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老年患者选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同时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MVR)(BV)与CABG行二尖瓣成形(MVP)的早、中期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1-06-2017-06因IMR行CABG+MVR(BV)或CABG+MVP的老年患者59例,比较其围手术期超声心动图指标及术后第1、2、3、4、5年随访资料。终点事件为术后死亡、再次行二尖瓣手术、术后出现心力衰竭和二尖瓣重度反流。结果:CABG+MVP(BV)组与CABG+MVP组在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主动阻断时间、心力衰竭及死亡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BG+MVP(BV)组术后重度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CABG+MVP组(P0.05)。CABG+MVP(BV)组与CABG+MVP组手术前后LVEF均无明显差异,术后左心房内径(LAD)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CABG+MVP(BV)组平均生存时间为41.5个月,CABG+MVP组平均生存时间为42.8个月。两组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BG+MVR(BV)与CABG+MVP治疗老年IMR的手术风险、中远期心功能与死亡比例差异不明显。CABG+MVP术后有出现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可能,CABG+MVR(BV)纠正反流满意。  相似文献   

2.
背景退行性变是西方国家二尖瓣关闭不全常见的病因,与二尖瓣置换术(MVR)相比,二尖瓣成形术(MVP)不仅无需长期抗凝,避免了抗凝相关并发症,而且能够有助于左心功能的维护。目前MVR与MVP治疗退行性变的远期疗效尚不明确。目的比较MVP与MVR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3—2008年在俄罗斯巴库列夫心血管外科研究中心接受瓣膜手术的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2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MVP组(129例)和MVR组(14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患者5年、10年累积生存率、无脑卒中发生率及再次瓣膜手术情况。分别根据患者随访终点时死亡情况、脑卒中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42例)和非死亡组(232例)、脑卒中组(30例)和非脑卒中组(24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死亡、发生脑卒中的影响因素。结果MVP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MVR组(P<0.05)。死亡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长于非死亡组,MVP率低于非死亡组(P<0.05)。脑卒中组患者入院时血肌酐、入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非脑卒中组,MVP率低于非脑卒中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VP是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死亡[HR=0.053,95%CI(0.005,0.585)]、发生脑卒中[HR=0.095,95%CI(0.013,0.698)]的保护因素(P<0.05)。MVP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MVR组,10年累积生存率高于MVR组(P<0.05)。MVP组患者5年、10年累积无脑卒中发生率低于MVR组(P<0.05)。MVP组和MVR组患者再次瓣膜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P是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死亡、发生脑卒中的保护因素,对于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MVP者的远期预后优于行MVR者,临床应积极推广MVP。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自身病变致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13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自身病变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marrow术),7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6例行二尖瓣成形术(MVP).3例患者再次转机,1例因左室流出道狭窄解除不满意,1例有残余MR行MVP,1例残余MR行MVR.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31.9±61.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2.7±39.8)min.超声心动图(UCG)显示术后左房大小、左室流出道压差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MVP组有2例因再次MR行MVR.结论 此类患者理想的手术方法是充分切除肥厚的室间隔肌肉,自身有病变的二尖瓣可考虑行MVR或MVP,如果条件许可,应首选MVP.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二尖瓣峡部心房扑动(房扑)患者不同消融策略,探讨复发二尖瓣峡部相关房扑的优化消融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后复发,术中电生理检查明确为二尖瓣峡部相关房扑的患者74例。根据再次消融时不同消融策略分为两组:心动过速下消融组(A组,43例)和复律后窦性心律下消融组(B组,31例)。消融终点均为双侧肺静脉电隔离以及左心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三尖瓣峡部线的双向传导阻滞。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情况下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二尖瓣峡部阻断、肺静脉、左心房顶部线及三尖瓣峡部消融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132.5±29.6)min比(150.2±41.1)min,P=0.044]、透视时间[(23.1±8.6)min比(27.9±7.2)min,P=0.011]和消融时间[(14.0±4.1)min比(16.3±4.7)min,P=0.027]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16.9±6.3)个月,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1)。