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年龄增大和机体免疫功能的逐渐下降 ,年轻时肺部已经稳定的结核病灶又活动了起来 ,这是老年肺结核增多的原因之一。老年肺结核患者大多数是年轻时遗留下来的问题 ,化疗方案的选择 ,特别是强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3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均系我院的住院病人 ,诊断符合 1998年全国结核病分类法研讨会制订的标准。其中男性2 6例 ,女性 4例 ;年龄均在 5 5岁以上 ,痰菌均阳性。1.2 方法 3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 ,每组15例 ,分别采用异烟肼、利福平、… 相似文献
2.
张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4,(5):8-9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进步,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接近1.3亿。旧时常说人生70古来稀.可现在70岁以上的高龄老者比比皆是,在老年人中的比例不断升高。血压有随年龄升高的趋势.特别是收缩期血压,7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患病率超过50%。 相似文献
3.
4.
老年高血压病治疗方案选择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210024)计振民,周明秀老年高血压病不同于年轻人高血压病,在临床上有自身特点,老年高血压病以单纯收缩压增高者较多,脉压差大,且多伴有心脑血管等其它疾患。故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案应有所选择。本文通过对5...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龄(≥75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尿激酶减量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82名高龄急性STEMI患者中随机选取39例作为尿激酶减量溶栓组,给予标准剂量75%的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余43例作为高龄对照组仅给予保守治疗.同时选取低龄(<75岁)急性STEMI患者45例,作为低龄溶栓组,给予标准剂量尿激酶溶栓,临床特征(除年龄外)与高龄溶栓组无统计学差异.分别观察三组血管再通率,心源性死亡等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反应.结果 高龄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56.4%)高于高龄对照组(14%),心源性死亡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出血风险无显著增加,6个月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显著性降低.上述指标与低龄溶栓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龄急性STEMI患者尿激酶减量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正>在老年人中,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致死及致残性疾病。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65岁以上患者占56%,院内死亡率增加9倍;75岁以上患者占28%,1个月死亡率为30%,1年死亡率超过 相似文献
7.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宇华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0,21(2):52-54
本文探讨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新观点,较详细地介绍了老年患者链激酶及速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各项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栓疗法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主要措施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 ,溶栓疗法能明显降低AMI的病死率[1] 。目前国内溶栓疗法选择对象一般年龄≤ 70岁 ,且采用15 0× 10 4 / 30min内静脉给予方法[2 ] ,但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 70岁以上高龄老年AMI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为了探索高龄老年AMI患者溶栓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我们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对高龄老年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收到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2年 2月至 1999年 6月住院的高龄AMI患者 6 8例 ,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 ,无溶… 相似文献
9.
10.
<正>绝经后乳腺癌发病率上升,70岁左右达发病率最高峰〔1〕。与年轻乳腺癌患者相比,老年乳腺癌患者有其临床特点及生物学特征。虽然手术切除治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化疗还是内分泌治疗更适合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年龄大于65岁的乳腺癌患者115例,年龄65~88〔平均(74.4±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应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老年A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96例,根据年龄分为低龄老年组(65~74岁) 59例和高龄老年组(≥75岁) 37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相关指标及术后症状、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死发生率、吸烟率及胸痛类型、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房颤发生率、不同性别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Killip分级及入院血小板计数、静脉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比例、门-球时间、住院时间(排除死亡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高龄老年组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低龄老年组(P<0. 04),血红蛋白浓度低于低龄老年组(P<0. 05)。两组心电图梗死图形比较,低龄老年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率显著高于高龄老年组(P<0. 05),其余类型〔前壁、下壁(包括右心室及正后壁)、高侧壁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左主干病变、病变血管平均数、"罪犯"血管、"罪犯"血管完全闭塞、非"罪犯"血管慢性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侧支循环建立率、术前TIMI分级<3级、术后TIMI分级<3级发生率、单纯球囊扩张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 05)。