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航海人员(包括水下和水面作业)中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变化特征。方法:选择偶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37例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行24h ABPM,并与94例血压正常的航海人员(<140/90mmHg)对比观察。结果: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24h平均SBP的DBP、白昼或夜间平均SBP和DBP,白昼或夜间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线;高血压患者夜间SBP和DBP均值下降>10%(>10mmHg);水下作业组的高血压患者白昼或夜间SBP和DBP负荷值高于水上作业组。结论:本组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均显示杓型高血压,可能与轻、中度高血压(35/37)较多有关;水下作业组高血压患者负荷值升高明显,提示水下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等复杂因素影响,易产生增压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3):205-205
该文研究动态血压监护(ABPM)中,晨间SBP、DBP、RR增高的次数与受试者血压水平的关系(Am J Hypertension,2006,19:1010-1017)。根据白天SBP、DBP、MBP把受试者血压分成4等分级。比较最高一级(UQ),最低一级(LQ)BP的晨间血压波动幅度和次数。研究证明最高一级血压(UQ)白天-黑夜血压差较低血压(LQ)为大[MBP:(29±1)vs(20±1)mmHg]。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监测高血压患24小时动态血压的意义。方法:应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正常组(35例),高血压1级组(103例)、2级组(78例)、3级组(60例)对象的动态血压,并作对照分析。结果:241例高血压患的动态血压监测显示,高血压患1、2、3级组的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下降率分别为16%/13%、9.7%/7.4%、1%/2%;夜间高血压下降程度为1级>2级>3级(P<0.001)。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正确评价高血压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夜间血压下降率可作为评价靶器官受损状况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8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动态血压监测及康复干预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的动态血压监测特点及康复治疗意义。方法:使用英国产MEDILOG ABP MONIFORING SYSTEM(无创伤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80例老年高血压患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采用固定时间段记录(日间每15分钟1次,晚间每30分钟1次)。38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接受了8周的综合康复干预疗法。结果:老年高血压患的24小时平均SBP及DBP,日间及夜间SBP及DBP,血压负荷值,24小时mBP及mPP等参数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参照值(P<0.05)。康复组在接受8周康复治疗后血压各参数水平显下降(P<0.05-P<0.05)。:ABPM的常用参数是诊断高血压,指导临床用药,观察评估康复疗效,预测并发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3种血压测量方法[偶测血压(CBP),自测血压(SMBP),动态血压(ABPM)]对两组高血压病人进行2种缓释降压药比较(A组,缓释维拉帕米n=20;B组,培哚普利n=20)。结果提示,(1)治疗前,CBP与SMBP方法对血压的判断无差异,与ABPM方法比较有差别,治疗后,血压下降用3种方法比较,ABPM测量方法能明显区别夜间及白天血压变化,而CBP及SMBP方法则否。(2)用ABPM方法监测降压药物的效果,发现B组降低DBP强于A组,对SBP的降压两组药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健康人和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34例健康人和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表明:(1)34例健康人血压范围是:昼夜血压:12.4~17.0/7.8~10.gkPa(94~128/59~82mmHg),日间血压:12.8~17.3/8.0~11.2kPa(96~130/60~84mmHg),夜间血压:11.0~16.3/6.6~10.6kPa(83~122/50~80mmHg);(2)健康人及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异曲线呈双峰一谷;(3)动态血压监测优于偶测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肾实质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实验组(A组)对象为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肾实质性高血压病人,共52例;对照组(B组)为同期随机抽取的我院5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两组均作动态血压检测(ABPM)。结果:A、B两组之间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白天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则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夜间血压下降率A组收缩压、舒张压均〈10%,B组则〉10%,两组间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肾实质性高血压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较少,昼夜节律减弱。  相似文献   

8.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RSG)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BP)的影响。方法 68例初诊T2DM患者,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分为BP正常(DMN)和合并有高血压(DMH)两组,均日服RSG4mg,疗程12周。分析BP下降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RSG治疗12周后,(1)DMN组收缩压(SBP)平均降低4mmHg,舒张压(DBP)平均降低3mmHg,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MH组中SBP平均降低9mmHg,DBP平均降低6mmHg,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DMH组中基线BP水平较高患者可引起较大幅度的降低(P〈0.05)。(3)T2DM患者治疗前后SBP、DBP改变均与HOMA-IR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RSG对并发高血压的T2DM患者在改善IR的同时,血压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ABPM)夜间血压模式的可重复性,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意义。方法对入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70名老年高血压患者[男45例,女25例,年龄(83.574-5.37)岁]于4周内进行两次24hABPM,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D)、非杓型(ND)、反杓型(RD)3种血压模式,把夜间下降率分别作为连续性变量和分类变量来分析血压模式的短期可重复性,并探究可重复的不同模式间的差异。