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床旁肺部超声在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肺损伤中的价值。 方法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3月共74例经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进行床旁肺部超声检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临床诊断方法分为危重症组(n=15)、重症组(n=22)及轻症组(含普通型;n=37),记录超声检查当天患者的氧合指数、辅助通气情况、肺部声像图特征等信息,并计算肺积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氧合指数、辅助通气天数和肺积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 χ2检验比较3组肺部声像图特征的差异,不同特征构成比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采用Pearson双变量方法分析肺积分与氧合指数、辅助呼吸天数的相关性。 结果危重症组、重症组及轻症组氧合指数比较[(220.96±104.65)mmHg vs(296.00±78.95)mmHg vs(393.78±118.97)mmHg;1 mmHg=0.133 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520,P<0.001);辅助通气天数比较[(19.27±11.91)d vs(8.77±6.73)d vs(2.92±5.4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483,P<0.001);肺积分比较[(20.6±4.98)分vs(12.77±5.54)分vs(4.54±3.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3.894,P<0.001)。危重症组肺部声像图的主要表现为胸膜增厚不连续(100%,15/15)、大实变(80%,12/15)和心包积液(13%,2/15),其中大实变和心包积液与重症组、轻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重症组比较:80%(12/15)vs 32%(7/22),Z=3.170,P=0.005;13%(2/15)vs 0,Z=2.439,P=0.044;与轻症组比较:80%(12/15)vs 5%(2/22),Z=5.369,P<0.001;13%(2/15)vs 0,Z=2.668,P=0.023)。肺积分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62,P<0.01),与辅助呼吸天数呈正相关(r=0.67,P<0.01)。 结论床旁肺部超声可以辅助评估COVID-19患者肺损伤的程度,可对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改良肺部超声检查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痊愈患者肺部损害的随访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5月泉州市第一医院22例COVID-19痊愈患者,按照入院首次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检查分为轻度7例、中度... 相似文献
3.
4.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以肺为主要靶器官的全身多器官损伤性疾病。细胞因子风暴在COVID-19患者肺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冠状病毒-2靶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感染肺部的细胞,并引起以活化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T细胞为主的复杂免疫反应,这些细胞和受感染的细胞可在短时间内分泌大量的炎症因子,同时,炎症因子又可趋化更多的炎症细胞参与肺损伤过程,从而放大炎症效应造成肺的免疫损伤,此外,细胞因子风暴介导的其他器官损伤也可能对肺造成影响。本文总结了肺内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机制,并就炎症细胞[巨噬细胞(M1型与M2型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效应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IL-2,IL-17,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TNF-α)、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与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在COVID-19患者肺损伤的作用以及细胞因子风暴引发的肾衰竭和心脏损伤对肺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早期典型征象及有价值的阴性征象,达到快速筛查、精准诊断及指导临床早期处理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7家医院收治、核酸确诊阳性、有早期CT影像改变的1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资料,男68例,女47例;平均年龄(46.7±17.4)岁。结果.115例患者中,26例单肺发病,89例双肺发病。35例可见空气支气管征,28例可见血管增粗征,24例可见病灶周围晕征,4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可见局限性胸膜增厚,均未见支气管壁增厚征、树芽征、胸腔积液。肺内共发现1071个病变,980个病灶累及≥3肺叶,696个病灶沿着胸膜下分布,575个病灶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753个病灶呈类圆形/楔形状,794个病灶为磨玻璃密度、277个病灶为实性或部分实性,254呈铺路石征改变。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早期征象复杂多样,除典型征象外,部分少见、阴性征象同样有助于快速识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收集我院自2020年1月23日至2月23日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CT图像,对其影像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例患者有4例为双肺病变;264处病变,位于胸膜下区188(71.2%),中央区76(28.8%).CT表现为纯磨玻璃影(G...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肺部超声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2月20日至3月19日武汉雷神山医院B2病区ICU收治的50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入ICU时均接受肺部CT及肺部超声检查,记录相关数据:APACHE Ⅱ评分、C反应蛋白、白介素6、静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肺部超声评分,并将CT与超声图像进行对比。记录患者入ICU后28 d内存活情况及存活患者的ICU住院天数。 结果患者的肺部超声评分与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白介素6呈正相关,与静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呈负相关(P均<0.01);以肺部CT图像为金标准,肺部超声诊断肺部疾病的准确性为90.3%(542/600)、敏感度为87.1%(316/363)、特异度为95.3%(226/237);入ICU 28 d存活患者的肺部超声评分与ICU治疗时间呈正相关(P<0.01)。 结论肺部超声应用在ICU治疗的COVID-19患者中,与肺部CT一致性高,能有效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炎症状态、肺部顺应性及预测患者预后,可作为在ICU治疗的COVID-19患者的必要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内的应用价值及实施方法。方法统计分析2020年2~3月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内床旁超声的检查项目、数量、时间、诊断、防护方法及具体实施策略。结果共完成450人次床旁超声检查。超声医师平均每天进入隔离病房2.3次,每次耗时2.9 h。主要阳性发现为心脏异常、深静脉血栓、腹部脏器异常及腹水等。在二级及三级防护条件下,床旁超声检查的医护人员均未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结论床旁超声在新冠肺炎的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施难度加大、感染风险高,需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制定安全、高效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