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分子流行病学筛查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自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B组,另选取同期2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A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资料、超声检查结果及基因型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SNP基因型突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比较各基因型缺血性脑卒中指标。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脑卒中家族史及基因型分布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KN2B-AS1基因rs7044859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相关性(P<0.05)。两组rs7044859的GG、AA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s7044859的GA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等位基因G频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KN2B-AS1基因rs7044859位点基因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独立相关(P<0.05)。AA型甘...  相似文献   

2.
周慧荣  白杨 《兵团医学》2013,35(1):34-36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方法对1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检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窦部及颈内外动脉。结果 132例中有89例颈动脉检出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67.42%,颈动脉单纯内膜增厚41例,检出率46.06%。斑块形成48例,约占89例颈部动脉硬化53.93%。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脂肪肝、吸烟、血糖异常等是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硬化得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1999~2009年16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先对18个变量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阳性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史、感染、加拿大卒中量表(CNS)评分、高血糖、TG、纤维蛋白原、脑水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10个变量与SIP发生显著相关(P〈0.05);脑水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高血糖、感染、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同型半胱氨酸6个因素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水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高血糖、感染、高纤维蛋白原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01-2012-12缺血性进展性卒中患者80例为观察组,并随即抽取同期非进展性卒中患者80例为对照组,就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压、入院后24h体温、头部CT、颈部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感染史、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收缩压、入院后24小时体温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发生是由多种病因、多种病理机制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感染、低血压、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高胆固醇、体温升高是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在治疗中应采取个体化治疗,不应盲目降压。  相似文献   

