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浸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表达、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3例肺腺癌和10例肺良性病变中CD68、VEGF-C和VEGFR-3表达,并计数TAM、VEGF-C阳性指数和VEGFR-3阳性淋巴管密度(LVD)。结果:①肺腺癌和肺良性病变中均可见CD68阳性巨噬细胞,但前者计数明显高于后者(P〈0.01);肺腺癌VEGF-C阳性率和阳性指数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P〈0.01,P〈0.01);肺腺癌和肺良性病变VEGFR-3阳性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前者VEGFR-3阳性LVD明显高于后者(P〈0.01)。②肺腺癌TAM计数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P〈0.05),VEGF-C阳性指数也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P〈0.05),VEGFR-3阳性LVD只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③肺腺癌TAM计数和VEGF-C阳性指数、VEGFR-3阳性LVD之间均呈正相关(r=0.338,P〈0.05;r=0.410,P〈0.01);VEGF-C阳性指数和VEG-FR-3阳性LVD之间也呈正相关(r=0.653,P〈0.01)。结论:TAM能够促进肺腺癌VEGF-C表达和淋巴管生成,可能进而促进了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管生成与肿瘤增殖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管生成与肿瘤增殖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89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PCNA的表达。结果VEGF-C、VEGFR-3和PCNA在NSCLC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NSCLC中VEGFR-3阳性脉管数在淋巴结有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NSCLC中VEGF-C的表达与NSCLC中淋巴管的生成、肿瘤细胞增殖及淋巴管转移有关,是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声张因子(VEGF)-C与肿瘤淋巴管生成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C在乳腺癌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C在乳腺癌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乳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VEGF-C在伴随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表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者。结论:VEGF-C参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VEGF-C的表达与肿瘤因子转移呈正相关,在促进肿瘤淋巴管形成及肿瘤因子转移的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及微淋巴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0例大肠正常粘膜、20例大肠腺瘤、80例大肠癌组织VEGF-C、VEGFR-3的表达水平;并用D2-40标记微淋巴管,检测各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大肠癌VEGF-C、VEGFR-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P<0.05);大肠癌的LMVD值明显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P<0.05)。大肠癌VEGF-C、VEGFR-3的表达与LMVD值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VEGF-C、VEGFR-3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过程,并可促进大肠癌微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肿瘤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而言,肿瘤中的淋巴管生成(lymphangiogenesis)是一个长期受到争议和忽视的问题。但近来的实验证明: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表达淋巴管生成的调控因VEGF-C和VEGF-D诱导淋巴管生成,并且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道转移。这些发现使得淋巴管生成开始成为研究肿瘤淋巴道转移的焦点,并有可能成为治疗肿瘤淋巴道转移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管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水平表达、淋巴管生成与周围型肺腺癌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2例周围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肿瘤病灶大小、形态、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征象,分析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与VEGF-C、VEGFR-...  相似文献   

7.
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危及患者生命最主要的恶性行为特征.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肿瘤诱导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已为越来越多的肿瘤研究者所重视.众所周知,淋巴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的因素.近年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淋巴管生成(1ymphangiogenesis)在肿瘤的淋巴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现将有关淋巴管生成及其促肿瘤转移作用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VEGF-C表达和淋巴管生成与胰腺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VEGF-C及VEGFR-3在胰腺癌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显示并计数了毛细淋巴管密度(LVD),分析比较了胰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R-3表达和LVD.结果:VEGF-C阳性表达产物主要见于癌细胞胞浆,而VEGFR-3阳性表达产物主要位于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和微血管内皮细胞胞浆.有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VEGF-C、癌周组织VEGFR-3的表达率和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R-3的表达与LVD相关.结论:胰腺癌VEGF-C与VEGFR-3表达增高,具有促进胰腺癌的淋巴管增生的作用.VEGF-C、VEGFR-3和LVD都与胰腺癌淋巴道转移有关,都可以作为检测胰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选择性阻断VEGF-C或VEGFR-3的作用,对控制胰腺癌的淋巴道转移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鼠移植瘤内毛细淋巴管的形态结构,探讨肿瘤内淋巴管新生机制。方法将小鼠肝癌细胞株(H22)接种于昆明小鼠腹股沟区皮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和VEGFR-3在肿瘤内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肿瘤内淋巴管的超微结构。结果肿瘤细胞有VEGF-C阳性表达,且强度与肿瘤进展相关。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有VEGFR-3阳性表达。透射电镜下,肿瘤周边区可见3种类型的毛细淋巴管,且内皮细胞细胞器发生改变。结论肿瘤细胞可能通过VEGF-C与VEGFR-3的作用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在肿瘤周边形成新生淋巴管。  相似文献   

10.
