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济南市城区289名6~17岁中小学生,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和cIMT,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肥胖和cIMT的关系.结果 男生肥胖组cIMT水平和增厚检出率均高于非肥胖组(P值均<0.05);女生肥胖组与非肥胖组cIMT水平和增厚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调整性别、年龄和血压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总人群肥胖组cIMT增厚风险OR值及95%CI为3.03(95%CI=1.11~8.28);男女生肥胖组OR值及95%CI为4.32(95%CI=1.23~15.21),1.45(95% CI=0.23~9.37).结论 肥胖可能增加儿童青少年的cI-MT水平和cIMT增厚检出率.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降低儿童青少年血管结构异常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腹型肥胖及其肥胖类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为儿童心血管结构异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开展的“儿童心血管健康队列”基线调查数据。本研究纳入性别、年龄、体测指标、血生化指标和问卷调查变量等信息完整的儿童1 240名(男生657人,占53.0%)。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正常腰围组、腹型肥胖前期组和腹型肥胖组儿童的cIMT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腹型肥胖前期、腹型肥胖与cIMT增厚(以性别、年龄别的P95为界值点)及外周型超重/肥胖与腹型肥胖或前期的联合作用与cIMT增厚的关系。结果 腹型肥胖前期组、腹型肥胖组cIMT水平高于正常腰围组(0.47±0.03、0.50±0.04 vs.0.45±0.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型肥胖前期组、腹型肥胖组cIMT增厚检出率高于正常腰围组(20.8%、49.5% vs.8.8%,P<0.001)。调整各种潜在协变量后,与正常腰围相比,腹型肥胖前期、腹型肥胖与cIMT增厚存在关联(腹型肥胖前期:OR=2.53,95% CI:1.67~3.84;腹型肥胖:OR=8.56,95% CI:5.97~12.29)。与BMI和腰围均正常者相比,仅腹型肥胖或前期和混合型超重/肥胖均与cIMT增厚存在关联(仅腹型肥胖或前期:OR=2.24,95% CI:1.36~3.69;混合型超重/肥胖:OR=6.94,95% CI:4.87~9.90)。结论 儿童腹型肥胖与cIMT增厚存在较强关联,混合型超重/肥胖与cIMT增厚的关联性更强。提示儿童心血管结构异常的防治,应当考虑混合型超重/肥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超重肥胖儿童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 VAI)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关系,为儿童NAFLD早期预防和分层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北京儿童生长与健康队列(PROC),经数据清理整合后纳入具有完整的肝脏超声和VAI数据的6~8岁超重肥胖儿童510名。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索VAI与NAFLD的相关系数,采用趋势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I分组与NAFLD的关系。  结果  男、女童NAFLD检出率分别为25.9%(69名)和11.1%(27名)。正常组和NAFLD组男童VAI为0.43(0.31,0.61)和0.61(0.44,0.87);女童为0.74(0.56,1.07)和1.08(0.67,1.51)。男童和女童中三酰甘油(TG)、VAI和VAI三分位分组与NAFL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0.26,0.29;0.16,0.16,0.18,P值均 < 0.05),男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NAFLD呈负相关(r=-0.21,P < 0.05)。随着VAI分位数的增加,男女童NAFLD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χ趋势2值分别为21.77,7.66,P值均 < 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以VAI第1三分位数为参照,男童第2三分位数(cOR=2.59,95%CI=1.15~5.86;aOR=2.33,95%CI=1.01~5.36)和第3三分位数(cOR=5.73,95%CI=2.62~12.53;aOR=4.87,95%CI=2.15~11.03)患NAFLD的风险增加; 女童第3三分位数(cOR=4.43,95%CI=1.40~14.00)患NAFLD的风险增加。  结论  VAI与NAFLD呈正相关,超重肥胖儿童患NAFLD风险随VAI分位数增加而增加,可应用VAI进行NAFLD分层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超声观察单纯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探讨心EAT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特点。方法 收集2012—2013年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单纯高血压住院患者(A组)101例,设性别年龄匹配的体检正常血压对照组(B组),用超声测量EAT及IMT。结果 A组EAT、IMT均比B组增厚。A组EAT、IMT与年龄、BMI、血压分级相关,EAT与IMT相关系数达0.53,排除年龄性别BMI等因素偏相关分析后,EAT、IMT仍与收缩压、血压分级相关。将EAT、IMT作为因变量,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BMI、收缩压均为影响因素。结论单纯高血压患者EAT与年龄、BMI及血压分级相关,也与IMT相关,是血压增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60例高血压病患者,测定其IMT,分为IMT≥1.1cm组和IMT<1.1cm组,两组均测定HGF值.结果 IMT≥1.1 cm组HGF为(2 235.6±133.4)pg/ml,IMT<1.1cm组为(1 632.5±163.7)pg/ml,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胖超重青少年患者血清脂联素等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为预防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测定40名肥胖青少年、37名超重青少年和42名体重正常青少年血清脂联素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3组间的水平变化、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肥胖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与超重组、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超重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肥胖青少年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厚,肥胖青少年存在着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顺应性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QCT)探讨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 VFA)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体检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QCT、颈部动脉超声检查的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采集一般资料、生理、生化等信息。将研究对象的VFA按四分位数法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向后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分析VFA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结果 (1)共纳入研究对象2 645例,检出颈动脉斑块者(斑块组)1 230例(46.5%),其中男性685例(51.66%),女性545例(41.32%)。