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和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抽取丰台区4所小学一~六年级共2 668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营养相关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的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因素影响.结果 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87.4%,早餐营养充足的占11.3%;经常吃零食、挑偏食、经常吃水果和经常吃西式快餐等饮食行为的比例分别为35.3%,75.0%,73.1%,3.9%.小学生的饮食行为与其性别、年级、母亲文化程度、家长营养知识水平及家长食物选择倾向有关(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应广泛开展学校营养教育和学生饮食行为干预,促进学生良好饮食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了解河南省中学生饮食行为现况和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初中和高中学生共29 83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4%的学生经常喝汽水饮料,17.0%的学生经常吃甜食,16.0%的学生经常吃油炸食品,2.6%的学生经常吃西式快餐,14.7%的学生经常吃路边摊,39.4%的学生有挑食行为.仅31.2%的学生经常吃水果,61.2%的学生经常吃蔬菜,89.4%的学生经常吃早餐,34.9%的学生至少每天喝1杯牛奶(豆浆、酸奶、豆奶).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中及缺乏体力活动(看电视、上网、玩电子游戏≥4h)是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城市、男生、高年龄段、学习成绩好、经常体育锻炼是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饮食行为已成为河南省中学生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且与缺乏体力活动密切相关.应尽早进行营养干预,促进中学生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了解青少年水果/蔬菜摄入行为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为进行有效的营养环境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辽宁、贵州城乡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3 16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水果摄入达标率为24.2%,蔬菜摄入达标率为44.1%.水果摄入不足的家庭环境危险因素包括缺乏父母的帮助(OR=1.230)、家庭允许规矩差(OR=1.161)、家庭可及性差(OR=1.506);蔬菜摄人不足的家庭环境危险因素包括蔬菜的家庭可及性差(OR=1.181)、母亲受教育水平低(OR=1.117).结论 家庭环境是中小学生水果/蔬菜摄人的重要影响因素.对青少年水果/蔬菜摄人行为进行干预,应注意改善家庭营养环境. 相似文献
5.
了解省会城市初中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与饮食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改善初中生饮食结构,提高健康素养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沈阳市、南京市、海口市共对2 614名省会城市初中一~二年级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及饮食行为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省会城市初中生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73.27±7.45)分,3个城市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53,P<0.01).不良饮食行为方面,存在挑食或偏食行为的比例为33.86%,经常吃洋快餐的比例为43.27%.3个省会城市初中生挑食或偏食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2,P<0.01).具备健康素养的初中生挑食或偏食的检出率最低(23.06%),其次为部分具备健康素养(34.53%),不具备健康素养的初中生挑食或偏食检出率最高(6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78,P<0.01).不同性别、城郊、城市、健康素养水平学生经常吃洋快餐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01,12.01,14.02,57.61,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常吃洋快餐(OR=1.25)是挑食或偏食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性别、城郊、年级、挑食或偏食是经常吃洋快餐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29,1.21,1.24,1.24,P值均<0.01).结论 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降低初中生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了解沈阳、广州、武汉、成都4座城市中小学生睡眠状况及其与家庭环境关系,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10 079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睡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四城市中小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7.8±1.5)h,78.7%的学生睡眠不足,且随着学段升高学生睡眠时间逐渐减少(F=2 342.243,P<0.01).初中生睡眠不足的比例最高(78.8%),女生睡眠不足的比例(76.1%)高于男生(72.4%),城市(75.6%)高于郊区(71.6%),家长睡眠不足的学生更容易睡眠不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段、学生性别、家长年龄、家长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家长睡眠状况均是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睡眠时间少,睡眠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学段、家庭环境对学生睡眠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了解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现况,为开展针对性的营养宣教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13 846名北京市中小学生,进行营养与饮食行为状况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市有17.7%的中小学生每天肉类摄入量超过150 g,13.5%的学生基本不吃蛋类,9.3%的中小学生基本不饮奶,11.5%的中小学生基本不吃豆类,58.6%的中小学生每天蔬菜摄人量在100 g及以下.37.4%的中小学生报告在吃肉的那些天,每天肉类摄人量为100 g左右;40.4%的中小学生在吃豆制品的日子里,每天摄人量为50 g左右;41.4%的中小学生自报每天食用150 g以上的新鲜蔬菜,45.6%的中小学生自报每天吃150 g以上的新鲜水果.61.3%的学生每天吃1个鸡蛋,63.9%的学生每天饮奶1袋(250mL)左右.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亟待改善,应开展有效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8.
