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境界和精华,也是现代预防医学的最高体现,其基本内容主要涉及"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即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发病早期则积极干预、治疗,防止疾病加重、传变,并促进疾病的愈合,病情向愈后采取对应措施防止疾病复发."治未病"理论的精髓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于疾病的防治意...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的历史文化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岚 《四川中医》2008,26(9):124-125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疾病防治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养生、既病防变、瘥后调摄等方面内容.<内经>在总结前人养生防病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古代哲学和预防思想,初步奠定了"治未病"学说的理论基础.<难经>则从已病防变角度阐述了"治未痛"理论.此后,历代医家对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不断发挥,使其成为中医养生保健的主导思想和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而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等预防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观念、自然观念、道家哲学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都是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形成的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中医防治疾病思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弥漫 《新中医》2007,39(5):1-3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构成了“治未病”理论的基本内容。作为中医防治疾病基本原则的“治未病”理论,包括了这三方面内容而贯穿于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康复疾病的整个过程中,成为确立和采取各种养生保健措施和防治疾病方法的指导原则,体现了中医“以人为本”的学术理念。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为中医学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学说的重要准则和理论基础。非酒精性脂肪肝已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及正常工作,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角度入手,探讨精神调养、饮食调节、合理运动及防止疾病传变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其重要特色和优势。"治未病"理论包含丰富的预防保健的内容,在养生、保健、预防、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都有相应的理论和方法。继承和发扬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是指导后学者防病健身、治病救人的行医之道。基于"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中医思想指导的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预防疗效显著,能提高活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心脏病患者的最终病死率,是冠心病患者易于依从的防治策略,可以很好地指导冠心病患者的预防和康复。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理论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不断发展成熟,形成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成为中医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治未病"理论将保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康复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防治,这和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不谋而合,对当今骨科疾病的预防、治疗、愈后、保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当今医护人员应秉承"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传""病后防复"的治疗理念,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贯彻执行"治未病"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对于疾病防治原则的高度概括,对于指导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重症医学的临床实践中,对精细化诊治管理、诊治呼吸衰竭、抗感染治疗和预防感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西医理论和方式有不同,但对疾病的"防""治"思想和理念相一致,殊途同归,均体现了"治未病"思想,也将为医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医学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几个方面。治未病理论对许多临床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重点从其基本思想出发,对慢性HBV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脂肪肝等常见慢性肝病的中医诊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治未病理论在肝病临床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中具有影响深远的理论之一,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中医历来倡导"治未病"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未病态、前病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和传变未病态四个方面,贯穿健康、疾病、康复、保健等方方面面。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国家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逐步向预防疾病的方向转移,例如:新兴的全科医学以及慢病管理医疗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学习中医"治未病"思想精髓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1.
谢强论治未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新华  陶波  肖永涛  谢强 《北京中医药》2009,28(4):265-266,317
"治未病"源自<内经>,是中医学中极为重要的防治思想.谢强教授在其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精研经典,归纳诸家,总结形成了独特的治未病观,即一个核心(平衡阴阳)、两个原则(和阴阳、调脏腑)、三个阶段(未病摄生、已病早治、初愈康复)、四个步骤(未病防萌、欲病防发、已病防变、初愈防复).在其日常摄生、临证施治、医嘱处方以及病后调护等实践中无不始终贯穿着治未病思想,对疾病的预防和群众保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是祖国医学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首先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明确提出了防重于治的预防思想,对后世预防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是代表着中医学特色与精髓的重要学说,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体现了中医在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方面"防重于治"的特色,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被奉为医者之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内经》"治未病"思想是先进、科学而超前的预防医学思想,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重要理论基础。"治未病"思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尤为重要。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具有非中医药院校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作用,亟待进一步推广和挖掘。  相似文献   

15.
略论中医原创的治未病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增秀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0):559-560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提出了未病先防,治在病先的医学主题,开创了中医学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经历代医家不断实践和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了中医"治未病"的系统学说。"治未病"可谓是祖国医学伟大思想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也代表着医学的前沿学科和发展方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相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中医"治未病"所蕴含的"未病先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见微知著"等思想内涵,以及丰富多样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法,不管是理论探索还是临床实践,均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这对增强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综合能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开展中医"治未病"思想研究,丰富发展其理论精髓及科学内涵,挖掘总结其干预手段及临床经验,特别是为了展示中医"治未病"学说在浙江省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在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在健康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等研究成果,我刊特从本期开始推出"论治未病"栏目。敬请读者关注,并希望有关专家踊跃来稿,共同办好这一中医"治未病"研究的学术交流园地。———浙江中医杂志社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本文根据"治未病"体系源流、内容,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既病则防变,未病则防患于未然,探讨脂肪肝疾病未生、疾病未成、疾病未传和疾病未复四个阶段的防治思路。将中医治未病理念灵活应用,与中医传统疗法紧密结合,对脂肪肝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认为该理论对防止脂肪肝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防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即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世界亚健康人群比例占总人数的70%。"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学术思想,其理论也必将在亚健康问题的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治未病"理论分为三大方面,即未病先防、已病防传和愈后防复。"治未病"的思想精髓将在人类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问题上占主导地位,"未病先防"的理念将深入人心。这对提高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预防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产物,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及愈后防复四个层次系统,广泛适用于健康管理、亚健康干预、传染病预防、慢性病和肿瘤的防治等领域,其创新应用对全民健康和中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是中医学预防与诊治疾病的理想境界。本文从未病先防,调养防传;已病早治,自我调节;初期干预,祛邪扶正;既病防变,标本兼顾等方面综合探讨如何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痹症"。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领域的预防医学理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对疾病的防治有积极作用。现代社会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有增高趋势,并且与多种慢性病相关。本文运用古人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瘥防复几个方面探讨高尿酸血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