与无颈动脉斑块者(对照组)相比,斑块组的年龄、腰围、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均较高(P<0.05)。(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男性、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VFA是颈部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各OR...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住院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行血清尿酸(SUA)、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血压、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对以上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 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 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将实验组中的IMT分为IMT增高组和IMT正常组,IMT增高组的尿酸水平和IMT值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6; P=0. 000)。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的相关性。急性脑梗死发生风险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随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北京市顺义区6~8岁儿童躯干脂肪指数(TFI)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开展的"儿童生长与健康队列"。采用人群普查的方法,最终纳入资料完整的1 503名6~8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超声检查收集身高、体重、体成分、血压、血常规与生化和cIMT等信息,采用线性回归分析cIMT相关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TFI识别高cIMT儿童的最佳截断值,并同时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TFI儿童的cIMT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6.7±0.3)岁,其中男童占50.0%(752名)。男、女童cIMT分别为(0.358±0.024)和(0.355±0.023)mm,TFI的M(P25,P75)分别为0.70(0.22, 1.78)和0.74(0.23, 1.52)kg/m2。男、女童高cIMT检出率分别为2.1%(16名)和3.3%(25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童身高、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FI与cIMT呈正相关(P值均<0.05);女童身高、SB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与否对血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的影响。方法研究人群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横断面调查的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队列。纳入标准为问卷调查资料完整并完成颈动脉超声图像的采集且未应用过任何降压药物,研究人群(n=2 569)以最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0.9 mm为分界点分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组(n=1 597)及非增厚组(n=972),分析血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结果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性别、年龄、BMI、目前吸烟饮酒状况、血肌酐、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降糖降脂药物使用、心血管疾病患病情况等因素后,总体人群各项血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收缩压:β=0.009,P0.000 1;舒张压:β=0.002,P0.000 1;脉压:β=0.007,P0.000 1;平均动脉压:β=0.009,P0.000 1);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0.9 mm组各项血压指标依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收缩压:β=0.006,P=0.000 1;舒张压:β=0.001,P=0.000 1;脉压:β=0.005,P0.0001;平均动脉压:β=0.005,P=0.023 8),而非增厚组中各项血压指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均无明显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的人群中血压指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相关,非增厚人群中无显著相关。提示血管壁增厚影响血压的作用机制在二者相关性机制方面可能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35例2型糖尿病患者、16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测定其血清瘦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C肽、血脂、血压、体重指数(BMI)及腰围,同时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IMT。结果T2DM患者血清瘦素浓度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瘦素浓度与颈动脉IMT的增厚有关,提示瘦素可能是导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一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IGT)与C反应蛋白(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的关系。方法108例IGT患者与80例正常糖耐量(NGT)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CAIMT。对所有IGT者随访3年,在随访1年半及3年分别重复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及复测各项指标。结果2例失访,其余106例中IGT组的CRP与CAIMT均明显高于NGT对照组;随访1年半及3年的结果均提示:按血糖转归对IGT者重新划分的IGT组与2型糖尿病(T2DM)组的CRP与CAIMT在初查与复查时分别均明显高于NGT组,CRP在初查与复查时均为T2DM组〉IGT组〉NGT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随访3年时的T2DM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显示:复查FBG、2hPBG分别与初查CRP及CAIMT均呈正相关,CAIMT与血糖、CRP均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提示CRP与血糖、CAIMT均显著相关。结论CRP水平高的IGT患者更容易转化为糖尿病,在IGT阶段已存在大血管病变的风险。对CRP或CAIMT增高较明显的IGT患者进行抗炎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高血压人群血压晨峰值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入选经药物控制良好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1例。进行ABPM检查,计算血压晨峰值,按照血压晨峰值进行分组。血压晨峰值≤30mmHg者分为非血压晨峰组(NMS组),血压晨峰值〉30mmHg者分为血压晨峰组(MS组)。对入选对象进行颈动脉IMT测定。分析两组患者高血压相关因素对血压晨峰现象及IMT的影响,并对其血压晨峰值与IMT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151例高血压控制良好者,其中76例有血压晨峰现象,占50.3%。