分析初中生健康素养与不良饮食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为改善青少年饮食行为、增强青少年体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广东省、吉林省16所中学2 565名初中生进行健康素养及不良饮食行为(挑食/偏食行为、食用西式快餐行为)调查.结果 北京市、广东省、吉林省初中生健康素养总平均得分为(72.45±8.99)分,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比例分别为19.5%,10.0%,26.2%;挑食/偏食行为和过去7 d食用西式快餐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34.1%和42.9%;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本健康素养不足和不具备基本健康素养会增加初中生发生挑食/偏食行为(OR=2.022,95%CI=1.5982.559;OR=3.614,95%CI=2.4725.080)及食用西式快餐行为(OR=1.494,95%CI=1.2051.853;OR=3.614,95%CI=2.4725.080)的风险.结论 具备基本健康素养能够降低初中生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率.学校、家长可通过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方式来改善饮食行为,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了解西部偏远乡村小学生饮食偏好及挑食行为影响因素,为改进西部学龄儿童饮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甘肃省天水市、庆阳市共11所乡村小学,对一至六年级1 20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饮食偏好、挑食行为及影响因素等.结果 将学生对各类食物喜欢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前3位依次为水果类(87.6%)、蔬菜类(80.3%)、谷类(76.8%);将学生对各类食物不喜欢的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前3位依次为肉类(26.2%)、鸡蛋(17.6%)、坚果(14.8%).总挑食行为检出率为28.9%,低年级学生挑食行为检出率高于其他年级(X2=16.14,P<0.01);挑食学生碳酸饮料的摄人情况高于非挑食学生(P<0.05);高年级(OR=0.66,95%CI=0.50~0.89)、男生(OR=0.68,95%CI=0.51~0.91)以及老师对学龄儿童吃零食喝饮料行为有约束(OR=0.60,95 %CI=0.36~ 0.99)是学龄儿童挑食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 西部偏远乡村小学生饮食偏好与城市学生有所不同,教师对其不良饮食行为的管束纠正与学校为学生提供营养知识辅导及食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小学生用眼习惯与负担,探讨健康信念模型与家长防近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6所小学二~六年级的825名学生家长,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学生视力相关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近视相关健康行为以及家长知信行与健康教育需求.结果 12.00%的学生经常躺着或趴着看书,17.70%的学生学习时很少或几乎不同时开台灯和日常照明灯,感觉眼疲劳后仍继续看书的学生占12.61%;学生用眼时间较长、负担较重,83.27%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或兴趣班,每天放学后户外活动不足1h的学生占43.08%,42.77%的学生睡眠不足9h.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家长防近行为的健康信念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感知的益处(Py6=0.136 1)、自我效能(Py8=0.520 6)和提示因素(Py9=0.095 3)这3个变量对防近行为起到正向直接影响,感知的障碍(Py7=-0.069 8)对其呈负向直接影响(P值均<0.05);而易感性和严重性与防近行为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社会人口学特征中家长的文化程度通过行为益处认知对防近行为的间接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长态度对于学生用眼习惯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增强家长的健康信念,可以促进家长对学生视力保护行为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学生的饮食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石景山区6所中学,各学校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对所抽取班级的全体学生l 252名进行《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的健康饮食行为中,过去7d里,每天至少吃1次新鲜水果、每天至少吃1次蔬菜、至少5d喝牛(豆)奶、至少5d吃早餐的报告率分别为52.62%,79.98%,54.52%,76.69%.非健康饮食行为中,过去30 d里,每天至少1次或以上喝汽水饮料报告率为22.23%;过去7d里,每天至少1次或以上吃甜点、每天至少1次或以上吃油炸食品、至少3d吃西餐、至少3d吃路边摊的报告率分别为26.66%,11.07%,5.70%,8.85%;偏食报告率为40.31%.家庭类型、父亲职业、母亲学历、是否住宿、学习成绩等是某些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中学生认为自己体重偏重的占42.83%,采取体育锻炼来减肥的占65.82%,同时还存在多种不健康的减肥行为.结论 应加强对中学生良好饮食行为的培养,并对不健康减肥行为开展有效的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浙江省中学生饮食习惯状况,为评价及干预中学生的饮食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30个县区的11 638名初一至高三学生,采用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方法进行集中调查。结果在过去30 d,64.47%的学生每天吃早餐,65.12%的学生每天吃水果,89.97%的学生每天都吃蔬菜,34.23%的学生喝牛奶≥5 d/周,35.28%的学生喝碳酸饮料≥1次/d。在过去7 d,1.68%的学生吃过西式快餐。结论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在浙江省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应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流动小学生健康相关行为与卫生习惯现状,为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上海市闵行区所有流动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小学生25 602名,65.4%的学生作业时间超标,98.6%的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96.0%的学生在过去1周内至少1 d不吃早餐,学习压力过大和人际交往压力大的学生分别占63.7%和34.7%,课外活动以户外为主的学生占20.0%,同时存在众多的不良卫生习惯。