发生相关(P = 0.028 及0.014)。进一步分析显示,FEV 1% 或MVV% 单独轻度减低时,患者术后PCC 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FEV 1 和MVV同时轻度减低时,PCC 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598,P = 0.010)。 结论:术前FEV 1% 或MVV% 轻度减低是影响肺癌左全肺切除后PCC的危险因素。FEV 1% 或MVV% 单独轻度减低不能影响肺癌左全肺切除后PCC 的发生,同时满足FEV 1% 及MVV% 轻度减低是肺癌左全切术后PCC 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降低PCC 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全肺切除围手术期护理,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观察并总结对32例老年肺癌全肺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 患者术后1周诱发肺栓塞死亡1例, 其余均顺利出院。结论 实施整体护理对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患者提高生存率, 降低手术并发症, 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肺癌患者全肺切除7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绍安  刘宏 《肺癌杂志》1998,1(2):112-112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92例原发性肺癌全肺切除术治疗结果,该术式的主要原因是肿瘤侵及肺动脉干(41.3%)及邻近肺叶受侵(37%)。手术死亡率为3.3%。5年生存率为27%。作者认为:全肺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高,并发症多,远期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肺功能损失严重,导致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再者,病变属晚期,较早复发和转移。因此,该术式的适应证应从严掌握,除考虑肿瘤能否得到根治外,更重要的是患者能否耐受手术,这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长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胸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及根治性肺叶切除术、袖式肺叶切除术的不断推广 ,一侧全肺切除术 (以下简称全肺切除术 )在肺癌手术中的比例逐渐下降。但对于中晚期肺癌 ,全肺切除术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由于全肺切除术丧失的肺组织较多 ,因此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高达 5 4.30 % [1 ]。山西省肿瘤医院和铁三局医院院自 1990年 1月— 1998年 12月 ,共实施一侧全肺切除术 110例 ,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告 ,旨在探讨心律失常发生的诱因和围手术期处理。1 临床资料本组 110例中 ,男 84例 ,女 2 6例 ,年龄 2 0…  相似文献   

11.
12.
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开胸肺叶切除术)和观察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每组各100例.观察和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心肺并发症,以及术后心肺功能.结果 2组术前2 d、术后7 d、术后6月体重、BMI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 FVC、FEV1.0/FVC、MVV、FR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月观察组FVC、FEV1.0/FVC、MVV、FRC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够明显改善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并于术后6月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14.
自1985年1月~1987年6月,我院胸外科共行肺癌手术255例,其中51例进行了全肺切除术(20.0%)。本文就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适应症以及如何降低全肺切除的死亡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痿(BPF)的发生原因和早期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0年我院全肺切除820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痿16例的的临床资料。BPF发生于右全肺切除(13/320)多于左全肺切除(3/500);支气管切端癌残留(10/41)多于无癌残留(6/779),术前化疗(5/110)多于未化疗(11/710),70例自体组织覆盖残端未发生BPF。16例早期处理为胸腔穿刺和抗菌素冲洗,证实胸腔感染或支气管胸膜痿后均给予闭式引流。引流不畅者必要时行胸腔开放引流(5例)。结果:2例痊愈出院(1例早期用5%碳酸氢钠和尿激酶反复冲洗,1例3天后行肌瓣痿口修补)。8例带闭式引流管出院,4例开放引流后出院,长期换药,1例开放引流后痿口长期未愈合,1例因全身功能衰竭死亡。结论:BPF的发生同残端的处理和残留癌密切相关,支气管残端用自体组织覆盖,是降低BPF发生的有效手段,对于右全肺切除和术前实施化疗或放疗者,更为重要。BPF的处理原则:早期的反复胸腔穿刺并用5%碳酸氢钠和尿激酶冲洗和留置胸腔,及时的闭式引流是取得治疗脓胸和支气管胸膜瘘良好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晚期肺癌行全肺切除术后的高并发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提出手术指征的掌握和围手术期的处理要点.方法:对44例Ⅲ、Ⅳ期肺癌行全肺切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2例痊愈出院,住院死亡2例(4.54%),并发症发生率15.91%,随访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40.91%和20.45%.结论:晚期肺癌全肺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主要是全肺切除后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导致死亡.只要围术期处理适当,晚期肺癌行全肺切除是可行的,再加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治疗中晚期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治疗Ⅲ期肺癌的经验。方法 对35例Ⅲ期肺癌患者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34.3 %,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2 %,35.8 %,21.3 %。结论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可明显提高Ⅲ期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并可延长患者生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自1987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共为587例肺癌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其中行全肺切除术63例,占同期肺癌手术的10.7%(63/587)。为了探讨全肺切除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本文对63例全肺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目的在于评价全肺切除术对晚期肺癌生存率的影响。自1970年2月 ̄1995年10月,我科以全肺切除术治疗晚期肺癌108例,其中心包内处理血管41例(38%)。45例行右全肺切除,63例行左全肺切除。根治性全肺切除89例(82.4%),姑息性全肺切除19例(17.6%)。本组108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28.6%,其中非小细胞癌5年生存率为37.4%,未分化小细胞肺癌无一例生存满5年者。作者认为晚期肺  相似文献   

20.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治疗中晚期肺癌15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癌若已侵犯到心包或心包外肺动静脉,按一般手术方法已不能切除,从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能提高中晚期肺癌的切除率,手术治疗345例中晚期肺癌中,有158例常规手术不能切除,通过心包内处理肺血管既切除了肿瘤又能在直视下清除纵隔淋巴结,提高了切除率和生存率,通过回顾性分析的结果提示,对中晚期肺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肺部切除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