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干扰反应抑制缺陷与注意缺陷、冲动行为障碍的关系,为开展特殊儿童群体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2--12月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就诊的32名ADHD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来自当地某小学的36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被试内实验设计.以视觉持续性测验(CPT)、相似图形匹配测验(MFFT)评估ADHD儿童的注意缺陷、冲动行为障碍;采用Simon任务对ADHD儿童的干扰抑制缺陷进行检测,以被试的错误率效应量为干扰抑制缺陷指标.结果 Simon任务中,ADHD儿童的错误率效应量为(11.00±8.09),正常儿童组为(4.79±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P<0.01);Simon任务错误率效应量与视觉CPT漏报率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16,P>0.05),与MFFT错误数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48,P<0.01),但线性回归无统计学意义(P=0.06).ADHD组与对照组儿童Simon任务中的错误率效应量9.16可考虑作为ADHD的划界值.结论 ADHD儿童存在干扰反应抑制缺陷,干扰抑制缺陷与冲动行为障碍存在正相关,与注意缺陷无相关性.被试在Simon任务中的错误率效应量若高于9.16,可考虑为ADHD儿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ADHD儿童冲动行为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进一步探索不良情绪与冲动症状的关系。方法以2005年1月-2007年7月就诊的187名(8~12岁)ADHD儿童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年龄相当的126名为儿童对照组。2组儿童分别完成Barratt冲动性量表和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结果冲动组、ADHD非冲动组和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冲动组在除社交恐怖以外的焦虑各分量表及总分、抑郁总分上高于ADHD非冲动组和对照组(P值均0.05),在学校恐怖和抑郁总分上高于ADHD非冲动组(P值均0.05);ADHD非冲动组的躯体/惊恐和分离焦虑得分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Bar-ratt冲动性量表的3个因子及总分与除社交恐怖外的焦虑各分量表及焦虑总分、抑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ADHD儿童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焦虑抑郁情绪越强烈,冲动行为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于学龄期儿童的精神障碍,指儿童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核心缺陷是以注意障碍为特征的认知功能缺陷,通常伴有学习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等多种综合症.已有研究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会随着年龄发展出现物质滥用、学习困难、情绪紊乱、退学等问题[1].虽然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的研究不尽相同,Douglas提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由于认知—神经心理缺陷,尤其是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方面的缺陷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核心缺陷,使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执行功能的研究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社会功能特征,为改善ADHD儿童社会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父母版(SNAP-Ⅳ)、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WFIRS-P)及儿童困难问卷(QCD),对首次就诊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卫生科的192名单纯ADHD儿童、243名共患ODD的ADHD儿童,以及珠海市某学校118名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3组儿童SNAP-Ⅳ量表注意缺陷因子得分分别为[1.9(1.7,2.1),1.8(1.6,1.9),1.0(0.6,1.2)],多动冲动因子得分分别为[1.8(1.4,2.1),1.6(1.1,1.8),0.7(0.2,1.0)],对立违抗因子得分分别为[1.6(1.5,1.9),1.0(0.8,1.1),0.8(0.5,1.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268.44,237.97,418.66,P值均<0.01)。3组儿童WFIRS-P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分别为家庭[0.8(0.6,1.1),0.6(0.3,0.8),0.3(0.1,0.6)];学习和学校[0...  相似文献   

5.
分析乌鲁木齐市6~14岁儿童不同亚型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帮助ADHD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家庭生活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从乌鲁木齐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3所小学2 066名儿童中筛选出有ADHD可能的儿童,使用访谈及DSM-Ⅳ的诊断标准确定ADHD各亚型,并考察ADHD各亚型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及主要行为问题.结果 最终确定ADHD儿童97名,检出率为4.7%.混合型ADHD儿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问题的检出率较高(65.6%,28.1%,59.4%,25.0%),注意缺损型品行问题及学习问题的检出率较高(34.0%,58.0%),多动冲动型品行问题及冲动多动问题检出率较高(33.3%,60.0%).结论 乌鲁木齐市6 ~14岁ADHD儿童行为问题较突出,不同亚型主要行为问题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6.