结果作为连续性变量,Bland-Altman图示夜间下降率可重复性较好;作为分类变量,第2次ABPM维持原来血压模式不变的受试者共占65.7%(46/70),其中50.0%(14/28)维持原来RD,76.5%(13/17)维持原来D,76.0%(19/25)维持原来ND,kappa值为0.482。第1次ABPM为RD、D和ND在第2次ABPM转变为其他模式的分别有20.0%,5.7%和8.6%。可重复的RD(组1)、D(组2)、ND(组3)与模式变换型(组4)两两之间比较的主要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模式无论是作为分类变量还是连续变量,可重复性都尚好,且RD血压模式相比D或ND的变异性更高,因此,临床上我们不可以仅凭一次ABPM就评定患者的血压模式。本研究尚未发现可能影响血压模式重复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航海人员(包括水下和水面作业)中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变化特征.方法选择偶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的37例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行24 h ABPM, 并与94例血压正常的航海人员(<140/90 mmHg)对比观察.结果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SBP和DBP、白昼或夜间平均SBP和DBP,白昼或夜间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高血压患者夜间SBP和DBP均值下降>10%(>10 mmHg);水下作业组的高血压患者白昼或夜间SBP和DBP负荷值高于水上作业组.结论本组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均显示杓型高血压,可能与轻、中度高血压(35/37)较多有关;水下作业组高血压患者负荷值升高明显,提示水下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等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易产生增压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血管高反应性(HCVR)对中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在院疗养男性高血压(1级)患者60例,依照冷加压试验(CPT)将受试者分成高反应组及正常反应组。比较两组相应的临床资料以及动态血压、HRV等。结果(1)与50名正常血压对照者比较,60名高血压患者中HCVR所占比例较高(58.3%vs26.0%,P〈0.01)。(2)与正常反应组比较,高反应组24h平均收缩压(SBP)[(148.9±8.9)vs(143.6±8.5)mmHg,P〈0.05]、24h平均舒张压(DBP)[(94.4±5.7)vs(90.5±6.0)mmHg,P〈0.05]较高;夜间平均SBP[(145.4±9.2)vs(135.2±6.4)mmHg,P〈0.01]、夜间平均DBP[(92.7±5.8)V.g(83.6±5.2)mmHg,P〈0.01]增高更明显;高反应组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勺型高血压者较正常反应组显著增高(74.3%vs28.0%,P〈0.01)。(3)高反应组与正常反应组相比,HRV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SDNN:(85.8±10.7)vs(118.6±13.8)ms;SDANN:(73.1±14.2)vs(106.1±15.2)ms;RMSD:(14.3±5.5)vs(22.3±9.5)ms;PNN50:(4.9±2.1)%vs(7.0±3.0)%,P〈0.01]。(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CVR(OR=4.53;95%CI1.77~11.60)及HRV(OR=10.28,95%CI3.94±26.86)降低可能是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HCVR者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比例较高;高血压合并HCVR者非勺型血压多见,昼夜节律紊乱,心率变异减低,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2.
155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轻中度)。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记录24小时ABP。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1,或P〈0.05)。余弦法证实三组ABP变化的显著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SBP、DBP)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2)ABP参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组ABP均值和负荷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BP变异性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ABP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与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血压和临床正常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均出现ABP部分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4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229例非高血压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高血压病患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P<0.05),高血压病人中靶器官损害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的(P<0.05);各年龄组间的血压变异性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24小时血压变异性增加,靶器官损害的24小时变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医院重症监护科室女性护士群体血压夜间值及昼夜节律表现。方法:选择在辽宁省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的47例女护士为观察对象(ICU组),白班对照组为同一医院门诊科室白班女护士51例。两组入选对象均接受了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结果:24hABPM数据分析显示:白班对照组比较,ICU组的平均夜间收缩压[nSBP,(103.29±11.94)mmHg比(115.86±12.29)mmHg]、夜间舒张压[nDBP,(72.11±8.96)mmHg比(74.37±8.45)mmHg]和夜间心率[nHR,(67.05±7.16)次/min比(72.69±9.30)次/min]均显著升高(P均〈0.05),夜间收缩压下降率FSBPF,(7.90±1.72)%比(5.75±1.21)%]、夜间舒张压下降率[nDBPF,(7.15±1.43)%比(5.39±0.84)%]和夜间心率下降率[nHRF,(6.04±1.15)%比(4.88±0.70)%]均显著降低(P均〈0.01),SBP、DBP和HR非杓型比例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大医院重症监护科室女护士存在明确的心率、夜间血压及昼夜节律的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杂志》2006,14(6):476-476
该研究评估高血压发生率,探讨高血压危险因子与心血管病的关系(Hypertension,2006,47:403—409)。共有4549名美国印地安人参加Strong Heart Study检查3次。高血压指SBP≥140mmHg,DBP≥90mmHg或现在服用降压药。研究证明高血压发生率在性别方面无区别。矫正其他危险因素后,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子有:高血压前期vs正常血压多3倍;大量白蛋白尿与微量蛋白尿vs正常比为3.47:1.72;糖尿病vs非糖尿病比为1.56;  相似文献   

16.
