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惠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硝酸甘油含服量、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及IL-6、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 43%,81/84)比对照组高(85. 71%,7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含服量、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MPA)、血细胞比容(HCT)、IL-6及IL-10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采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病情发作,同时降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与IL-6及IL-10,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603-1605
目的分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运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治疗14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血液流变学各项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以迅速改善UA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4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在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上,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血栓,可有效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指标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12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64例)与观察组(麝香保心丸+氯吡格雷,64例),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前体(Pro-BNP)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与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治疗后28 d,观察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Pro-BNP、LVEDD、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与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利于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且该药物可在患者急性发作时临时含化,以快速缓解症状,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399-140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硝酸甘油片结合治疗急性心绞痛效果分析。方法将2012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硝酸甘油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硝酸甘油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绞痛各指标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硝酸甘油片结合治疗急性心绞痛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血液粘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16例急性缺血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16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银杏内酯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治疗中采用银杏内酯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的疗效较好,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介质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炎症介质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炎症介质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状态,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对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接收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FIB水平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结果 两组治疗4周后血小板聚集率、FIB水平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均下降,心绞痛发作时间均缩短,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显著改善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FIB水平,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来本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选取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住院号末位奇、偶数原则将其进行分组,入组患者均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设为对照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设为试验组,比较不同护理措施疗效差异。结果研究数据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心绞痛发作间隔时间、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增加疗效并预防和减少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平均发作持续时间上无差异,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平均发作持续时间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有改善者占87.5%,与对照组(6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40例,阿司匹林组32例,观察时间为14d,对两组患者检测治疗前后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果氯吡格雷治疗后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诊治的5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期间辅助以不同模式的护理干预: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者设为对照组250例,将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者设为研究组250例,对两组治疗效果、主观护理体验优良率及复发率进行学分析。结果 (1)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研究组主观护理体验优良率(100.0%)高于对照组(97.2%)(P0.05);(2)研究组复发率(0.8%)低于对照组的(4.4%)(χ2=6.397,P=0.011)。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中辅助以优质护理干预,可增强治疗效果,,并予以患者理想主观护理体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疏血通注射液,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1)。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稠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出血事件,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并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66例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66例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90.9%比63.6%,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于UAP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15.
周建岭  马亭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0):1647-1647,165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物、低分子肝素等治疗,对照组抗血小板治疗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2月,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对防治不稳定性心绞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龄老年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β-受体阻滞剂(缓释或长效剂型)、改善心肌营养代谢及抗凝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速效救心丸,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6个月的预后随访。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6个月内心绞痛频繁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猝死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高龄UA临床疗效可靠,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较轻,并且近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较对照组升高,纤维蛋白原(FIB)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变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台并房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进比加群酯胶囊治疗,观察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指标包括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比较两组栓塞事件发生率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栓塞事件发生率(4.1%)显著低于对照组(18.4%)(P<0.05),再出血发生率(18.4%)与对照组(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基础上予以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况,减少血栓形成,不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调脂、扩张血管、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监测出、凝血指标,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1),改善临床症状,同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且出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