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及乙型肝炎E抗体(HBeAb)转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CHB患者均分为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b转换率、病毒学突破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6、12、24周后,2组血清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 05),但2组间血清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2、24周后,观察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b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12、24周后病毒学突破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24周后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 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INF-γ、IL-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CHB患者疗效良好,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协同发挥抗病毒作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28-1230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结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75例慢性乙肝患者。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试验组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情况,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AST、AL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HA、PCⅢ、LN、Ⅳ-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慢性乙肝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结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程,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CHB)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转阴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10例CH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0例)与联合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联合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pegIFNα-2a。两组CHB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测其HBsAg、HBeAg、HBV-DNA的转阴情况,并对影响老年CHB患者HBsAg、HBeAg、HBV-DNA转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HBsAg、HBeAg、HBV-DNA的转阴率分别为18.3%,15.0%,8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0%,0.0%,54.0%(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治疗前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1.5ULN和未使用干扰素治疗为影响老年CHB患者HBsAg和HBeAg转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者治疗前ALT水平≥1.5 ULN和未使用干扰素治疗以及治疗的依从性差为影响老年CHB患者HBV-DNA转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对老年CHB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其HBsAg、HBeAg、HBV-DNA的转阴情况;ALT水平、治疗的依从性等均能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DNA(HBV-DNA)、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HBV-DNA、免疫功能指标(CD4+、CD19+、CD8+)以及炎症因子[干扰素-γ(IFN-γ)、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HBV-DNA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患者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CD4+水平升高,CD19+、CD8+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患者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19+、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α干扰素与恩替卡韦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先给予α-1b干扰素60μg/d皮下注射,隔日一次,治疗5个月;然后给予恩替卡韦口服0.5 mg/d联合α-1b干扰素60μg/d皮下注射1个月;随后单独给予恩替卡韦口服,0.5 mg/d,1次/d,治疗6个月。对照组单独给予同剂量恩替卡韦口服,连用52周。2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结束及随访结束,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病毒学相关标志物及肝功能。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总有效率(CR)56.36%,显著高于对照组27.27%(P0.01);观察组HBV 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Hbe Ab阳转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随访结束,2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结束时下降,但前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α干扰素与恩替卡韦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垂苓汤和西药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用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CHB患者分成垂苓汤和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用药组(联合用药组)、单一恩替卡韦分散片用药组(对照组),每组75例,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及病毒复制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HBV DNA阴转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苓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CHB疗效显著,比单用恩替卡韦分散片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1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6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联合治疗,均治疗5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5周后两组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周后观察组Alb高于对照组,AST、AL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恩替卡韦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5例HBeAg阳性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40例)口服ETV(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出品)0.5mg/(次·d),疗程6个月。对照组(45例)采用基因重组干扰素b(IFNb,赛若金,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500万单位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8周时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12、2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HBeAg阳性患者HBV—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优于干扰素。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观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1706-1707
目的观察马来酸恩替卡韦联合2HRZE4HR治疗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6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标准方案2H-R-Z-E/4H-R抗结核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损伤程度、病灶吸收、痰菌转阴及HBV DNA转阴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LT、AST、TBIL均显著升高,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肝功能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病灶吸收、痰菌转阴及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采用马来酸恩替卡韦联合2HRZE4HR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肝损伤程度、抑制HBV DNA复制,保证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ALT<2ULN和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33例ALT<2ULN肝组织学炎症≥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16例和恩替卡韦对照组17例,分别接受48周的治疗.治疗24周、48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是68.8%和7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BV DNA水平与基线相比,分别下降(2.71±1.43)lg copies/mL和(2.88±1.03)lg copies/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有1例HBsAg阴转,恩替卡韦组没有1例HBsAg阴转或血清转换.成对活检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肝组织学改善分别是37.5%和6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治疗后肝组织内HBsAg、HBcAg量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ALT<2 ULN且肝组织学检查≥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病毒学应答和组织学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炎性反应、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复方甘草酸苷等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Ⅳ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TGF-β1、hs-CRP、TNF-α、ALT、AST、HA、Ⅳ-C、LN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TGF-β1、hs-CRP、TNF-α、ALT、AST、HA、Ⅳ-C、L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减轻患者炎性反应,改善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补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联合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补肾方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以及HBe Ag、HBV-DNA转阴率。结果: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ALT、AST、TBil、血清HA、LN、Ⅳ-C、PCⅢ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以及HBe Ag、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补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在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和抑制病毒复制方面明显优于单一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059-1060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联合恩替卡韦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76例,采用盲抽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硫普罗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6w后,两者AST、AL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w后,两者HA、Ⅳ-C、PCⅢ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使用硫普罗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改善肝功能和血清纤维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197-2198
目的研究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两组连续治疗8w。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8w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观察比较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酶(HA)、Ⅳ型酸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ALT、AS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w后,观察组血清HA、CⅣ、PC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C患者采用利巴韦林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乙肝1号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自拟乙肝1号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分别观察HBV-DNA定量、ALT、AS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以及临床症状好转情况。【结果】(1)两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监测HBV-DNA的定量及阴转率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治疗6个月ALT、AST复常率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治疗6个月及1年后,两组ALT、AS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治疗组在治疗6个月后检查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在改善乏力、纳差、厌油等临床症状,其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乙肝1号方联合恩替卡韦能有效地使肝功能恢复正常,提高HBeAg的血清转换率、HBV-DNA的阴转率,并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反弹率。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中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恩替卡韦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68例CHB患者(2021.8-2023.8),随机数字表下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34)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n=34)复方甘草酸苷+恩替卡韦治疗;比较疗效、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转阴率、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免疫指标、不良反应。结果:疗效(94.12%vs73.53%):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转阴率(HBV-DNA、HBeAb、HBeAg、HBsAg):均观察组(70.59%、50.00%、26.47%、55.88%)较对照组(44.12%、23.53%、5.88%、29.41%)高(P<0.05)。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AST、ALT、TBiL、LN、HA):治疗6个月后,两组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较对照组,均以观察组更低(P<0.05)。免疫指标(CD4+、CD8+、CD4+/CD8+):两组治疗6个月后CD8+均较治疗前低,CD4+、CD4+/CD8+均较治疗前高(P<0.05);且观察组CD8+较对照组低,CD4+、CD4+/CD8+较对照组高(P<0.05)。不良反应(11.76%vs8.82%):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CHB治疗中联用复方甘草酸苷、恩替卡韦效果显著,可改善肝功能指标与肝纤维化指标,促进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转阴,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可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炎性因子、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恩替卡韦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指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炎性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Ⅳ胶原(IV-C)、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恩替卡韦可以抑制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炎性因子,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患者肝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联合α1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01—2015-01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88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应用α1b干扰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研究组ALT复常率93.18%、Hbe Ag转阴率79.55%、HBV-DNA转阴率86.36%,均高于对照组的72.73%、52.27%、61.36%(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联合α1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260例失代偿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累计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及Child-Pugh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指标均明显下降,用药3个月、6个月及1年时两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及Child-Pugh评分下降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2年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及HBe Ag阳性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2年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的疗效相当,这两个方案均适用于失代偿乙肝肝硬化患者,但联合用药远期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价格相对合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来,CHB的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上市的治疗药物分为干扰素和NA两大类.前者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后者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