结论流动小学生存在众多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实现流动儿童的健康行为不断改善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了解西城区中小学生关于油盐正确摄人知识的知晓率,并对其日常饮食行为进行调查,为预防慢性病、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西城区2所初中七~八年级、2所小学三~五年级共计103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对15个油盐摄入健康知识知晓率均较低,最高为64.3%,最低仅为7.32%;其中一定不含对人体明确有害反式脂肪酸的物质知晓率女生高于男生(P=0.019);82.8%的中小学生每周6~7d有蔬菜摄入;油炸面食、炸薯片、炸鸡翅每周6~7d均有摄人的分别为1.2%,1.6%,1.8%.结论 中小学生饮食结构合理,但对油盐摄入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油盐摄入知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重点对反式脂肪酸知识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5.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中学生早餐行为现状,为制定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对整群分层随机抽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120名大中学生早餐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大中学生基本不吃早餐占3.73%,很少吃早餐占21.57%,经常不吃早餐占74.63%,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基本不吃早餐行为顺位为普通高中(15.26%)>大专(6.57%)>职业高中(5.64%)>大学(4.29%)>重点高中(2.52%)>普通初中(0.88%)>重点初中(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住宿生天天吃早餐行为报告率为0.06%,住宿生为0.结论 兵团大中学生经常不吃早餐行为较为普遍.中学生家长、普通学校高中生及住宿生是早餐行为重点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16.
了解贫困地区小学生饮食营养相关影响因素现状,为进一步加强营养相关援助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在广西和云南各选取1个国家级贫困县,对9所小学全体学生共1 868名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3.81%的家庭认为已经或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家庭每月用于购买食物的费用为263.37元,恩格尔系数为0.51±0.24.79.40%的家庭每天只吃两餐.学校均设有食堂为学生提供午餐和晚餐,每餐一般控制在1.2 ~3.0元.受调查地区小学生的营养知识及格率仅为10.61%,81.8%的学生“从来不吃”或“很少吃”鸡蛋.92.9%的学生平均每月零花钱有(26.91±34.83)元.24.25%的学生每天都吃零食.结论 贫困地区学生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学生营养知识匮乏.应对学生进行营养宣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政府的营养改善计划取得更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家庭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为指导留守儿童健康饮食行为养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在贵州和安徽选取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4个县,每个县里随机抽取农村户籍为主的小学各4所共16所,在每所小学五六年级随机抽取3个班2 371名儿童及其主要照料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蔬菜、水果、肉、蛋、奶、碳酸饮料、快餐等摄入频次,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从饮食摄入频率来看,每周能够摄入≥4次水果、蛋类、奶类的留守儿童分别为44.9%,35.1%,28.5%,非留守儿童分别为57.2%,38.5%,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53,10.45,46.67,P值均<0.05)。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家庭亲密度、照料人饮食行为与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07,0.49,P值均<0.05),父亲单方照料儿童与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呈负相关(β=-1.21,P=0.03)。结论留守儿童的饮食行为与家庭的亲密度、照料人身份和照料人的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闵行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沙眼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生沙眼防治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按世界卫生组织(1987年)诊断标准,对整群随机抽取的闵行区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703名在校小学生进行沙眼筛查、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干预治疗.结果 闵行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沙眼患病率为9.0%;洗手习惯、洗澡频率、揉眼习惯、有无专用学习桌椅和沙眼史、父亲眼异物感或眼痛、母亲眼异物感、家长或孩子眼睛不适时是否就诊及滴眼药水的态度均与沙眼患病有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勤洗澡是患沙眼的保护因素(OR=0.433),经常用手揉眼睛及父亲近0.5a眼睛有异物感是患沙眼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150和2.726).结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沙眼患病率较高,纠正学生不良用眼或卫生习惯、转变家长不正确的医疗观念以及及时、规范的治疗是预防与控制沙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屏时间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为实施中学生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广州市城区12 357名初一、高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学生体质状况、生活作息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学生的视屏时间与饮食行为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中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检出率为18.80%(2 323名),其中男生为18.52%(1 165/6 292),女生为19.09%(1 158/6 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过长与蔬菜(OR=0.50,95%CI=0.42~0.58)、水果(OR=0.64,95%CI=0.58~0.70)的摄入频率存在负关联;与油炸类食品(OR=1.90,95%CI=1.70~2.09)、西式快餐(OR=1.90,95%CI=1.65~2.19)、甜食(OR=1.36,95%CI=1.25~1.49)和含糖饮料(OR=1.70,95%CI=1.57~1.84)的摄入频率存在正关联(P值均<0.01)。结论广州市城区中学生视屏时间与饮食行为有关,需要科学管理视屏时间并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