高龄老年组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龄老年组(P<0. 05),术中使用升压药比例明显高于低龄老年组(P<0. 05),"罪犯"血管支架植入数量明显高于低龄老年组(P<0. 05)。两组术后胸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再发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出血及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急诊PCI治疗AMI老年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13.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1例高龄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口服阿斯匹林(ASA)。常规治疗组31例,除不用UK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溶栓组为66.7%(20/30),常规治疗组为12.9%(4/31),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住院4周病死率为3.3%,常规治疗组为22.6%,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未见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UK+ASA治疗高龄AMI可以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高龄(>7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合适的药物剂量。方法 高龄AMI患者68例,经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38例(溶栓组),其中150万u溶栓I组20例,100万u溶栓Ⅱ组18例,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0例(未溶栓组),对比分析溶栓组与未溶栓组临床结果。结果 溶栓I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出血发生率与溶栓Ⅱ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组与未溶栓组比较,除了心力衰竭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外,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溶栓治疗可降低高龄AMI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尿激酶100万u是高龄AMI患者溶栓治疗更为安全有效的剂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回顾性研究了84例≥65岁(老年组)心梗后心绞痛(PIA)患者88次(病灶98处)经皮穿刺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结果,并比较161例<65岁(年青组)PIA患者165次(病灶200处)PTCA结果。PTCA治疗适应症是:(1)急性心梗(AMI)后P1A早期(≤1个月)出现;(2)至少有1支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月~2010年12月,本研究收集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稳定期患者50例,并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护理干预,提高了高龄患者的治愈率。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文患者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72.22±2.56)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PCI)和外科手术(CABG)治疗老年(≥80岁)心绞痛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年间在莱比锡心脏中心连续就诊的老年心绞痛,接受PCI和CAN3治疗患者。观察终点为住院期间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结果 共482例患者,分为PCI组281例,CABG组201例。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既往心肌梗死史等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既往PCI、CABG史者在PCI组更多(20.6% vs 8.0%,P<0.05:10.096 vs 2.0%,P<0.05);而手术组左主干、3支病变比例较高(1.1% vs 7.5%,P<0.05;17.4% vs 62.2%,P<0.05)。住院期间两组复合终点事件无差异(9.6% vs 7.5%,P>0.05)。但外科手术死亡率稍高(3.2% vs7.5%),有一定比例的手术并发症。结论 老年心绞痛病人,接受PCI或CABG治疗是可行的,住院期间两组终点事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和非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的差异。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年龄≥75岁的46例患者(高龄组)与〈75岁的308例患者(非高龄组)进行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和采用的治疗措施。结果与非高龄组比较,高龄组患者以呼吸困难、疲乏等心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者多见(39.1%vs16.6%,P〈0.01),女性(56.5%VS29.2%,P〈0.05)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45.7%w28.2%,P〈0.01)多见。高龄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60.9%W47.1%,34.8%Ⅷ15.6%,P〈0.05)比例高,而血脂异常、吸烟比例低于非高龄组(32.6%VS52.3%,34.8%VS63.6%,P〈0.05)。高龄组从出现症状到入院时间更长(P〈0.05),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再灌注治疗者少于非高龄组(78.2%VS95.8%,71.8%VS94.8%,P〈0.05。高龄组肾功能恶化者更多见(6.5%VS0.3%,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典型临床症状多见,而且接受再灌注治疗者的比例低。 相似文献
19.
罗亮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694-1695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及经验。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42例高龄患者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其发病特点、临床诊治经验。结果 42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死亡11例,死亡率为26.19%。其中有7例死于心力衰竭,均为广泛前壁梗死患者;3例死因为心源性休克,为下壁+侧后壁梗死患者;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患者既往有慢性肾炎病史。其他31例经过治疗好转后出院。结论高龄心肌梗死的患者死亡率高,对高龄患者心肌梗死及早确诊,积极治疗,特别是对待再次梗死或多发梗死患者,出院后积极干预和院外康复治疗,以降低再次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