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郭庆梅  周凤琴  张卉  张永清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24-1826
目的:研究瓜蒌的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和功效等的历史沿革,为开展瓜蒌的规范化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查阅历代的本草典籍,进行了整理、归纳。结果:查阅了约60部本草典籍,初步理清了瓜蒌的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和功效的历史沿革。结论:瓜蒌有果实全用或瓜蒌子、瓜蒌皮分别使用,瓜蒌、瓜蒌子和瓜蒌皮的功效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桑叶药用的炮制品历史沿革进行探讨。方法 查阅大量本草典籍及线上数据库,对历代桑叶炮制品种进行研究。结果 历代桑叶炮制方法多种多样,并且不同的炮制品种功效各异。不同炮制品在临床使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后人应该整理和继承桑叶历史上的这些不同的加工方法,进行临床实践验证。文章对扩大桑叶的炮制品种、临床应用提供历史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瓜蒌的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和功效等的历史沿革,为开展瓜蒌的规范化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查阅历代的本草典籍,进行了整理、归纳。结果:查阅了约60部本草典籍,初步理清了瓜蒌的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和功效的历史沿革。结论:瓜蒌有果实全用或瓜蒌子、瓜蒌皮分别使用,瓜蒌、瓜蒌子和瓜蒌皮的功效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天仙子的用药历史以正本清源。方法:考察古今本草典籍,结合现代研究,对天仙子的名称考释、植物形态、产地分布、品种、功能主治和炮制历史沿革进行考证。结果: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的干燥成熟种子,产地、性状、功能主治与现代文献基本一致,现代炮制方法为古代方法的沿用。结论:古代本草著作的记载与现代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白矾作为临床常用的矿物药,采用煅制法炮制成枯矾,可降低其不良反应,并增强“收湿敛疮”等疗效。为保证白矾生制品饮片的质量及临床疗效,通过查阅本草典籍中有关白矾的记载,进行白矾的本草考证,理清白矾炮制的历史沿革;并采用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等检索工具对白矾的现代炮制工艺、炮制原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行检索,整理出白矾近现代炮制研究的基本情况。可为白矾的相关研究提供文献参考,也让后续的实验研究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6.
酸枣仁为名贵大宗中药,是历代医家养心补肝,宁心安神之要药。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和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了古今酸枣仁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考证了酸枣仁古代炮制目的及功效,汇总了国家和省级标准中酸枣仁饮片收录情况,总结了现代酸枣仁炮制机制研究的现状。经考证,酸枣仁炮制历史悠久,历代本草对酸枣仁炮制方法记载有9种,主要有清炒法、加辅料炒等炮制方法。“生熟异治”是古代本草对酸枣仁炮制前后功效变化的主流认识,近现代医家又逐渐发展了“生熟同治”和“生效熟增”等不同认识。目前共有10版《中国药典》收录了酸枣仁炮制品,全国共有22个省市炮制规范中记载酸枣仁的炮制方法,清炒法是现今酸枣仁主流的炮制方法。黄酮类、皂苷类和脂肪酸类等化学成分在酸枣仁炮制前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然而生、炒酸枣仁在镇静安神、提高学习记忆、抗焦虑等药理作用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该文对目前酸枣仁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酸枣仁古法炮制的传承、炮制内涵、饮片质量提升等方面研究作了展望,以期为不同炮制规格酸枣仁的临床合理用药和饮片标准提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弄清白芍炮制的起源、发展,炮制的现状及传统炮制理论。方法:对《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中收载的167部古本草医药方书,系统查阅,对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作了文献调查。对古今文献中所收载的与白芍炮制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和文献循证。结果:给出白芍炮制历史沿革的系统概况,为白芍的炮制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8.
