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气周流"理论的提出源于《黄帝内经》,是黄元御的主要学术思想.黄元御认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脾胃为人体调节人体气机的枢纽,脾气健运,则全身气血生化得当;肝、肾、心、肺均以脾胃为中心,脾升胃降,驱动着肝肾之左升、心肺之右降,从而形成周流不息的运动状态.升阳益胃汤可调理中焦脾胃功能,其组方当中蕴含"一气周流"理论,符...  相似文献   

2.
情志病发病与气机不畅、气血阴阳失调关系密切。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人体内有一股无形之气周转,左路肝随脾升而化心火,右路肺随胃降而化肾水,心火敛藏于肾水,肾水又上济心火,任何环节发生问题都会造成周流不畅,气机郁滞而百病丛生。情志病的发生亦涉及多个脏腑机能障碍,故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情志病致病机理,为临床防治情志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山东中医杂志》2019,(12):1095-1098
清代名医黄元御《四圣心源》提出"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在梳理历代医家对肾性水肿的认识后,以"一气周流"理论为基础,认为肾性水肿的治则为调理脾胃、调理四维从而恢复各个脏腑功能,形成正常的"一气周流",同时注重加大调理气机力度以提供"一气周流"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清代名医黄元御的"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认为气"左升右降,中气斡旋"的运动形式产生了人体的各种生理与病理的变化,阐释了疾病病机及治疗思路中脾胃气机周流运转的重要性。周流不畅,则百病由生,而妇科月经病的产生,常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周流不畅,影响冲任督带,最终损伤胞宫所致。基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探索妇科月经病的致病机理,以期为针灸治疗月经病提供临床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清代名医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非常重视脏腑气机升降运动,以"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为基本思路指导辨证施治。杨志敏教授在临床辨治过程中灵活运用"一气周流"思想,将运气学说、体质学说、心身理念等与"一气周流"密切结合,调动人身之一气的调节能力来对抗病邪,旨在恢复"一气周流"圆运动,达到机体与自然的稳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清代名医黄玉璐(字元御)提出"一气周流"理论,核心思想为人体气机以脾胃为枢轴,肝肾之气左升,心肺之气右降,循环周流,人体之气如环无端,周流不息,如果气失周流,则生逆乱,变生诸证.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文章立足于系统辨证脉学体系,将不同脉象要素组合,来分析患者的气机、病理状态,总结出在"一气周流"理论的框架下眩晕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成为临床上难治性疾病之一。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提出“一气周流”理论,以“人体心、肝、肺、肾皆由脾胃所化生,人体气机以中土为轴,肝肾之气左升,心肺之气右降,循环周流”为主要内容。根据黄元御“一气周流”的学术思想探讨UC的病机和治法,认为UC的病机关键为水寒土湿,肝郁脾陷。基于以上的病机认识,本病的治疗应从整体把握脾、肝、肾等多脏气机的全局变化,在以温阳健脾,斡旋中气为临床治疗和遣方用药原则的同时,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施治,治理源头的同时兼及四维,以求达到土干、木达、水暖,帮助恢复人体一气的流通,使人体阴阳气血随着“周流之气”按部就班地各司其职,以求阴阳相济、气血归和,从而达到人即安和的状态。苓蔻人参汤出自《四圣心源》,为治疗泄利的经典方剂,其依理立方基于“木郁、土湿、水寒”的基本病机,通过条达肝气,益气补中,燥化水湿,以恢复人体的“一气周流”,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甚至治愈疾病,为临床治疗UC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后世医者的进一步研悟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归纳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认为"一气周流"学说切中人体生理本质,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病率高,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颇丰。石青主任中医师从"一气周流"理论角度论治头痛,认为肾虚、肝郁及脾胃运化失职是影响"一气周流"通畅的关键,治疗上从肾、肝、脾胃的角度入手帮助恢复人体一气的流通,使人体进入一个自然的良性循环,提供一种治疗头痛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冯晓  宋启劳  刘乾生  韩玲 《环球中医药》2020,13(9):1611-1613
清代名医黄元御所著《四圣心源》一书中,创立了一气周流的理论,在阐释疾病的病机及治疗思路中体现了重中气的思想。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人体之气以中土之气为枢轴及核心,左路肝木随己土升而化为心火,右路肺金随戊土降而化为肾水,离火中含癸水之阴,坎府中含心火之阳,从而形成了一气周流稳固的生理模型,当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一气滞流,而生百病,其中脾虚湿盛是疾病的根源。痫证的发生亦涉及多个脏腑机能的障碍,故从“一气周流”理论认识痫证的致病机理,治疗上重视中气,为临床防治痫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气周流”理论为黄元御的主要学术观点,阐述了“中焦土气斡旋,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的人体气机升降模型。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提出银屑病发生发展与其中肝升肺降环节密切相关。本文根植于经典,并结合现代研究证据论述肝升肺降失调或为部分银屑病关键病机,指出肝肺失调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皮损、全身表现与季节性加重三个方面,从升肝降肺为此类银屑病的治疗大法出发,概括了升肝降肺的常用药,同时配合调理脾胃,分期、分时用药以辅助治疗,以期为银屑病辨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施阳  冯耀辉 《江苏中医药》2017,49(11):12-13
清代黄元御总结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认为"一气周流"学说符合人体生理的本质,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立法。临床上痛风患者往往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后期甚至发作缓解期模糊,难以界定,成为顽疾。从"一气周流"角度归纳其病机特点为:始于脾肾,五脏皆伤,气机逆乱,伏邪丛生,初期易生痰蕴热成毒,后期则由气及血,致虚致瘀,终及脉络,病延难愈。因此治疗上建议发作期调气清热排毒,缓解期健脾补肾,燮理气机。认为脾肾是五脏气机逆乱的核心,扭转五脏气机逆乱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章瑞斌  王飞  杨诗宏  季节  郭静  黄笑 《光明中医》2016,(20):3014-3015
一气周流是中国先哲对于生命形式的精妙阐释,在《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中都有论述。至清代黄元御在《四圣心源》正式提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理论,然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重在阐述中气为一气周流之枢轴,对气的周流运动叙述甚少。人身之一气外至于筋骨皮毛,内至五脏六腑,遍达周身,通彻内外,无所不至,周流而不息;气行不偏于外,不偏于内,至中至和,协调平衡即称为一气周流。人体组织细胞不能自养,需要气的周流运动濡养形体官窍、五脏六腑。人体之阳气上行,以养在表之皮毛肌腠及在上之脏腑官窍,阴气下行以养在里之脏腑及在下之形体官窍,阳气升已而降,阴降已而升,如是周身皆得所养而气平和。世间万物,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皆需要气的周流来濡养其形体,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气不周则病,气不流则死,故而一气周流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中气为运行一身之气之枢轴,为生命的根本,是一气周流的原动力。保养中气,复一气之周流是中医治病防疾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妙理。  相似文献   