结论持续性房颤初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二尖瓣峡部相关房扑的患者,复律后窦性心律下消融与心动过速下消融相比更为简化,长期随访窦性心律维持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行二尖瓣成形术(MVP)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IMR于我院行MVP并CABG的患者71例,均应用二尖瓣成形环,并分为软环组38例和硬环组33例。终点事件为术后死亡、再次二尖瓣手术、术后出现二尖瓣重度反流和心力衰竭。随访时间为(20.3±8.5)个月。结果软环组二尖瓣瓣环扩张比例显著高于硬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9%vs 30.3%,P=0.0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术前存在二尖瓣瓣环扩张、心功能(NYHA)>Ⅱ级和室壁瘤患者较无上述各项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更高(Plog-rank=0.018、0.044、0.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二尖瓣瓣环扩张(HR=5.79;95%CI:1.23~27.15)、心房颤动(HR=5.14;95%CI:1.31~20.11)和升主动脉阻断时间(HR=1.03;95%CI:1.01~1.06)是影响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MR行MVP并CABG的患者,二尖瓣瓣环扩张、心房颤动、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是影响其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通过比较60岁以上老年患者风湿性二尖瓣修复(MVP)与生物瓣膜置换(MVR)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评价风湿MVP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和适应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心脏移植及瓣膜外科诊疗中心,行风湿二尖瓣手术60岁以上老年患者82例,其中MVP组25例,MVR组57例。通过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的研究方法,筛选出相互匹配的共28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8例患者中,风湿MVP术与MVR术平均年龄分别64.43岁和65.64岁(P=0.42)。MVP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4d,MVR组患者19.7d(P=0.09)。MVP组与MVR组体外循环时间分别是126.6min和122.6min(P=0.15),阻断时间92.5min和84.4min(P=0.33),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MVP组为40.9mm,MVR组为44.0mm(P=0.57),术后射血分数MVP组为60.4%,MVR组为62.2%(P=0.57)。MV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2例,其中1例死亡。MVP组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老年患者,MVP术在围术期可获得与MVR术相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后及不同心律时,外周静脉血中心房利钠肽(ANP)和脑钠肽(BNP)变化及与血液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功行PBMV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36例,其中窦性心律11例,心房颤动25例。于PBMV术前及术后1天、3天取外周静脉血,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链免疫法测定血浆中ANP、BNP值;用心导管测定左房平均压(LAP)、肺动脉压(PAP);术后1天行超声心动图测左房内径(LAD)、二尖瓣口面积(MVA)、二尖瓣跨瓣压差(MPG)。结果PBMV术后ANP逐渐下降,由术前216.09±73.84pg/mL降至术后1天188.70±59.22pg/mL,术后3天140.70±41.53pg/mL(P<0.05),其中窦性心律组比心房颤动组ANP下降明显(64.09±32.89pg/mL比32.93±25.73pg/mL,P<0.05)。术后,窦性心律组中BNP先升高、后降低,由术前545.50±206.20pg/mL升至术后1天662.00±270.16pg/mL,术后3天降至430.05±206.30pg/mL(P<0.05);而心房颤动组BN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天与术前比较,ANP降低(ΔANP)与LAP下降相关性最好(r=0.565,P<0.01),BNP的差值(ΔBNP)与MPG的差值(ΔMPG)呈负相关(r=-0.474,P<0.05),而ΔANP/ΔBNP与MPG下降负相关(r=-0.556,P<0.05)。结论PBMV术后,窦性心律患者比心房颤动患者血浆中ANP、BNP下降明显。PBMV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ΔANP/ΔBNP比值是反应MPG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同期行优化的迷宫IV术,在治疗二尖瓣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136例二尖瓣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我科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其中63例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经典的迷宫IV术(经典组),73例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优化的迷宫IV(优化组)。经典组男28例,女35例,年龄38~70岁,平均(56.7±12.5)岁;优化组男33例,女40例,年龄42~72岁,平均(58.6±14.3)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超声心动图结果、围术期资料、出院时及随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分析二尖瓣置换同期行优化的迷宫IV术,在治疗二尖瓣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结果:优化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胸腔引流量均短于经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ICU滞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出院时、术后3、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6个月LAD、LVEDD、L...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的远期疗效。