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辉  于继清  凡长春  林雅洁 《人民军医》2008,51(12):793-793
目的:探讨两种术式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7例(56眼),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4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2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未有效控制视力下降3眼,对照组7眼,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眼压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或联合房角分离术,均能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通过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87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观察其治疗后患者的滤过泡,眼压及视力的变化情况以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滤过泡形成,眼压呈降低的趋势,视力亦表现为升高的趋势。结论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具有明显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老年青光眼伴白内障运用超声乳化与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集老年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分组.单纯采用小梁切除术的60例患者设为A组,采用超声乳化与小梁切除术的60例患者设为B组.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术后3个月B组的前房深度和眼压优于A组(P<0.05).术后3个月B组视功能优于A组(P<0.05).A组并发症和B组差异微小(8.3%比6.7%,P>0.05).结论 老年青光眼伴白内障运用超声乳化与小梁切除术治疗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将其推广.  相似文献   

4.
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小梁切除术是减轻眼损害,促使视力恢复的最佳治疗方法。闭角型青光眼以其术后并发症多,发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尤其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加强闭角型青光眼围手术期的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对建立友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现仅就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粱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8例20眼,均伴有晶状体混浊,矫正视力〈0.3,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1~6个月,对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0眼患者术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有晶体混浊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眼科2014年1-12月收治的15例(15眼)患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患者,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施行23G玻切头前段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切开术。术后观察、比较的指标包括: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状况及手术并发症。所有研究对象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 15例患者(15眼)术后视力较术前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4例患者眼压控制良好,眼压由术前的(39.48±2.43)mm Hg下降至术后的(14.20±3.62)mm Hg(P<0.01);1例患者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15例患者前房均形成,术后前房深度增至(2.06±0.04)mm,较术前明显加深(F=9.68,P<0.01);术后6个月角膜均透明,无角膜内皮失代偿、眼压失控、眼球感染、球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有效,并且避免了传统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易发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3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法,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研究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的术法为小梁切除术,研究组采取的术法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组间对比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凡文博 《航空军医》1995,23(3):164-165
自1988年以来,我们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人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窦小梁切除术,共治疗2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例25眼,均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病人。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45—78岁。术前视力光感10例,手动/眼前11例,指数/眼前4例。眼压可用药物控制在正常范围者14例,不能控制的11例。25例病人均不同程度合并有房角闭锁、虹膜萎缩、瞳孔后粘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6例(56眼),术前房角开放超过1800,均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8~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房角的变化。结果术前平均眼压(19.45±5.01)mmHg,术后平均眼压(10.11+2.9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CT者36例,术后周边前房深度≥1CT者43例,所有眼术后房角加宽,大部分开放,术前视力≤O.05者18眼,占32.14%,术后视力t〉0.3者35眼,占62.5%,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房角开放超过180。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单纯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较好地控制眼压,并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种抗青光眼手术后并发症。方法:显微镜下行巩膜板层下咬切术、小梁切除术及虹膜根切术共656例708眼。结果:发生术后并发症28例30只眼。结论:发生术后浅前房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开角型青光眼多于闭角型青光眼,巩膜下咬切术多于小梁切除术,高龄及高血压患者较常见;术后高眼压、散光及前房出血则主要与手术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接受不同方式治疗的60例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共60眼,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患者,分别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加小梁切除术;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治疗前后的前房深度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的术后矫正视力情况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三组患者治疗后的前房深度均高于治疗前,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房角开放程度以及眼压情况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在做到简单有效的手术前提下,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防止手术不成功造成的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43例47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方法:对所有病例行小梁切除术、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随诊1-2年,视力0.8以上13眼(27.66%),0.5以上22眼(46.80%),眼压全部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手术,术眼视力得到很好矫正,眼压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而且缩短了住院时间,避免了分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纯的白内障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单纯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16例20眼)术前和术后常规做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非接触眼压计检查,前房深度检查及前房角镜检查,随访1~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前眼压(16~36mmHg,平均眼压27.8mmHg)与术后眼压(19~20mmHg,平均17.6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前前房深度(1.31±0.62)mm,与术后平均前房深度(2.56±0.68)mm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所有病例前房角均重新开放或部分开放增宽。结论:单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可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眼压的变化,以观察此手术治疗不同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3例(62只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1例(28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34只眼).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及前房深度的变化,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定期随访眼压并分析.结果:62眼中2眼视力无改善,余60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分别行术前与术后t检验,p值均为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及后期随访各时段眼压行t检验,术前、随访1个月、6个月、1年时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2眼术后前房轴深均明显加深,周深≥1CT54眼,术后房角均不同程度开放.术中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术后21眼一周内出现虹膜炎性反应,用药后炎性反应消退.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个可优选的手术方式,同时提示我们对于不同的闭角型青光眼,需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非超乳小切口与超乳摘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A组(n=58,67眼)采用非超乳小切口摘除术治疗,B组(n=60,70眼)采用超乳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3个月视力、散光度数及后囊破裂、虹膜损伤、前房积血、角膜水肿及瞳孔变化等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d及1月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散光度数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术后3d及1月散光度数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A组患者后囊破裂、虹膜损伤、前房积血、角膜水肿及瞳孔变化等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39%)与B组(30.00%)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非超乳小切口与超乳摘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相似,未明显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前者不需昂贵医疗设备,医疗费用较低,适宜应用于农村及贫穷地区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的小切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79例(772眼)原发闭角青光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14眼行复合小梁切除术,B组:458眼行改良的小切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随访一年,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并发症等。结果:A、B两组术后早期结膜渗漏X=4.95,P<0.05有显著性差异,随访一年有效率过泡、眼压、及视力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改良的小切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较好的防止术后组织瘢痕形成,是简单易操作、安全,经济、并发症较少的治疗青光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32例(58眼)。术后随访6~18月,对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前患者眼压(33.22±3.17)mmHg,术后1天、2周、6月眼压分别为(18.29±6.13) mmHg、(16.16±2.91) mmHg、(15.95±2.41) mmHg。术后各时间段眼压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55眼(94.83%)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前前房深度(2.15±0.26)mm,术后前房深度为(2.89±0.15)mm,术后前房深度明显加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UBM及房角镜下显示房角开放。结论超声乳化联合软性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激光虹膜成形术与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近期视力矫正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急性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9例62只眼,按照双盲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激光组两组。对照组患者29例30只眼,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观察组30例32只眼,采用激光虹膜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激光治疗波长532 nm,光斑直径400μm,功率200~500 mW,曝光时间0.2 s。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功能型滤泡形成情况;术后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VA)和眼压变化(intraocular pressure,IP);术后7d,1和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度。并记录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功能型滤泡形成率(87.5%)高于对照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CVA、UVA和IP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d,1和3个月,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度与术前比较,均不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8%)显著低于对照组(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虹膜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缓解患者眼内压、恢复眼内生理形态、改善视力功能,并发症风险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联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2007年6月期间我科20例20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眼眼压经治疗后均正常,滤过泡隆起,并发症角膜水肿、人工晶体前纤维性渗出膜经药物治疗3~10 d后吸收。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眼科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患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2例(42只眼),年龄55~82岁,平均(65.5±6.8)岁。入选患者中房角粘连≤180°,视野缺损≤100 db。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技术+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随访患者眼压为(13.16±4.7)mmHg。比术前控制眼压(25.30±6.10)mm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前房加深房角加宽。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4~8行,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