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微探头超声内镜(MPS)检查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消化道管壁各层结构及周围结构.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本研究对我院应用微探头超声内镜检出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在胃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内镜及超声小探头对278例胃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息肉21例,平滑肌瘤143例,平滑肌肉瘤10例,脂肪瘤16例,异位胰腺12例,静脉曲张7例,壁外压迫69例.对起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的部分病变进行内镜治疗,对起源于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的部分病变进行腹腔镜联合内镜或手术治疗,对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超声内镜为93.0%,明显高于胃镜(61.5%).结论:超声内镜可对胃隆起性病变的起源、范围及大小作出准确判断,对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技术已成为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尤其是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随着EUS的广泛运用,许多在普通内镜下难以明确诊断的隆起性病变,在EUS的帮助下作出了明确诊断,同时也为其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提供了更精确的依据[1].近5年来,我们采用纵轴EUS检查了235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是一种形态学改变,泛指起源于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肿瘤(包括静脉瘤)以及壁外脏器和肿瘤压迫所致隆起.除了胃癌等少数粘膜隆起性病变可经胃镜直接观察并活检证实外,由于隆起性病变多数位于黏膜下,胃镜以及X线等检查诊断均较困难,超声内镜 (EUS) 问世以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本文就超声内镜与胃镜诊断胃隆起性病变作一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窥镜超声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经超声内镜检查考虑诊断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并行手术获得病理结果的病历资料,通过比较EUS诊断及病理结果,评价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整体符合率为71.9%,常规电子内镜大多数未明确诊断,故超声内镜的诊断准确度明显高于普通内镜;EUS对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起源层次的整体诊断符合率为91.0%,EUS诊断与病理符合的长宽径和不符合的长宽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于病变体积较小的病灶诊断仍较局限,需定期复查超声内镜观察病灶的变化。EUS对于起源于黏膜下隆起第3、4层的低回声病变的误诊率较高,故在行超声内镜检查时,多点-多方位进行探查,以便找到特征性的声像图,或建议行内镜下手术切除治疗,并行病理检查,同时达到诊断及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3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先行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将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与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超声内镜为91.2%,明显高于胃镜的60.4%(P〈0.01)。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及性质较胃镜能做出更准确判断,并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超声内镜对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鉴别诊断及良、恶性的判断尚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7.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隆起型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隆起型病变的诊断和内镜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超声内镜检查114例上消化道黏膜隆起型病变,并对其中26例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病变切除术。结果黏膜隆起病变性质以间质瘤最常见,占51.8%,其次,壁外压迫占21.9%,较少见有恶性肿瘤、脂肪瘤、异位胰腺、囊肿等。对26例黏膜下肿瘤进行切除,超声诊断和病理符合率达77.0%。手术并发症少见。结论超声内镜可初步定性上消化道黏膜隆起型病变,对黏膜下肿瘤的治疗选择有指导作用;超声内镜引导下内镜切除黏膜下间质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1例食管隆起性病变患者行内镜超声检查。结果 发现黏膜下肿瘤92例,其中肌原性肿瘤86例,脂肪瘤4例,囊肿2例,息肉14例,静脉瘤(静脉曲张)34例;外压性改变21例,其中胸主动脉外压18例,纵隔肿瘤3例。结论 内镜超声检查能较清楚地显示食管壁的5层结构,比较准确地判断隆起性病变与食管壁的关系,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均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内镜超声诊断胃癌及胃隆起性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胃癌及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方法 用内镜超声探头检查35例胃癌及胃隆起性病变。结果 内镜超声对胃壁可准确分层,对胃癌的诊断有其优越性。