白大衣性高血压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人们测得的血压值除与自身的血压水平有关外,还受到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不少病人在医生测血压时血压升高,而当离开医疗环境回家自测血压时,血压降至正常。随着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的应用,发现有的病人在医院测得血压上升,而ABPM测血压则为正常,这种血压称之为白大衣性高血压(white-coathypertension,WCH)。1 WCH的发生率[1~2]白大衣性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SBP)一般比正常高2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DBP)较正常高10mmHg左右。1995年,Verdecchia等监测未经治疗的1333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ABPM,结果发…  相似文献   

17.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24h血压及脉压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 2 4h动态血压特征及脉压情况。方法 收集 2 0 0 1年以来门诊及病房的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12 1例 ,男 5 3例 ,女 6 8例 ,年龄≥ 6 0岁。所有患者均作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加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诊室、2 4h、白天及夜间的收缩压 (SB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舒张压 (DBP)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所有患者的脉压 (PP)均明显增大 (PP >6 5mmHg) ;不同年龄组之间 2 4h、白天、夜间的PP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P <0 .0 5 )。年龄 >70岁组的 2 4h和白天的DBP水平显著低于年龄≤ 70岁组 (P <0 .0 5 )。体重指数 (BMI)≥ 2 5患者组的 2 4h平均SBP、夜间平均SBP及DBP均高于BMI<2 5组 (P <0 .0 5 )。动态血压的夜间SBP和DBP的下降率分别为 4 .6 %和 7.0 % ,昼夜节律减弱。白天和夜间的SBP负荷明显增加 ,而DBP负荷正常。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大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诊室、2 4h、白天及夜间的SBP均有升高 ,SBP负荷和脉压明显增加 ;昼夜节律减弱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危象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基本概念 老年高血压患者易患重症高血压的原因:从一项对100万高血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与年轻的患者比较,在同样血压水平,心脑血管事件的死亡率随着年龄的老化而进行性升高。因此,老年人患高血压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可能随着血压升高而增大。Staessen等荟萃分析了8项临床试验(共15693例)对年龄≥60岁、收缩压(SBP)≥160mmHg、舒张压(DBP)≤95mmHg,统计发现SBP与总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P=0.0001),DBP与总死亡率呈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24h动态血压(ABPM)变化规律。方法对41例确诊T2DM合并EH的老年患者(甲组)行ABPM检查,分析其变化特点,另设41例老年EH患者作为对照(乙组)。结果甲组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低于乙组,白天和夜间收缩压(SBP)负荷明显高于乙组(P〈0.01),ABPM呈异常形态者(反杓型,夜间突出和高位平台型等)明显高于乙组(P〈0.01):并发的心脑血管事件与乙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老年T2DM合并EH者发生ABPM昼夜节律消失、血压负荷值增高、异常血压形态以及并发心脑血管事件人数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引发睡眠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增加夜间血压变异性,加重靶器官损害,但这种影响可能受年龄的干扰。方法143例多导睡眠诊断的OSA患者分为3组:〈60岁高血压组(62例)、〈60岁正常血压组(38例)和〉60岁正常血压组(43例),全部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白天和夜间血压变化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在排除年龄干扰因素外,判断OSA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及靶器官的损害情况。结果与〈60岁正常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白天和夜间血压变化SD明显增加,白天收缩压18.5和10.6mmHg(P〈O.05);白天舒张压13.8和10.6mmHg(P〈0.05);夜间收缩压20.5和12.6mmHg(P〈0.01);夜间舒张压17.8和12.6mmHg(P〈O.01)。血压CV也明显增加,白天收缩压0.119和0.078(P〈0.01);白天舒张压0.139和0.118(P〈0.05);夜间收缩压0.137和0.111(P〈0.01);夜间舒张压0.195和0.177(P〈O.01)。与〉60岁正常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白天和夜间血压变化SD明显增加,白天收缩压18.5和13.3mmHg(P〈O.05);白天舒张压13.8和10.2mmHg(P〈O.05);夜间收缩压20.5和15.2mmHg(P〈0.01);夜间舒张压17.8和14.2mmHg(P〈0.01)。白天收缩压CV增加(0.119和0.093;P〈O.05);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CV增加(O.137和0.123;P〈0.01;0.195和0.179;P〈0.05)。与〈60岁正常血压组相比,〉60岁正常血压组白天收缩压CV增加(0.093和0.078;P〈O.05)。与〈60或〉60岁正常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靶器官损害增加(P〈0.01)。与〈60岁正常血压组相比,〉60岁正常血压组靶器官损害也增加(P〈0.05)。结论尽管年龄可能影响血压变异性,但是OSA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明显超过年龄的作用,并加重靶器官损害。因此,对于合并OSA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