探索伴或不伴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s syndrome,AS)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社会功能特征,为改善ADHD儿童的社会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父母版及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对2016年7月-2018年6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首次就诊的25例ADHD合并AS儿童、111例单纯ADHD儿童及珠海市150名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伴或不伴AS的ADHD儿童都存在明显的ADHD核心症状,与正常对照儿童比较,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7.03,63.58,P值均<0.01);伴有AS的ADHD儿童与单纯ADHD儿童在ADHD核心症状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伴或不伴有AS的ADHD儿童在家庭、学习和学校、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社会活动、冒险活动6个维度及总分上都存在明显的功能缺陷,与正常对照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27,53.34,17.61,9.72,53.04,17.23,58.51,P值均<0.01);伴有AS的ADHD儿童在社会活动维度上的功能损害明显严重于单纯ADHD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或不伴有AS的ADHD儿童在其余维度上的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伴或不伴有AS的ADHD儿童都存在ADHD核心症状以及明显的社会功能缺陷;伴有AS的ADHD儿童在社会活动上的功能缺陷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发展性阅读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视动整合能力特点, 为该群体儿童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7-11月,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从新疆某地区7所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阅读障碍组(D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ADHD)、共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各56名, 比较视动整合能力及其相关因素差异, 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究相关因素对视动整合能力的预测作用。  结果  共病组视动整合能力及视知觉得分(95.05±14.01, 12.71±7.40)低于DD组(104.77±17.19, 23.04±11.48)、ADHD组(104.01±14.11, 25.70±10.74)和对照组(129.80±12.91, 44.05±16.56)(F/Z值分别为58.24, 110.49, P值均 < 0.05);共病组视觉工作记忆得分(73.64±5.36)低于对照组(78.96±4.68)(P < 0.05), 与DD组(74.48±7.06)、ADHD组(75.98±7.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视知觉、年龄、智商、视觉工作记忆均可预测DD共患ADHD儿童的视动整合能力(R2值分别为0.32, 0.17, 0.11, 0.04, P值均 < 0.05)。  结论  DD共患ADHD儿童较单纯DD和ADHD儿童视动整合能力和视知觉能力受损更加严重, 视知觉、年龄、智商、视觉工作记忆能对DD共患ADHD儿童的视动整合能力发展结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为ADHD儿童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滨州市4263名6~16岁儿童,通过家长填写注意力及多动问题问卷和CBCL量表来完成儿童ADHD和行为问题的评估,比较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结果筛查出ADHD儿童273名,6~16岁儿童ADHD的总患病率为6.4%,其中男童(8.9%)高于女童(4.1%)(χ2=32.06,P0.01),6~11岁组(7.7%)高于12~16岁组(5.3%)(χ2=9.900,P=0.002)。ADHD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55.29%)明显高于对照组(9.78%)(χ2=214.749,P0.01),不同性别和年龄段ADHD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均高于非ADHD儿童(P值均0.01)。除6~11岁女童的性问题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年龄组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表现为ADHD组高于对照组。结论ADHD儿童易伴发多种行为问题。诊治ADHD时应重视伴发的行为问题对儿童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教养方式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系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教养方式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病率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ADH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深圳市龙岗区3 520名幼儿父母的行为习惯、教养方式进行调查.按教养方式不同将幼儿分为暴露组(不良教养方式)和非暴露组进行3 a的追踪,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儿童ADHD患病率.结果 学龄前儿童ADHD患病率为14.4%,其中男童为16.6%,高于女童的11.7%(P<0.01).x2检验显示,母亲吸烟、饮酒,溺爱、父母打骂孩子等16个因素对儿童ADHD患病率有影响(P值均<0.05).多元Cox回归分析表明,母亲吸烟(RR=4.409)、溺爱(RR=1.428)、父亲责骂孩子(RR=1.404)、母亲打孩子(RR=1.401)、母亲心情不好骂孩子(RR=1.376),对儿童ADHD患病率有显著影响(P值均<0.01).结论 父母不良教养方式是儿童ADHD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陈琳  许诗玮  罗学荣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2):1856-1858+1862