13.
从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出发,认为肺胃之气失于清降敛藏,肝脾之气失于温升健运,导致滞气、浊痰、瘀血壅遏颈前,是为瘿病之源,法当培中气以调升降,使肺胃右行以潜藏相火、肝脾左升以行散气血,方选黄氏"柴胡芍药汤"。然瘿病又有气瘿、肉瘿、石瘿等区别,故论治时应在此方基础上各有侧重,如气瘿侧重温升肝脾、行散气血,肉瘿侧重温健脾肾、降泄浊阴,石瘿侧重清上温下、培中补虚。从黄元御"一气周流"的全局出发,准确判断气机郁滞的环节,从而采取标本兼顾的诊治之法,可为临床防治瘿病提供新的思路,所以具有较为实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指在中央土气斡旋下,左路木火之气升发,右路金水之气敛降,从而形成气机在人体内“如环无端,周流不息”的运行状态,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气机周流不畅,百病乃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属中医学“健忘”范畴,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涉及多脏腑多经络,与气血津液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一气周流”理论,立足于整体,将MCI的病机概括为中土不运、肝木不疏、肾水不温3个方面,治以培植中土、疏达肝木、温煦肾水,并以黄元御的核心方剂为基础加减治疗,结合临床典型案例阐释,以期为中医临床防治MCI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5.
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认为,中土脾胃之气为机体气机升降、脏腑运动变化的动力和枢轴。基于此,不寐的病因病机主要分为中轴失调(脾胃自身受损)、中土左旋失调(心、肝受损),以及中土右旋失调(肾受损),皆因中气不运,周流不畅,土湿阳虚,己土不升,肝木不荣,心血不足,戊土不降,一阳失陷,肾水寒滞,水火分离,阴阳不接,四象生变而成。附验案一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提出“一气周流”理论,强调以中土脾胃之气为核心,以顺应天地之气、调畅人身气机运行为原则。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脾虚湿困、中气失调为根本病机,肝木郁滞、疏泄失职,肾虚水寒、温煦无力是该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基于“一气周流”理论,临床可治以温运脾阳,以复中土升降之枢,辅以疏肝解郁,以复肝木疏泄之责,加温补脾肾,以复气机运行之源,使人体气机周流畅运,疾病乃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清代医家黄元御根据《内经》天人相应观归纳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论文立足于黄元御一气周流气机学理论,从气机的左升右降、气机周转论述便秘的治疗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机升降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阴阳之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1]。脏腑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气机升降,脾胃居中焦,为脏腑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升则肝肾之气升,胃气降则心肺之气降,四脏之气的升降有赖于脾胃的升降健运[2]。若肝木、心火不升,肺金、肾水不降,中土也将失于运化[3]。  相似文献   

19.
梁海敏  余思思  田宁 《河北中医》2023,(2):321-324+329
黄元御从“气”的层面创立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之“一气周流”理论。以“一气周流”理论为基础,认为上热下寒证病机有中气亏虚,升降失调;水寒土湿,君相失根;木郁土湿,左旋失调;肺胃不降,右旋失调。其治疗可根据“一气周流”理论下脾胃及四象的生理特性补虚泻实,标本共治,使中气运动,四维轮转,周流顺畅,百病自消。治则包括:治脾胃以恢复斡旋功能,温肾燥湿以助气周流,疏肝燥湿以使左路升发,清降肺胃以复右路降敛。  相似文献   

20.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一书中提出"一气周流"理论,该理论以"中焦土气斡旋,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为主要内容,以调理中气(脾胃)为中心,通调气机周流。肠易激综合征以脾胃虚弱、中气升降失常为主要病因病机,中气升降失调、气机周流障碍贯穿疾病的始终。基于"一气周流"理论,临床可从调节人体中气的升降沉浮、恢复气机周流通畅的角度,运用补益脾胃、疏肝行气、温肾助阳等方法对肠易激综合征进行治疗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