结论 内镜超声是诊断早期胃粘膜癌、粘膜下肿瘤的最佳方法,对胃壁粘膜、粘膜下肿瘤与壁外压迫性病变有较高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声内镜检查88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普通胃镜疑有黏膜下肿物者 ,即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  88例黏膜下肿物中 ,外压征 11例 ,平滑肌瘤 5 4例 ,平滑肌肉瘤 6例 ,静脉瘤 6例 ,脂肪瘤 5例 ,异位胰腺 2例 ,淋巴瘤 1例 ,胃粗大皱襞 3例。其中有 1例平滑肌瘤误诊为平滑肌肉瘤。结论 超声内镜能较为准确地诊断黏膜下肿物 ,但有时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胃固有肌层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及黏膜下挖除术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30例经超声内镜初步诊断为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间质瘤患者,经超声内镜明确病变来源、回声、大小、血供等情况后行黏膜下挖除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对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参照病理侵袭危险性分级结果,计算超声内镜侵袭危险性分级的准确性。运用SPSS 11.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采用Kappa评价标准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值判断标准:Kappa≥0.75两者一致性较好;0.75>Kappa≥0.4两者一致性一般;Kappa<0.4两者一致性较差。 结果超声内镜显示,病变位于胃底16例(其中近贲门处8例),胃体8例,胃窦4例,胃体胃底交界处1例,胃体胃窦交界处1例。内镜下间质瘤直径为0.4~5.5cm。22例直径小于3cm病变内镜下呈球形或半球形隆起,超声内镜显示均表现为均匀偏低-低回声团块,边缘光滑。8例病变直径长于3cm,4例表现为半球形隆起,3例呈不规则隆起。超声内镜对胃间质瘤侵袭危险性分级与病理分级判断结果相符27例;29例病变均完整挖除,1例部分挖除;术中穿孔3例,钛夹封闭创面后内科治愈。术中均有少量出血,行热活检钳钳夹或氩气凝固等止血后出血停止,未发生迟发性出血。 结论超声内镜下胃间质瘤侵袭危险性分级与病理分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安全有效,术前行超声内镜进行严格评估具有重要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检查术(EUS)诊断消化道黏膜下病变(SML)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使用EUS诊断,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SML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共有142例消化道SML患者进行了EUS检查。其中,135例为实体瘤,7例为壁外压迫。实体瘤中,EUS诊断黏膜层病变14例,黏膜肌层病变20例,黏膜下层病变62例,固有肌层病变39例,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100.0%、95.0%和89.7%。EUS诊断平滑肌瘤30例(21.1%),间质瘤29例(20.4%),神经内分泌肿瘤25例(17.6%),异位胰腺15例(10.6%),息肉14例(9.9%),脂肪瘤11例(7.7%),囊肿9例(6.3%),壁外压迫7例(4.9%),颗粒细胞瘤2例(1.4%)。107例行内镜治疗或手术切除后送病检,99例病理与EUS诊断相符,EUS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2.5%。结论 EUS对消化道SML诊断的准确性与病变的起源有关,起源于黏膜层与黏膜肌层的诊断准确性最高,在鉴别壁内病变与壁外压迫方面,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EUS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SML的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在结直肠黏膜下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结直肠黏膜下病变进行EUS检查。根据黏膜下病灶的起源层次,部分患者接受深挖活检、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活检术(EUS-FNA)、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回顾性分析EUS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EUS检查的74例患者中,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28例(均位于直肠);脂肪瘤15例(其中位于回盲部4例、横结肠1例、升结肠8例、乙状结肠2例);直肠间质瘤2例(固有肌层和黏膜肌层各1例);外压性改变14例(卵巢肿瘤9例,淋巴结2例,盆腔肿瘤3例);囊肿5例(横结肠4例、升结肠1例);气囊肿1例;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3例;直肠周边恶性肿瘤侵犯4例;肠道淋巴瘤2例。所有病灶均接受深挖活检、EUS-FNA、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最终病理和EUS诊断符合率为68/74(91.9%),其中2例EUS考虑直肠类癌最后病理确诊为黏膜肌层来源的平滑肌瘤。1例考虑脂肪瘤最终确诊为肠道淋巴瘤。2例考虑直肠周边恶性肿瘤最终为炎性包块,1例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最终诊断为直肠癌。结论 EUS能清晰地显示消化道各层结构,能清楚显示结直肠黏膜下病变的大小、起源及其与相邻结构的关系,并且能较精确地判断各种病变的性质,进而指导结直肠黏膜下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of esophageal tumors and compress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submucosal tumors and external compressions of the esophagus was assessed in 14 patients using endoscopic linear array ultrasonography. For submucosal tumors this new approach not only provided an accurate diagnosis but also enabled us to determine the layer of origin, the direction of growth, and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umor--information not obtainable through other diagnostic methods. The structure from which the external compression comes could also be detected through this new technique.