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氯硝西泮静脉注射治疗急性精神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于 1 997年 2月~ 1 999年 1 0月以氯硝西泮静脉注射治疗 71例急性精神障碍发作的患者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71例中男 49例 ,女 2 2例。年龄 8~ 6 7岁 ,平均 (2 6 .3± 4.7)岁 ,儿童 5例。急性精神障碍发作时间 5分钟~ 3小时 ,平均 (87.3± 1 3.6 )分钟。临床表现为极度兴奋躁动 2 7例 ,伤人毁物 1 3例 ,自伤 1 5例 ,惊恐发作 8例 ,自杀行为 8例。以氯硝西泮 2~ 4mg静脉注射 ,在 3~ 5分钟内注完。2 结果注射后 5分钟内入睡者 2 9例为显著有效 ,5~2 0分钟入睡者 34例为有效 ,2 0分钟后仍未能入睡者 8例为无效。总有效率 …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用此法治疗13例恶性脑肿瘤的结果.13例中神经胶质瘤和恶性淋巴瘤各5例,转移性肿瘤3例,5例神经胶质瘤都是经过手术、放疗和化疗而复发的病人。治疗方案:穿刺肿瘤侧颈内动脉,将 ACNU100mg 溶于20ml 生理盐水后连续灌注31分钟,第1分钟灌注25mg,后30分钟灌注75mg。在灌注 ACNU 前二天给苯巴比妥,每天二次,每次0.2g。20%甘露醇600ml,静脉注射,2小时注完,1小时后灌注 ACNU。在用药过程中用尿激酶6,000单位溶于500ml 生理盐水滴注,以防血栓的并发症。有2例在灌注 ACNU 前5天给氢化可的松600mg/次/天。ACNU 灌注后1~2周行 CT 扫描。6例 ACNU 灌注并合用苯巴比妥二次或二次以上者,作周围血细胞计数,每周一次;没有合用苯巴比妥者3例,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恶性脑胶质细胞瘤术后残留的肿瘤组织,用化疗方法将其杀灭和抑制生长,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并比较嘧啶亚硝脲(ACNU)加氨甲喋呤(MTX)(A组)以及三尖杉酯碱加MTX(B组)的疗效。方法:将ACNU2~3mg/kg,三尖杉酯碱0.1~0.5mg/kg,MTX0.1~0.2mg/kg按A、B两组方案,采用超选择性脑动脉内联合灌注化疗,每例1~5次不等。结果:A组12例中CR1例,PR3例,NC7例,PD1例;B组12例中CR1例,PR2例,NC7例,PD2例。A组和B组对恶性脑胶质瘤的有效率分别为33.33%和25%,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率分别为48.32%和46.21%,各组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疗效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恶性脑胶质细胞瘤术后辅以超选择性脑血管内化疗,能抑制肿瘤生长,ACNU加MTX与三尖杉酯碱加MTX的联合化疗方案合理,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对象 健康SD大鼠(符合国家二级动物标准)共72只,雌雄不分,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Nor)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NS)19只,百日咳菌液组(PB)25只,尼莫地平治疗组(Nim)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又分为30min、4小时和24小时3个亚组。  方法 PB组和Nim组均从左颈内动脉于30秒内匀速注入百日咳菌液02ml/kg体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含菌108×1012/L)制作感染性脑水肿模型。Nim组注菌后5分钟内从腹腔内注入(025mg/kg体重,Bayer产品),24小时Nim治疗组每8小时重复注射1次(相同剂量);注菌后10分钟内从…  相似文献   

5.
动脉化疗后恶性胶质瘤病人长期生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 198 8年 9月至 1992年 9月经动脉化疗的 96例恶性胶质瘤病人进行连续 10~ 14年的观察。临床资料  本组男 5 8例 ,女 38例。年龄 12~ 72岁 ,平均 4 3 72岁。经手术后病理证实胶质母细胞瘤 5 4例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4 2例。肿瘤在肉眼下全切除 5 7例 ,次全切除 6例 ,大部分切除 31例 ,部分切除 2例。全部病人均经颈动脉穿刺注入罂粟碱可逆性开放血脑屏障后 ,动脉注入BCNU进行治疗[1] ,共注药 2 16次 ,每例 1~ 9次不等 ,平均2 2 5次。结  果  随访 :96例病人均得到随访 ,96例中平均生存期 4 1 38(3972 / 96 )个月 ,5年生存率 …  相似文献   

6.