方法:31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充分抗凝治疗后,全部采用改良Inoue法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318例心房颤动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成功296例,成功率为93.1%。失败22例,其中仅1例患者术中发生脑动脉栓塞。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术后左心房平均压、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口面积、跨瓣压差及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108例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后平均随访75±26(12~146)个月,术后远期随访可见二尖瓣口面积仍明显大于术前,跨瓣压差及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术前,近期随访结果均与远期随访结果相近似,亦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经过充分的抗凝治疗后,施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是安全的;且其近期和远期疗效皆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直接比较标准的二尖瓣置换术(MVR)和二尖瓣修补术(MVP)在踏车试验时各自对心室射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各选择10例单纯二尖瓣返流患者(病程>6月),分别作MVR和MVP进行对照研究。二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心率、血压、手术前左室容量、射血分数及手术至试验间隔时间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瓣膜形态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根据Wilkins超声二尖瓣形态学积分,将385例二尖瓣狭窄患者分为>8分组(125例)和≤8分组(260例).均采用改良Inoue法对患者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术后进行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成功370例,>8分组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的成功率低于≤8分组(92.8%比97.7%,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各项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与≤8分组(254例)比较,>8分组(116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后左心房平均压、肺动脉收缩压、跨瓣压差及二尖瓣瓣口面积的改变值均较小[分别为(14.22±5.02)mm Hg(1 mm Hg=0.133 kPa)比(15.44±5.19) mm Hg、(26.13±9.27) mm Hg比(31.93±9.98)mm Hg、(9.21±4.11)mm Hg比(10.16 ±4.21)mm Hg和(1.02±0.15)cm2比(1.20±0.22)cm2,均P<0.05].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成功且完成远期随访[(78±20)个月]的患者共353例,两组患者各项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与≤8分组(245例)比较,>8分组(108例)左心房平均压、肺动脉收缩压、跨瓣压差及二尖瓣瓣口面积的改变值均较小[分别为(13.28±5.06) mm Hg比(14.77±5.17)mm Hg、(21.19±9.17) mm Hg比(28.92±9.91) mm Hg、(7.30±4.40)mm Hg比(9.16±4.28)mm Hg和(0.92±0.17)cm2比(1.07±0.20)cm2,均P<0.05],且再狭窄发生率较高(20.4%比8.2%,P<0.05).结论 二尖瓣瓣膜形态是决定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超声二尖瓣形态学积分低的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成功率较高,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疗效较好,再狭窄发生率较低,治疗方案可优先选择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冷冻消融迷宫手术和二尖瓣手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及巨大左心房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冷冻消融迷宫手术的心房颤动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162例患者,分为两组:大左心房组(LAD≥60 mm)62例,非大左心房组(LAD60 mm)100例,于出院时,术后1、3、6、9、12、24个月进行随访。用倾向性评分(PSM)的方法匹配后对比其安全性及疗效指标。结果:大左心房组有1例患者(0.6%)在围术期死亡,其余患者完成2年随访。安全性指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临时起搏器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两组分别为18.2%(8/44)和11.1%(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疗效指标:两组术后窦性心律恢复率:两组分别为79.5%(35/44)和84.4%(38/45),左心房收缩功能恢复率:术后2年两组分别为68.2%(30/44)和68.9%(31/4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冻消融迷宫手术和二尖瓣手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及巨大左心房安全性较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CABG+二尖瓣成形(MVP)两种手术方法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入排标准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125例,随访时间12个月,根据手术方式分为CABG组和CABG+MVP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在院病死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EF、LVEDD、二尖瓣反流面积、随访期病死率、MACCE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内动脉使用率(69.9%vs. 57.1%,P0.05)、旁路移植支数[(3.05±0.66)vs.(2.95±0.59)支,P0.05]、悬红[(1.73±2.77)vs.(2.57±4.48)U,P0.05]、血浆[(139.7±300.8)vs.(190±375.63)mL,P0.05]、血小板[(0.31±1.31)vs.