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伤椎前高压缩比和Cobb角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疗效可靠,符合生物力学特征,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短节段内固定与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自愿并知情同意原则分为2组,A组21例行单纯内固定术,B组15例行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椎管侵占率等临床指标和Frankel分级变化,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B组手术时间较A组长(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椎管侵占率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B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椎管侵占率改善优于A组(P<0.05);2组有神经功能损害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较治疗前有1~2级恢复;末次随访时B组优良率(93.3%)高于A组(85.7%)(P<0.05).结论 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更符合生物力学特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防止内固定失败和迟发性畸形,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2013-08—2015-07之间收治的83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尾数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纯内固定手术治疗;实验组40例患者在这一基础上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差异。结果 1通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实验组治疗优良率97.50%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指标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Cobb角、椎管侵占率以及伤椎前高压缩比均得到改善,相对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佳,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96-3597
目的分别采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探究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后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变化、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后凸角、椎体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术后脊柱后凸角低于对照组,椎体高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脊柱后凸角及椎体高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54-3055
选取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骨折椎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跨伤椎的4钉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传统术式优势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固定效果也更为牢固。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386-1387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18例,所有患者进行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手术前、术后3、6、12个月时拍摄X线片,复查骨折恢复情况,测量患者的前后脊柱后突Cobb's角、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切口感染等,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消失。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压缩率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750-3751
目的探究脊柱胸腰段骨折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天数、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变化、楔变指数以及手术前后ASIA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变化、楔变指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ASIA分级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强化延伸后路钉棒矫形内固定与常规经伤椎六钉后路矫形内固定对青年型胸腰椎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青年型胸腰椎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其矫形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强化延伸后路钉棒内固定)33例和对照组(常规经伤椎六钉后路内固定)33例。6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不少于1年时间的随访。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的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主观功能指数及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压缩度、脊柱后凸Cobb角等客观影像学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的腰背痛VAS评分、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压缩度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均明显改善(均P<0.05)。术后1年2组患者腰背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压缩度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强化延伸后路钉棒矫形内固定与常规经伤椎六钉后路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青年型胸腰椎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前者在恢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矫正脊柱后凸Cobb角方面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于椎管内有骨块占位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单纯椎体成形术难以解除椎管内占位及纠正脊柱后凸畸形,且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高,使其成为其应用的相对禁忌证,而传统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存在手术创伤大、螺钉松动及椎体高度丢失等问题。 目的:观察经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经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患者31例。内固定后通过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情况、ODI评分评估腰背部功能情况、SF-36健康调查评分表评估生活质量、胸腰椎正侧位片评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改善情况、Frankel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与结论:内固定置入过程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4.5个月,伤椎均达满意复位,平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 Cobb 角得到明显改善,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腰背部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以上所有指标治疗后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1周和内固定后1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椎体前缘及椎间隙处少量骨水泥渗漏各1例,但均无临床症状。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无新发骨折。说明联合应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伤椎椎体成形,不仅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椎体高度及强度,重建脊柱稳定性,明显缓解腰背部疼痛,还可以使患者获得满意的腰背部功能,显著提高生存质量,是治疗伴椎管内占位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AF内固定撑开复位、间接减压的疗效。方法对33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但MRI示后纵韧带仍完整。其中24例伴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7例、C级9例、D级6例。9例无神经压迫症状。治疗均采用后路AF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横突间、椎板间植骨。术前及不同随访时间行CT检查,分别计算其伤椎椎体高度及椎管狭窄率,确定椎体高度及椎管横截面积的恢复程度,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3例术后平均随访13.4个月,伤椎前柱高度、后柱高度、椎管狭窄率治疗前分别为47.9,82.1,(29.3±13.5)%;治疗后分别为86.6(t=3.034,P<0.01),92.3(t=3.401,P<0.01),(7.3±7.9)%(t=3.626,P<0.01)。24例脊髓损伤患者中,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22例分别提高1~3级,2例A级无变化。33例中有2例AF钉断裂,余患者内固定稳定,未见椎体塌陷。结论AF系统治疗后纵韧带完整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通过撑开复位,间接减压,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椎管形态,以维持和增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娄底市中医医院104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2例行后路进入术式治疗,对照组52例行前路进入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4.32±0.29)h、(8.24±0.57)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10.43±2.59) d、(18.71±2.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15%,对照组为5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明显优于前路进入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SS-Ⅱ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通过GSS-Ⅱ椎弓根钉系统进行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20例随访6~24个月,伤椎前后高度及椎管狭窄率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12例有脊髓损伤患者中,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11例分别提高2~3级,1例A级无变化。结论:GSS-Ⅱ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复位、内固定及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报道了短节段非融合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结果令人鼓舞,但该方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远期随访结果尚少见报道。