作者以1993年1月~1994年6月经组织学确诊的7例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7例中胶质母细胞瘤5例、退行性星形细胞瘤2例。其中2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后放置Ommaya氏囊,5例行立体定向瘤组织活检术清除囊液或瘤内血肿时放置Ommaya氏囊。病程平稳。手术后早期按如下方法进行综合治疗:(1)化疗:第一天经肿瘤侧颈内动脉注入MCNU(80mg/m~2/10分钟),第2~6天每天静滴VP16(100mg/天);(2)放疗:自第二天始,每天照射1.8Gy;局部照射总量50~60Gy,全脑照射总量25~30Gy;(3)β—干扰素;自第二天始连续静滴四周,  相似文献   

7.
纳洛酮为吗啡拮抗剂。已有报道用于治疗败血症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酒精引起的昏迷和脊髓外伤。Baskin 等报道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偏瘫病人,用纳洛酮5分钟内症状好转,但只维持不到20分钟。作者对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和脑梗塞而出现神经症状在3—24小时内的13例病人进行了单盲法研究。首次静脉注2ml 盐水,观察10分钟后,静注纳洛酮0.8mg—1.2mg,每隔10分钟进行一次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注入盐水后无反应,静注纳洛酮后13例病人中有3例神经症状明显改善。一例是脑干梗塞,给0.4mg 纳洛酮2分钟内,旋转性眼颤消失,眩晕和轻瘫肢体肌力好转,并持续20分钟,第2天用同样剂量再次好转。一例证实是右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呈低密度,给纳洛酮0.4mg,5分钟内左侧偏瘫肯定改善,持续15分钟,一小时后给同样剂量出现同样反应。一例给纳洛酮15分钟后,症状明显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塞(6h以内)静脉溶栓双盲对照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尿激酶对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凡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 (随机按照编号给药 ) ,胰肠尿激酶 15 0万 U溶于生理盐水 10 0~ 15 0 ml内 ,30分钟内滴完 ,以后静点低分子右旋糖苷 5 0 0 mg/ d,共 10天 ,2 4h后加用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 10 0 mg/ d,共 10天 ,以后改为维持量5 0 mg/ d。神经功能评价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ESS) ,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 :溶栓前 ,溶栓后 2 h,2 4h,3d,7d,14d,30 d和90 d。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共 38例 ,年龄 35~ 72岁 ,其中发病后 3h以内溶栓的 13例 ,3~ 6 h溶栓者 2 5例。 15 0万 U治疗组 14例 ,10 0万 U治疗组 13例 ,安慰剂对照组 11例。溶栓后 2 4h内 ESS分值增加显著。 15 0万 U治疗组 2周内ESS分值明显高于 10 0万 U组 (P<0 .0 5 ) ,后者又明显高于安慰组 (P<0 .0 1) ;90天时 ,15 0万 U与 10 0万 U治疗组无显著差异 ,但治疗组明显高于安慰剂组 (P<0 .0 1) ,3~ 6 h内溶栓的病例 ,各组 ESS分值增加速度不如 3h内溶栓的ESS值增加明显。结果提示 ,ESS分值的上升高度与溶栓时间窗密切相关。本组死亡率为 5 .6 2 %(2 / 38)。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6 h)以内有效。目前是治疗急性脑梗塞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分析罂粟碱可逆性开放血脑屏障动脉注药化疗恶性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对96例恶性胶质瘤病人经颈动脉穿刺注入罂粟碱可逆性开放血脑屏障后,动脉注入卡莫司汀(BCNU)进行治疗,连续观察20~23年。结果 96例中5年生存率25%,10年生存率11.45%,20年生存率10.4%。目前仍有10例生存,最长23年多。结论罂粟碱可逆性开放血脑屏障动脉注药化疗恶性胶质瘤可作为术后化疗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2 0 0 1年以来 ,应用氟哌利多连续硬膜外注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3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 1.1 例 1 男 ,2 7岁。因行“痔疮切除术”于 2 0 0 1年 8月 6日入院 ,术毕安置注入器连续硬膜外注药镇痛 ,镇痛药物为 :生理盐水 10 0ml+地卡因 15ml +曲马多 30 0mg +氟哌利多 5mg。术后 12小时患者出现下颌不自主抖动、张口、闭嘴、咬舌 ,静坐不能。患者手术前后无应用胃复安、西比灵等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 ,考虑为氟哌利多所致锥体外系反应 ,立即撤消注入器 ,肌注安定 10mg,多饮水促进排泄 ,5小时后 (术后 17小时 )症状消失。