(0.24±0.7)U,P0.05]使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ABG+MVP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CABG组[(348±87.1)vs.(236.79±65.3)min,P0.001]。两组在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 9.5%,P0.05)。但CABG组IABP使用率(15.7%vs. 33.3%,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26.0(21.0,52.0)vs. 46(24.3,70.5)h,P0.05],ICU滞留时间[42.0(23.2,65.9)vs. 63.4(44.3,118.8)h,P0.05]、术后心房颤动(0 vs. 14.3%,P0.05)、二次开胸(1.2%vs. 9.5%,P0.05)、术后肾衰竭(1.2%vs. 9.5%,P0.05)、低心排发生率(3.6%vs. 19%,P0.05)、总住院时间[(11.1±4.3)vs.(13.8±6.6)d,P0.05]均低于CABG+MVP组。两组随访MACCE事件发生率(6.25%vs. 5.26%,P0.05)、病死率(6.25%vs. 5.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去死亡病例,对比两组超声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术后EF [(52.2±8.8)%vs.(50±9.8)%,P0.05]、术后LVEDD [(49.7±6.1)vs.(49.8±6.3)mm,P0.05]、术后二尖瓣反流面积[1.7(0,2.7)vs. 0.6(0,2.4)cm~2,P0.05]、随访EF [(56±8.8)%vs.(52.8±9.1)%,P0.05]、随访LVEDD [(49.8±5.6)vs.(50.9±5.6)m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年期随访二尖瓣反流面积CABG+MVP组明显少于CABG组[2.4(1.3,3.6)vs. 0.8(0.4,2.2)cm~2,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行OPCABG治疗术后并发症少,中期疗效满意,或可作为此类患者一种可选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冠心病伴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行不停跳冠脉搭桥单纯血运重建手术后对二尖瓣反流的影响.探讨冠心病伴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治疗策略.方法 对59例冠心病伴中度IMR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对30例冠心病伴中度IMR行体外循环下搭桥术(CABG)同期二尖瓣成形术(MVP).术后随访7~71(35.69±17.88)个月,比较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二尖瓣反流程度、心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平均吻合血管数无差异;OPCAB组术后引流量平均(591±346)ml,明显少于CABG+MVP组[(706±371)ml],P〈0.05.术后6个月两组NYHA心功能均优于术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BG+MVP组IMR减轻程度明显大于OPCAB组(P〈0.05);OPCAB组术后LVEDD无改善,CABG+MVP组术后LVEDD减小(P〈0.05);两组术后LVESD均无明显变化;术后LVEF两组均改善(P〈0.05),改善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PCAB单纯血运重建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及二尖瓣反流程度都得到了显著改善.虽然二尖瓣成形术在降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方面更有效.但对于中度IMR和有高度手术风险的患者,OPCAB可能是更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肺动脉高压(PAH)是二尖瓣狭窄患者行二尖瓣膜手术时所应重视的问题,但目前二尖瓣狭窄合并PAH患者二尖瓣置换术指征仍未达成共识,且PAH严重程度对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预后等的影响结论不一。目的探讨PAH严重程度对行二尖瓣置换术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6年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外二病区行二尖瓣置换术的二尖瓣狭窄合并PAH患者52例,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轻度组(n=12)、中度组(n=25)、重度组(n=15)。比较3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人工瓣膜(机械瓣膜/生物瓣膜)植入情况,三尖瓣成形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左心房血栓清除术、左心房折叠术应用情况,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6个月、1年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房直径、右心室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PASP,随访期间再次手术情况。结果 (1)3组患者围术期无一例死亡;3组患者植入机械瓣膜/生物瓣膜情况,三尖瓣成形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左心房血栓清除术及左心房折叠术应用情况,CPB时间,ACC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长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2)重度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轻度组、中度组(P0.05)。(3)时间、方法在右心室直径、PASP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左心房直径、LVEF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左心房直径、右心室直径、LVEF、PASP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左心房直径、右心室直径、PASP上主效应显著(P0.05),在LVEF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3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左心房直径、右心室直径短于术前,PASP低于术前(P0.05);重度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左心房直径、右心室直径长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ASP个月,无一例再次手术。