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脂、血糖、最高收缩压、平均收缩压、最低收缩压、最高舒张压、平均舒张压及最低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组患者血压晨峰值[(42.34±7.10)mmHg]及IMT[(0.89±0.13)mm]高于NMS组[(21.16±5.23)mmHg,(0.84±0.14)mm,P〈0.01或P〈0.05],颈动脉IMT与血压晨峰值呈正相关(r=0.56,P〈0.01)。结论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高血压人群仍存在血压晨峰现象,其血压晨峰值可能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在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中的作用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60例EH患者(EH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60例EH组患者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中血压的分级标准分为三个亚组,1级EH组、2级EH组、3级EH组,每组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IM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H组及1、2、3级EH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3.94±1.28)、(5.25±1.69)、(4.01±1.27)、(2.56±0.87)mg/L比(7.63±2.50) mg/L],颈动脉IMT增加[(1.30±0.42)、(0.94±0.30)、(1.32±0.44)、(1.65±0.51)mm比(0.69±0.2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H各亚组间两两比较,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颈动脉IMT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EH组及1、2、3级EH组血清TC、TG、LDL-C水平上升[TC:(6.53±2.09)、(5.14±1.66)、(6.59±2.20)、(7.86±2.42) mmol/L比(4.17±1.32)mmol/L;TG:(2.15±0.69)、(1.72±0.55)、(2.07±0.69)、(2.65±0.82) mmol/L比(1.38±0.44) mmol/L; LDL-C:(3.78±1.21)、(3.12±1.01)、(3.74±1.25)、(4.48±1.38)mmol/L比(2.46 ±0.78) mmol/L],HDL-C水平下降[(0.96±0.31)、(1.39±0.45)、(0.85±0.28)、(0.64 ±0.20) mmol/L比(1.69±0.54)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H各亚组间两两比较,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血清TC、TG、LDL-C水平上升,HDL-C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显著负相关(r=-0.435,P<0.01),与血脂(TC、TG、LDL-C、HDL-C)水平有相关性(P<0.01).结论 脂联素在EH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颈动脉IMT的增厚和血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顽固性EH患者增加降血脂药物可能会提高降血压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制定的中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调查问卷,对从新疆贫困地区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1 816名0~6岁儿童及其抚养人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问卷调查.以WHO推荐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计算各项指标的Z评分,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2007-2009年总体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5.1%,12.0%和11.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自身状况(如出生时属于巨大儿)、后天家庭照料因素(如是否母乳喂养、父母文化程度等)及相关疾病对营养状况有明显影响.结论 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营养状况需高度关注.制定和实施营养改善政策及措施时,应注重孕产妇营养,提倡母乳喂养,关注学龄前儿童合理膳食,加强保育环节营养监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增城市2~12岁儿童肥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5岁儿童体重指数≥20 kg/m2,6~12岁儿童 体重指数≥21 kg/m2,并排除继发性肥胖作为儿童肥胖的诊断标准,于2003年1~12月间在增城市随机抽取6所小学及6所幼儿 园共3 848名2~12岁儿童,在严格质量控制的条件下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生长发育与家庭社会因素、睡眠健康问卷调查。 结果:在调查的3 848名儿童中,肥胖儿童281人,肥胖率为7.3%。影响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包括儿童年龄、父亲年龄、入睡困 难、喜食鸡蛋等。结论: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预防,以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35岁人群FBG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于2007年10月至2010年4月,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7个市(州、地区)选取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35岁常住人群,排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IMT >0.9 mm)者及长期外出、流动人口,共获得有效调查对象13 935名.测量其FBG及颈动脉IMT值,根据FBG值将调查对象分为FBG正常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尿病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颈动脉IMT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结果 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男性颈动脉IMT分别为(0.81 ±0.29)、(0.71±0.27)、(0.79 ±0.21)mm(F=88.50,P<0.05),其糖尿病组颈动脉IMT为(0.82±0.29) mm,高于FBG正常组[(0.77±0.26) mm]和IFG组[(0.79±0.27) mm] (F=7.49,P <0.05).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女性颈动脉IMT分别为(0.72±0.27)、(0.63±0.25) 、(0.77±0.22)mm(F=173.93,P<0.05),其糖尿病组和IFG组颈动脉IMT分别为(0.75±0.29)、(0.74 ± 0.26) mm,均高于FBG正常组[(0.70±0.25) mm] (F=10.46,P<0.05).舒张压(β'=0.101,P<0.05)、TC(β'=0.056,P <0.05) 、FBG(β'=0.023,P =0.009)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35岁人群FBG水平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0~6岁儿童体内7种矿物质的含量水平,探讨其缺乏或过多的可能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2 746例0~6岁体检儿童末梢血铜、锌、钙、镁、铁、铅、镉的含量,比较年龄、性别对7种矿物质异常率的影响。结果深圳正常体检儿童血钙和铅的异常率相对较高,血铅年龄分布有差异,幼儿组(1~3岁)超标率最高,7种矿物质测定结果无性别差异。结论 0~6岁儿童家长应重视儿童补钙,幼儿期应注意玩具选择及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生活环境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