1 2 例 …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40例动静脉给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4年5月至1995年12月采用尿激酶颈动脉加压滴注治疗急性脑梗塞20例与静脉给药组20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两组病人皆为住院病人,随机分为颈动脉组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3岁~66岁,平均52.3岁。静脉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2岁~70岁,平均54岁。按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人均经头部CT证实。按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分型。动脉组轻型(0~15分)8例,中型(16~30分)7例,重型(31~45分)5例。静脉组:轻型7例,中型8例,重型5例。发病距治疗时间均为8小时~7天,平均2.7天。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2.
经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脑胶质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术后经颈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探讨药物选择、给药途径及化疗时机等相关问题。方法对212例胶质瘤病人于术岳4~30d经颈动脉灌注盐酸尼莫司门2.5mg/kg,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4~6周后行第2疗程治疗。结果显效(CR)39例,占18.8%;有效(PR)44例,占20.8%;微效(MR)59例,占27.8%;无变化(NC)61例,d/28.8%;恶化(PD)5例,占2.4%。中位生存期接近100周。结论经颈动脉灌注治疗脑胶质瘤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简便、经济、病人愿意接受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3.
治疗引起的白质脑病是一种急性或迁延性脑白质病变,继发于化疗和/或放疗使大脑、小脑和/或脑干功能障碍。作者介绍3例,均为男性,年龄17~26岁,急性成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例、成骨肉瘤1例;2例ALL 均接受全脑放疗,总量2400rad,例1椎管内注射methotrexafe(MTX)200mg,因出现下腰痛,脊髓造影示硬膜内充盈缺损,行腰骶部放疗,起病两年后出现癫痫、脑电图明显慢波,CSF 细胞学阳性,脑室内注入MTX,后CT 扫描发现脑室周围自质有低密度区,1月后嗜睡、定向力、思维障碍,额叶释放征、双侧伸性蹠反射;脑活检:硬膜、皮质与脑室周围胶质反应、白质水肿、偶见血管内浸润;组织学诊断;MTX 引起的白质脑病,病后3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GDC(电解可脱弹簧圈)或CAP(纤维素醋酸盐聚合物)对实验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和组织学变化。本文作者将14只杂种狗11~18kg,切取6cm的颈外静脉每5mm一段,一端结扎,一端缝合在颈动脉上制成13个末端动脉瘤和30个侧壁动脉瘤。2周后对狗行造影检查并随机分组。对照组(n=4);GDC栓塞治疗组(n=4),经股动脉穿刺将5F导管送到颈动脉近端,用Track18送入GDC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用肝素盐水持续冲洗(1000u/1);CAP治疗组(n=6),先置7F导引导管,然后用Track18经导引导管送入动脉瘤,同样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再行对侧穿刺插管将球囊送到动脉瘤颈部,充盈球囊,动脉瘤内注入造影剂估计体积后,用250mgCAP+3ml二甲基亚砜+90mg三氧化铋(不透X线)混合后注入相应的体积,停留5~10分钟,萎陷球囊后与微导管一起拔出。2个月后行造影检查,再将狗放血处死,仔细解剖取出动脉瘤用10%福尔马林固定,剖开摄像,全面记录,然后再将脑组织取出用10%福尔马林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分别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PAS)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影响,观察其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消退作用. 方法 选择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45)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90).易损斑块组抽血检查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AS)组45例(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和PAS组45例(阿司匹林1 0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普罗布考0.25/次,2次/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血清ox-LDL、PAPP-A和MMP-3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月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及斑块回声变化. 