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is a very helpful diagnostic procedure in determining the nature of these "tumorlike" les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在食管黏膜下肿物(SMT)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13例胃镜下发现的食管SMT并行超声内镜(EUS)检查的患者,收集患者115处SMT病变的临床特点、内镜检查治疗和病理组织学结果等资料,并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SMT好发于食管上段44处(38.26%)和中段(38/115,33.04%);病理结果显示,84.35%为平滑肌瘤(97/115),另外5处食管囊肿(4.35%),5处黏膜下固有腺体增生伴导管扩张(4.35%),2处间质瘤(1.74%),2处脂肪瘤(1.74%),1处神经鞘瘤(0.87%),1处血管瘤(0.87%),1处浆液性腺瘤(0.87%),1处颗粒细胞瘤(0.87%);EUS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平滑肌瘤93.00%(93/100),食管囊肿55.50%(5/9),间质瘤0.00%(0/3),脂肪瘤100.00%(2/2),血管瘤100.00%(1/1)。EUS诊断起源于黏膜肌层者,主要选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76.12%,51/67)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23.88%,16/67)治疗,起源于黏膜下层者,主要选择EMR(35.71%,5/14)和ESD(64.29%,9/14)治疗,起源于固有肌层或累及固有肌层者,多选择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84.85%,28/33)治疗。免疫组化结果示平滑肌瘤98.97%(96/97)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97.94%(95/97)结蛋白(Desmin)表达阳性。结论 EUS对SMT的病理性质可进行较准确的诊断,并指导食管SMT内镜下微创手术方式的选择,能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但对食管间质瘤、神经鞘瘤等少见食管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胃镜小探头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0例常规内镜诊断黏膜下病变的患者,行超声胃镜小探头检查,分析相关结果.结果 诊断腔外压迫的为12例(8%),138例为腔内病变.其中间质瘤87例(58%),异位胰腺7例(4.7%),粘膜肿瘤8例(5.3%),静脉曲张7例(4.7%),囊肿3例(2%),脂肪瘤1例(0.7%),息肉12例(8%),黏膜增生6例(4%),无异常3例(2%).病因不明3例(2%).结论 小探头超声能准确显示消化道各层结构,对判断腔外压迫及黏膜下病变的起源、大小、性质,具有很大的价值,是选择进一步治疗方法的依据,但在判断肿瘤良恶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超声微探头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为提高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率,探讨微型超声探头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4例疑黏膜下肿瘤的患者进行微探头超声检查。结果发现外压性改变9例,黏膜下肿瘤75例,包括肌源性肿瘤49例.胃异位胰腺2例,胃脂肪瘤2例,胃底静脉曲张2例,食管静脉瘤2例。食管囊肿2例,胃囊肿1例,食管癌4例,胃癌3例,胃基质瘤8例。经病理证实23例。结论USP能清楚显示消化道管壁各层,准确判断肿瘤浸润层次,用于指导黏膜下肿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但由于其微探头探查深度有限,对较大肿瘤的后方情况探查受限,对部分肌源性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仍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12月在该院经普通内镜、超声内镜(EUS)、CT诊断为上消化道SMT并接受STER治疗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变起源、大小、病理、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32例上消化道SMT,24例来源于固有肌层,8例来源于黏膜下层,单瘤体31例,双瘤体1例,均由STER完整切除,切除成功率100.0%。肿瘤直径0.60~2.50 cm,平均1.24 cm。手术时间(黏膜切开至手术切口缝合完毕)20.00~120.00 min,平均41.60 min。术中使用钛夹4~20枚,平均5.9枚。术后病理:平滑肌瘤26例次,胃肠道间质瘤5例次,神经鞘瘤1例次,脂肪瘤1例次。术后发生皮下气肿1例,气胸1例,胸骨后疼痛21例,无迟发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瘘和继发性胸腹腔感染发生。结论 STE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SMT的方法,可完整切除病灶,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9.
刘琴  吴凯  杨文斌  许剑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2):1269-1270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指导下食管间质瘤黏膜切除术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2007年5月76例疑为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34例食管病变超声内镜显示病变来源于黏膜下层,有24例经知情同意后行超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的病变经过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层次和病变性质。结果通过与病理结果对照表明,超声内镜检查能准确地判断肿瘤所在层次;通过黏膜切除术切除所有的病变,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内镜指导食管间质瘤黏膜切除术既准确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