  目的:评价非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期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因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接受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非融合治疗的12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存在严重的椎管内占位并伴有神经功能障碍,且均为胸腰椎单节段损伤,内固定前实施体位复位2 d后在伤椎及其上、下节段水平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内固定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临床以及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椎管内占位情况、椎体高度丢失率、Cobb角、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运动神经评分、Frankel分级以及损伤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等。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至少5年的随访。在椎管内占位率、椎体高度丢失率以及Cobb角评估方面,内固定后多次测量结果较之初次内固定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多次评估结果均显著优于内固定前,但内固定后多次评估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置入后及其取出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加重。患者内固定前的ASIA运动神经评分为34.2±6.3,末次随访时为47.7±9.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103,P=0.000)。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损伤水平相邻节段均未发生退变,神经功能获得Frankel分级1或2级的恢复。提示伴有神经损害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非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期效果良好,可有效重建和维持脊柱的矢状位对线,且不会导致损伤水平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增强脊柱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AF内固定撑开复位、间接减压的疗效。方法 对33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但MRI示后纵韧带仍完整。其中24例伴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7例、C级9例、D级6例。9例无神经压迫症状。治疗均采用后路AF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横突间、椎板间植骨。术前及不同随访时间行CT检查,分别计算其伤椎椎体高度及椎管狭窄率,确定椎体高度及椎管横截面积的恢复程度,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例术后平均随访13.4个月,伤椎前柱高度、后柱高度、椎管狭窄率治疗前分别为47.9,82.1,(29.3&;#177;13.5)%;治疗后分别为86.6(t=3.034,P&;lt;0.01),92.3(t=3.401,P&;lt;0.01),(7.3&;#177;7.9)%(t=3.626,P&;lt;0.01)。24例脊髓损伤患者中,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22例分别提高1~3级,2例A级无变化。33例中有2例AF钉断裂,余患者内固定稳定,未见椎体塌陷。结论 AF系统治疗后纵韧带完整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通过撑开复位,间接减压,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椎臂形态,以维持和增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主要危害是原发和/或继发性损伤所造成的脊髓神经损伤,有报道经后路器械复位内固定对爆裂骨折的复位和对椎管的间接减压是有效的。目的:探讨经前路减压后应用史塞克胸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并截瘫患者,改善术后椎管狭窄及脊柱力线的效果。设计:病例报告。单位:一所市级医院骨科。对象:选择2001-09/2002-02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并脊髓功能障碍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7~34岁。方法:对5例患者进行前路彻底减压,取髂骨或/和肋骨行椎间植骨,应用史塞克胸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内固定。于术后1,3,5,9个月拍X射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椎管狭窄面积及后凸角改善效果;随访时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功能(A级为差,E级为优)。主要观察指标:①手术前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②后凸成角情况及椎管狭窄面积。结果: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时间8个月。①椎间植骨全部完全融合,融合时间平均4个月。②Frankel分级除1例患者达2级以上改善外,其余患者均获得行走功能,Frankel分级达E级。③椎管狭窄面积术前平均为68.9%,术后椎管无狭窄。④术前脊柱后凸成角15&;#176;~30&;#176;,术后为0&;#176;~6&;#176;,术后脊柱后凸角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前路减压直接彻底,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了良好环境。史塞克胸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并截瘫患者可以有效地恢复脊柱生理弯曲,且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具有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背景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主要危害是原发和/或继发性损伤所造成的脊髓神经损伤,有报道经后路器械复位内固定对爆裂骨折的复位和对椎管的间接减压是有效的.目的探讨经前路减压后应用史塞克胸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并截瘫患者,改善术后椎管狭窄及脊柱力线的效果.设计病例报告.单位一所市级医院骨科.对象选择2001-09/2002-02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并脊髓功能障碍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7~34岁.方法对5例患者进行前路彻底减压,取髂骨或/和肋骨行椎间植骨,应用史塞克胸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内固定.于术后1,3,5,9个月拍X射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椎管狭窄面积及后凸角改善效果;随访时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功能(A级为差,E级为优).主要观察指标①手术前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②后凸成角情况及椎管狭窄面积.结果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时间8个月.①椎间植骨全部完全融合,融合时间平均4个月.②Frankel分级除1例患者达2级以上改善外,其余患者均获得行走功能,Frankel分级达E级.③椎管狭窄面积术前平均为68.9%,术后椎管无狭窄.④术前脊柱后凸成角15°~30°,术后为0°~6°,术后脊柱后凸角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前路减压直接彻底,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了良好环境.史塞克胸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并截瘫患者可以有效地恢复脊柱生理弯曲,且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具有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将我院收治的84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后路内固定非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Frankel等级及VAS评分均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Frankel等级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随访1年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角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复位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患者椎体恢复情况良好,,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谢勇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14):2060-2063
目的 探讨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骨科诊治的106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行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观察组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疗效、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 d时机体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并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时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伤椎Cobb’s角及椎管占有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时,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时,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89%)低于对照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采用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可获显著疗效,有助于减轻机体疼痛感及应激反应,促进身体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手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采用人工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脊柱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采用人工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比较两组的后凸畸形角度及矫正角度,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以及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时的椎体前缘高度,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和Denis疼痛分级方法评价神经功能的改变。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的后凸畸形Cobb’s角分别为(19.3±11.3)°、(18.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后凸畸形矫正度数分别为(5.4±0.8)°、(5.1±0.9)°,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损伤椎体的前缘高度分别为(53.1±11.9)%、(54.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的前缘高度分别为(86.2±9.9%)、(71.3±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随访发现,研究组矫正度数丢失(0.30±1.41)°,对照组矫正度数丢失(6.20±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0.15±5.06)%,基本无丢失;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5.18±2.21)%,有明显变化(P〈0.05)。采用Denis疼痛分级,两组术后均有很好的改善。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分级研究组平均提高了(1.1±0.3)级,对照组平均提高了(0.6±0.2)级。结论:采用人工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脊柱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防止术后矫正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268-3269
探究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将某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与观察组(采用脊柱微创术治疗)各40例,对此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97.50%),以及治疗后的骨块侵占椎管比率(11.3治疗后的骨)、压缩椎体高度/病椎上下椎体高度和之半(8.2下椎体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9.5b后凸高度)、Frankel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脊柱微创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病症,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对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