目的了解长沙市大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现况,为有效干预ADHD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长沙市2所大学共8 080名学生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中文版文德犹他ADHD成人评定量表、世界卫生组织(WHO)成人ADHD自评量表v1.1症状自评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进行问卷调查,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大学生ADHD检出率为7.2%。单因素分析显示,ADHD的发生在性别、躯体以及精神疾病史、精神疾病家族史、与母亲/父亲关系、吸烟、饮酒和网络成瘾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68,22.25,43.15,20.73,18.61,43.05,22.81,53.55,719.65,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精神疾病史、饮酒频繁、网络成瘾与ADHD发生均呈正相关,而性别(女性)和与父亲相处和睦与大学生ADHD发生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大学生中ADHD不容忽视,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与罹患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患儿行为与父母间冲突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Ⅳ版)》(DSM-Ⅳ)中ADHD和诊断标准的门诊儿童,ADHD伴ODD者33例(占总数的55%)为共患组,单纯ADHD者27例(占总数的45%)为ADHD组。由儿童填写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量表(Children's Perception of Interparental Conflict Scale,CPIC),其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数据结果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共患组在CPIC各因子及总分得分均显著高于ADHD组(P0.05),焦虑/抑郁问题、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外化性行为问题的得分及行为问题总分显著高于ADHD组(P0.05);2)相关分析发现,共患组儿童社交问题、注意问题、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外化性行为问题与感知到的婚姻冲突存在相关性;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保留在模型中的变量有自我归因(P=0.005,OR=1.489),应对效能(P=0.026,OR=1.329),冲突频率(P=0.019,OR=1.254)。结论共患组儿童有更多的行为问题,可能与父母婚姻间冲突有关,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中的自我归因、应对效能、冲突频率增加了ADHD共发ODD的危险,提示对共患有ODD、ADHD的儿童进行治疗时,不仅要注意调节其父母关系,更要引导儿童正确看待婚姻冲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情况及其与家庭特征的关系,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山东省滨州市抽取的2 136名4~5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专家访谈的方法对调查中筛查出的可疑患儿进行确诊.结果 滨州市2 136名4~5岁儿童中检出ADHD125例,ADHD检出率为5.9%;其中男童检出84例,检出率为7.3%,女童检出41例,检出率为4.1%;男童的ADHD检出率高于女童(χ2=9.87,P<0.01);125例确诊ADHD患儿中,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分别为57、44和24例,分别占45.6%、35.2%和19.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童、重组家庭、母亲体弱多病、母亲在家庭中使用暴力和父母亲之间关系不和睦是儿童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良家庭环境是儿童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抑制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是否存在抑制功能缺陷。【方法】运用反应/不反应任务、停止信号任务、Stroop色-字任务对100名ADHD儿童和对照组儿童进行抑制功能测试,运用多变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两组儿童在反应抑制功能上差异有显著性,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ADHD组儿童在反应/不反应任务的反应时变异、停止信号任务的停止信号反应时及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变异、Stroop色-字测试的干扰分(反应时及错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控制FIQ后方差多变量分析及协方差分析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DHD儿童在反应抑制功能领域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4.