6.
魏凯  张念民  吴天华 《西南军医》2012,14(3):471-47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新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病例组,1∶1匹配年龄相差≤3岁、同性别和同民族的非心脑血管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病前血压波动、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爱吃咸食、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血尿酸、性格急躁、经常性紧张均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是保护因素。(2)高血压病(OR=3.544,95%;CI:1.923~6.530)、吸烟(OR=3.219,95%;CI:1.760~5.889)、心脏病史(OR=2.409,95%;CI:1.382~4.197)、糖尿病(OR=1.914,95%;CI:1.106~3.311)入选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高血压病史、吸烟、心脏病史、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在于控制和干预这些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误吸是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增加了感染甚至死亡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本研究主要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发生率、致死率及危险因素作一综述,旨在全面了解脑卒中误吸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护士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9.
高压氧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抵抗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抵抗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已经确诊的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44例)和HBO治疗组(50例),抽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每位患者在入院第2、10、20天时测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血清抵抗素水平入院时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第10天时已有下降,但和对照组相比依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第20天时继续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BO治疗组血清抵抗素水平入院时比对照组高(P〈0.01);第10天时已有下降,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20天血清抵抗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能调节血清抵抗素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预防复发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状况。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缺血性脑卒中48例发病7天内的认知功能状况进行测评。结果:58.3%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语言重复及流畅得分与MoCA总分显著相关(P<0.05),其余各项得分与MoCA总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计算力及抽象能力标准化回归系数与总分显著相关(P<0.05),按照标准化回归系数高低排序依次为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计算力及抽象能力。结论:58.3%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7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脑梗死后发生肺炎的风险。结果 710例患者中并发肺炎161例(22.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吸烟、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卒中病史、吞咽困难、鼻饲、大面积脑梗死和意识障碍以及低白蛋白血症等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吸烟、饮酒、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和卒中病史、吞咽困难、鼻饲、大面积脑梗死、意识障碍和低白蛋白血症是脑梗死后肺炎的重要预测因素。因此,及早识别和干预尤为重要,可以减少病死率、减少住院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This is a multi-center, hospital-based study aiming to estimate social factors influencing pre-hospital times of arrival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a perspective of finding ways to reduce arrival time and to augment the number of patients eligible for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发病6 h内行rt-PA溶栓治疗。应用动脉闭塞评分评价溶栓效果,根据溶栓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A组)与无效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收缩压、甲状腺激素T3水平、发病至治疗时间(OTT)、心源性卒中例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t-PA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血糖、收缩压、甲状腺激素T3水平、OTT及NIHSS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卒中比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OTT与溶栓效果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76与-0.083,P均<0.05);甲状腺激素T3水平与溶栓效果呈正相关(r=0.037,P<0.05)。A组患者治疗后24 h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比例及7 d转归良好比例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HSS评分、甲状腺激素T3水平及OTT是rt-PA溶栓治疗AIS的独立影响因素,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及COMPASS-癌相关血栓形成(COMPASS-CAT)模型对肺癌患者VTE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36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发生VTE将所有患者分为VTE组(n=24)与非VTE组(n=112)。采用COMPASS-CAT评分对VTE风险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肺癌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VTE组患者心房颤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病、急症入院、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比例均显著高于非VTE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高COMPASS-CAT评分预测VTE的灵敏度为87. 5%,特异性为35. 7%,阳性预告值为25. 0%,阴性预告值为92. 5%。高COMPASS-CAT评分、既往VTE病史、心房颤动为肺癌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既往VTE病史、心房颤动和高COMPASS-CAT评分是肺癌患者发生VTE的独立预测指标,COMPASS-CAT评分预测VTE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告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3.0 T高分辨力MR成像(HRMRI)技术分析缺血性卒中病人颅内责任动脉斑块特征,并探讨颅内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49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行颅内动脉HRMRI检查,男35例,女14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60.73±12.4)岁。根据病人斑块与缺血区责任动脉的关系分为责任动脉斑块组和非责任动脉斑块组,分析2组病人的HRMRI特征。根据斑块的强化程度分为明显强化组和非明显强化组,分析斑块强化程度与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9例病人共196处斑块,其中责任动脉斑块70处(35.7%),非责任动脉斑块126处(64.3%);2组间的管腔狭窄程度、斑块明显强化的比例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责任动脉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程度更为严重、明显强化的比例更高(P0.001)。明显强化组与非明显强化组之间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既往卒中史及家族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明显强化组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LDL/HDL)比值低于明显强化组(分别为1.95±0.62和2.53±0.94,P=0.048)。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强化与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斑块的强化程度能够反映斑块的稳定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危险因素并不能完全反映斑块的稳定性,LDL/HDL比值升高有可能作为不稳定斑块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3例青年脑梗死和同时期32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组男性性别构成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青年组吸烟、饮酒、高血压发病率高于中老年组(均为P〈0.05);青年组较中老年组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高血压、吸烟、饮酒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青年人开展健康宣传教育,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神经影像技术对早期脑梗塞的病灶显示、病变发展及其对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临床初诊急性脑梗塞病人,出现症状后1.5~24h内分别行平扫CT、常规MRI、MR血管成像、弥散(DWI)和灌注(PWI)MR成像;13例行静脉内溶栓治疗并于2w内随访治疗效果。结果:35例中脑出血6例,平扫CT对急性脑梗塞征象显示率为48.3%;29例脑梗塞中,常规MRI、DWI、PWI均显示病灶;T1WI显示病灶范围最小,T2WI、FLAIR序列显示病灶范围逐渐增加;20例同时行DWI和PWI中,13例(65%)出现弥散一灌注不匹配,溶栓治疗7例症状好转(53.3%)。结论:神经影像技术中的DWI和PWI可以在脑梗塞后有效治疗时间窗内显示病灶的大小和血液动力学改变,结合CT平扫和常规MRI序列,有助于尽早溶栓治疗,减轻症状,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种影响因素与NSCLCN2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18F.FDGPET/CT检查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将其分为无N2淋巴结转移(非N2+)和有N:淋巴结转移(N2+)2组,采用x2检验或两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问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SUVmax、病理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影响因素的差异,然后将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及分组进行量化赋值,先后用单因素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对N:淋巴结转移有意义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77例患者,其中男109例,女68例,年龄(60.1±10.6)岁。非N2+(142例)和N;(35例)2组间的肿瘤大小[(36.1±19.7)mm和(49.3±24.4)mm]、SUV-(8.81±6.23和11.21±4.43)和分化程度(高分化:3和0例;中分化:74和11例;低分化:65和2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9和-2.633,疋。6.143,均P〈0.05),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组织学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74—4.999,t=0.836,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sUVmax及分化程度与N2淋巴结转移相关(r=0.201、0.245和0.185,均P〈0.05);而多因素分析示,只有SUVmax与N2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546,P〈0.01)。NSCLCN:淋巴结的转移概率随着原发病灶SUVmax的增加而增加;当原发灶SUVmax≤2.5时,发生N: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为0,而SUVmax〉7.5时概率为O.29。结论SUVmax是NSCLC发生N2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机械取栓是目前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最有效的再通治疗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由多项研究证实.随着机械取栓技术逐渐普及,出血转化(HT)发生及其相关因素也受到广泛关注.HT是机械取栓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可能降低甚至抵消取栓治疗获益,增加AIS患者病死率.HT与临床不良预后直接相关.该文就大血管闭塞性AI...  相似文献   

20.
One of the goals of neuroimaging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is to identify those patients whose outcome will be improved by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desig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studies carried out to establish the accuracy and clinical value of neuroimaging to select such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