结论与合并轻中度PAH患者相比,合并重度PAH的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心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窦性心律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即刻P波离散度(Pd)变化与左心房(左房)平均压(LMAP)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成功进行PBMV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窦性心律患者32例,测量PBMV术前、术后即刻Pd、LMAP、二尖瓣口面积(MVA)及左房大小(LAS),计算Pd变化值,并与LMAP、MVA和LAS变化值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BMV术后即刻Pd与LMAP明显减小(P<0.05)、MVA明显增加(P<0.05)、LAS无明显变化(P>0.05);Pd变化值仅与LMAP变化值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窦性心律患者PBMV术后即刻Pd变化与LMAP变化可能有关,提示心房牵张可能是引起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窦性心律患者Pd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环肺静脉消融(CPVI)联合连续心房碎裂电位(CFAE)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64例经药物治疗无效且有症状的持续性心房颤动(PeAF)患者,CPVI后分为转复窦性心律(A 组)及未转复窦性心律组(B 组),未转复窦性心律患者行左心房连续CFAE(CFE-mean≤70ms)标测与消融后,分为转复窦性心律组(B1 组)与未转复窦性心律组(B2 组).两者终点分别为消除所有肺静脉电位与连续CFAE 或转复窦性心律.结果 A 组年龄、术前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手术前后心房颤动周长(AFCL)明显高于B 组(P<0.05).B1 组术前LAD、LVEDD 及手术前后AFCL 明显高于B2 组(P<0.05).A 组15 例(23%)与B1组21 例(45%)直接转复为窦性心律,B1组患者中3 例(6%)二尖瓣峡部依赖与2 例(4%)三尖瓣峡部依赖心房扑动经线性消融后转为窦性心律,1 例(2%)二尖瓣环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消融后转为窦性心律,28 例(57%)维持心房颤动患者行体外直流电复律成功.随访(5.8±2.3)个月,36 例(56%)维持窦性心律,A 组发生3 例(20%)快速性房性心动过速,明显低于B 组25例患者(51%,P<0.01).B1组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动过速,低于B2组患者(33%、64%,P<0.01).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CPVI 联合连续CFAE 指导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有效安全,CPVI及CFAE消融对于心房电解剖重构程度较低患者的消融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对112例ASD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行ASD修补+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手术(标准迷宫Ⅳ)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成功完成手术,主动脉阻断和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65±12)vs.(90±11)min,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时间为(18±6.5)min,开放循环后窦性心律85例(75.9%),结性心律16例(14.3%),心房颤动心律11例(9.8%),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2.1)d,术后随访105例,随访3~60个月,平均(28±6)个月,窦性心律65例(61.9%),结性心律11例(10.4%),心房颤动心律29例(27.6%),本组无死亡。结论:ASD修补术同期心房颤动迷宫Ⅳ手术安全可行,疗效确切,不增加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心内膜微波消融术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效果。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3例在二尖瓣手术中行心内膜微波消融治疗,另外33例设为对照组,单独行瓣膜手术。结果微波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长于对照组(63.818±17.738 min vs 47.545±18.018 min;108.879±32.191 min vs 85.333±22.885 min。P均<0.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2.3±1.4年,微波组中24例(72.7%)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中5例(15.2%)为窦性心律,两组比较,P<0.05。术后6个月、2年,微波组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2年,微波组三尖瓣返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效果确切,可延缓术后左房内径变大及三尖瓣返流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对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成功施行PBMV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窦性心律21例,心房颤动9例)术前、术后20 min及术后24 h的血浆BNP浓度,与8例对照者比较,并将BNP浓度与血流动力学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术前30例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者(P<0.01);且与平均左心房压(r=0.441,P< 0.05)和肺动脉压(r=0.488,P<0.01)呈正相关。心房颤动患者与窦性心律患者BNP浓度无明显差异。术后20 mim及术后24 h窦性心律患者BNP浓度较术前显著下降(P均<0.05),术后24 h左心室舒张末容量(P<0.01)和每搏输出量(P<0.05)较术前相应增加,左心室舒张末压不变;术后20 min的BNP浓度变化与平均左心房压变化(r=0.696,P <0.01)及肺动脉压变化(r=0.456,P<0.05)呈正相关。术后心房颤动患者BNP浓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变,左心室舒张末容量和每搏输出量相应不变,左心室舒张末压术后20 min较术前增加(P<0.01)。结论: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BNP浓度升高和左心房压及肺动脉压升高相关。心脏节律对球囊扩张术后血浆BNP的变化起重要作用,BNP是反映窦性心律患者球囊扩张术后左心房压及肺动脉压变化的敏感指标,但这一指标不适用于心房颤动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