杜仲炮制沿革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古代及现代杜仲炮制文献资料的整理,就杜仲饮片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及前人的炮制原始意图作了分析。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及药理作用,为杜仲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我国历代本草古籍,理清炉甘石炮制方法及用法的历史沿革;通过查阅《中国药典》等其它炮制规范及相关文献书籍,梳理炉甘石的现代炮制方法及用法,比较炉甘石古今炮制方法及用法的异同并加以整理归纳总结,为炉甘石后续的相关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20,(2)
历代本草对知母均有记载,其在临床上应用也十分广泛,是中医临床的常用药。知母的加工炮制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关于知母的炮制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该文通过查阅知母的国家及地方标准、历代本草典籍与现代文献等,对知母初加工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变化,炮制工艺,临床应用等进行整理,总结知母炮制相关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知母炮制的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利用炮制饮片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Y Zhou  J Tan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4):217-9, 255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conditions on contents of myrisiticin, volatile oil and fatty lipid in Semen Myristicae was studied by orthogonal desig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se processing conditions could not influence the contents of myrisiticin, volatile oil and fatty lipid in the processed products of Semen Myristicae, suggesting that processing does not necessarily lower toxicity.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肉豆蔻麸煨炮制前后对大鼠长期毒性作用机制的差异性,探讨肉豆蔻麸煨炮制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尿液代谢组学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肉豆蔻生品组(剂量10 g·kg~(-1))和麸煨品组(剂量10 g·kg~(-1)),灌胃给药12周后,采集各组大鼠24 h的尿样,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鉴别各组代谢物谱的差异,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发现并鉴定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果:由PLS-DA得分可知,生品组与正常组完全分离,麸煨品组位于二者之间,接近于正常组。鉴定了17个与肉豆蔻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与正常组比较,生品组中与肾毒性相关的肌酐含量显著降低,与肝毒性相关的尿中泛酸、肉毒碱C2∶0和氨基酸代谢异常,麸煨品组对肌酐、泛酸、肉毒碱C2∶0和氨基酸代谢均有向正常组显著回调的作用。结论:肉豆蔻生品长期应用有致肝、肾毒性,而麸煨炮制可降低该毒性。  相似文献   

13.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肉豆蔻醚、黄樟醚的含量,结果表明炮制后肉豆蔻醚明显降低,黄樟醚亦有所降低。其肉豆蔻醚含量是面煨<麸煨<滑石粉煨<生品。其毒性降低与肉豆蔻醚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肉豆蔻滑石粉烫、面裹煨和麦麸炒不同受热条件的炮制品挥发油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炮制的温度和时间对肉豆蔻挥发油的含量有显著影响。通过对肉豆蔻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检测,定性鉴别出32种化合物,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T Li  J Zhou  Z Xu  J Pan  S Mao 《中国中药杂志》1990,15(7):405-7, 446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rocessing methods, i.e., scalding in hot purified talc, simmering wrapped in flour in hot purified talc and stir-frying in smoking wheat bran, on nutmeg (Semen Myristicae) in terms of the quantities of the volatile oi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amounts of volatile oil contained in nutmeg vary remarkably with the lengths of cooking time and the fluctuation of temperature. Detected by GC-MS-computer, 32 compounds of nutmeg were characterized, and their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GC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炮制对肉豆蔻挥发油成分及肉豆蔻醚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肉豆蔻面裹煨、滑石粉烫和麦麸炒炮制品的挥发油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证明炮制前后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相同,但各组分含量关系已发生变化。对肉豆蔻炮制前后毒性成分肉豆蔻醚含量变化研究表明,适宜的炮制条件可使肉豆蔻醚的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橘核为我国传统中药,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等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对橘核的炮制历史沿革、现代炮制规范记载、性味功效、炮制及服用方法、炮制工艺、质量分析、药理作用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结果发现历代橘核的炮制方法主要有清炒、酒制、酒焙等,现代常用的盐水炙法是在古代青盐拌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国及各省市炮制规范大多数收载了橘核和盐橘核。历代所载性味功效与现代基本相符,其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橘核含有柠檬苦素类、脂肪酸类、蛋白质和矿物元素等成分,现代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薄层色谱法(TLC)等对橘核进行检测与分析。橘核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菌等活性,炮制会使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总之,目前关于橘核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橘核及其炮制品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药效活性的相互关系,以阐明炮制机制,为其规范化炮制、质量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名老中医蔡淦教授临床应用藤梨根合木馒头、延胡索合广郁金、半夏合黄芩、升麻合柴胡、白术合白芍药、黄芪合黄精、太子参合白术、桃仁合杏仁、紫苏梗合藿香梗、肉豆蔻合补骨脂等药对治疗胃肠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