VEGF-C及其受体VEGFR-3 mRNA在大肠癌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大肠癌VEGF-C和VEGFR-3 mRNA的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32例新鲜大肠癌及相应正常组织中VEGF—C和VEGFR-3 mRNA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淋巴管内皮特异标记物podoplanin计数淋巴管密度,以血管标记物CD34染色做对比。结果大肠癌VEGF—C及其受体VEGFR-3 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二者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大肠癌VEGF-C mRNA高表达组癌周淋巴管密度显著高于低表达组。伴有淋巴管受累或淋巴结转移组VEGF-C mRNA显著高于无淋巴管受累或淋巴结转移组。结论VEGF-C/VEGFR-3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对大肠癌癌周淋巴管生成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进而促进癌组织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疟药青蒿素(ART)对小鼠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和淋巴管形成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小鼠淋巴管瘤形成,分离并培养小鼠淋巴管内皮细胞(LEC)。采用MTT法检测ART对LEC的生长抑制作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学变化。FITC-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LEC细胞凋亡率。基质胶实验检测LEC体外淋巴管形成。结果:5-40μmol/L的ART显著抑制LEC细胞增殖。细胞经不同浓度的ART处理后,LEC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FITC-Annexin V/PI双染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RT提高了LEC细胞凋亡率,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效应关系。基质胶实验显示ART抑制LEC体外自发性管状结构形成。结论:青蒿素可作为抗淋巴管生成的抑制剂,其作用与其诱导LEC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人肺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活化表型。方法:分别以CD68/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或CD6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双阳性作为巨噬细胞发生替代性活化或经典活化的标记;收集40例人肺腺癌新鲜组织,双标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AMs表达CD68和MMR(或i NOS)。以IL-4处理人巨噬细胞,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其表达MMR和i NOS的情况。结果:40例人肺腺癌全部同时表达CD68和MMR,其中CD68/MMR双阳性细胞占CD68阳性细胞的79.7%;仅有3例同时表达CD68和i NOS,CD68/i NOS双阳性细胞占CD68阳性细胞的12.4%。IL-4处理后,人巨噬细胞显著表达MMR而不表达i NOS。结论:人肺腺癌TAMs可能呈现出替代性活化的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淋巴管生长因子 (VEGF C)表达与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一期行颈淋巴清扫术的舌癌病例 74例 ,行原发灶的VEGF C免疫组化染色及颈淋巴结的细胞角蛋白 (Cytokeratin ,CK)AE1/AE3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原发灶的VEGF C表达情况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74例患者中 ,VEGF C高表达 39例 (5 2 .7% ) ,VEGF C低表达 35例 (47.3% ) ,有颈淋巴结转移者 38例 (5 1.4 % )。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表明T1、T2期舌癌VEGF C表达和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T1、T2期舌癌淋巴结转移与VEGF C表达、T分期及N分期相关 ,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T1、T2期舌癌淋巴结转移仅与VEGF C表达相关(P <0 .0 1)。结论 :VEGF C表达对评估早期舌癌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纤毛蛋白-2(Nrp-2)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和Nrp-2在大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应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VEGF和Nrp-2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是:68.29%(28/41)和78.05%(32/4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20%(2/10)和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Nrp-2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837,P<0.05)。大肠腺癌组织中VEGF与Nrp-2的表达均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相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部位、患者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结论:Nrp-2可能与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血管及淋巴管形成相关,VEGF与Nrp-2协同在大肠腺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7~2012年收治的56例前列腺癌患者为观察组,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前列腺组织中VEGF及MVD的表达情况,并对MVD、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转移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组织中VEGF及MVD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二者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在肿瘤不同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癌患者中VEGF及MVD表达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VEGF参与了前列腺癌患者的血管再生过程,与前列腺癌的生长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及MVD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和放疗联合应用后对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率及HIF-1、VE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索血管内皮抑素的放疗增敏机制。方法:Hoechst染色法观察不同方法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HIF-1、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联合治疗后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其它各组(P<0.05),同时给予内皮抑素及放疗对HIF-1的抑制效果最好;联合治疗对VEGF的抑制效果最显著(P<0.05),但是并无给药时序的差别。结论:内皮抑素联合放疗能协同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其协同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放疗诱导的HIF-1、VEGF的表达,达到放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Livin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大肠正常黏膜组织各50例中Livin、EG‐FR、VEGF的表达,并分析Livin表达与EGFR、VEGF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 P <0.01);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分期有关,而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结直肠癌组织中 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 P <0.01);EGFR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中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 P <0.0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的Duke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与 EGFR ,VEGF蛋白阳性表达无相关性,而EGFR蛋白阳性表达与VEGF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L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推测Livin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EGFR、VEGF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推测EGFR、VEGF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细胞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特征性在NSCLC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0例NSCLC标本,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PEDF和CD31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并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PEDF和VEGF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4.00%和64.00%。PEDF、VEGF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有关。VEGF表达阴性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表达阳性患者;而PEDF表达阴性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表达阳性患者。结论VEGF和PEDF的表达可以判断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行为以及评估NSCL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活化表型的巨噬细胞对淋巴管内皮细胞(LEC)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别以mrIFN-γ、mrIL-4处理小鼠RAW264.7细胞,建立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caMphi)和替代性活化的巨噬细胞(aaMphi)模型。采用transwell系统,将活化的巨噬细胞和LEC共培养。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细胞迁移实验和基质胶实验,分别观察它们对LEC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与aaMphi共培养的LEC增殖速度较快,迁移能力和管样结构形成能力均明显强于其它对照组。结论:aaMphi能够促进LEC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骨关节炎(OA)软骨中的mRNA表达.方法:16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单膝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9周处死动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软骨中VEGF的mRNA表达.结果:实验组软骨中VEGF的m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