探讨儿童血清叶酸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之间的关系,为指导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包头市某小学全体在校生进行筛查,以筛查出的78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为病例组,选择年龄、性别一致且没有血缘关系的87名儿童为对照组,统一进行专业采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叶酸的测定.结果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与正常儿童组间血清叶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评价Conners教师问卷及父母问卷各因子与血清叶酸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焦虑方面血清叶酸不足组儿童的得分明显高于血清叶酸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焦虑与血清叶酸值呈负相关(r=-0.166,P<0.05).结论 血清叶酸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没有直接影响,但与儿童焦虑情绪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亲职压力差异,探讨ADHD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亲职压力之间的关系,为ADHD儿童的科学干预提供数据. [方法] 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亲职压力简表(PSI-SF)对92例ADHD患儿与124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探讨ADHD儿童CBCL及PSI-SF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 ADHD组儿童的行为问题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ADHD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总分、亲职困扰分量表分、亲子互动失调分量表分、困难儿童分量表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并且与其行为问题呈正相关(P<0.01). [结论] ADHD儿童比正常儿童行为问题多,ADHD儿童父母普遍存在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ADHD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亲职压力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与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共病(CAT)男生家庭环境与行为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共病(CAT)组、ADHD组、TD组及正常对照组(N组)各50例男童分别进行评估。 【结果】 FES-CV中,CAT组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及组织性得分低于N组,矛盾性、独立性得分高于N组(P<0.01),知识性得分低于TD组(P<0.05)。CBCL中CAT组所有10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强迫性得分高于ADHD组(P<0.05),除分裂性和强迫性之外的其余因子得分均高于TD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FES-CV中的亲密度与CBCL中的强迫性、社会退缩、多动、攻击、违纪,情感表达与抑郁、多动、攻击,知识性与体诉,娱乐性与攻击性等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 【结论】 CAT男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功能缺陷,其不良的家庭环境与患儿的行为问题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生活方式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的关联,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方法 2014年选择马鞍山市区91所幼儿园16 439名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的行为生活方式和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并采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评估儿童的ADHD症状。将参加户外运动情况、学习日和周末看电视、学习日和周末玩电子产品的时间、挑食、喜欢的口味、睡眠时间、学习日和周末入睡的时间10个变量组成行为生活方式指数。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行为生活方式指数总分为10分,平均值为(2.64±1.78)分。调整了人口统计学信息以及户外运动时间、进餐时间、喜欢吃的食物类型及午睡习惯后,行为生活方式指数中分组(2~3分)和高分组(≥4分)是ADHD症状的危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1.78(1.50~2.12)和2.82(2.37~3.35)。结论 学龄前儿童ADHD症状的发生与日常行为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提示开展促进积极生活和健康饮食的干预项目,对预防和减少学龄前儿童ADHD症状的发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伴和不伴对立违抗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智力和反应抑制功能特点,为证明ODD是否会加重ADHD认知损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1月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的ADHD共患ODD(ADHD+ODD)、单纯ADHD(ADHD)、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儿童各30例,采用韦氏儿童智力测试第四版(WSIC-Ⅳ)对其进行智力测试,Stroop效应测试对其反应抑制功能进行评估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病例组在智力测试方面,言语理解、工作记忆、加工速度、认知效率指数、总智商方面均落后于对照组(F=3.663、5.761、5.436、9.468、6.412,P均<0.05);ADHD+ODD组的一般能力指数落后于正常对照组(F=2.751,P<0.05);两病例组在反应抑制功能测试中的字义干扰时间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10,P<0.05);两病例组之间智力及反应抑制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703、0.578,P均>0.05)。结论 ADHD儿童智力及反应抑制功能均落后于正常儿童,共病ODD会加重ADHD的儿童一般能力损害,但不会加重反应抑制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生情况、学龄前儿童忽视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儿童忽视与学龄前儿童ADHD发生的关系,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方法 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无锡市604名3~6岁儿童进行ADHD的患病情况调查;应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上述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无锡市学龄前儿童ADHD患病率为5.0% (30/604);无锡市3~6岁儿童的总忽视率为27.5% (166/604),忽视总分值为151.4,总忽视度为41.6(151.4/364×100);学龄前ADHD儿童受忽视率、忽视度显著高于正常儿童(x2=10.584,P<0.01;t=2.634,P<0.05);两组儿童在身体、情感、教育、医疗层面的忽视具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309、2.373、2.142、3.202,均P<0.05);情感、教育、医疗层面的忽视为学龄前儿童ADHD产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学龄前ADHD儿童的忽视状况较正常儿童更为严重,情感、教育、医疗层面的忽视在学龄前儿童ADHD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