结果 治疗前,易损斑块组中两亚组(AS组和PAS组)血清ox-LDL、PAPP-A和MMP-3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亚组间该3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PAS组患者血清ox-LDL、PAPP-A和MMP-3水平均明显低于AS组和稳定斑块组,距治疗前下降幅度均大于AS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后,易损斑块组中两亚组(AS组和PAS组)IMT值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且PAS组该2项指标低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S组低回声斑块数量较AS组明显减少,斑块消失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AS三联疗法具有更强的抗氧化降脂作用,可逆转和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侧脑室短期重复应用重组链激酶 (r SK)并引流脑脊液 ,对预防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隙出血 (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DCV)的效果。方法 :14例脑动脉瘤破裂Fisher 3级患者 ,于 72h内行瘤颈夹闭或瘤体介入栓塞术 ,以及侧脑室外引流后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7例。治疗组经侧脑室注入r SK 5mg·d-1,连续 2~ 3d。术后出现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者诊断为DCV ;术后 1~ 3个月以GOS评估预后。结果 :治疗组术后SAH血凝块 3~ 4d消失 ,无DCV发生 ,GOS均为 5分。对照组术后 4~ 10d血凝块消失 ,3例无DCV发生 ,GOS为 5分 ;4例DCV者 ,2例GOS为 4分、3分和 1分各 1例。结论 :经侧脑室短期重复应用r SK ,对防治SAH后DCV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病例入选标准:(1)起病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者,脑CT排除脑出血及相应低密度。(2)肢体瘫痪0~3级。(3)年龄18~75岁。(4)血压100~150/70~90mmHg。(5)家属签字同意。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36~68岁,接受治疗时间4.5~6小时,7例均表现不同的偏瘫或失语。1例为心源性栓塞。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选后,全身肝素化状态下全脑血管造影明确闭塞血管,将5F脑造影管放入颈内动脉颈2水平。尿激酶(UK)75万U溶于50ml盐水中,15分钟泵完。保留动脉鞘24小时复查造影。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一次共7天,酌情使用甘露醇。24小时后口服肠溶…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1988年4~12月间使用尼莫地平(Nimodipinc)片治疗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30例偏头痛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24~47岁。尼莫地平片20mg,4次/日服,3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20~42岁,头痛发作时使用止痛片。每月2次复诊。  相似文献   

19.
我们自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5月选择 70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恢复期患者 ,用简易颈动脉灌注普鲁卡因方法治疗 ,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 1)所选 70例均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诊断标准参照 1996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关于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 ( 2 )恢复期患者 (病后 10~ 45d)。 ( 3)年龄 37~ 6 5岁。 ( 4 )患肢肌力≤ 3级。 ( 5 )生命指征稳定 ,除外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1 2 一般资料 治疗组 40例 ,男 2 9例 ,女 11例 ;年龄 40~ 6 3岁 ,平均 5 3 2岁 ,一侧基底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 4例颈动脉狭窄分别为 94%、71 %、69%、64%的病人采用Road Mapping技术行球囊预扩张 (压力为 1 0 1 3kPa ,持续时间 1 0~ 2 0s) ,再用Wallstent自膨式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并用 6~ 8mm球囊行后扩张 (压力为 81 0kPa,持续时间为 1 0~ 2 0s)。结果  4例病人症状均消失或减轻 ,残存狭窄程度分别减至 1 4%、30 %、7%、1 5%。随访 3~ 1 0个月未发现再狭窄和脑卒中。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创伤小、安全、效果好 ,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