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炎症反应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嗜酸性粒细胞(EOS)作为炎症反应的效应细胞,可分泌多种促炎因子、趋化因子以及毒性颗粒蛋白,并可与多种细胞相互作用。早期研究认为EOS主要参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性疾病,近年来发现EOS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但现有研究有限,EO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该文对...  相似文献   

2.
嗜酸性粒细胞(EOS)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最新的研究表明,EOS可作为抗原呈递细胞(APC)参与哮喘发病机制。本文就EOS独特的APC作用有关研究作一综述,提出阻断EOS呈递抗原的每一步骤都可能阻断变态反应的发生或至少减轻气道变应性炎症,对于治疗哮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水平,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及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70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30例,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其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分别比较3组之间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的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可能有直接关系.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越高,提示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嗜酸粒细胞凋亡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酸粒细胞(EOS)是哮喘炎症中的重要致炎细胞,EOS凋亡及其调控在哮喘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细胞,细胞因子,免疫分子及信号转导,基因调控等方面探论EOS凋亡的调控因素及机制。  相似文献   

5.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是一种以食管壁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性疾病,一般认为其与食管对过敏物质的慢性免疫性炎性反应有关,常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嵌顿及胸痛等,易与胃食管反流病混淆,内镜下可有食管环、食管纵向裂隙和食管白斑及狭窄等表现.此文就其临床表现、生化检测指标、内镜、病理学及食管运动功能检测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嗜酸粒细胞肺疾病,以嗜酸粒细胞在肺中聚集为特征.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误诊率高.本文从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对该病作一综述,以提高对其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嗜酸粒细胞肺疾病,以嗜酸粒细胞在肺中聚集为特征。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误诊率高。本文从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对该病作一综述,以提高对其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嗜酸粒细胞凋亡与哮喘气道炎症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嗜酸粒细胞凋亡与哮喘气道炎症戴爱国张平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AHR)为特征的疾病。目前认为,气道炎症是哮喘AHR的基础,而无论过敏性还是非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都以EOS浸润和激活...  相似文献   

9.
孙晓远  周新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1):866-869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bronchitis,EB)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国内其发病率为17.2%。EB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其特点是肺部影像学、肺功能、气道反应性、PEF日间变异率均正常,而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病因尚不清楚,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EB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与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EG)和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HES)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对照研究 9例EG和 19例HES ,分析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结果 EG组腹泻、腹痛、体重下降和消化道受累的发生率高于HES组 (P <0 .0 5 )。HES组循环嗜酸性粒细胞 (EOS)和白细胞计数、IgE水平均高于EG组 (P值均 <0 .0 5 )。 9例EG和 3例HES行内镜黏膜活检发现有EOS浸润 ,HES的大肠黏膜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EG(P <0 .0 1)。EG患者经对症或激素治疗均缓解。激素和化疗药物治疗HES有效 (12 / 15 )。结论 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EOS异常浸润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循环中EOS、白细胞计数和IgE的高水平以及大肠的EOS浸润提示HES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非典型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mTOR与特异性蛋白作用形成mTORC1和mTORC2两种复合物。mTOR信号通路在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自噬、存活、应激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TOR信号通路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方面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主要讨论mTOR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2.
T-钙黏蛋白(T-cad)是一种新发现的脂联素受体,可以与脂联素六聚体和高分子质量多聚体结合。T-cad在体内许多组织中广泛表达,尤其是心血管系统。T-cad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具有抑制细胞凋亡、阻止动脉粥样硬化、限制血管内膜增生、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生长因子分泌、促进肌肉再生的作用。因此,探讨T-cad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机制,或许能为冠心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类中高度保守的单链非编码小RNA,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miRNA在心血管系统中高度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miRNA与冠心病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目前抑郁症已被研究证实是冠心病发生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共病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共同使患者病情恶化.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是双心医学中常见的疾病,现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特点、共病机制、早期筛查与评估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作为人体的能量工厂,具有自己独立的基因组——线粒体DNA(mtDNA)。心肌作为一种高耗能组织,线粒体的正常供能至关重要,而mtDN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线粒体的供能。根据最新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冠心病是CVD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mtDNA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生物标志物,与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潜在的治疗靶点、对预后的预测等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本文就mtDNA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葡萄糖代谢等多种生理作用。脂联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密切相关,该文介绍脂联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危险因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是人类死亡的首要致病因素,故对其防治措施的研究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冠心病发病的主要病理过程为脂质代谢平衡的破坏和炎症反应的激活。若能对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将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有效的方法。新型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新发现大量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如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Sortilin等血脂相关新型生物标记物通过调节体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等炎症标记物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本文主要综述血脂、炎症等相关新型生物标记物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外科是上世纪末发展最快、最受社会关注的一门学科。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社会观点的转变,其发展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据报道,在欧美国家每年接受冠状动脉(冠脉)旁路手术的例数已经在逐年递减。以荷兰为例,从1997~2002年5年内,接受冠脉旁路手术(CCABG)的患者下降了15%,而同期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例数却上升了50%。英国1997~2000年接受CCABG的患者数基本稳定在25000例左右,但每年逐步减少数百例;而同期接受PCI的患者数却从22000上升到33000例。美国接受CCABG的患者数目也呈下降趋势。但科技的进步又使得冠脉外…  相似文献   

19.
20.
抗血小板治疗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无可替代。早期的研究显示[1],抗血小板基础上联合华法林治疗虽可进一步降低冠心病患者未来心血管事件,但出血的危险却显著增加。与华法林相比,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应用安全、方便,为冠心病的抗栓策略提供了新的选择,联合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药及抗血小板治疗的抗栓治疗成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对利伐沙班作用机制的新认识,同时聚焦小剂量利伐沙班(2.5mg 每日两次)在冠心病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